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移动支付现状及发展建议
2020-10-05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DOI:10.3969/j.issn.1001—3824.201 1.04.004 1997年,芬兰电信首先推出了通过手机支付购买自动售货机商品的服务,开了移动支付的先河。现在 10多年过去了,移动支付在国内外的发展都非常迅速。在日韩,截止到2009年8月,移动用户有65%都是 移动支付用户,韩国有7O%的超过了lO亿美元的电子支付交易额都是由手机支付完成的。中国的移动支 付最早出现在1999年,由中国移动与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金融部门合作,在广东等一些省市开始进行 移动支付业务试点。虽然这一业务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取得成功,但它打开了移动通信和金融业务结合的大 门,为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铺垫了道路。近些年,国内的移动支付产业链也逐渐趋于成熟,政府、运营商、银 行、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终端制造商、软件开发商和用户等纷纷看好移动支付,移动支付的春天即将来临。 当然,在移动支付大规模发展的过程中,仍有行业标准、业务模式、应用开发、技术、安全等诸多问题急需解 决。本期移动支付专题,我们邀请了重庆邮电大学重庆高校市级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重点实验室副主室蹇 洁副教授为专题策划人,给我们策划组织了本期移动支付专题文章。专家们从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 三大运营商移动支付发展现状分析、基于NFC技术的移动支付、基于信用体系的分布式卡基电子支付解决 方案、移动银行系统架构、移动支付技术现状和安全等方面对当前中国移动支付的发展进行分析,并对其进 一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我国移动支付现状及发展建议 帅青红,梁.爽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信息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74) 摘要:概述了移动支付的定义、分类、支付方式以及价值链特点,分析了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现状及其影响移动支 付发展的各种因素,并从安全、行业标准、法律监管和市场推广等方面为我国进一步发展移动支付提出建议。 关键词:移动支付;发展现状;影响因素 0 引 言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人 开始感受到电子商务的魅力,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愿 意接受和尝试这种新鲜的商务模式。而电子商务 的快速发展也对交易支付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 的投入力度,但是行业标准的缺失使其在发展过程 中存在盲目性,行业标准的尽早出台势必能够加快 移动支付业务的普及速度。 1移动支付概述 1.1 移动支付的定义、分类及支付方式 满足电子商务活动中对支付快捷性、及时性、无地 域限制性等要求,一种新型的支付模式——移动支 付应运而生。2009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达到 l9.74亿元,用户规模增长到8 250万人。自2010 移动支付(又称手机支付)是指用户使用移动手 网)购买实体或虚拟物品以及各种服务的一种新型支 持设备,通过无线网络(包括移动通信网络和广域 付方式。移动支付不仅能给移动运营商带来增值收 帮助双方有效提高其用户的粘性和忠诚度。 年以来,国内的三家运营商都加大了在移动支付上 收稿日期:2011—06—25 ——益,而且可以增加银行业的中间业务收入,同时能够 16——DIGITAL COMMUNICATION/201 1.8 按照运营模式的不同,移动支付可以分为3种 模式:第一种是以移动运营商为运营主体,运营商 之相关的新技术层出不穷,但用户尚没有形成真正 的使用习惯。技术驱动型业务成功的基础首先是 直接与移动用户发生结算关系,原则上不需要银行 参与。这类模式的特点是可以充分发挥运营商所 擅长的面向个人用户的营销能力;第二种是以银行 为运营主体,各银行只为本行用户提供相关服务, 在此种模式下,技术规范、业务规范的统一以及由 建立一个基本成型的价值链和基本清晰的盈利模 式,但这两点恰恰是目前制约移动支付服务发展的 关键因素。 1.3.1 与其他移动增值业务尤其是比较成功的短 信业务和彩铃业务相比,移动支付价值链的特点 如下。 此带来的银行间的互联互通成为问题;第三种是以 第三方支付平台为运营主体,此种模式的不足在于 1)结构更加复杂,在价值链上新增了同样掌握 第三方平台的实力规模较小,欠缺用户资源和信用 保障,并且需要协调和移动运营商、银行间的利益 关系。 按照支付方式的不同,移动支付可分为3种。 第一种:手机话费支付方式,费用通过手机账单收 取,用户在支付其手机账单的同时支付了这一费 用,在这种方式中,移动运营商为用户提供了信用, 但这种代收费的方式使得电信运营商有超范围运 营金融业务之嫌,因此其范围仅限于下载手机铃声 等有限业务;第二种是指定绑定银行支付,费用从 用户开通的电话银行账户(即借记账户)或信用卡 账户中扣除,在该种方式中,手机只是一个简单的 信息通道,将用户的银行账户或信用卡号与其手机 号连接起来;第三种:无绑定手机支付,个人用户无 需在银行开通手机支付功能,即可使用各种带有银 联标识的借记卡进行支付,此种方式采用双信道通 讯方式进行通讯,非同步传输,更加安全快捷,又称 银联快捷支付。 1.2移动支付原理 手机支付的基本原理是将用户手机上的SIM 卡与用户本人的银行卡账号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 系,用户通过发送短信的方式,在系统短信指令的 引导下完成交易支付请求,操作简单,且可以随时 随地进行交易。手机支付这项个性化增值服务,可 以实现众多支付功能,此项服务强调了移动缴费和 消费。当我们在自动售货机前为找不到硬币而着 急时;当客户身处外地,或者是移动运营商的营业 厅下班以后,为了缴话费四处找人,四处找手机充 值卡而耗费精力时,手机支付就可以很容易地解决 这些问题。手机支付将真正让手机成为随身携带 的电子钱包。 1.3移动支付的价值链及特点 移动支付属于典型的技术驱动型产业,虽然与 大量用户资源、并且议价能力与运营商基本相当的 银行机构,两者都希望成为运营主体; 2)商户仍主要提供传统商品或服务,实质上并 不会因为移动支付而创生新商品或服务; 3)移动支付服务并不具备在用户间的自扩散 效应。 1.3.2与其他电子支付(网上支付或电话支付)相 比,移动支付价值链的特点如下。 1)主要面向个人用户,或者是作为行业应用面 向个人用户,企业用户基本不使用该业务。但对于 目前的网上支付来说,企业用户是非常重要的市场; 2)增加了新的产业环节——移动运营商,银行 业除了要交纳相应的通道使用费外,还面临着移动 运营商的资金吸储和沉淀,以及对既得佣金分食的 挑战和压力; 3)需要增加新的硬件设施的投入,尤其是对提 供实体物品的商户来说,投资成本的增加将会很大 程度上影响其投入积极性; 4)从投入成本和收益的角度考虑,银行业目前 更多地是将移动支付作为现有产品的补充,真正地 重视和投入程度远远低于其他电子支付方式。 2移动支付发展现状及影响其发展的 主要因素 2.1发展现状 现阶段国内移动支付服务主要的推动力量来 自移动运营商,尽管也有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参 与,但金融机构并没有给予该业务足够的重视。移 动运营商和金融机构采取的合作方式主要分为以 下3种:一是建立合资公司进行专门的移动支付运 营,如中国移动和中国银联合资的联动优势;二是 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如中国联通和中国银联的合 作;第三类是第三方支付平台推动的运营商和银行 一17— 的合作,目前主要是各类公共事业费用的收取。 基础; 目前国内用户通过移动支付可获得的商品或服 务包括:水电费等公共事业费用、移动话费的缴纳,具 有额度限制的保险、网上教育等费用的缴纳,游戏点 3)移动支付在日韩的成功给国内提供了良好 的借鉴经验; 4)新技术的应用(如2D—code,RFID等)进一步 卡等虚拟卡的购买,彩票和电影票等票务的购买。移 动支付的技术实现方式主要有短信、WAP、USSD、JA- VA、BREW或者IVR方式。虽然移动运营商还没有 进行专门的移动支付芯片的研发,但是高度关注和 跟踪新技术的发展,同时积极制订和完善相关的业 务和技术规范,不断探索新的产品设计和业务应用。 从移动支付的服务内容和运营模式来看,国内 移动支付服务的种类主要分为移动小额支付、手机 银行移动支付和公共事业缴费三类。 由于国内外的社会经济环境和消费习惯的差 异,使得国外所流行的移动支付的职能和国内有较 大差异。目前国内的移动支付并不能称为完全意 义上的移动支付,它更多承担着传统银行业务的新 渠道的拓展职能。对于用户通常需要在不同的银 行网点交纳不同的费用来说,通过移动支付方式能 极大地节约人们的时问;但是对于实体物品的购 买,目前的解决方式并不比传统支付方式更便利。 所以目前国内移动支付市场仍处于市场导入阶段, 重点是用户培育和商业模式探索。业界对该服务 的市场预期已经开始从快速发展阶段进入到商业 模式探索阶段。在中国现阶段,有4亿的移动用户 基础,而且每年新增用户数仍基本保持在6 000万 的水平;手机的平均销售价格低于电脑,而且更换 速度更快;移动增值业务的快速发展,尤其是3G的 到来,对移动支付需求的渴望日益强烈;B2C,C2C 形式的移动电子商务将会有很大的市场空间;生活 节奏的加快使人们更加注重时间成本;迫于市场竞 争的压力,为了增加用户粘性和用户ARPU值,移动 运营商将会比银行更有动力去推动移动支付。这 些较好的市场基础使得中国移动支付的进一步发 展有着良好的前景,移动支付服务已经进入稳定发 展阶段。 2.2影响移动支付发展的主要因素 2.2.1促进因素 1)移动支付能有效缓解银行的柜台压力,增加 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 2)3G的启动、JAVA/BREW手机和智能手机拥 有率的提高,为移动支付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物理 一1 8一DIGITAL COMMUNICATION/201 1.8 保证了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5)用户认知度和接受度不断提高; 6)相关监管政策不断完善。 2.2.2阻碍因素 1)明确合理的利益分配价值链尚未形成; 2)用户对移动支付的认知和接受度还比较低, 需要较长的用户使用习惯培育时间; 3)社会信用体系不够健全; 4)对终端有较高要求,而目前相应的支持终端 (如JAVA/BREW手机)普及率仍不高; 5)包括手机实名制等因素在内的安全体系以 及权限管理体系的风险还不够完善。 移动支付涉及到电信行业和金融行业两个国 家严格监管的行业,而且移动运营商和银行在移动 支付不同内容的服务领域将分别起到主导作用。 在任何移动新业务发展的初期阶段,产业主导者都 必须基本完成产业资源的整合、市场游戏规则的制 定,从而保证整个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因此双方 的投入力度对于移动支付在国内发展起到至关重 要的影响。同时广大商户和SP将扮演越来越重要 的角色。与其他移动增值业务相比,尤其是已经取 得成功的短信业务和炫铃业务相比,移动支付的扩 散效应不明显;与其他支付方式相比,除了用户对 支付过程安全性的担心外,手机实名制的推广还需 要很长时间,因此,用户的认知和接受将是影响移 动支付发展的重要因素。 综合以上分析,移动支付发展的关键性影响因 素包括以移动运营商和银行为主导的推广力度、众 多商户和sP的参与程度、用户的认知和接受度、包 括支付安全和手机实名等在内的技术因素、产业监 管政策因素等。 3 对我国发展移动支付的建议 3.1加强安全保障 这个保障不仅仅是指技术层面的保障,还涉及 到安全管理层面的保障。这就要求我们不仅仅要 发展和完善安全技术,还要培养和提高各种管理操 (下转第25页) 用户体验是一种纯主观的在用户使用产品过 程中建立起来的感受。随着社会服务产业的进步, 以用户为中心的用户体验也越来越受到多方的高 国内用户在受到传统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 安全性考虑等多方面的影响下,非接触、便利的小 度重视。通信行业的用户体验贯穿在整个服务和 产品的设计与供给过程中。在通信方面的用户体 验主要是来自人和终端、终端和机器的交互过程。 额支付方式较切合用户目前的需求。人们可以利 用手机进行小额的交易,如购买游戏点卡、缴纳公 共费用或手机话费、网络/商场购物刷机以及公交 优秀的服务和产品提供者会把较多精力放在服务 和产品的有用性、易用性、视觉设计和品牌设计工 作上;另外一个就是客户服务,它也算是用户体验 的一部分,它是同产品自身的设计分不开的,同时 也更多地需要工作人员有较高的素质。一个好的 企业应当注重客户对服务的需要,注重服务质量引 发的用户流失率。 刷卡等,这种小额支付可以有效地替代零钱。 当前,在较大额度支付方面,用户更习惯于使 用各种银行卡进行交易。所以在现阶段,手机支付 可以算是“零钱钱包”,如果要想用户使用手机支付 进行大额消费,还需要对消费者的手机消费习惯进 行培育。 作者简介: 10)培育消费者手机支付习惯。 尹远,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副总经理。 (上接第18页) 作人员的素质和道德修养,以达到管理和技术双管 齐下的效果,彻底解决安全“瓶颈”的问题。 3.2尽快建立完善统一的行业标准 些困难,但这并不能阻碍手机成为未来移动支付行 业的领军者。我们相信,随着移动通信行业和金融 行业的进一步深入合作,随着行业标准的统一,随 行业标准一旦建立,各种不同的支付设备和支 付产品就能很好的融合,这样才能形成整个市场的 规范和有序流通。目前,国际上已经有一些组织开 着广大客户对于这种新兴支付方式的接纳,我们一 定能开创出手机支付业务更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仲安妮,周星.电子银行业务及发展的研究报告[J]. 中国金融电脑,2005(5):74—80. 始着眼于建立一套完整的行业标准,但仍然不够统 一和完善。因此,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是当务之急。 3.3加强立法和监督工作 [2] 张衢.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 版社.2007:65. 因为移动支付行业起步较晚,目前用来规范相 应行为的法律和法规相对较少。因此,立法机构应 [3] 刘超,付金梅.电子银行风险管理的最新问题及成因 该着力于建立一套完善的移动支付法律体系,从法 律的角度来解决移动支付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为正 常的移动支付活动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 3.4加强对消费者市场的系统化推广和引导 这个市场的推广和引导不能期望一蹴而就,应 剖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56-60. [4] 关铁军.从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看商业银行双渠道发展 策略[J].中国物价,2010(10):13—18. [5] 孟凡荣.加快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的建议[J].现代金 融,2010(11):24. 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在市场推广的初期,应将 着眼点放在中高端消费者身上,尤其是有较高文化 素养的中高端消费者;与此同时,要加大对年轻消 费群体的宣传和推广力度,逐步引导广大消费者改 变传统的消费习惯,接纳这种新型的交易支付模式。 作者简介: 帅青红,教授,西南财经大学“151工程”教学科研培养 人才,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电子金融专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四川省软件行业协会常务理事,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专委会 主任,四川省计算机学会会员,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信息工程 学院电子商务系主任,四川省特色专业“电子商务”负责人, 4 结 语 目前,电子商务的发展正如火如荼,而采用手 四川省精品课程《电子商务》负责人,西南财经大学精品课 程《现代支付系统概论》负责人。 机完成移动支付也是大势所趋,虽然目前遇到了一 一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