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廊坊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廊坊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09-28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廊坊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廊坊市统计局

2008年3月11日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按照“突出好、追求快,好中求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置身沿海,借势京津,加快崛起”的发展定位,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国民经济正沿着又好又快的航向稳步前进。

一、综合

宏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初步测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883.4亿元,增长15.O%。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4.6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491.6亿元,增长15.4%;第三产业增加值267.2亿元,增长19.6%。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7:55.8:29.5调整为14.1:55.7:30.2。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达10.8%,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持续攀升。全年物价呈现出持续上涨的态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2%,涨幅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和居住类价格上涨幅度较大,涨幅分别为13.9%和6.9%,是拉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4.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上涨1.8%,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8.7%。

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效。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16.4万人,增长1.4%,其中全年新增就业岗位3.7万个。全年下岗再就业人数达1.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0%,低于全年控制指标1.5个百分点。全市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20.2万人次,

劳务输出12.4万人次。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56.9万亩,比上年减少5.0%;粮食单产375公斤,比上年增长2.3%,总产量171.2万吨,比上年下降2.7%。棉花生产平稳增长.播种面积71.6万亩,比上年增长2.8%;总产量5.2万吨,增长5.0%。油料播种面积30.2万亩,下降2.7%;总产量4.5万吨,增长0.1%。蔬菜播种面积152.9万亩,减少O.8%:总产量625.4万吨,增长1.5%。畜牧业生产保持平稳,肉类、禽蛋、牛奶产量分别增长1.2%、1.6%和25.0%。渔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增长1.2%。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继续提高。

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421.1万亩,农业机械总动力646.8方千瓦,比上年增长4.2%。实际机耕面积达442.0万亩,占年末常用耕地面积的比重达80.5%,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当年机械播种面积439.6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达59.4%。机械收获面积170.2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达23.O%。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村用电量38.7亿干瓦小时,增长1.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431.1亿元,增长15.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56.7亿元,增长22.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工业完成增加值17.6亿元,增长6.6%;集体工业完成增加值10.2亿元,增长33.9%;股份合作制工业完成增加值3.3亿元,增长3.5%;股份制工业完成增加值154.4亿元,增长24.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完成增加值59.0亿元,增长19.9%;其他经济类型土业完成增加值12.1

亿元,增长22.9%。

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1129.3亿元,增长35.8%;产销衔接良好,产销率为98.2%,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实现利税79.5亿元,增长44.1%,其中利润总额55.3亿元,增长48.3%。

表1 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建筑业发展保持平稳。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0.6亿元,增长22.6%。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实现产值113.7亿元,增长13.0%,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51.7万平方米,增长29.9%,竣工面积560.0万平方米,增长17.O%。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快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85.9亿元,增长49.1%。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7.3亿元,增长59.6%,增速比上年提高12.1个百分点。

表2 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单位:亿元

重大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大项目支撑作用强劲,从施工项目看,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1628个,同比增加429个,增长35.8%。其中亿元以上项目个数133个,同比增加14个,增长11.8%。完成投资203.8亿元,增长60.9%。富士康、中兴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五、国内贸易

消费需求稳步扩大。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4.0亿元,增长18.5%。分行业类型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平稳,餐饮业市场增势强劲。批发业、零售贸易业分别实现零售额25.8亿元和175.5亿元,分别增长17.6%和17.1%;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0.8亿元,增长26.4%.增速居各行业之首。分销售地区看,市、县、县以下三级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4.6%、22.5%和14.O%。

六、对外经济

利用外资稳步增长。全市实际利用外资34943万美元,增长10.9%。其中,外商直接投资34742万美元,增长83.9%。从批准、注册情况看,年内新批准外资项目64个,合同总金额134119万美元,合同外资额65235万美元,分别增长2.2倍和2.5倍;年内新注册三资企业51家,增长2.0%,注册资本32773万美元,增长41.6%,外方注册资本26834万美元,增长64.1%;年末实有三资企业达到544家。

表3 2007年全市利用外资情况

外贸进出口持续快速增长。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23.6亿美元,增长44.9%。其中,外贸进口总额11.0亿美元,增长42.8%;出口总额12.6亿美元,增长46.8%。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强劲,分别比上年增长31.9%和36.4%,占全市出口总额比重分别达41.7%和22.5%。三资、私营企业成为全市出口增长有效拉动。三资企业出口7.2亿美元,增长47.1%,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6.8%;私营企业出口3.5亿美元,增长74.5%,占全市出口总额的27.9%。美国成为我市第一大出口市场。对美出口3.0亿美元,增长51.7%。

七、交通、邮电业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公路运输业完成全社会货运量5825万吨,增长8.8%,货运周转量47.2亿吨公里,增长12.3%;完成客运量5634万人,增长6.0%,客运周转量44.4亿人公里,增长7.0%。其中,营业性运输完成货运量4769万吨,增长10.5%,货运周转量38.4亿吨公里,增长10.7%;完成营业性客运量1659万人,增长4.5%,客运周转量12.8亿人公里,增长7.5%。全年完成公路建设投资4.0亿元,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397.8公里(含村道)。其中,国道222.6公里,省道456.7公里,县道755.6公里,乡道1575.1公里,村道5224.9公里.专用公路162.9公里。

邮电通讯业发展迅猛。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000年不变价)64.3亿元,增长31.2%。其中,邮政业务量3.0亿元。增长33.6%。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18.7万门,固定电话用户94.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48.4万户。 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33.8万人次,旅游收入41.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3%和15.5%。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526.2万人次,创收39.9亿元,分别增长14.3%和15.8%;接待国际旅游者7.6万人次,创汇2437.7万美元,分别增长10.1%和10.6%。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快速增长。全市实现财政收入95.6亿元,增长40.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5.4亿元,增长48.8%。财政支出84.0亿元,增长38.3%。

金融存贷平稳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口径各项存款余额1037.1亿元,比年初增加200.1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18.2亿元,比年初增加75.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619.3亿元,比年初增加139.3亿元。现金收支相抵净投放货币171.6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市13所高中阶段学校完成了新建和改扩建设,总投资近2.5亿元。全市高中阶段教育招生5.9万人,其中,普通高中3.2万人,中等职业学校2.7万人。高中阶段适龄人口毛入学率86.0%,比上年增长9.3个百分点。全市共有普通初中171所,招生6.0万人,在校生19.3万人;普通小学976所,招生4.7万人,在校生26.3万人;全市各类幼儿园达到256所,在园幼儿7.3万人;全市特教学校5所,在校生642人。在2006年高考中,全市考生人数2.9万人,本一录取1.8万人,本二录取0.2万人,本三录取0.3万人。

表4 2007年各类学校招生和在校生情况

科技事业全面发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343家,高新技术产品441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2.5亿元增长51.2%。民营科技企业总数发展到802家,技工贸总收入221.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6.4%和120.9%。全年取得科技成果53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4项,国内领先水平31项,国内先进水平14项。获省级科学技术奖4项市级科技进步奖38项,市长特别奖6项。全年技术合同登记数量818项,技术合同成交额2.34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并被命名为“国家信息产业基地”、“中国发明家成果产业化基地”。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活跃。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8个艺术表演场所11个,群艺、文化馆10个,县级文化站9个公共图书馆10个,博物馆1个。艺术创作与展演成效明显创作优秀文艺作品150余件,其中获国家级奖项的3件.获省级奖项15件,获市级奖项的84件。深入开展了艺术三下乡活动,全市剧团共演出3500场,服务村街425个,观众达650万人次。同时积极组织文化艺术节、彩色周末等各类系列文化活动,极大地满足了群

众的文化需求。全年铺设厂电光缆149公里,电缆主支干线里程达991公里,有线电视用户33.9万户,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198个(不含社区25个,门诊部22个,诊所和村卫生室),其中医院77个,通过IS09000认证的医院8家。全市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4756人,其中执业医师6410人,执业助理医师4617人,护师、护士3719人;年末卫生机构(医院、卫生院)实有床位10437张,其中医院拥有床位8080张。全市拥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个,卫生技术人员754人,卫生监督所7个,卫生技术人员278人;妇幼卫生机构10个,卫生技术人员918人;乡镇卫生院90个,床位2357张,生技术人员2527人。农村有医疗点的村数占总村数的96.2%,乡村医生和卫生员4512人。已有253.6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果。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以“迎奥运”为主题的全民健身活动掀起新高潮。20008年各级各类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共举办迎奥运全民健身活动3000余次,参加健身活动人数达190万人次。全市体育人口达到17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44%。竞技体育整体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参加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夺得金牌54枚,获全省第四名,团体总分2573.6分、获全省第六名,再创廊坊参加省运会历史最好成绩。同时,迎奥运廊坊市第五届运动会取得圆满成功,共有27个代表团5000多名运动员参赛。此外,成功申办2010年河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成功举办了“2007年全国马拉松冠军赛”等多项国际国内高水平赛事,促进了我市体育产业的发展。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继续增加。据户籍统计,年末总人口401.9万人,比年初增加6.2万人。全年出生人口5.0万人,出生率为12.55‰,死亡人口1.5万人,死亡率3.63‰,净增人

口3.5万人,自然增长率为8.93‰,比上年提高2.22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75元,增长24.1%。其中,工薪收入9975元,增长22.7%。人均总支出11576元,增长12.5%。其中,消费支出8554元,增长3.8%。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22173元,增长25.9%。其中,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2029元,增长26.3%。农民人均纯收入5599元,增长12.2%。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98元,增长7.1%。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年末城镇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9辆,摩托车41辆,彩色电视机137台,家用电脑58台,健身器材7套,空调器130台,微波炉44台,固定电话98部,移动电话156部。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6.5平方米,住楼房户占80.0%。农村居民百户拥有彩电125台,摩托车55辆,普通电话89部,移动电话91部,电脑7台。居民居住条件逐步改善。农民人均居住面积30.1平方米。

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加强。年末全市各类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22.4万人。其中,在岗职工17.6万人,离退休人员4.8万人。机关及事业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5.5万人。其中,在岗职工12.5万人,离退休人员3.0万人。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率均达到100%。全市职工失业保险参保18.0万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7.9万人,年末全市34.5万人参加了医疗保险。共有4.1万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十二、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全市城市基础设施完成投资35亿元,增长13.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6%,绿地率42.0%,人均公共绿地12.2平方米。年末城市道路总长度402公

里,道路面积702万平方米,排水管道长度达375公里。天然气管道总长度726.9公里,供热管道总长度711.9公里,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达1117万平方米。现有水厂5座,日产水能力22.5万立方米,管线总长度558公里,全年供水量3700万立方米。城市公共汽车营运线路长520公里,营运车辆362辆。

城市环境保护工作持续改善。全年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35天,其中一级天数66天,比上年增加13天,为历史最好记录。综合污染指数2.13,污水处理率80.O%,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声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危险废物得到安全处置。全市共划定县级自然保护区(含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面积达500平方公里,覆盖率7.78%。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廊坊已成为IS014000国家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节水城市、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和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成为我国北方内陆地区唯一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的城市,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生态城市。

注:

1、本公报2007年部分数字为快报数。

2、财政、金融、外贸、旅游、交通、邮电、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人口、社保、城建及环保等指标均依据相关部门所提供数据。

3、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速按可比价格计算。

4、主要农产品产量、价值量指标及增长速度还未按第二次农业普查结果进行调整,正

式年报数据将按照普查结果进行调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