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武当山上的主要道教建筑

武当山上的主要道教建筑

2020-07-17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太和宫

太和宫位于武当山主峰天柱峰的南侧,包括古建筑二十余栋,建筑面积一千六百多平方米。太和宫主要由紫金城、古铜殿、金殿等建筑组成。金殿在武当山建筑群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从地理位置上,它处于群峰之颠,具有群山环一殿,一殿镇群山的显赫作用。金殿建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面阔进深各三间,高5.54米,宽4.4米,深3.15米,全为铜铸鎏金,仿木构建筑,重檐迭脊,翼角飞举,脊饰仙人禽兽,形象生动逼真。金殿四周下设圆柱十二根,作宝装莲花柱础。殿基为花岗岩砌石台,周绕石雕栏杆,益置庄严凝重。殿内神像、几案、供器均为铜铸鎏金,正中供奉真武帝君;两侧侍立金童、玉女,掌册奉印;水火二将,执旗捧剑,列立两厢,为全山铜铸造像艺术中之精华。殿体为分件铸造,结构严谨,连接精密,毫无铸凿之痕。虽经五百余年风霜雨雪侵袭,至今仍金碧辉煌,宏丽如初,实为中国古代建筑和铸造工艺中的一颗灿烂明珠。

太和宫这座中国现存最大的铜铸鎏金建筑,到底是如何铸造?是整体铸造还是拼装而成的呢?这个谜一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才被解开。1416年农历九月初九,在北京铸造好的金殿构件,经过京杭大运河,沿长江、汉水,最后运抵武当山。工匠们按照木建筑的榫卯借给方式拼接安装,然后再用金片和水银熔炉撑的金泥涂在构件上,并架起炭火烘烤,这样水银挥发,只留下纯金,一个铜铸鎏金大殿在天柱峰山顶拔地而起。

紫霄大殿

紫霄大殿位于武当山东南的展旗峰下,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坐北朝南,背倚展旗峰,体现了中国古代“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风水原则,从而形成了风水中“气场”的藏聚和回护。紫霄大殿既是武当山八大宫观中规模宏大、保存完整的道教建筑之一,更是整个武当山祭祀真武大帝的重要场所,现存有建筑29栋,建筑面积6,854平方米。中轴线上

为五级阶地,由上而下递建龙虎殿、碑亭、十方堂、紫霄大殿、圣文母殿,两侧以配房等建筑分隔为三进院落,构成一组殿堂楼宇、鳞次栉比、主次分明的建筑群。

南岩宫

南岩宫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至元至大三年(1285—1310年),明永乐十年(1412年)扩建。南岩宫位于独阳岩下,山势飞翥,状如垂天之翼,以峰峦秀美而著名。现存建筑2l栋,建筑面积3,505平方米,占地9万平方米,有议案天乙真庆宫石殿、两仪殿、皇经堂、八封亭、龙虎殿、大碑亭和南天门建筑物。主体建筑天乙真庆宫石殿,建于元至大三年(13l0年)以前。顶部前坡为单檐歇山式,后坡依岩,作成悬山式,檐下斗拱均作两跳,为辽金建筑斗拱的做法。

复真观

复真观是武当建筑群中的一个较大单元,建于明永乐十年(1412年),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修,位于狮子峰前,现存建筑20栋,建筑面积3,505平方米,占地1.6万平方米。中轴线上有照壁、梵帛炉、龙虎殿、大殿、太子殿。左侧道院建皇经堂、芷经阁、庙亭、斋房,随山势重叠错落。前有五云楼,五层楼翼角立柱上架设12根梁枋,交叉叠阁,为大木建筑中少见的结构,有一柱十二梁之称。整体布局左右参差,高低错落,谐调而完美,充分体现道教“清静无为”的思想内涵。

五龙宫

五龙宫位于武当山天柱峰以西的五龙峰山麓,灵应峰下,前为金锁峰,右绕磨针涧,地势清幽,是武当山建筑最早的八宫之一,历经唐、宋、元、明几代修缮,共建有宫观庙

宇850间,规模一度庞大,但现仅存宫门、红墙、碑亭及泉池、古井等。南宋时,战争频繁,五龙宫道教建筑在“百年之中,三罹兵火”,在历朝的战火中,五龙宫大部分被焚毁。五龙宫现存庙房42间,建筑面积2,975平方米,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现存残余宫墙251米。在元君殿基中部的汉白玉须弥座上,供奉着铜铸鎏金玄天真武神像,高达1.95米,是武当山最大的真武神铜像。

“治世玄岳”牌坊

“治世玄岳”牌坊耸立在武当山北麓,是武当山的第一道门户,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坊身全部以榫卯拼合,造型肃穆大方,装饰华丽,雕刻有多种人物、花卉的图案,堪称明代石雕艺术的佳作。石牌坊上的“治世玄岳”四字,由嘉靖皇帝特意手书,标志着武当山的地位超越了龙虎山、茅山、青城山等道教名山,跃居久居盛名的五岳之上,被视作“天下第一名山”。其实,早在年轻的嘉靖皇帝刚刚登基时,便急忙派人来武当山祭拜玄武神,在他的心中,如果不是玄武神护佑,自己可能会作为亲王在湖北终老一生,命运中的一个偶然,让他从亲王一夜之间变成了皇位的继承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