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 400715
摘要:高校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需要具有多层次性和多方面性,当正式组织——班级、团支部、学生会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要时,就会自发地形成非正式组织——社团。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大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对于大学生培养各种能力,调整知识结构,挖掘潜能,发挥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具有积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有它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高校 学生社团 发展现状 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明确提出了要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进学生社团,使学生社团建设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的要求。因此全面、深入地分析我国高校中学生社团的发展现状,客观评析其作用,明确其发展方向并对其做出正确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一、中外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综述
从中西教育史比较来看,大学生社团的产生发展与现代大学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在英美高校中,更贴近现代定义的学生社团出现在18和19世纪,当时出现了很多由清一色男生或女生组成的联谊会。二战后,英美高等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完整学生”,提出了“学生人事服务”和“服务学生”的理念,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学生社团得以蓬勃发展。以哈佛大学为例,该校目前有600多个学生社团,平均不到30个学生就有一个学生社团。众多的学生社团与活跃的社团活动造就了许多杰出人才。反观我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大学仅100多年。在五四运动前后,中国高校曾经出现了一大批有进步色彩的学生社团,其后,学生社团发展时有起落。建国后由于一度的极左思潮影响,学生社团几乎全面瘫痪;改革开放后,高校学生社团开始复苏,并在二十多年间得到了较快发展,有的高校
甚至出现“百团大战”的红火局面。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北京高校注册学生社团为2235个(截至2005年1月)。但是相比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整体上仍然数量偏少,种类较为单一,管理尚待规范。
二、高校学生社团作用分析
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对于活跃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的作用以及它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已经得到公认,下面具体分析。
1.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扩大他们的交际圈。
高校学生社团提供了一个除了班级和宿舍以外,与更多的人交流互动的环境,这个环境既培养着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又促使成员之间通过同辈群体的交流互动中促进个性的发展。社团成员之间的相似性、互惠性和互动性将极大地影响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促进彼此之间的模仿。应该说,把一个幼稚的高中毕业生变成一个相对成熟的大学生,社团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2.有利于促进校园文化的蓬勃、健康发展。
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活动的主要活动之一,是大学生活动的主要舞台。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内容较为丰富,形式种类较多,丰富了大学生课余校园文化生活,使大学生在课外学习之余找到了精神寄托,深受大学生的喜爱。 3.高校学生社团在学生心理成熟、人格完善上的作用。
据调查,有2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不少高校开设了心理辅导室、心理咨询热线电话。事实上,参加社团活动对 于大学生释放心理紧张情绪,减轻压力,改变孤僻、自闭的现状,增强自信心等方面有一定的作用。社团内部成员之间基本上没有什么利益冲突,普通成员参加社团活动次数及在社团中所承担的工作没有硬性规定,因此,社团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心灵的港湾,精神的家园。
4.高校学生社团产生的消极影响
第一,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大学生社团成员受到学校批评处分时,容易引起社团内其他成员的同情和支持,引起对正式组织和学校的抵触情绪,甚至形成与正式组织和校方对立的群体力量。
第二,降低工作效率。当大学生社团的目标与正式组织(班级、团支部等)的目标发生矛盾时,或者正式组织的活动与大学生社团成员的需求不一致时,或者
正式组织的某些规范限制了大学生社团活动时,大学生社团就会成为一股销蚀力量,降低正式组织的影响力和工作效率,阻碍大学培养目标的实现。
第三,容易产生小圈子作风和帮派势力,成为传播小道消息和谣言的温床,是学生团结和集体凝聚力的腐蚀剂。
第四,容易误导学生的价值取向。当社团活动和课程时间冲突时,有不少学生为了以后能竞选社团干部而逃课。
三、高校学生社团目前存在的问题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随之而来校园文化的多元,高校社团在快速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为此,我在网上查看了大量资料,将高校学生社团活动过程中发展现状出现的问题归为以下几点:
1.社团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高校社团都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发组织建立起来的,学生自己在管理内部的时候,没有严格规范执行,仅存的一些社员管理制度也形同虚设。在社团内部由于分工不明确,活动开展无计划、无骨干培养计划,导致存在着高年级同学包办原则,低年级同学专门跑腿无实践组织经验,得不到锻炼,形成不了传帮带的有效机制,往往造成一种“大一进、大二退、大三留几个”的现象。
2. 社团活动较为单一、内容陈旧、缺乏创新
目前很多社团活动都教为单一,比如科技类的缺乏娱乐节目,艺术类的又缺乏内涵„„加上形势单一,很多会员都不愿意参加,觉得这个社团就是骗取自己的会费,没什么意思。
3.社团活动经费缺乏,场地、配套设施得不到保证。
资金匮乏,场地、配套设施缺乏是制约高校社团发展的一个瓶颈。没有资金,场地,配套措施,有意义而又锻炼人的活动就不能开展。如此恶心循环,久而久之,社团成立的快消失的也快,得不到正常、稳定的运转,通过社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4.社团指导教师配备力量不足,缺乏指导和支持
目前,高校大学生社团的指导教师主要来自于院团委,团委的老师主要负责社团的的登记注册和日常管理,对于一些专业社团需要请专业的教师对其进行辅
导。条件好一点的学校会邀请一些校内外的专业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条件差一点的学校一般没有专门的资金投资到社团教学中去,导致一些需要专业指导教师的社团流行于形式,空架子,往往在新生开学的时候摆几张桌椅进行宣传,收取会费,之后便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正如涂尔干所说的,教育的本质在于“使年轻一代社会化”,大学生社会化水平的高低对大学生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大学生社团规模的不断壮大和大学生参加社团的日趋高涨,大学生社团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加强大学生社团建设无疑是推进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一个重要举措.综上所述,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是一个长期、漫长、持久的过程,想要更好的完善高校大学生社团中存在的问题,就需要我们积极行动起来,重视关注大学生社团,共同努力开创社团工作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张家勇.美国大学的学生社团活动[J].比较教育研究,2004(4). [2]中央教科所.21世纪中国教育展望[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 [3]李妍.对完善高校学生社团的几点思考.教育研究,2008.1.
[4]祝成林.高校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6.
[5]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10 第一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