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需求开始开发的产品测试流程 测试内容 界面规范
测试时期 画原型阶段
备注
1,当开发人员做完第一个界面时 2,随即检查 3,原形完成后整体检查 1,原形要结合需求说明书来讨论,是否满足客户需求 2,这个阶段要让开发和测试要明确客户需求
设计讨论让测试人员参加较好,测试人员会更好的测试
业务需求 画原形阶段
程序设计 代码规范 单元测试
设计阶段
开始编码阶段 1,当开发人员做完第一个模块时 2,随即检查直到开发结束 编码阶段
这个有开发人员完成.这个必须得做.
一般测试都在产品开发完毕然后测试.这个做有一定好处就在于不打断开发人员的思路,及不会因为反复修改而延误工期.但到最后才进行测试风险大,返工成本消耗大. <建议>取中间我们在产品没完成之前要测试但不是每个模块都测试,而是测试公共模块.因为公共模块返工耗时长风险大.
1,首先是界面的走查(这个阶段就不应该有不符合规范的界面了) 2,通过性测
编码完成一个
集成测试
功能 (公共模块)
系统测试 产品开发完毕
试,按照使用说明书正常操作看看是否有缺陷及易用问题,测试是否通过参考需求说明书 3,容错性测试,非常规操作是否有问题 4,性能测试(有的软件对性能要求高要所先测试性能) 5,运行环境的兼容性测试
验收测试
开发完毕准备由项目经理及负责人进行走查 这个时候有质量管理人员提交 <一份质量报实施阶段
告>
处于维护阶段的产品测试流程 测试内容
测试时期
备注
1,首先是界面,测试是否通过参考界面规范书
2,通过性测试,按照使用说明书正常操作看看是否有缺陷及易用问题 3,容错性测试,非常规操作是否有问题,测试是否通过参考日报的维护记录及需求记录.
开发人员修
功能测试
改完或做完一个需求
版本测试
准备版本放行时
根据升级报告进行对产品测试
版本验收测试 确定版本放行时
塑胶制品检验规范
1. 目的
本规范旨在定义×××塑胶制品品质标准,为产品设计者提供达到产品图纸图面要求的系统,为质检员提供塑胶制品检验与判定的参考依据,同时是模具及塑胶制品供应商对×××品质要求认知的准则。 2.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中试验证、生产组装所需塑胶制品的成品、部品及其表面的喷油、印刷。
3. 职责
本规范由质量保证部和中试部负责制定,质量保证部负责实施和维护。 4. 定义 4.1 缺陷
发生危险影响产品的安全性能,或产品使用性能不能达到所期望的目标,或显著的降低其实用性质,或不影响产品的实用性但影响产品外观的缺点。 4.2 塑胶制品外观缺陷
4.2.1 欠注———射胶量不足,制件缺料或不饱满。 4.2.2 毛边———分模面挤出的塑胶。
4.2.3 缩水———材料冷却收缩造成的表面凹陷。
4.2.4 凹痕凸起—制件受挤压、碰撞引起的表面凹陷和隆起。 4.2.5 融接痕——塑胶分支流动重新结合的发状细线。 4.2.6 水纹———射胶时留在制件表面的银色条纹。
4.2.7 拖伤———开模时分模面或皮纹拖拉制件表面造成的划痕。 4.2.8 划伤———制件从模具中顶出后,非模具造成的划痕。 4.2.9 变形———制件出现的弯曲、扭曲、拉伸现象。 4.2.10 顶白———颜色泛白,常出现在顶出位置。 4.2.11 异色———局部与周围颜色有差异的缺陷。 4.2.12 斑点———与周围颜色有差异的点状缺陷。
4.2.13 油污———脱模剂、顶针油、防锈油造成的污染。
4.2.14 烧焦———塑胶燃烧变质,通常颜色发黄,严重时炭化发黑。 4.2.15 断裂———局部材料分离本体。 4.2.16 开裂———制件本体可见的裂纹。 4.2.17 气泡———透明制品内部形成的中空。 4.2.18 色差———实际颜色与标准颜色的差异。
4.2.19 修饰不良—修除制件毛边、浇口不良,过切或未修除干净。 4.3 喷油涂层外观缺陷
4.2.1 泪油———油膜向下流动聚集的泪滴状突起。 4.2.2 油泡———喷油涂层表面泡状突起。 4.2.3 油滴———喷溅到制品表面的油点。
4.2.4 杂质———被喷油涂层包覆的尘点、尘丝。 4.4 表面等级
4.4.1 ×××使用罗马数字和英文字母组成的编码指示塑胶制品不同等级的表面或区域,表面的重要程度用罗马数字分类区分,最终使用者目视频率用英文字母排列区分。
4.4.2 Ⅰ类:重要的外部表面。包括:外壳制件的产品正面、上面或指定面的表面,或其它
制件与外壳组装后露在产品正面、上面或指定面的表面。 4.4.3 Ⅱ类:除Ⅰ类外,次要的外部表面。 4.4.4 Ⅲ类:内部表面。
4.4.5 A面:最终使用者经常看得到的表面。
4.4.6 B面:最终使用者可以看得到的表面,但正常的操作使用中很少注意到的。 4.4.7 C面:最终使用者看不到的表面,但在产品组装、维修过程中可以看到的。 4.5 时间和距离检验
表面等级 Ⅰ-A Ⅱ-A/Ⅲ-A Ⅱ-B/Ⅲ-B Ⅱ-C/Ⅲ-C 目视距离 250mm 450mm 450mm 600mm 目视时间 10s 10s 5s 3s
注:不适合以上给出时间、距离的,应在图纸图面或《产品作业指导书》中要求。 5. 外观检验 5.1 概述
×××塑胶制品外观检验使用“时间和距离”的目视检验方式,当在指定时间和距离内发现不良缺陷时,参考5.3内容来判定接收或拒收。 5.2 目视条件
5.2.1 80~120多方向,均匀的烛光照度。
5.2.2 检验外观缺陷时一般情况下不允许使用放大镜。 5.3 外观标准
项 目 限 度 要 求
Ⅰ-A Ⅱ-A Ⅲ-A Ⅱ-B Ⅲ-B Ⅱ-C/Ⅲ-C 欠注 不允许 依限度样品
毛边 轻微飞边压平,压平光亮带宽度小于0.2mm 0.2mm以下飞边修饰均匀平滑 依限度样品
缩水 不允许 依限度样品 凹痕凸起 不允许 依限度样品 融接痕 依限度样品
水纹 不允许 1处宽度小于0.5mm 2处宽度小于2.5mm 依限度样品
拖伤 依限度样品
划伤 不允许 1处宽小于0.1mm长度小于15mm 2处宽小于0.1mm长度小于25mm 4处无明显明显刮手,宽小于0.4mm长度小于25mm - 变形 依限度样品
顶白 不允许 作特殊加工处理,掩饰程度依限度样品 异色 不允许 依限度样品 - 斑点 轻微可见。
φ0.2以下2点以内 轻微可见。φ0.5以下2点以内,间距大于50。或φ0.2以下6点以内,间距大于20 轻微可见。φ1.5以下4点以内,间距大于50。或φ1.0以下8点以内,间距大于30 - 油污 不允许
烧焦 不允许 依限度样品 断裂 不允许 开裂 不允许
气泡 不允许 -
色差 ΔE≤1.0 -
修饰不良 不允许 依限度样品 注:1、“-”表示该检验项目不作要求,但缺陷过于明显时可判为不良品。
2、表面等级应在图纸图面或《产品作业指导书》中编制好,区域表面需设置尺寸范围,以用于识别不同等级表面。
3、不同于以上标准给出的限度要求的,应在图纸图面要求或《产品作业指导书》中说明。
4、批量检验时有项目组承认的封样或质量保证部承认的限度样品。
5、批次检验开始判定接收的某一部位缺陷,该批次以后检验中在指定时间和距离内很容易发现时可判为接收,但并不意味着以后批次可判为接收。 6. 材料检验 6.1 概述
×××塑胶制品按图纸图面要求的材料和材料性能进行检验,通过试验判定接收或拒收。 6.2 材料鉴别
通过材料燃烧特性、与有机溶剂的化学兼容性以及成形制品特征等方式进行鉴别。 6.3 可燃性UL94等级检验
6.3.1 根据燃烧试验的燃烧速度、燃烧时间、抗滴能力以及滴珠是否可燃来判定是否满足制件壁厚度要求的可燃性UL94等级。 6.3.2 UL94等级燃烧试验。
等级 燃烧试验要求及现象
HB 厚度<3mm的水平试样缓慢燃烧,燃烧速度<76mm/min。 V-0 垂直试样在10秒内停止燃烧;不允许有液滴。 V-1 垂直试样在30秒内停止燃烧;不允许有液滴。 V-2 垂直试样在30秒内停止燃烧;允许有燃烧物滴下。
6.4 材料的其它性能检验
材料的其它性能检验按《产品作业指导书》规定的试验方法检验。 7. 喷油涂层检验 7.1 概述
×××喷油涂层外观检验使用“时间和距离”的目视检验方式,当在指定时间和距离内发现不良缺陷时,参考7.3内容来判定接收或拒收。喷油涂层厚度及性能通过测量和试验判定接收或拒收。 7.2 目视条件
7.2.1 80~120多方向,均匀的烛光照度。
7.2.2 检验喷油涂层外观缺陷时不允许使用放大镜。
7.3 喷油涂层外观标准
项 目 限 度 要 求
Ⅰ-A Ⅱ-A Ⅲ-A Ⅱ-B Ⅲ-B Ⅱ-C/Ⅲ-C 泪油 不允许 -
油泡 不允许 不允许或依限度样品 - 油滴 不允许 不允许或依限度样品 -
漏喷 不允许 -
颜色 ΔE≤1.0 依限度样品 - 光泽 依限度样品 -
杂质 不允许 允许2粒/条无明显刮手,不易碰掉,直径小于φ0.6mm尘点或长小于3mm、宽小于0.3mm尘丝 依限度样品 凹痕 不允许 允许2处微弱可见,长≤10mm、宽≤0.2mm的凹痕 - 划痕 不允许 - 注: 1、“-”表示该检验项目不作要求,但缺陷过于明显时可判为不良品。
2、喷油范围及其表面等级应在图纸图面或《产品作业指导书》中编制好,区域表面需设置尺寸范围,以用于识别不同等级表面。
3、不同于以上标准给出的限度要求的,应在图纸图面要求或《产品作业指导书》中说明。
4、批量检验时有项目组承认的封样或质量保证部承认的限度样品。 5、批次检验开始判定接收的某一部位缺陷,该批次以后检验中在指定时间和距离内很容易发现时可判为接收,但并不意味着以后批次可判为接收。 7.5 喷油涂层厚度检验
喷涂涂层厚度按图纸图面要求或《产品作业指导书》要求检验。 7.6 喷油涂层附着力检验
在喷油涂层表面用刀片划行距和列距都为2mm的方格,共为10行10列,刚好划破喷涂层,然后用3M胶纸贴实于此面上,快速垂直撕开1次,喷涂层不得脱落。 使用专用检具蘸甲醇试剂往复擦拭喷油涂层表面20次,喷涂层完好。 7.7 喷油涂层硬度检验
用HB铅笔,不削尖利,以一般手写力度与测试面成约450角在喷涂层面上行一次,然后用软布沾水擦凈后观察,其表面只许有轻微划痕,不可划破、露底。 8. 文字、图案的印刷检验 8.1 概述
×××塑胶制品的文字、图案印刷检验参考8.3内容来判定接收或拒收。 8.2 目视条件
80~120多方向,均匀的烛光照度。 8.3 文字、图案的印刷标准
8.3.1 颜色依质量保证部承认限度样品的颜色。
8.3.2 文字、图案位置依图纸图面要求,无偏斜、模糊、重影、针孔等缺陷。 8.3.3 文字、图案内容依图纸图面要求。
8.3.4 附着力试验用用3M胶纸贴实于印刷表面上快速垂直撕开1次,不得脱落。使用专用检具蘸乙醇试剂往复擦拭印刷表面20次,不得模糊、退色。
8.3.5 批次检验开始判定接收的某一部位缺陷,该批次以后检验中很容易发现时可判为接收,但并不意味着以后批次可判为接收。 9. 尺寸检验 9.1 概述
×××塑胶制品尺寸依图纸图面要求测量或以装配方式进行检验,参考9.3内容来判定接收或拒收。 9.2 检验条件
9.2.1 批量检验时有项目组承认的封样或质量保证部承认的限度样品。 9.2.2 确认制品尺寸已经趋于稳定,检验后的尺寸不再发生变化。
简 称 硬胶 GPPS 不碎胶 HIPS 超不碎胶 ABS 透明大力胶 AS (SAN) L D P E HDPE 橡皮胶 EVA 百折胶 PP 软质 PVC 硬质 PVC 尼龙单6 PA-6 尼龙孖6 PA-66 亚加力 PMMA 防弹胶 PC 赛钢 POM PET PBT 酸性胶 CA PPO PPS
中英文学名
通用级聚苯乙烯
General Purpose polystyrene 高冲击聚笨乙烯 High Impact Polystyrene 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丙烯睛一苯乙烯共聚物
用 途
文具、日用品、灯罩、仪器壳罩、玩具 日用品、电器零件、机壳、玩具
备 考
透明,脆性,易成形
白色,延性,易成形
丙烯睛一丁二烯一苯乙烯共聚物玩具、家私、运动用品、机壳、日用品、把手、
齿轮
黄白色,延性,易成形
Acrylonitrile Styrene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 乙烯一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Ethylene-Vinyl Acetate 聚丙烯 Polypropylene
聚氯乙烯(约加40%增塑剂) Polyvinyl Chloride (Plasticized) 聚氯乙烯
Polyvinyl Chloride (Rigid) 聚 胺6 Polyamide-6 聚 胺66 Polyamide-66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olymethy Methacrylate 聚碳酸酯 Polycarbonate 聚甲醛
Polyoxymethylene (Polyacetal)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 醋酸织维素 Cellulose Acetate 聚苯醚
Polyphenylene Oxide 聚苯硫醚
Polyphenylene Sulfide
日用品、餐具、表面、家庭电器用品、装饰品 透明,易成形 包装胶袋、玩具、胶瓶、胶花、电线 包装胶袋、水桶、电线、玩具、建材 鞋底、包装胶膜、板片、日用品、通管吹气玩具制品
包装胶袋、拉丝、带、绳、玩具、日用品、瓶子、洗衣模部件
软胶 (花料、筒料) 低密度聚乙烯 硬性软胶(孖力士) 高密度聚乙烯
半透明,延性,易成形
白色,延性,易成形 透明,易成形 半透明,易成形
软管、硬管、软板、硬板、电线、电缆、鞋、 可透明,易成形 人造革、地板、窗框
轴承齿轮 、 油管 、 容器 、 日用品 机械配件 、 齿轮 、 拉丝 、 轴套 、工具外壳 、 电器装置薄膜
装饰品 、 太阳镜片 、 文具 、 表面 、 仪器表外壳 、 灯罩 、 广告牌
机械 、 仪器 、 医疗器械 、 电讯器材 、 防弹玻璃 、 咖啡壶外壳
轴承轴套 、 齿轮 、 凸轮 、 泵机 、 电器 、 弹簧
汽水胶瓶 、 链条 、 齿轮 、 录音带 、 磁带 、 相机菲林轴承
电器配件 、 机械配件 、 螺母 、 阀门 、 防护面罩
家用器皿 、 工具手柄 、 容器 、 眼镜框 、 文具 、 装饰品 机械配件 、 电器外壳 受温配件 、 受温外壳等
脆性,可透明
白色,延性,易成形
白色,延性,易成形 透明,易成形 透明,易成形
白色,延性,易成形 透明,易成形 半透明,延性 透明,延性 褐色,电气特性 黑色,高温料
*以上数据只供参考
9.2.3 排除制品脱模斜度及变形对尺寸的影响因素。
9.3 检验标准
9.3.1 必检尺寸---图纸图面有公差要求或《产品作业指导书》要求检验的尺寸。必检尺寸测量结果符合图纸图面或《产品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必检尺寸装配检验符合产品装配工艺要求。
9.3.2 其它尺寸---图纸图面未作公差要求,并在《产品作业指导书》未作要求的尺寸。其它尺寸测量结果符合SJ1372-78规定的6级精度要求,并与封样相符。其它尺寸装配检验满足产品装配要求。
10. 结构的功能检验
×××塑胶制品结构的功能按图纸图面和《产品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及试验方法进行检验,通过试验结果来判定接收或拒收。转载请注明出自六西格玛品质论坛
六大常见塑料的基本知识
PE是聚乙烯塑料,化学性能稳定,通常制作食品袋及各种容器,耐酸、耐碱及盐类水溶液的侵蚀,但不宜用强碱性洗涤剂擦拭或浸泡。
PP是聚丙烯塑料,无毒、无味,可在100℃的沸水中浸泡不变形、不损伤,常见的酸、碱有机溶剂对它几乎不起作用。多用于食具。
PS是聚苯乙烯塑料,容易着色、透明性好,多用于制作灯罩、牙刷柄、玩具、电器零部件。它耐酸碱腐蚀,但易溶于氯仿、二氯乙烯、香蕉水等有机溶剂。
PVC是聚氯乙烯塑料,色泽鲜艳、耐腐蚀、牢固耐用,由于在制造过程中增加了增塑剂、抗老化剂等一些有毒辅助材料,故其产品一般不存放食品和药品。
ABS是由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合的塑料,它色彩醒目,耐热、坚固、外表面可镀铬、镍等金属薄膜,可制作琴键、按钮、刀架、电视机外壳、伞柄等。
PA是尼龙塑料,它的特性坚韧、牢固、耐磨,常用于制作梳子、牙刷、衣钩、扇骨、网袋绳、水果外包装袋等。无毒性,但不可长期与酸碱接触。
2.0 壁厚[Wall Thickness]
壁厚的大小取决于产品需要承受的外力、是否作为其它零件的支撑、承接柱位的数量、伸出部份的多少以及选用的塑料材料而定。一般的热塑性塑料的壁厚设计应以4mm为限。从经济角度来看,过厚的产品设计不但增加物料成本,延长生产周期(冷却时间),增加生产成本。从产品设计角度来看,过厚的产品增加引至产生空穴(气孔)的可能性,大大削弱产品的刚性及强度。
最理的壁厚分布无疑是切面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均一的厚度,但为满足功能上的需求以致壁厚有所改变总是无可避免的。在此情形,由厚胶料的地方过渡到薄胶料的地方应尽可能顺滑。太突然的壁厚过渡转变会导致因冷却速度不同和产生乱流而造成尺寸不稳定和表面问题。
2.1 不同材料的常用壁厚
1. ABS
一般最先选择的材料,壁厚通常为1, 1.2, 1.5, 2, 2.5, 3mm,视乎产品的大小和功能而定。
2. PP
因为比较软,而且基于缩水的问题,所以不能太厚,一般为1, 1.2, 1.5mm。 3. PVC
因为多用由于figure(外形)上和多是实心,所以限制不大。
4. POM
一般为1, 1.2, 1.5, 2, 2.5, 3mm视乎产品大小而定。
5. Nylon
因为缩水率比较高,所以平均料厚和筋骨的比例可比较少。
6. Kraton
因为多数用作摩打垫或不外露件,所以限制不大。
7.0 虚位定义
在产品生产设计时,给与零件与零件之间虚位是一件不可缺少及非常重要的事情。随着产品的大小,零件形状的不同及功能,给与虚位的数值也应相应改变。
1. 一般零件与零件间的虚位(非活动件) 单边0.1mm~0.2mm 2. 零件与零件间的虚位(活动件) 单边0.3mm~0.5mm 3. 电池门周边与壳身的虚位. 单边0.2mm~0.4mm 4. 电池门利仔与壳身的擦穿坑虚位 单边0.5mm 5. 需要与其它零件相配的擦穿坑 单边0.3mm~0.5mm 6. 齿轮及滑轮与牙箱外壳的内壁 1.0mm 7. 齿轮与齿轮之间的虚位(大齿轮半径+小齿轮半径+虚位)=PCD 虚位=模数×0.1 8. 电池与电箱的骨位及电池门的虚位 0.2mm 9. 电池与电池箱底部平面的虚位 0.3mm 10. 跳级part line的零件与零件相配虚位 单边0.1mm~0.2mm
18.0 止口
18.1 真止口
用途:生产装配时作较对之用,而且可作涂胶水之用。
18.2 假止口
用途:在外形上可作遮丑之用。
18.3 半假止口
用途: 如平均料厚有2.0mm或以上时,因为凹槽太深的关系,所以需要在纸口的位置加多一层料,保持成品外形的美观。
18.4 双止口
用途: 多用于一些需要有防水功能的成品上。而且,会以超音波焊接法作装配,加强较对效用。
4.0 出模角[Draft Angle]
塑料产品在设计上通常会为了能够轻易的使用产品由模具脱离出来而需要在边缘的内侧和外侧各设有一个倾斜(出模角)。若然产品附有垂直外壁并且与开模方向相同的话,则模具在塑料成形后需要很大的开模力才能打开,而且,在模具开启后,产品脱离模具的过程亦相信十分困难。要是该产品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上已预留出模角及所有接触产品的模具零件在加工过程当中经过高度抛光的话,脱模就变成轻而易举的事情。因此,出模角的考虑在产品设计的过程是不可或缺的。
因注塑件冷却收缩后多附在凸模上,为使产品壁厚平均及防止产品在开模后附在较热的凹模上,出模角对应于凹模及凸模是应该相等的。不过,在特殊情况下若然要求产品于开模后附在凹模的话,可将相接凹模部份的出模角尽量减少,或刻意在凹模加上适量的倒扣位。
出模角的大小是没有一定的准则,多数是凭经验和依照产品的深度来决定。此外,成型的方式,壁厚和塑料的选择也在考虑之列。一般来说,高度抛光的外壁可使用 1/8度或 1/4度的出模角。深入或附有织纹的产品要求出模角作相应增加,习惯上每0.025mm深的织纹,便需要额外1度的出模角。此外,当产品需要长而深的肋骨较少的出模角时,顶针的设计须有特别的处理。 出模角的大少是没有一定的淮则,多数是依照产品的深度来决定。 一般的出模角为0.5~1.0。 在深入或附有织纹的产品上,出模角的要求是视乎织纹的深度而相应增加,一般为2~3。 一般的晒纹版上已清楚例出可供作参考之用的要求出模角。(Fig. 4.0.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