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东方文学资料1

东方文学资料1

2023-04-07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1、《亡灵书》:是埃及最古老的文学作品之一,是一部庞大的宗教性的诗歌总集,汇编了大量的神话诗、祈祷诗、颂神诗、歌谣、咒语等。大部分诗篇具有浓厚的宗教思想,反映了古代埃及人的宗教信仰和冥国观念,主要是表现了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倾向,但其中个别诗篇或者某些诗段也反映了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品是《阿尼的纸草》。对希腊神话及后世文学在题材和主题上有深远影响。2.《吠陀本集》:印度最古老的诗歌总集。最古老的拼音文字之一,大约形成于公元前1000年左右。狭义上分为四部《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阿闼婆吠陀》,其中《梨俱吠陀》最早最重要。广义上讲除了狭义的四部外,还有《梵书》《森林书》《奥义书》等,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吠陀文献。3、《梵书》:又称净行书,婆罗门书。是一大类典籍的总称,共十五部,各种梵书分属四大吠陀,主要内容是介绍如何进行祭祀,实际上是婆罗门祭祀的职业用书。《百道梵书》篇幅最长。梵书在文学史上,上承吠陀,下启史诗、往世书。也是种姓制度形成原因。4、《森林书》:是梵书的附属,但在思想上是梵书的反叛者。他积极倡导内在的精神的祭祀的神秘意义。因为作者处于反对派的地位,所以在森林中著书立说,私密传授,名称即由此得来。《森林书》反对婆罗门垄断知识,在当时是进步的,它开启的对诸多哲理问题的探讨,虽然尚属初步,但却是梵书的礼仪之路迈向奥义书的学问之路的不可缺的过渡。5、《奥义书》:附于《森林书》之后,数量巨大,有200多种,其最大意义在于开创了一个有系统理论的印度哲学时代,主要探讨哲学思想:a梵我同一b业报轮回,几乎成了印度人的思维定式,对印度文学创作的影响无处不在。6、桑迦姆文学:约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2世纪,在印度南方以泰米尔语为代表的达罗毗茶语系涌现出大量优秀诗作,史称桑迦姆文学。主要有三部典籍:《朵迦比亚姆》《八卷长诗》《十卷长歌》。其中《朵迦比亚姆》既是一部语法书,又是一部创作论,《八卷长诗》《十卷长歌》标志着古泰米尔文学的发达和繁荣。 1、《本生经》:印度佛教文学中最为重要的作品,主要讲述佛陀释迦牟尼成佛之前,经历无数轮回转生的前生的故事。有固定模式,每个故事由5部分组成:一是今生故事,交代佛陀讲述前生故事的缘起;二是前生故事;三是偈颂,穿插在s散文叙述中,有总结或描述性质的诗;四是注释,对偈颂总词语含义的解释;五是对应,将前生故事的人物与今生故事的人物一一对应。2、味论派:是印度古典文艺理论中最具影响的一大学派,它的创始人是婆罗多,代表作是《舞论》。《舞论》是印度现存最早的戏剧学著作。该著作从经典意义上阐明了味论,建立了味论理论,10到11世纪。味论学派出现了从朴素唯物审美倾向的转变,古典味论分为三支,一支是以婆罗多为首的味论客观派,一支是新护为首的味论主观派一支是孟加拉毗湿奴派文论家的味论实践派。(“味”是印度一个几本的诗学概念,是读者对作品感情基调的艺术享受。3、庄严论派:庄严论的奠基者是6至7世纪的婆摩诃,著有《诗庄严论》。庄严(修辞)是印度文艺理论中一个重要概念,它是形成诗歌魅力的因素,同时也是一种对诗歌价值进行评判的标准。与味论一起并称为印度文艺理论的两大支柱。庄严论者几乎都拒绝承认味具有独立品格,将其视为修辞的一种。4、风格论派:代摩那是风格论的奠基人,著有《诗庄严经》,建立了完整的风格论的诗学体系,提出“风格史诗的灵魂”说,提出诗的三种风格,毗陀婆风格含一切德,显示中和之美;乔罗风格含壮丽、美好之德,显示阳刚之美;庞迦利风格含甜蜜柔和之德,显示阴柔之美。5、韵论派:奠基人欢增《韵光》认为词有三重意义:字面义、引申义、暗示义。6、虔诚文学:是伴随6~9世纪南印度虔诚运动发展而产生的文学思潮,是印度13~17世纪文学的主流,一般来讲,虔诚文学可划分为两派四支:无形派,含明理支和泛爱支;有形派含罗摩支和黑天支。重要作家有:格比尔达斯、苏尔达斯7、悬诗:是指悬挂在天房(伊斯兰教圣殿)的诗,在圣殿上有两块陨石,一黑一白,一个叫克尔黑,一个叫克尔白,阿拉伯民族是游牧民族,能歌善舞,他们每年举行诗歌大赛,获胜的诗会被用金水写在麻片上,悬挂在天房,宛如一串明珠悬挂在脖子上,人们称之为“悬诗”。曾有七位诗人获此殊荣,是阿拉伯早期诗歌的代表,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8、俳句:是日本古典诗歌的重要体裁之一,又称俳谐,“俳谐”一语源于中国,大致与“滑稽”同义。它由17个音组成,分成5、7、5三段。形式短小,表意明晰,为各阶层所喜闻乐见。日本古代最著名的俳句诗人是松尾芭蕉。9、《万叶集》:是日本最早也最重要的一部古代诗歌总集,全书共20卷,收入诗歌4500余首;“万叶”有万古之意,表示内容丰富多彩,也有“万世”之意,表示生命万古长新。原来完全由汉字写成,被称为“万古假名”,其诗歌内容大体分为相闻、挽歌、杂歌三类;诗歌的作者上至天皇,下至走卒歌妓,几乎包括了社会的各个阶级,比较广泛地反映了日本奴隶社会末期至封建社会初期的社会生活,是日本和歌的奠基石。对于日本后世文学影响很大吗,它的地位等同于《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1、白桦派: 白桦派是20世纪初出现在日本的一个文学流派,是由围绕在同人文艺刊物《白桦》周围的作家组成。他们早期创作有理想主义倾向,多以表现自我、肯定自我为主。以后的人道主义思想逐步加强,强调人的尊严和意志。代表作家主要有武者小路实笃、志贺直哉和有岛武郎等。他们创作态度严肃,尊重个性自由,不愿受传统束缚,创作方法和表现形式上多有创新之处。2、新思潮派:新思潮派也称新现实主义,是20世纪初出现在日本的一个文学流派,是由文坛上的第三次、第四次《新思潮》杂志的同人所组成,代表作家是芥川龙之介和菊池宽等。他们缺乏共同的文学主张,但都崇拜夏目漱石。他们关注现实,注重对平凡人日常生活和复杂心理的描写,并进行一定的批评和理性的解释。3、新感觉派:日本最早出现的现代主义文学派别,于1924年成立。他们认为艺术家的任务是描写人的内心世界,而非表面现实,主张追求新鲜的感觉和新奇的感受方法,强调主观和直感作用。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是横光利一和川端康成。新感觉派的活动持续了两年多,1927年结束活动。:

1、古代埃及文学主要有哪些成就?答:a 神话:是人类历史上最早最原始的神话b 传记文学:《梅腾传》是最早的传记文学作品《乌尼自传》是古王国时期最长的内容最丰富的传记文学c 箴言:《王子哈尔杰德夫之教谕》是埃及最早的箴言d 诗歌:有劳动歌谣、情歌、宗教诗如《亡灵书》e民间故事如《魔术师的故事》f戏剧2/《亡灵书》是一部什么作品?答:既是一部具有珍贵遗产价值的诗歌总集,又是一部保存了重要生活习俗的历史文献。汇编了大量的神话诗、祈祷诗、颂神诗、歌谣、咒语等。大部分诗篇具有浓厚的宗教思想,反映了古代埃及人的宗教信仰和冥国观念,主要是表现了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倾向,但其中个别诗篇或者某些诗段也反映了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品是《阿尼的纸草》。对希腊神话及后世文学在题材和主题上有深远影响。3、古巴比伦文学主要有哪些成就?答:①神话:多神,《艾努马艾利什》创世神话,马杜克;《伊士塔尔下冥府》伊士塔;《阿达帕》② 史诗《吉尔伽美什》③箴言诗《咏正直的受难者的诗》《主人和奴隶的对话》4/分析《吉尔伽美什》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容答:主要思想内容:史诗通过引人入胜的情节,反映了古代两河流域居民同自然及社会暴力抗争的情景,颂扬了为民建功立业的英雄,对宇宙和人生的奥秘做了积极的探求,艺术地再现了当时人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理想。 艺术特点:情节发展自由灵活,将神话传说与现实生活、浪漫色彩与英雄本色融在一起,采取联想、排比、象征、夸张等手法展开情节,表现英雄性格,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5、《旧约》的基本结构和内容是怎样的?答:《旧约》一共有三十九卷,以古希伯来文写就,由犹太教教士依据犹太教的教义编纂而成,记录不同时期各种人物的文献与作品。囊括了犹太及邻近民族从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的人文历史资料。 根据编纂体例和内容,《旧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法典”,也称“摩西五经”,包括《创世纪》、《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 第二部分是“先知书”,包括《前先知书》和《后先知书》。《前先知书》分为《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列王纪》;《后先知书》分为《以赛亚书》、《耶利米书》、《以西结书》和《十二小先知书》等。第三部分是杂著,包括《雅歌》、《约伯纪》、《路德纪》、《传道书》、《历代志》等十三本书。 6、《约伯记》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答:《约伯记》是一部结构形式特殊的哲理长诗,回答了人与上帝的关系,解决了人对上帝的困惑,一致宣扬人对上帝无条件的信仰和崇拜,将上帝暂时置于对立的关系中,在对立前提下探讨了:①好人为何受难,即如何看待灾难,结论是:好人的受难是上帝有意的,它超越了常人理解限度②上帝的信仰是否有条件的,撒旦要证明的是对上帝的信仰是有条件的,上帝要证明的则是相反的观点,约伯坚定了信仰后才得到了上帝的恩惠③上帝的品格,上帝是灾难的根源还是造福人民的保护者。上帝是公允的,仁慈的,这才是千百年来希伯来民族坚信的。7、古希伯来文学的特点答:a民族性:是希伯来人在两千多年的历史生活中创作的民族文学,具有鲜明的民族内容、民族气质、民族形式、民族风格。b 宗教性:希伯来作家往往兼为犹太教的祭祀或文士,其作品成书前后大都应用于犹太教的祭拜活动,因此文学与宗教结下不解之缘。基本主题是上帝与子民关系包含许多神话描写和颂神之作。c 抒情性:希伯来思潮更注重感情,显示出更多的主观倾向,长于吟诵和书写抒情性作品,富于宗教感情如《诗篇》《雅歌》等d理想性:古希伯来人多灾多难,于是在精神上寻求至乐永生的理想之境,讲述上帝立约和应许的内容,渴望黑暗终结光明到来,如《启示录》8、什么是狭义的吠陀文献?什么是广义的吠陀文献?答:狭义上分为四部《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阿闼婆吠陀》,其中《梨俱吠陀》最早最重要。广义上讲除了狭义的四部外,还有《梵书》《森林书》《奥义书》等,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吠陀文献。 9、分析两大史诗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分开陈述)答:① 《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古印度著名的两大史诗,它们的主要思想内容如下:《摩诃婆罗多》堪称是一部诗体的百科全书。它反映了古代印度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的社会生活和思想风貌,其主皆在于强调政治斗争中的\"法\"。\"法\"与\"非法\"是评判是非善恶的标准。般度族被当作\"法\"的化身、正义的代表受到歌颂,体现了人民的心愿。

《罗摩衍那》反映了奴隶社会初期的王权问题,谴责了在王位继承问题上争权夺利的行径,表明人民希望开明君主实行仁政的思想,歌颂了正义战争,宣扬一夫一妻制,具有进步倾向,但也流露出统治阶层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 ②艺术特色:a《摩诃婆罗多》:气势宏大,博大精深:篇幅宏大,内容包罗万象;对话式的框架式结构;大场面的描写,气势磅礴。三界汇通,情景交融。人物形象生动。艺术想象大胆夸张,而又朴素自然b《罗摩衍那》:气势恢宏,博大精深;景物描写细腻,情景交融;人物形象个性鲜明,生动富有立体感;运用大量比喻、夸张。10、分析毗湿摩、悉多、罗摩的人物形象。答:①毗湿摩:既履行了国王职责,又履行了家长职责,又履行了武士职责。②罗摩,a政治上爱民如子b战场上骁勇善战c爱情上不让悉多与他同行,真情,相思③悉多:娴淑,深明大义,忠贞,刚中有柔,柔中有刚。11、《罗摩衍那》中罗摩形象?答:罗摩在作品中是理想国王的形象,史诗从两方面塑造:道德上的楷模和武功的英雄。① 道德上:罗摩具有人类的各种美德,在对待父子关系上,忍辱负重,不违父命,在夫妻关系上,他忠于妻子,为之流血负伤,离散后发誓不再娶,在对待国家关系上为了维护王室的尊严而不怕牺牲个人性命,为了取信于民,而遗弃爱妻„„

②武功上他是天神降生,武艺超群,在比武招亲大会上拉开无人能拉开的神弓,在楞伽城大战中,亲手杀死了“十首魔王”,罗波那,作者将他作为神来塑造。

1、《本生经》的思想内容表现为哪些方面?答:①歌颂菩萨智慧与神通②主张平等,反对种姓歧视③宣扬经商发财④讽刺、鞭挞愚昧迷信。2、《沙恭达罗》的艺术特色,分析沙恭达罗的人物形象答:①艺术特色:a情节线索即单纯又曲折,且富有戏剧性。戏中男女主人公从一见钟情开始,经过三次急剧转折(结合、婚变、重圆),有虚有实、波澜起伏。b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感人。作者以优美、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沙恭达罗的无以比拟的美。剧中还创造不同的环境去衬托和表现不同的人物的性格特点,剧中比较典型的环境有三个,即净修林、宫廷和仙界,不同的环境中,各个人物与环境浑然一体。c语言丰富多彩,清新优美、富于抒情性。如沙恭达罗在宫廷遭遗弃时对护送她的亲人说:\"我已经给这个骗子骗过了,你们也丢弃了我。\"一字一泪,表达出她的险恶处境和悲痛心情。刻画净修林的景色,抒情浓郁。d《沙恭达罗》以精湛完美的艺术形式反映了当时乃至历来人民都极为关心的生活问题,在全世界都享有盛誉。 ②人物形象:a沙恭达罗是一个纯洁、善良、对爱情坚贞不渝,且富有斗争精神的美丽、动人的妇女典型。也是世界文学中最早出现的具有东古典美的妇女典型之一。她从小生活在净洁安宁的净修林中,穿的是树皮,整天与小鸟为伍。纯朴的大自然生成了她的天真、纯洁的性格她不羡慕都市的豪华。更能体现沙恭达罗的性格特征的是对纯真、美好的爱情的追求。b从全剧来看,沙恭达罗的性格原有其柔弱的一面。但为了追求自己的美好爱情,她又敢于不顾一切与自己所爱的人自由结合成为夫妻,表现出坚强、勇敢、刚毅、不屈服的反抗的一面。在沙恭达罗身上,体现了剧作者所向往的爱情理想、生活理想和审美理想。

3、中古波斯有那八大诗人?他们有哪些作品?分别代表何种创作风格?答:①诗歌之父——鲁达基,被誉为“波斯诗歌之父”,又被誉为“多种歌喉的夜莺”。“鲁达基体”(抒情诗),霍拉桑诗风的代表。②史诗之王——菲尔多西,《王书》是东方文学史上引人瞩目的巨型文人史诗,列举了历代王朝的文治武功,赞扬了道德高尚、公正勇敢、尊重知识、体恤下情的明君,鞭挞了好大喜功、昏庸无能的暴君。被称为“东方的伊利亚特”,菲尔多西因而被称为“东方的荷马”。③ “鲁拜”诗圣——欧玛尔·海亚姆(《鲁拜集》(哲理诗集),也是凝练晓畅的“霍拉桑体”诗风。 ④“伊拉克体”诗歌的代表诗人、叙事诗大师——内扎米《五卷诗》是他5部叙事长诗的汇集,其中《蕾丽与马杰农》是其诗歌艺术的顶峰之作。⑤ 苏菲神秘主义诗人——莫拉维《夏姆斯诗集》(“伟大诗集”)。⑥哲理诗泰斗、“设拉子的黄莺”——萨迪,《蔷薇园》采用波斯传统的文体——诗文夹杂写成。⑦抒情诗大师哈菲兹,他的诗歌遗产主要是近500首“嘎扎勒”,是波斯古典抒情诗的一种传统形式,它与西方的商赖体(堪称世界诗坛的双璧。⑧ “末代诗圣”——贾米,他们创造性的模仿成为波斯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有“诗人之王”、“智慧大师”之誉,最负盛名的作品是模仿内扎米的《五卷诗》的《七卷诗》(又名《七星座》)和模仿萨迪的《蔷薇园》的《春园》。 4、萨迪《蔷薇园》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答:①主要内容 a《蔷薇园》渗透着同情人民、反对强暴的人道主义思想。作者十分重视人民的力量,再三强调人民是国家的根基,明确指出\"天下的得失在于民心的向背\";怒斥那些视权臣民生命为儿戏的暴君,认为圣徒对暴君的\"最好祝愿\"是\"取走他的生命\",表达了人民痛恨暴君的心声。b作品里充满了真主和宗教的赞颂之辞,而他的宗教观点里也渗透着同情,关系人民的人道主义思想。c《蔷薇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兴市民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封建社会城市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和市民阶层兴起过程。d《蔷薇园》中还有不少富有人生哲理的诗篇。作者非常重视学识和知识的力量,他认为智慧的获得主要在于教育。 ②艺术特色:a故事中穿插诗歌,韵散结合,诗文并茂。b《蔷薇园》含有大量的格言、警句:\"宝石即使落在泥潭里,忍是一样可贵,尘土虽然扬到天上,也无价值。\"c《蔷薇园》善于采用白描的手法,运用朴实而极精炼的语言描绘出栩栩如生的场面。

8、什么叫物语?物语文学有哪些类型?答:物语在日文中有“语说事物”之意,类似我国的小说和传奇。物语文学有个性发展的过程。它开始有两种形式:传奇物语和歌物语。传奇物语是富于深化色彩的故事,代表作为《竹取物语》。歌物语以和歌为中心突现主题的故事,代表作为《伊势物语》。以后在传奇物语、歌物语的基础上产生了近似长篇小说的故事性作品。世界上第一部长篇写实小说:紫氏部《源氏物语》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9、什么是物哀?《源氏物语》是如何体现“物哀”这一审美意象的?答:物,喝酒时认识感知的对象;哀,是认识感知的主题。物哀就是情感主观接触外界事物时,自然而然或情不自禁地产生的幽深玄静的情感,简单地说,是真情流露,人心接触外部世界时触景生情,感物生情,心为之所动,有所感触,这时候自然涌出的情感,或喜悦,或愤怒,或恐惧或悲伤或低徊婉转,或思恋憧憬。 在源氏物语中:a、选取日常男女私情(而不是政治斗争)这个角度表现“人情世界”,即贵族社会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男男女女各种各样的恋情,使作品能够从最细微处着手,详尽细腻地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他们可悲的命运,他们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使人感喟,使人动情,使人悲泣,而这就是“物哀”。“物哀”也恰恰只能在这种看上去十分琐屑的日常情感生活中得到体现。b、这部悲剧小说的主要悲剧冲突即现世的、本能的情欲享乐与深层实质意义上的悲观主义和虚天主义的矛盾冲突是内向化的,冲突的舞台是在人物的精神世界里,也就是说,《源氏物语》是一部心理小说。作者擅长于描写不同的人物复杂微妙的心理活动,尤其是女性内心深处复杂曲折的情感变化过程,写得委婉、细腻、缜密而纤巧。例如对空蝉、藤壶、紫姬等人的描写就是这样。在空蝉同源氏的关系中,她既受宠,又受辱;既为情所动,又力图保持人格尊严。此外,作者还以心物交融、情景相映的自然景物描写来烘托、暗示、外化人物心理,比喻、象征人物的命运。从作者的文笔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和书中人一样敏感、善感,既因物喜,又因物悲;风花雪月,皆系心肠;儿女之情,皆牵魂魄;生死离别,皆撼胸臆。书中的一景一物无不是情感的对象化,一人一事,无不是悲苦的体现者。c、《源氏物语》采用了“并列式结构”。全书的情节没有逻辑化的交叉和相互关联,每一回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短篇小说,所以与回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没有环环相扣的情节张力。不过也正是这样,才有助于“物哀”的传达,不至于让通常所谓的“故事情节”冲淡乃至淹没了细腻的情感体验、敏锐的心理感受。所以,读《源氏物语》不能性急,不能感觉迟钝,否则就体味不到“物哀”的妙处。 10、《源氏物语》中光源氏的形象? 答:光源氏①作者笔下的理想的化身,集美貌、风雅、才华于一身的全才,仪容上:俊美绝伦,光彩焕发,若仙人,睹之祛病延年,才能上:艺术家的天赋,慈善家的心肠,政治家的胸怀,胜不骄败不馁,依稀可见藤原道长的影子,多情守义,有始有终的谦谦君子和博爱主义者。②荒淫的狂蜂浪蝶:一生在放荡不拘,偷香窃玉中度过,自恃高贵地位,优美色相,终日追求女性,一方面献殷勤,表示关心体贴,又一面轻薄放荡,用情不专,(如夜闯空蝉的闺房,强占了她,又染指她的女儿)几乎到了滥施情欲的地步,勾引奇丑无比的未摘在,玩弄近六十的老宫女源内侍,与养女玉鬟,发生戏押和猥亵的关系,与藤壶和六条御息发生了乱伦私通关系。总之,他所爱恋过的,没有一个得到真正的幸福,是众多女性不幸的制造者,在美化光源氏的同时,流露出惋惜,在掩饰的同时给予了讥评

颓废贵族的代表:给众多女性造成了不幸,自己也是宫廷之争的受害者,是一个命运多舛的悲剧人物。观其一生,经历了三个悲剧:三岁丧母,由皇子变成臣籍;左右大臣的权势之争,遭受排挤;三公主与柏木的通奸。其悲剧,从精神上讲,是由他同继母乱伦造成的,从外部来讲,有深刻的社会根源——玩弄权术,游宴享乐,沉湎爱欲,非源氏如此,加上佛教宣传的“净土”思想,他们思想意识空虚,萎靡,一旦失意便离俗遁世,源氏一生透露出平安时代贵族阶级月满将亏。

6、《一千零一夜》的艺术特色和影响 答:《一千零一夜》不仅将民间故事这种文学题材推向一个高峰,而且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①全书充满了浓郁的东方情调和大胆的浪漫幻想。阿拉伯的民族生活决定了阿拉伯人的丰富想象和浪漫幻想。如有求必应的神灯、驱使神魔的戒指等,但这种奇思异想与神奇境界、真实的人情世态巧妙结合,写实与夸张、理想与幻想、神话与现实交相辉映,既有审美愉悦,又能加深对现实的理解。 ②灵活的框架结构。如《商人和魔鬼的故事》所属的三个老人的故事就是以每人手中牵着的牲口为联结点,因而《一千零一夜》庞大的结构并非杂乱无章,但这种结构方式又十分的灵活,新的故事群在适当的地方可以不断的插入。 ③鲜明的对比手法。故事中真善美总是在与其对立面的特征中得到体现,善仙与恶魔的对比,神话与现实的对比,人物之间的对比,场景之间的对比,故事集中俯拾即是,如真假哈里发,勤劳者和懒汉,诚实的人和虚伪的人往往在同一故事中出现,这一方面增加了内容的丰富性,更重要的是鲜明的表现了作者的爱憎立场,突出表现对象的特点,强化了艺术表达效果。 ④语言丰富朴实,流畅自然,生动活泼,诗文并茂,很好地体现了民间文学的本色。 影响、地位:《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古代的民间故事集,被称为“民间文学的一座丰碑“。它集中体现了古代阿拉伯民族的文化精神,也是阿拉伯人民审美理想的集中展示。《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中古时期文学的最优秀作品,是一部著名的民间故事集。它曾被高尔基称为世界民间文学创作中“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7、日本中古文学分几个时期?各个时期的文学成就主要有哪些?答:①奈良时期:最早的书面文学开始出现,代表作品《古事记》《万叶集》《怀风藻》是日本现存最早的汉诗集。②平安时期:第一部物语文学作品《竹取物语》,最早的长篇物语《宇津保物语》最高成就《源氏物语》③镰仓和室町时期:《新古今和歌集》——贵族文学;平民文学,町人文学:连歌、俳谐、御伽草子,能乐、狂言④江户时期:松永贞德——俳谐中兴之祖 《御伞》;净琉璃——木偶戏 5、《古兰经》的艺术特色答:①、《古兰经》独创了一种新奇美妙的散文文体。②全书具有庄严宏伟的文章风格。③譬喻、夸张、排比、对比、反问、呼语等多种修辞手法的成功运用。④各色各样的《圣经》故事和阿拉伯半岛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在经文中的频繁出现。

1、日本近代文学出现了哪些主要派别?理论主张有哪些?代表人物分别是?答:近代日本文学深受西方文学的影响,在短短的几十年中,日本文学形成了多种文艺思潮和文学流派,其中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自然主义文学、唯美主义文学以及白桦派等潮流和派别的创作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①批判现实主义:二叶亭四迷的长篇小说《浮云》通过主人公内海文三的失学、失业的痛苦遭遇,揭露和批判了日本资本主义的黑暗社会现实,并成功地塑造了日本近代文学中的第一个“多余人”形象。②浪漫主义:大约产生于19世纪末期,森欧外发表了短篇小说《舞姬》,被认为是日本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创性作品;北村透谷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者之一。他的诗歌深受拜伦的影响,反映了向往自由、追求幸福生活的炽烈感情,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愤怒呼喊和控诉。北村透谷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为日本浪漫主义诗歌开创了道路。③自然主义:日本近代自然主义文学是在法国作家左拉的自然主义理论影响下产生的,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种不同倾向:即专门描写人的生物本能倾向和真实反映社会现实的现实主义倾向。田山花袋的小说《棉被》是前一种倾向。岛崎藤村早期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后来转到小说创作上来了。他虽然接受了自然主义的某些主张,却创作出了一些现实主义倾向的作品。他的小说《破戒》就是其创作的代表。④唯美派:表现了近代颓废、没落的倾向,描写变态心理,崇尚唯美主义的文艺观,代表作家有永井荷风、谷崎润一郎和后起之秀佐藤春夫等。⑤白桦派:是理想主义文学派别。由同人刊物《白桦》而得名。白桦作家在创作上表现出追求个性解放的自我昂扬情绪和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白华派的代表作家是志贺直哉,他的作品取材于个人和家庭日常生活琐事,通过点滴生活现实的描写,揭露了日本社会的黑暗,具有鲜明的人道主义倾向和现实主义色彩。他的代表作大多是短篇小说,如《到网走去》、《十一月三日午后事》和《灰色月亮》等。《暗行夜路》是他的唯一长篇小说。⑥新思潮派:以《新思潮》杂志而得名,它主张客观、冷静地写现实,着重表现近代日本社会给市民生活带来的不幸和苦闷。其代表作家有芥川龙之介和菊池宽。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善于以奇特的构思、精巧的布局、细腻的心理刻画和典雅的语言吸引读者,如《罗生门》、《鼻子》、《桔子》等。

2、简述《我是猫》的艺术特色答:艺术特点:a、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缺乏整体的结构、框架,通篇以猫的见闻和感受为主线,经苦沙弥及周围人物的活动为中心,无论是人物、故事,还是思想、观念,表达起来都比较灵活、自由。作者在序言中说:“《我是猫》像海参一样,不易分辨哪是它的头,哪是它的尾,因此随时随地都可以把它截断,进行结束。”小说以猫为叙述者, 就可以见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不能言,随心所欲地表达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态度。猫在文中既有动物的特性,又被赋予人的感情,是作者的代言人。b、小说中出色的幽默和讽刺艺术既继承了日本古典文学中的讽刺传统,又吸收了英国18世纪文学中的幽默讽刺手法。如猫态猫语等。这种幽默讽刺精神不仅表现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现象的揭露和批判上,也表现在对人物形象的描绘与塑造上。作品的幽默讽刺手法与作品内容紧密相关,并随作品主题的深化而有所发展。c、作品的语言运用充分展示了作者语言大师的才华,其语言既平白、通俗,有生活气息,又充分借鉴了日本古典文学中的幽默讽刺等特色,被评论家誉为“它滑稽而不流于庸俗,诙谐中含有苦涩的余味”。3、分析夏目漱石小说的主题思想答:内容:《我是猫》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以主人公苦沙弥家豢养的一只猫为故事的叙述者。通过它的感受和见闻,描写了它的主人穷教师苦沙弥及其一家的平庸、琐屑的生活以及他的朋友迷亭、寒月、东风、独仙等人经常谈论古今、嘲弄世俗、吟诗作文的故作风雅的无聊世态。作品还巧妙地描写了邻家田小姐的婚事引起的纠葛,并把它贯穿在作品的始终。资本家金田的妻子为了选女婿,到苦沙弥家了解理学士寒月的情况。苦沙弥有些傲慢,不大理睬他,于是招来了金田夫妇的肆意迫害:先是指使一伙人侮辱谩骂,又唆使苦沙弥的同事进行报复,以后又买通落云馆的调皮学生闹得他不得安宁,最后还叫苦沙弥过去的同学对他进行规劝、恐吓。 思想意义:《我是猫》通过猫的眼光,观察和评论了日本社会的弊病,表达了作家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 首先,小说深刻批判了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金钱关系和强权政治,抨击了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勾结一体的国家机器和官僚机构,揭露了黑白颠倒、贫富悬殊的不合理现实。作品围绕着资本家金田女儿择婿的经过以及由此引起的金田与苦沙弥的冲突,淋漓尽致地反映了金钱的万能魔力和金钱关系对人类情感、正义的扼杀。作家借猫之口,一针见血地指出:“我现在明白了使得世间一切事物运动的,确确实实是金钱。”而“要想赚钱”,就必须“缺义理、缺人情、缺廉耻”。作家不仅对金田一类“精通三缺”的大资本家进行了道义的谴责,而且还大胆地将明治社会由金钱与强权组成的国家机器称为“疯子集团”。作家紧紧抓住了那个时代的金钱关系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妥协性、不彻底性,揭露了从上至下、乌烟瘴气的明治社会的尖锐矛盾,显示了一个作家锐利的批判目光和勇气。 其次,作品还犀利地嘲讽和批判了日本明治社会落后的文化、教育制度,虚伪的道德观念及人们内心深处的自私自利思想。小说以生动的艺术形象,展现了明治社会思想领域的混乱,显示了充斥于人与人之间的“诱骗、欺诈、恫吓、诬陷”,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个人主义恶性膨胀的危害。作家进一步指出:正因为现代人把自己和他人之间“截然划开”了一条“利害的鸿沟”,所以这个社会“再也没有太平时辰,永远和滚热的地狱一般”。作品的批判锋芒几乎指向了从整体到个人、从上层到下层的日本当时所有主要社会问题。

4、分析《吉檀迦利》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答:思想内容:“吉檀迦利”是孟加拉的音译,原意是奉献,是献给神的。a、诗人日夜盼望与神相会,与神结合,以达到合而为一的理想境界,且这各渴求的心情十分急迫。b、表现诗人虽强烈追求但却难以达到合而为一的境界的痛苦。c、体现诗人经过不懈追求,达到合而为一理想境界的欢乐。可以说,作品的主题思想在于表达诗人对渴望与神结合的理想境界的追求以及达到这种境界后的快乐。同时作品曲折地表达出作家对人生理想的探索与追求。

艺术特色:诗集充满哲理,但抒情意味浓。诗中有泰戈尔对大自然最精彩的描述,春天、雨季、月明如洗的夜晚,阳光灿烂的白昼,纯然一幅幅清晰的画面;作家在直抒胸臆时,却又千回百转,天马行空,似水中月,云中影,飘忽不定,可望而不可即,给人以朦胧之感。些诗集想像奇特,韵律优雅,将哲学思想融化在优美的诗行之中,神秘而不枯燥。瑞典科学院称这部诗集技巧完美,“含义深远,清新而美丽。”8、结合作品分析川端康成的艺术特色答:①继承和发扬了日本文学的美学传统,创作上注重超越现实的艺术上的感受。②通过人物,景物的描写,表达一种淡淡的哀愁,即传统美学的物哀。③描写细腻,在写人,写景,人物的外貌,心理描写方面非常细腻,感人。④小说中往往产生一种日本禅宗影响下的意境,一种空灵的感觉。

5、分析戈拉的形象答:《戈拉》是泰戈尔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基本内容内容是几个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动向构成的。主要人物戈拉思想的成长和发展是小说情节的中心。戈拉的爱国主义思想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①他在刚刚走向社会的时候,他的爱国主义同他的宗教信仰及种性之间形成了尖锐矛盾。大学毕业后,他成为了印度教青年的一个领袖。在反帝的爱国斗争中,他走上了一条复古的邪路,成了一个十足的精神狂。而这种宗教狂热,使他脱离了群众也脱离了现实斗争,陷入了孤独可悲的困境。②为了摆脱困境,他决定下乡旅行,同时开始了他矛盾性格的转变。在接触了农村的现实斗争后,他的思想逐渐发生变化,对劳动人民有所了解,对印度教和种姓制度产生了怀疑,但此时并没有彻底否定印度教的糟粕和偏见。③在印度教“忏悔礼”的时刻,养父告知他的真实身份是爱尔兰人的弃婴,根本没有资格信奉印度教,更无权利举行这种宗教典礼。这个秘密的揭穿,使戈拉如梦初醒,自己卸下了印度教和种姓的沉重包袱,彻底清算了自己的宗教偏见。④戈拉是印度爱国知识分子的典型,是20世纪初期印度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艺术概括。他的基本矛盾是爱国主义思想同印度同印度教信仰之间的矛盾。随着他思想的成熟,爱国主义思想不断发展,印度教信仰不断削弱,构成了他性格的基本方面。

中心人物戈拉就属于新印度教派的,而且是教派中青年们的领袖,他是一位爱国知识分子,“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印度”,他痛恨那些在英国殖民者面前丧失民族尊严的知识分子,揭露殖民主义者的罪恶,号召印度人民团结一致,为民族解放而奋斗。但戈拉身上又有明显的宗教偏见,他严格遵守印度教规,行触脚礼,不喝异教徒拿过的水,反对与异族姑娘恋爱。他曾经对梵社姑娘苏查丽达产生爱慕之情,但由于教派有别,他拼命压制这种感情,使自己很痛苦。其实戈拉对印度教的坚执并非出于真正的宗教感情,而是由于对异族殖民者的痛恨,因此在爱情上处于矛盾、痛苦的状态。后来他得知自己是爱尔兰人的后裔,感到获得了选择的自由,因而从狭隘的民族主义者变成了真正的为印度独立民主而战斗的自由战士。

6、简述戈拉的艺术特色答 :艺术特色:a、人物对话富有论辩性。由于作品中的人物分属各个宗教派别,思想见地不一,大家均要阐释自己的见解,探讨国家大事。b、人物形象对比鲜明。小说中正面人物之间,正面与反面人物之间,均互为映衬,互为对比。c、小说具有优美的抒情格调,在写景、状物、叙事中,往往伴随着作者强烈的抒情,动人心弦。

7、分析《雪国》中的人物形象?(驹子、叶子)

答:驹子的形象:她出生在雪国农村,她坚持写日记、喜欢读小说,刻苦练三弦,弹三弦的技巧比当地一般艺妓高出一筹。从日常生活表现来看,作为一个艺妓,驹子应该算是生活态度比较认真,意志比较顽强,且有进取心的,不同于那些随波逐流的人,值得适当加以肯定。 在爱情方面,她对岛村的爱情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是合乎常态的。她明知岛村有家室,明知自己与他的关系不可能维持太久,可是仍然不顾一切地在岛村身上倾注了自己的全部感情。只顾自己爱对方,不求对方爱自己的态度,即所谓“无偿的爱”。她一下子就委身于岛村,这种恋爱方式也是异乎寻常的。她的爱情既有纯真的一面,又有畸形的、病态的一面。

总之,驹子作为一个艺妓,既不是积极的反抗者的形象,也不是庸俗的堕落者的形象,而是有一定进取心的艺妓形象。

岛村则是一个不乏真诚善良但思想虚无的游手好闲的游客。他依靠遗产过活,无所事事,有时也写点有关舞蹈的文章,也并不是认真的研究,只是随心所欲而已,然后就是游山逛水找女人。他有家室,遇到驹子,感到其有一种洁净的美,也并不想亵渎她,也有一种真诚的爱心,于是与她习惯性会面,但同时又为另一个姑娘所吸引。因此岛村并不会有专注的感情。也正是他这个偶然的游客,给真诚的驹子带去伤害,造成她的悲剧。’作家对这一切持一种宽怀和同情态度。 试论《雪国》的艺术特色。

答:①《雪国》在艺术方面色特色是充满诗意,抒情意味颇为浓厚。小说的结构是松散的,没有曲折的故事和情节。驹子和岛村之间既没有谈什么惊人的话,也没有做出什么惊人的事。小说的美在平淡的无奇之中,魅力也正在于此。某种意义上说,《雪国》不像一篇小说,更像是一篇抒情散文。②小说在描写手法和安排结构两方面,继承日本传统和学习西方技巧。描写手法上,既有一定数量的具体的、客观的描绘,又在很多地方通过岛村的意识流动和自由联想状物写人,抒发情怀。结构方面,总体上基本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写,在某些局部又通过岛村的仪式流动和自由联想展开故事推动情节,适当冲破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形成内容上的一定跳跃。既避免了因为意识随意流动,联想自由浮现,造成杂乱无章,有层次迭起,波澜起伏,活而不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