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最新备战中考语文专项文言文复习说理议论类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最新备战中考语文专项文言文复习说理议论类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2022-06-11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04 说理议论类

(知识点思维导图+习题训练)

思维导图

习题训练 一、(2022·山西·中考真题)

王某曰:古之学者,虽问以口而其传以心虽听以耳而其受以意。故为师者不烦,而学者有得也。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①不发,举一隅②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夫孔子岂敢爱其道,骜③天下之学者,而不使其蚤④有知乎!以谓其问之不切,则其听之不专;其思之不深,则其取之不固。不专不固,而可以入者,口耳而已矣。吾所以教者,非将善其口耳也。 [注释]①悱:想说而说不出来。②隅:角落。③骜:通“傲”,傲慢。④蚤:通“早”。 1.请用“/”标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停顿处。(标3处)

2.学习的时候专注,获取的知识牢固,是学习的理想状态。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学习上的“专”与“固”呢?请阅读选文,作出回答。

【答案】1.虽问以口/而其传以心/虽听以耳/而其受以意 2.只有问得恳切,思考得深入,才能做到学习上的“专”与“固”。 【解析】

1.考查断句。句意为:学生们虽然用嘴来提问,但他的传授却是通过心进行的;学生们虽然用耳朵来聆听,但他要让学生能够接受,一定要通过意会的办法。“虽问以口而其传以心”

与“虽听以耳而其受以意”在语义上构成了并列关系,中间应断开。“而”是表转折的连词,字前应断开。故断句为:虽问以口/而其传以心/虽听以耳/而其受以意。

2.考查筛选信息。“以谓其问之不切,则其听之不专;其思之不深,则其取之不固”意为:我认为,孔子的意思是说,因为他们问得不恳切,听得就不专注,他们思考得不深入,得到 的知识也就不牢固。由此可知,只有问得恳切,思考的深入,才能到学习上的“专”与“固”。【点睛】 参考译文:

王某人说:古代的学者,学生们虽然用嘴来提问,但他的传授却是通过心进行的;学生们虽然用耳朵来聆听,但他要让学生能够接受,一定要通过意会的办法。所以说,作为老师要不厌烦,学生们才能有所收获。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要说出来却不知怎么说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的知识,却不知道通过这一点来推想其他的方面,这样的学生也就可以不必再教他了。”孔子难道敢于专爱他的道理,就在天下的学生面前摆架子,不愿他们早一点儿觉悟吗?我认为,孔子的意思是说,因为他们问得不恳切,听得就不专注,他们思考得不深入,得到的知识也就不牢固,不专注又不牢固,那么知识只是进入了他们的口、耳而已。而我所要教的并不只是要求他们会说、会听啊。

二、(2022·江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胡澹庵①见杨龟山,龟山举两肘示之曰:“吾此肘不离案三十年,然而于道有进。”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泊③北归,窗下石上,双趺④之述隐然,至今犹存。前辈为学,勤苦如此。然龟山盖少年事,无垢乃晚年,尤难也。

高适五十始为诗,为少陵所推。老苏⑥三十始读书,为欧公⑦所许。功深力到,无早晚也。圣贤之学亦然,东坡诗云:“贫家净扫地,贫女巧梳头。下士晚闻道,聊以拙自修。”朱文公每借此句作话头,接引穷乡晚学之士。 .

(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

[注]①胡澹庵:人名。后文杨龟山、张无垢均为人名。②昧爽:天将亮未亮时。③泊(jì):及。④趺(fū):同“附”,足背。这里指脚。⑤少陵:即杜甫。⑥老苏:指苏洵。⑦欧公:指欧阳修。⑧朱文公:即朱熹。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执( ) (2)是( ) (3)之( )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 (2)老苏三十始读书,为欧公所许。 3.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悟出的道理。 【答案】1.拿 这样 的

2.(1)张无垢被贬谪到横浦,寄宿在城西的宝界寺。 (2)苏洵三十岁才开始读书,被欧阳修赞许。

3.(1)学习贵在坚持,(2)学习没有开始(起步)早晚。 【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辄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句意为:他就拿着书站在窗下,就着亮光学习。执:拿; (2)“如是者十四年”句意为:像这样做坚持了十四年。是:这样;

(3)“接引穷乡晚学之士”句意为:鼓励贫穷的学习起步晚的读书人。之:的。

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语:谪:被贬谪。横浦:地名,寓:寄宿。 (2)重点词语:始:才。为……所:被。许:赞许。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杨龟山“吾此肘不离案三十年,然而于道有进”和张无垢“辄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和“前辈为学,勤苦如此。然龟山盖少年事,无垢乃晚年,尤难也”,可知学习应勤奋并且坚持(或学习贵在坚持);

根据“功深力到,无早晚也”和“朱文公每借此句作话头,接引穷乡晚学之士”,可知,学习起步没有早晚之别。 【点睛】 参考译文

胡澹庵拜见杨龟山,龟山举起两肘给胡澹庵看,说道:“我的两肘三十年不离桌案,然后才在学业上有所精进。”张无垢被贬谪到横浦,寄宿在城西的宝界寺。在他的寝室里有一扇小窗,每天天刚亮,他就拿着书站在窗下,就着亮光学习,像这样做坚持了十四年。等到他回京城就职后,窗下的石板上,双脚鞋印的痕迹隐约可见,到现在还留存着。前辈们做学问,就勤恳刻苦到这样的程度。然而,龟山勤学是年少时的事,而无垢是年长之后,更加艰难罢了。

高适五十岁时才开始作诗,被杜甫推崇。苏洵三十岁才开始读书,被欧阳修赞许。功夫到了就会有提高,至于力到,则因人而异了,没有学习早晚的区别。有才学的人也是这样,苏东坡说:“贫家净扫地,贫女巧梳头。下士晚闻道,聊以拙自修。”朱熹常常借用这句话作为谈论的话题,鼓励贫穷的学习起步晚的读书人。

2022年天津市立德中学九年级二模语文试题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题目。

鸟雀近人 苏轼

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武阳君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鷇②可俯而窺也。又有桐花凤③四五,日翔集其间。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④,殊不畏人,闾里⑤间见之,以为异事。此无他,不忮⑥之诚,信于异类也。

有野老⑦言:“鸟雀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忧。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害也。”由是观之,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为甚于蛇鼠之类也。苛政猛于虎,信哉!

(节选自《闲雅小品丛书》)

【注释】①武阳君:苏轼母亲程氏,武阳君是她的封号。①鷇(kòu):初生的小鸟。①桐花凤:鸟名,以暮春时栖集于桐花而得名。①驯扰:驯服。①闾(lǘ)里:乡里。泛指民间。①忮(zhì):加害。①野老:村野老人。①鸱鸢(chī yuān):鹞鹰和老鹰。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1)武阳君恶杀生 恶:__________。 (2)欲免此害也 欲:____________。 ..2.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又有桐花凤四五,日翔集其间。

3.请用自己的话简述你从文中获得的启示。

1. (1)厌恶,讨厌 (2)想要,希望

2. (这儿)又有四五只叫桐花凤的鸟,每天飞翔停歇在花木丛中。

3. (1)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2)人要有仁爱之心。(3)统治者要施行仁政。(意思对即可)

四、【2021年浙江省中考真题】

穷鱼赋 [唐]卢照邻

余曾有横事①被拘,为群小所使,将致之深议②,友人救护得免。窃感赵壹穷鸟③之事,遂作《穷鱼赋》。常思报德,故冠之篇首云。

有一巨鳞,东海波臣。洗净月浦,涵丹锦津。映红莲而得性,戏碧波以全身。宕而失水

,届于阳濒⑤。渔者观焉,乃具竿索,集朋党,凫趋雀跃,风驰电往,竟下任公之钓⑥,争

陈豫且之网,蝼蚁见而甘心,獱獭闻而抵掌。于是长舌利嘴曳纶争钩拖鬐挫鬣抚背扼喉。动摇不可,腾跃无繇⑧,有怀纤润,宁望洪流。

大鹏过而哀之,曰:“昔余为鲲也,与是游乎。自余羽化,之子其孤。”俄抚翼而下,负之而趋,南浮七泽,东泛五湖。是鱼也已相忘于江海,而渔者犹怅望于泥途。

(选自《全唐文》

(注释)①横事:遭遇横祸。横祸指作者因为诗歌《长安古意》得罪权贵,被直接下狱。②深议:从重论罪。③赵壹穷鸟:东汉词赋家赵壹,曾遭诬枉下狱,获释后写了《穷乌赋》。④失水:搁浅。⑤阳濒:北岸水滨。⑥任公之钓:指巨大的钓钩。⑦豫且之网:指巨大的渔网。⑧繇:同“摇”,动摇。 1.解释下列各组划线词。

①(具)A.乃具竿索 B.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②(过)A.大鹏过而哀之 B.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3处)

于 是 长 舌 利 嘴 曳 纶 争 钩 拖 鬐 挫 鬣 抚 背 扼 喉

3.参考词典解释,联系全文,题目《穷鱼赋》中的“穷”字,应选择哪个义项?请简述理

由。

《古代汉语大词典》“穷”的义项:①极;尽。②困厄;困窘。③不得志。

4.文中,“大鹏”和“渔者”、“蝼蚁”等对待“穷鱼”的态度对比鲜明,结合全文并联系《北冥有鱼》,分析作者写作的深意。 (以下是《北冥有鱼》的片段,供参考)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答案】

1.①A.准备 B.详细地 ②A.经过 B.犯错

2.于是长舌利嘴/曳纶争钩/拖鬐挫鬣/抚背扼喉。

3.② 理由:作者运用托物寓意的手法,以大鱼而喻己身。文中的大鱼因为搁浅在北岸水滨,身处困境,不能脱身。自己因横事被拘,因友人救护才得以幸免。无论鱼还是自己,都是身处困境。后大鱼因大鹏而得救,自己因友人而幸免,才从困境中挣脱出来。所以“穷”的意思是困厄,困窘。

4.作者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穷鱼”喻自身,以“渔者”“蝼蚁”“獱獭”喻“群小”,以“大鹏”喻帮助自己的友人。表达了自己对于那些小人陷害行为的愤慨,也表现了自己对于友人的感激之情。文中提到“昔余为鲲也,与是游乎”,说明大鱼与鲲应为同类,鲲可以化为鹏,一旦机会到来,大鱼也会化鹏高飞,表现了作者虽经沉沦,却志向不改的豪情。 【分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①A.句意:于是准备了鱼竿和绳索。具,准备。

B.句意:渔人把自己听说的都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具,详细地。 ②A.句意:飞过此地的大鹏非常同情它。过,路过、经过。 B.句意: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过,犯错。

2.本题考查断句。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在这

时候,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论,争相下钓钩,有的拖住鱼脊背上的鳍,有的摁住鱼颔旁的小鳍。故断句为:于是长舌利嘴/曳纶争钩/拖鬐挫鬣/抚背扼喉。

3.考查理解字义。分析语境,大鱼因为“宕而失水,届于阳濒”,处于困境而不得脱。一直大鹏路过才获救。联系写作背景,作者“有横事被拘,为群小所使”,处于人生的困境,幸得友人救护才得以幸免。所以“穷”应是困厄、困窘的意思。故选②。

4.考查文本主旨。联系作者因“横事被拘”,又遭小人所害,最终因友人救护而得免的写作背景可知,作者创作《穷鱼赋》,是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文中各个形象皆有象征意义。文中的“巨鳞”喻指作者自己,巨鳞搁浅,就是自己被拘。“渔者”“蝼蚁”“獱獭”垂涎这条大鱼,就是自己被拘时遭小人所害。最终大鹏路过,救起大鱼,就是自己因友人救护而幸免。写“渔者”“蝼蚁”“獱獭”的种种丑态,表达了作者对“小人”的辛辣讽刺与批判。写大鹏因为与大鱼的昔日同游北海,感情浓厚而将大鱼救起,是表达自己对救护自己友人的感激之情。联系《北冥有鱼》可知,大鹏与大鱼曾同游北海,鲲化为鹏,扶摇直上。那么大鱼一旦遇到合适的机会,也一定会像鹏一样一飞冲天,从而表现了作者虽经磨难,却志向不改,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一展抱负的豪情壮志。 【点睛】 译文:

我曾经遭遇过横祸——因为诗歌《长安古意》得罪权贵,被直接拘拿关入牢狱,主管官员被邪恶小人指使,打算对我从重论罪,得着友人的救助保护才得以逃脱惩处。私下里感觉如同当年遭诬冤枉下狱,获释后写了《穷鸟赋》的赵壹一样,于是就写了一篇《穷鱼赋》。常常想着报答朋友援手救助的恩德,特意把它作为序言置于篇首。

有一条大鱼,是来自东海之波。在月光映照的水边洗浴来静心修养,在水美如锦的渡口浸润获得朱红的色彩。掩映红莲之下而养成芳洁之品性,游戏碧浪之中而保全清白之身体。随着海水漂泊而失水搁浅,滞留于临近北岸的水滨。打鱼的人驻足观看,于是准备了鱼竿和绳索,聚集朋友同党,一个一个地像野鸭那样快跑,像鸟雀那样跳跃,十分欢欣的样子,因为有利可图他们的到来像风吹闪电一样迅速,争着下巨大的钓钩,铺下巨大的渔网,蝼蚁见到了这条大鱼而觉得称心满意,吃鱼的水獭们听说这样的大鱼到了岸上都高兴得击掌相庆。在这时候,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论,争相下钓钩,有的拖住鱼脊背上的鳍,有的摁住鱼颔旁的小鳍,这条大鱼左右摇摆努力挣扎想要飞跃逃逸,却没有办法途径。不禁心生徒然无奈之意,我需要的不过是些微之水,怎么敢指望巨大的洪流?

飞过此地的大鹏同情地说:“我以前做大鱼的时候,曾经与你一起欢游。自从我生出翅膀变

成了大鹏,就只留下你一个人孤孤单单了。”一会儿拍击翅膀,背上大鱼快步飞走了,向南飞过七个河泽,向东飞过五个湖泊。这条大鱼又回到了江湖浩瀚之中,获得自由,已经忘记了曾经,而渔人们尚且还在污浊之地久久怅望。

五、【2021·浙江温州中考真题】

书柳子厚《牛赋》后

[宋]苏轼

岭外②俗皆恬杀牛,而海南为甚。客自高化③载牛渡海,百尾一舟,遇风不顺,渴饥相倚.以死者无数。牛登舟皆鸣出涕,既至海南,耕者与屠者常相半。 .病不饮药,但杀牛以祷,富者至杀十数牛。死者不复云,幸而不死,即归德于巫。以巫为医,以牛为药,间有饮药者,巫辄云:“神怒,病不可复治。”亲戚皆为却药,禁医不得.入门,人牛皆死而后已。 .地产沉水香,香必以牛易之黎④,黎人得牛皆以祭鬼,无脱者。中国⑤人以沉水香供佛燎.帝求福,此皆烧牛肉也,何福之能得?哀哉!余莫能救,故书柳子厚《牛赋》以遗琼州僧道.赟⑥,使以晓喻其乡人之有知者,庶几⑦共少衰乎!

庚辰三月十五日记。

(选自《苏长公小品》)

(注解)①《牛赋》,柳宗元被贬永州后所作。赋以牛自喻,谓牛有耕垦之劳,虽有功于世而无益于己。②岭外:指今广东、广西、海南等地。③高化:指广东的高州和化州。④黎:海南土著少数民族;⑤中国:古称汉族活动的中原地区。⑥僧道赟:一个叫道赟的僧人。⑦庶几:或许。

1.请根据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文言词语的意思。 文言词语 方法 查找字典法:A.坦然,满不在乎 B.安静,________ 心神安适。(《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课内迁移法: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________ 谏》) 解释 ①

(1)岭外俗皆恬杀牛 .(2)间有饮药者 .(3)香必以牛易之黎 .(4)故书柳子厚《牛赋》以遗琼州僧道赟 .

参考成语法:移风易俗 .________ 语境推测法 ________ 2.作者眼中,牛的不幸遭遇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

3.文中画线句中都有“皆”字,其主语不尽相同。你从中读出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加以概述。

4.本文在为牛“鸣不平”,而韩愈的《马说》在为马“鸣不平”。两篇文章的写作目的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答案】

1. A 间或、偶尔 交换、改变 赠与、送给 2.(1)渡海惨死(2)以牛为药被杀死(3)黎人祭祀不能逃脱死

3.(1)读出了对牛的不幸遭遇的同情;(2)对岭外人、黎人愚昧陋习的不满与批判;(3)对当地人的贫穷困苦生活的同情与关心;(4)对中国人以沉水香祈福的本质的讽刺。

4.本文写“余”对当时海南人的愚昧习俗和摧残耕牛的无奈,从“使以晓喻其乡人之有知者”可见作者想通过写文唤醒有识之士。韩愈的《马说》借千里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不幸遭遇,流露出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和对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讽刺与批判。 【分析】

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

(1)在古代杀牛是一件大事,从意思上推测“杀牛”的行为应该是A; (2)“时时而间进”中“间”的意思是“间或、偶尔”; (3)“移风易俗”的意思是改变旧的风俗习惯。易:改变。

(4)句意:所以题跋柳子厚《牛赋》这篇文章,把它赠送给琼州僧人运赟。遗:赠与、送给。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从“牛登舟皆鸣出涕,既至海南,耕者与屠者常相半”可概括出,牛渡海惨死; 从“病不饮药,但杀牛以祷,富者至杀十数牛”可概括出,牛作药被杀死;

从“黎人得牛皆以祭鬼,无脱者”可概括出,牛作黎人祭品不能逃脱死。 3.本题考查作者情感分析。

“皆恬杀牛”“牛登舟皆鸣出涕”“黎人得牛皆以祭鬼”,这些句子中都传达出牛死的悲惨命运,表达作者对牛的同情;

“亲戚皆为却药”“人牛皆死而后已”可以看出,对以牛为药治病的做法和结果作者皆不认可,从而表达了他对岭外人、黎人愚昧陋习的不满与批判;

从“黎人得牛皆以祭鬼”“此皆烧牛肉也”可以看出,作者归纳出了以沉水香祈福的本质,表达了自己的讽刺之意。 4.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目的。

从“余莫能救,故书柳子厚《牛赋》以遗琼州僧道赟,使以晓喻其乡人之有知者,庶几共少衰乎!”可以看出,作者对当时海南人的愚昧习俗和摧残耕牛无可奈何,希望通过写文唤醒有识之士,从而减少对牛的屠杀行为。韩愈的《马说》借千里马不幸遭遇,表达“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慨,从而可以看出,作者对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和对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讽刺与批判。 【点睛】 译文:

五岭以南地区的风俗都习惯杀牛,而海南最为厉害。客人从高州、化州(用船)装载牛渡过海峡,一百头牛装一条船,遇到刮风,航行不顺,牛因干渴饥饿交加而死的无法计数。牛上船时都发出悲哀的叫声,眼中流出眼泪。到了海南以后,被驱往耕田的牛与被屠宰的牛常常各占一半。

(海南人)生了病不吃药,只杀牛来祈祷,富有的人以至杀十多条牛。死去的人不用再说了,幸运而没死的,就归功于巫医,他们把巫医当作医生,把牛当作药物,偶尔有生病服药的人,巫医就说:神仙发怒了,疾病不能再医治好了,亲属都为此拒绝用药,禁止医生不让他进入家门,直到人与牛都死了才罢休。

海南生产沉水香,沉水香一定要用牛来同黎人交换,那里的人得到牛以后都用来祭鬼,不作别的用处。中原的人用沉水香供奉佛祖天帝祈求福祉,这都是在烧牛肉啊,能得到什么福呢?可悲啊!我不能拯救(这种陋俗),所以题跋柳子厚《牛赋》这篇文章,把它赠送给琼州僧人运赟,让这篇文章来劝谕那里有良知的乡里人,或许这种现象会减少一些吧!

庚辰年三月十五日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