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考纲新变化解读 传媒文化研究中心语文组
一、考纲新变化
【修订内容】1. 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注重考查更高层级的思维能力、鉴赏评价能力。 解析:“学科化”这个词说明考试中更注重语文学科的特质,注重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更注重思维能力和鉴赏能力”可以看出,阅读类文本鉴赏探究题的重要地位更为凸显,难度会加大。
对文学类文本的要求是“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对实用类文本的要求是“阅读和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在考纲中又都提到了“探讨”“探索”。所以探究题必然要受到重视。 【修订内容】2. 适度增加阅读量,考察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删选处理能力。
解析: “适度增加阅读量”是估计处理方式是,在现有全国卷的基础上增加文章的篇幅长度,原来一套试卷估计阅读字数9000字左右,将来估计会增加到10000字左右,预测明年有15%的考生估计无法完成试卷内容。增加的篇幅在哪一部分?论述类文本还是文学类文本增加篇幅?个人觉得文学类文本增加篇幅的可能性较大。文学类文本的篇幅增加,可探究的空间自然扩大。
疑问:就目前的语文试卷容量来说,已经有一部分考生交的是未完卷,作文无法写完。现在增加阅读量,如何面对考生的答题时间不够的情况?会不会延长考试时间?以前提过语文180分。
【修订内容】3. 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2个选考模块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要求学生从两道选考题中选择1道作答,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取消选考模式,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
解析:此次发布的语文学科考试大纲修订内容,最大的变化体现在取消选考,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设为必考内容,这是适应高校对学生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引导中学摒弃功利的教学模式。相关数据显示,去年高考中,某省份语文卷文学类阅读仅有8%的选择率,也就是说,92%的考生选择了实用类阅读。每年两类文本的选考,绝大多数考生都是选实用类阅读。有的学校干脆不复习文学类阅读了,小说散文都放弃了。作为语文这一科,把文学类阅读放弃了,可以说把语文完全放弃了。呈现的方式可能有三种:一是两篇都考,篇幅对等,但是题型发生变化,每篇考查三道题;二是实行轮考,今年考文学类,明年有可能考实用类,也有可能继续考文学类;三是两篇都考,但文学类文本增加大量篇幅,实用类文本缩减部分篇幅。同时文学类文本的分值也高于实用类文本。这样在命题上体现出学科性,以图纠正以前都只做实用类文本的现象。对考生而言,两种文本都要复习,不可偏废。我们估计轮考的可能性要大点,保留现有的题型,做到平稳过渡。
【修订内容】4. 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解析:这是今年新增的点,其实这个题就是文言文的第2题古代文化常识题,这几年都在考,不过今年把它正式纳入考纲,让其更为名正言顺。
二、对备考的建议
从考纲修订的内容来看,今年的最大变化就是取消选考模式,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这就意味着两种文体都不能偏废。这就需要我们重新重视文学类文本。
在以往选考的形式下,其实所谓的选择都是“伪选择”,大多同学都是选择传记类文本,因为传记类文本容易得分,事实上也是如此,从这几年两种文体得分情况来看,选传记文本
的平均分要高文学类文本3-5分。
然而,如今选考取消,我们必须重新重视文学类文本的学习,特别是考纲一再强调重点考察学生的鉴赏能力,在今后的备考中,我们尤其要注重文学类文本的探究题的解答。
三、对产品研发的建议
我们当前正在研发的产品要重视文学类文本的内容,报纸和书上适当增加文学类文本的内容,试卷由于目前样卷没有公布,我们可以按轮流考查的方式,轮流安排文学类文本和实用文本的内容。等样卷一出来,一切都尘埃落定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