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春丽 刘亚琴
来源:《河南农业·教育版》2019年第10期
摘要:顶岗实习是高职教学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有效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高职学生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的重要手段。分析了高职院校顶岗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并指出通过岗前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等切实有效推进顶岗实习顺利进行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教育;顶岗实习;思想教育;教学管理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一环,是将学科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升职业技能的过程,这种基于真实的职业岗位的实践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也是实现高技能型人才与企业无缝对接的有效途径。但是,高职院校顶岗实习中也出现了很多亟待解决和研究的问题,探索高职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提高顶岗实习教学质量和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自我认知存在偏差,出现心理冲突
很多学生在刚进入实习单位时满怀希望,信心十足,但工作一段时间后产生一系列心理冲突和思想矛盾,进而产生职业倦怠。尤其在顶岗实习初期,高职生自我认知偏差表现出既自傲又自卑的矛盾现象。一是自傲心理,觉得自己在学校已经学到很多知识,下基层锻炼与大学生身份不符,没有面子,好高骛远,只想做“高大上”的管理事情,瞧不上基层一线的琐碎工作。二是自卑心理。在一些平台比较高端的实习单位中,除了大量的优秀员工,还有大量新进的博士生、研究生或者本科生,有些学生可能认为自己仅仅是一名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凭很低,因而有自卑心理,觉得低人一等,不懂的地方很多又不好意思去问。工作中出现的技术不熟练和经验不足等都会加重他们的无助心理和自卑情绪,甚至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怀疑自己的能力,在新的环境中表现得畏手畏脚,没有自信,放不开手脚,极大地影响着他们的积极性和才能的发挥。
学生在工作中一旦出现消极态度,他们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就会大幅度下降,甚至会打退堂鼓而找各种理由离开实习单位,导致顶岗实习教学半途而废,不能正常毕业,也对学生今后的择业观、就业观和人生价值观产生不良影响。
(二)心理转型不足,产生角色冲突,难以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
由于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所处的陌生工作环境、接受的教育管理方式、面临的复杂人际关系等都是在学校不曾遇到过的,一时难以从学生角色转变为学生和员工的双重角色,难以适应与学习环境完全不同的复杂工作环境,无法适应企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文化氛围,不明白自己的职业职责、职业规范和职业权利与义务,心理压力较大。 (三)学生实习目标不明确,不能正视岗位分配
很多学生错误地认为“顶岗实习”只是走过场、搞形式,所以思想上不会高度重视。在岗位分配方面,顶岗实习单位在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后,会根据每个实习学生的内在、外在条件,结合工作需要从大局出发将学生分配到不同的岗位从事不同的工作,且大部分学生往往都会被安排在某一具体的岗位。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和难易程度千差万别,福利待遇也不同,即使是同一岗位,其工作环境和条件也是有差异的。因此,有的学生会觉得不公平,生出抱怨和不满情绪。当出现学生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难以完全对口而学生的新鲜感也消失的时候,学生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对工作缺乏激情和兴趣,尤其自己在工作中出现了不能有效弥补的失误后,可能情绪烦躁不安,在这种心理状况下,一些学生可能会消极应对,故意回避问题,甚至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另外一方面,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安排,被实习单位安排在哪个岗位上工作就待在哪个岗位,可能没有机会轮岗换岗,接触企业核心技术岗位的机会也很少,有的甚至被安排到办公室帮忙整理资料,或者在实验室做助手打打杂,或者被安排到仓库等,当学生觉得自己所学的技能不能在岗位上充分发挥或者认为自己的工作毫无技术含量时,他们会觉得不被企业重视,没有用武之地,工作体现不出自己的价值,实习就是在浪费时间,因而积极主动性很差,慢慢就会出现应付心理,难以达到实习目标。 (四)实习考核与评价制度不完善
实习考核和评价是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动态的、全面的、科学合理的评价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意义重大。但是,目前对实习生的实习成绩评定绝大多数只是由实习单位指导老师给出简单的评语或者一个分数或等级的评价方式,这种终结性的评价充满着形式主义和主观色彩。评价过程简单化、评价主体片面化和评价标准主观化等缺点极大影响了实习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顶岗实习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提高顶岗实习功能和质量的对策
(一)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首先,在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前,学校要做好思想动员工作。让学生对顶岗实习有较为全面和客观的认识,明白为什么要进行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和校内教学实习的区别、顶岗实习的要求等,加强学生责任感和纪律意识。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规章制度、生产流程,企业的
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增强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并教育学生树立不怕困难、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职业精神,同时还要加强學生的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确保实习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劳动权利。
其次,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校和企业要共同关注学生的思想状态。学校要安排老师作为学生的实习指导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及心理疏导工作,充分发挥上传下达、沟通协调的作用,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融入企业、潜心学习专业技能。另外,为避免学生在完全陌生的环境和新的岗位上束手无策,企业也应安排相应岗位的师傅带领学生学习专业技能,一般具体的操作岗位要求1个师傅带领2~3个学生为宜,最多不超过5个。企业指导老师要肩负起技术指导、思想教育和管理学生的责任,督促学生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让学生尽快转变角色融入企业,树立主人翁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掌握职业技能和养成良好的职业意识。
最后,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先进带头作用。当学生觉得有些问题不便于和企業指导老师或校内指导老师直接沟通但又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状态时,学生干部与之交流和沟通会更容易和有效,同样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及身份会更方便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思想状况,这样既能化解矛盾,又能使学生在企业快乐地工作和学习,掌握专业技能和提高职业素养,高效达到实习目标。
(二)加强顶岗实习教学过程的组织和管理
1、认真进行顶岗实习设计。在开展顶岗实习之前,高职院校应邀请企业管理人员、专家、业内行家、学生和教师代表进行座谈,共同对顶岗实习教学任务、日常管理、考核评价等具体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让学生明白顶岗实习的目的、意义和要求,通过对顶岗实习现状分析,提出现存问题,并对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分别进行深度剖析,真正找到关键问题所在,讨论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办法,立足实际制定实习指导书和实习计划。
2、严把质量关,建立稳定的顶岗实习基地。要提高顶岗实习的质量和效率,高职院校必须严格筛选符合顶岗实习要求的合作企业,以战略眼光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并建立一批长期稳定的顶岗实习基地,避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战形式。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与企业建立实质性、深层次、稳固的校企合作关系:(1)协同培养人才。合作办专业、办班级,也可以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有针对性地培养合作企业中所需人才。企业积极参与学院建设,就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计、产学研融合、顶岗实习、协同管理、优质资源合作互享、素质教育等方面开展务实深度合作,充分发挥企业行家专家在人才培养中的指导作用。(2)校企双方人员相互聘任或兼职,合作开展业务及培训。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开发教材,合作开展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教学与管理。学院要积极参与企业的产品研发、技术交流、人才培训等工作,同时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到校短期任教、开展学术讲座,并对专业教师进行业务培训。(3)双方按照“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务实高效、共同发展”的原则开展多角度的深度合作,并在设备、技术、人力等方面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上述三个方面
的合作,时间上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关系上具有紧密性和相对固定性,内涵上具有实质性和深层次性。这对于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及满足实习单位的人才需求有“共赢”的作用。 (三)建立和健全顶岗实习成绩考核体系
为保证考核成绩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所有主体参与者都是评价主体,应共同参与学生的顶岗实习考评。实习态度、操作能力、实习纪律、团队协作等都应纳入考评内容。实习单位应制定一些具体的要达到的目标,并在工作过程中动态考核,而不是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仅仅写个评价或给个分数就行了。除了学校指导老师、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和员工的监督及评价外,学生也要对自己的实习进行自我考核评价,总结经验与不足,进一步提升。顶岗实习学生需要每天填写《顶岗实习日志》,记录每天的工作情况,每周要写周报,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和解决出现的问题;每月要写月工作小结,及时向顶岗实习领导小组汇报实习情况。所有主体参与者的动态考评结果可以实行五级制,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成绩存入档案。 三、结语
顶岗实习对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高职实践教学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高职院校提高办学质量,培养学生自身发展所需的职业能力、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积极探索顶岗实习校企合作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对于提高顶岗实习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 马志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