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师德与教师专业发展之我见

师德与教师专业发展之我见

2023-07-10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师德与教师专业发展之我见

与时俱进已是这一时代的特色。我国正展开一场轰轰烈烈的教育革命,基础教育的改革在快速推进,新课程标准的推广使基础教育改革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就课堂教学而言,广大研究者从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探讨得比较深入,但在课堂管理方面我们的研究是滞后的,而且对具体学科教学的课堂管理研究更是很少涉及。国外,早在上个世纪中叶美国一大批教育学专家如班尼(M.A.Bany)、格拉塞(W.Gllasser)、库林(J.Counin)等,已在课堂管理研究领域有了较为成熟的理论。到现在,西方国家的研究不但有具体而又严谨的实验案例和数据,而且就课堂管理的每一处细节都能提供出多种多样的实施方略。相比之下我国对课堂管理的研究就落后了许多。

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之下,课堂管理的研究更显得重要,因为以科学态度和方法研究课堂管理,不但有助于我们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更主要的是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的质量,能够更有效的促进教师和学生的成长。语文课的特殊性在于它的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的确定性不明显,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见效相对迟缓,这就使得学生对语文课堂学习的依赖度相对较低。涣散的语文课堂比比皆是,语文课的低效率已是长期以来不争的事实。如果我们认为这纯属语文教材、语文课堂教学惹的祸,那将永远也改变不了根本问题。必须在语文课中注入鲜活的课堂管理的理念和技巧,才能在课程转型期使语文课堂走出它该走的路,语文课改的目标才能实现。

课程转型,使我们不得不正视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课堂管理的变革势在必行。语文新课标的实施,也必须兼顾课堂管理的变革。语文课堂管理不仅涉及到课堂的各个方面,而且贯穿课堂的始终,是影响到语文课堂效率极其重要的因素。良好的语文课堂管理是保证课堂顺利进行和促进课堂不断生长的动力;不良的语文课堂管理则是阻碍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并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管理必须担负起奠基和促进的职

能,充分挖掘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功用,它的变革必将朝着良性化的方向发展。

一、创设语文课堂环境,营造师生学习语文的最佳氛围

语文课堂环境包括有形的物质环境和无形的心理环境。物质环境主要包括时空、自然及各种教学硬件设施,好的物质环境、条件能怡人性情,更容易让师生投入学习,对语文课堂管理中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这里无须多谈。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心理环境,心理环境主要包括人际环境、组织环境、情感环境等等,它是语文课堂管理中的“软件”成分,它具有语文课堂所形成的潜在特性,也是语文课堂的独特风格所在,其对师生的影响巨大,直接影响课堂管理及目标的实现。心理环境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在课堂管理中苦心经营,以营造师生学习语文的最佳氛围,使课堂焕发活力。

1、柔性化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依靠着语文教师的权威控制课堂,管束学生,学生是被动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支配与服从的关系。时常有教师大声地斥责“不要讲话了!”“站出来!”“出去!别影响我讲课。”课堂上火药味十足,却往往不见效果。我们认为,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创建、维持当然需要课堂纪律来保证,但只寄希望于用纪律来强制学生,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的课堂。课堂上学习氛围的创设,更多的需要教师和学生用情感、志趣、凝聚力精心地来营造。试想,教师和学生之间如果有隔阂,在语文课堂上怎能进行心灵的沟通、感情的升华,进而形成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呢?语文育人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特殊性更需要从柔性化的角度去创设课堂教学的氛围。在语文课堂中教师需要极具亲和力的管理手段,让学生在教师的理解关爱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心灵满足,让学生从语文教师身上感觉到被重视被理解的快感。这样,学生会心甘情愿地融入课堂,愿意思考、愿意表达。教师那种充满爱的关切,充满爱的暗示,使学生在爱的滋养中,积极投入课堂的学习,才能使语文课堂迈向理想之

路。

2、民主化课堂

教育的民主化要求是大趋势,语文课堂这个特殊的环境也要求教师用民主的理念来优化秩序。我们反思自己的语文教学或观摩他人授课,都可能会有一个共识——语文课堂成为个别尖子学生展现自己的舞台,更多的学生成了冷漠的旁观者、缄口不语的听众。这样的语文课找不到民主的影子,更多的学生在被忽视中放弃了对自己的约束,放弃了对语文的学习,语文课堂的秩序问题自然产生。实际上,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课堂的愿望,尤其是语文课堂,只要给他们机会,没有人会拒绝,只是教师没有注意到遵循课堂中人人平等的原则,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无形中将学生分成了三六九等,不能面对所有学生,这自然就破坏了民主化课堂形成的基础。不同个性的孩子在课堂上都会有种种美好的渴望,如果我们的教师关注每一个孩子,争取让他们有平等的机会参与课堂,给每一个孩子展现自己的机会,课堂的凝聚力也就必然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就必然建立。

另外,民主化课堂还表现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进去,“教什么和怎么教”都是由教师决定,课堂被教师霸占,教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思考,代替了学生的回答,教师的肢解“分析”取代了学生主动、生动的自学、自练、自用活动!学生没有选择自由的权利,只有被动地服从,被动地接受,没有学习上的自由,做不了自己学习的主人,民主化课堂就不可能形成。让学生自由思考,自主选择也是民主化课堂的特征之一,课堂管理有责任维护这种课堂的有效性。

3、充满活力的课堂

语文课堂的活力,来自于教师新鲜的理念、新颖的方法、蓬勃的热情。在课堂上,教

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要因时因人而异,教授课文的方式要因课因文而定,组织课堂活动要因地因情而施。多变的课堂、创新的形式始终给学生种新奇感,学生就会对语文教师充满期待,对语文课堂充满向往,语文课堂就有可能达到不治而治的目的。如果说语文课堂蕴涵着巨大的生命力的话,那么只有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有效开掘,才能有真正的课堂活力。成功的激励是保持课堂活力的有效手段,激励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学生的热情就会随之而生,并可以体会到挑战的兴奋、活动的刺激和成功的喜悦。学生的这种成就感、归属感、认可感、自尊感是医治课堂纪律问题的良药,是确保课堂活力的必要性因素。语文教师如果潜心研究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就能发现,每节课都可创新,因为每篇课文,各具特色。李镇西老师曾讲:“语文学科与数理化学科的最大区别之一,就在于它的‘灵’与‘活’,即它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有灵魂的,是有思想感情的,因而它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活动的、流动的,而不应该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我们怎能设想,这样的课堂不是翻卷着浪花和海面而是一潭没有丝毫涟漪的死水呢?”所以,语文教学的自创空间,生成空间很大,只要充满活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就能够大幅度提升。

二、促进互动、沟通与交流,为语文新型的学习方式提供保证,使之有效开展

课堂教学,是一个特殊的师生生活和成长的互动过程,也是一种师生共同进行的创造性实践过程。课堂互动是课堂的本质特征,课堂中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或相互影响就构成课堂情景中的互动。课堂是共享的,涉及到课堂中相互交流的每一个人,包括教师和学生在内的每一个人都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如果这种相互联系性得不到重视,学生非但不能很好地组织起来朝着同一个方向迈进,反会产生课堂冲突,阻碍课堂活动,课堂活动的目标也就难以实现。沟通又是课堂管理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因为沟通能使教师和学生形成一种共同的关注,一种整体感和认同感。这无疑是实施课堂活动和达成管理有效的源泉。如果教师所确立的课堂目标没有或者无法很好地传达到学生那里,学生不去理解和接受,那么课堂目标就不能成为学生活动的动力。交流也是有效管理

的明显特征,课堂活动本身是寻求对话的实践活动,实际上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无论学生知识经验的获得、心智的开启、能力的发展,还是教师课堂教育教学效率的提高,都有赖于课堂活动中信息的有效交流和传递。只有实现了课堂中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自由的信息交流,课堂才能迈出僵化的困境,走向勃勃生机。因此,真正意义上的课堂管理就是种保持课堂互动,促进有效沟通,不断激发交流的历程。下面从促进课堂的不断生成性和为课堂新型学习方式服务两个方面,来谈语文课堂管理如何才能做到课堂中互动、沟通和交流的有效展开。

1、促进形成不断运作不断生成的课堂

语文课堂不再仅仅是读课文、写生字、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思想、总结写作特点等的记录和抄誊,教师在课前所能做到是对教材的钻研、课堂步骤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等等,其他,诸如学生的发言,课堂中涉及到的知识面的广度深度,学生参与的程度,活动开展的效果等等都只能预测,它们的收效如何,应该说基本依赖于课堂上语文教师的引导水平和师生互动、沟通和交流的状况。由此可见,课堂的不断运作和内容的不断生成是课程转型期语文课堂教学的突出特点。这一鲜明的特点,如果在旧有课堂管理模式下是很难得以体现的。新型课堂管理就是企图通过让学生心理、精神得到健康、愉悦的满足,尊严、人格得以尊重和保护,这样,满怀自信、充满激情地畅谈体会、感悟、心得,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沟通和交流才能得以顺利进行,语文课的不断运作、不断生成才能得以实现。

2、为语文课堂新型学习方式服务

语文课堂的学习方式也随着教育的变革在更新,不断更新的课堂学习方式就要求有不断更新的课堂管理去保证和维持。比如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是目前语文课堂教学普遍采用的新型学习方式,这两种学习方式的共同特点在于学生主体性的体现特别突出,只有学

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课堂上那种冲破束缚的互动、坦荡如砥的沟通和畅所欲言的交流才能实现,也只有这样,那些新型语文课堂学习方式的实际效果才能如我们所希望的那样实现,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的提高才不再是一句空话。

三、重视师生人格精神的培养,为语文学科的人文特性营造微型社会环境,为学生持久发展创造条件

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材中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对不同的课文内容,各人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因此,语文课堂教学特别需要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也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语文是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其真正的价值在于获得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理解这种见解,转化这种智慧,最终形成自己的丰富的精神和世界。语文是知识、技能的教授,更是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实施教学时不仅要关注教学内容,而且要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和精神,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要求学生能感受出伟大的人格、伟大的品质并接受同样精神的陶冶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和学生一起提升自己的人格、注重自己的生命价值。学生在你的课堂上能够感悟到生命价值的光辉,能够体味出人格魅力的精髓。此时,一切管理都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这对学生的影响绝对不是一时的,而是对他们终生学习,做人奠定了持续发展的基础。由此看来,语文课堂管理的变革不单单是形式上的互动、沟通和交流,更需要师生人格的培养,精神的净化,语文课堂管理如果借助语文的人文特性,在课堂上营造出具有人文色彩的微型社会环境,为他们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生存提供一个试行的场所。那么,学生的受益将是终身的,这就为他们终身学习、终身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储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