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国内外高校学生社团研究综述

国内外高校学生社团研究综述

2023-08-12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国内外高校学生社团研究综述

作者:李漫姬

来源:《青年时代》2018年第01期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调研法,从高校社团历史演变与发展、群体心理学、个案实证等较为成熟的研究角度,以及从社团功能、内涵与类型、社团成员、社团问题与建设等研究内容,对国内外高校学生社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社团建设与管理的状况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为高校社团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议。

关键词:国内外;高校社团;研究综述

近年来,高校共青团越来越重视和加强学生社团的管理,通过不同的途径探索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发展之路,更有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高校学生社团进行了研究。

一、国外关于高校学生社团的研究

国外关于学生社团的研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已形成了历史演变与发展、群体心理学、个案实证等三个比较成熟的研究视角,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 (一)对高校社团历史演变与发展的研究

历史演变与发展是国外学者研究高校学生社团的主要研究对象。有学者指出,早在中世纪,美国耶鲁大学就有了文学社团:Lionian 和 Brothers。之后,学生社团成为了“完整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社团活动内容等也不断变化,由文学、教育逐渐向道德、政治转变。对此,美国学者S.M.Lipset 和Robert Cotlen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学生政治运动进行了研究和分析;Ciemick 和 Helen M.则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过程与状况。由于战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比较动荡,高校学生运动十分活跃,学生社团的组织管理及组织活动自然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作为学生运动的成员,理伯卡·卡拉奇、阿尔温·托夫勒等都目睹、经历了当时学生社团的暴动运动,很有感触,就纷纷收集并整理了反映当时运动状况的资料,对20世纪60-70 年代的美国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管理及其运动情况进行了宏观描述和具体个案分析。80年代后,公共社团主义和结社革命的社会思潮从北美开始向全球蔓延,各种专业社团在高校中大量涌现,使校园大学生课外活动显得丰富多彩。不少学者对专业社团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代表性的有厉威廉的《美国近年来大学学生课外活动之发展》、享利·罗索夫斯基《美国校园文化一学生·教授·管理》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对高校社团群体心理影响的研究

高校学生社团对于社团成员的身心健康有着怎样的影响成为了学者又一研究主题,并形成了一批代表性的理论成果,包括Bern的“人际交互作用分析理论”、A.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kurt.lewin的“群体动力论”等等。这些研究较好的分析了大学生社团活动的内部规律,认为社团成员之间的信任与友爱对社团的发展、管理、组织活动有重要影响与意义。柏恩的“人际交互理论”指出,社團群体活动可以教育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在交往中学会观察与模仿他人,增强领悟力,不断了解自己的人格结构,提高与他人的交流沟通能力。杜拉则认为,个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决定了个体的行为,而不是单纯的个人内在结构。还有学者分析了学生社团组织与对大学经历的满意度之间有正向的相关性。这些研究很好的揭示了高校学生社团以及社团内部的互动规律。 (三)对高校学生社团功能的研究

除了社团对其成员的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外,不少学者对学生社团的其它功能进行了较多的研究。有学者通过对高校社团文化活动的研究,发现社团的文化活动能丰富成员的精神世界,使他们能以更好的心态去面对社会和人生,甚至能帮助成员拓宽理论基础知识。还有学者研究了社团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影响,肯定了社团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使学生知晓理论知识在实践应用中的差异,更好的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达到高等教育的核心目的,并影响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皮亚杰、斯库尔特.威廉等学者则运用大学生发展理论,更深层次的研究高校学生社团和学生成就方面的关系,认为高校学生社团对学生成就动机等有积极影响。 二、国内关于高校社团的研究

由于我国的大学生社团发展起步比较晚,在 20 世纪 90 年代以前,国内对高校学生社团的研究比较少。之后,随着高校学生社团的蓬勃发展,研究也不断深入,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国内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题。 (一)关于高校学生社团内涵与类型的研究

对于高校学生社团的内涵,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广义的高校学生社团和狭义的高校学生社团。一些学者指出,凡是高校内出现的所有以学生名义组建的集体都属于高校学生社团范畴,包括高校中的学生会、研究生会及各种专门性的学生组织。狭义的高校社团则是指大学生因为兴趣爱好相同,兴趣志向相投,为了加强交流沟通,增进友谊,丰富文化生活,满足自我归属感,实现自我成长成才的需要而自发结成的具有一定独立性和组织结构的大学生群众组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类型上,学者们指出,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类型较为单一,尽管有的学者将其分为信仰型、学术型、文娱型、友谊型和服务型五类;也有学者将其分为知识学术型、社会服务型、文化娱乐型及研究创造型四类;此外,还有的认为高校学生社团类型还包括理论探究型、科技型、励志型、康乐型等,但都是划分角度不同而已。 (二)关于大学生社团的功能的研究

大学生社团具有什么样的功能是学者们感兴趣的话题。不同学者从各自的视角分析了这些功能。有的将社会化理论用于大学生社团的功能分析,认为大学生时代是其社会化过程的重要时期,而大学生社团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有学者从心理健康教育视角,认为大学生社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它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心理调适、心理治疗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一些学者从学生、学校和社会不同层面较全面阐述了大学生社团的功能,认为对学生个人来说,大学生社团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满足学生互相交往、被他人承认和认可等课堂并不能满足的学生需要;对学校来说,大学生社团活动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加强和改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学校树立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风貌,推进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对社会来说,多样化的学生社团能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此外,还有学者从校园文化建设视角分析了大学生社团的作用,指出大学生社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力等等。 (三)关于高校社团成员的研究

社团成员作为社团组织的主体,也是学者们研究社团的热点。社团成员包括社团领导成员和社团一般成员。对于社团领导成员,学者们比较关注社团领导成员与一般成员的差异,以及学生是怎样成为社团领导的。学者们分析了社团领导成员与一般成员在家庭背景、人格特质、领导能力和实践能力、工作绩效等方面的差异,认为要成为社团领导,必须要有一定的领导技能,比较关注职业目标。关于社团成员,学者们比较关注他们参加社团的动机。有学者内在目标、外在目标、坚持性和自我效能感四个维度详细分析了大学生加入社团的动机,并比较了不同性别、籍贯、专业、年级等参加社团类型及动机的差异。有学者指出,大学生参与社团具有自愿性、兴趣性、自主性、交融性、民主性等方面的特点。 (四)关于高校大学生社团问题与建设的研究

对于高校大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已有的成果也较多。这些问题可归结为两类:一是大学生社团自身存在的问题,如管理制度不健全,学生社团人员流动性大,社团发展缺乏规划,存在严重的“乱收费”、“盲目发展”的现象,活动随意性强,社团活动缺乏精品,社团经费使用及活动开展缺乏监督和计划。二是大学生社团外部环境的问题,如学校重视不够,活动束缚较多,专业教师指导力度不强,经费不足及活动空间有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何建设高校大学生社团是学者们非常关注的主题。有学者提出大学生社团的建设要考虑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特长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因素,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社团的健康有序发展;不少学者探讨了社团建设的方式和方法,有的主张将社团发展和学校党建相有机结合,有的则认为要在社团中建设团支部,还有的提出尽可能把学生社团组织建设成学习型组织;也有学者更深层次的分析了社团管理机构建立和健全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社团的科学发展必须依赖于社团的良性发展机制、社团内外部环境的优化和社团成员素质的培养。此外,还有更多的研究是针对具体的区域或类型学校的特点分析的,包括一般院校和民族院校、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本科院校和高职学院,社团建设的对策措施也更有针对性与操作性。 三、结语

已有文献对高校学生社团的研究,尤其是我国的研究大多为对社团概念、性质、功能等的分析与论述,在对象上往往或综合,或以某区域、某个高校为研究对象,分析社团建设与管理的状况及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但是很少有运用治理理论等新的公共管理理论研究学生社团的,对于边疆民族院校学生社团的特殊发展环境也很少涉猎。在今后的研究中可多关注边疆民族院校学生社团这些特殊又重要的群体,加强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学生社团治理研究,使学生社团的研究更富有成效。 参考文献:

[1]李建.大学生社团社会学角度之考察[J].中国靑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2). [2]江荔仙.社团活动对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作用[J].教育发展研究,2006(6). [3]张智昱.高校学生社团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J].社会科学家,2010(11). [4]欧阳大文.中美高校学生社团的比较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