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记叙文写作(一)
二. 知识要点:
1. 记叙文的文体和写作特点 (1)记叙文的文体
中学阶段应学会几类常用文体的作文。而写好记叙文是写好其它文体的基础。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为主要内容的文章。记叙文对所记叙的人或事,要叙述完整、脉络清楚,通过写人或记事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从而抒发某种感情。因此,大抵记叙文写作主要可分为两类:写人记叙文,写事记叙文。分析人物的精神品质或揭示事件的本质意义,便是记叙文的主题要点。当然写景、状物也属于记叙文写作的范畴之列,这里只着重讲前两种。
写人的文章就是要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以及心理活动的描写,再现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思想品质及精神面貌。
写事的文章就是通过具体详尽的事件,来挖掘事件的意义,揭示某种生活哲理,启人联想,引发共鸣。
(2)记叙文的写作特点
写作特点,是指对表达中心思想起主要作用的写法。记叙文的写作特点包括记叙要素、记叙人称、选材剪裁、布局谋篇、表达方式、描写方法、语言运用等方面。
① 记叙要素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条。
1)一般记叙真实的重要的事情,六个要素都要交代清,凡不需作者交代读者就明白的可以省略。2)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构成写作的主要内容,这部分宜写详实以突出中心。
② 记叙人称:第一人称行文具有亲切感和真实感,但易受限制。第三人称行文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的叙述,但不如用第一人称,使读者感觉亲切。
③ 选材剪裁:写人记事的材料要看能否围绕中心选材,所选材料是否典型,与中心有关的要详写,与中心关系较小或无关的要略写或不写,重点应写详尽写具体,抓住矛盾的发展变化,把事情写得有起伏。这一切都从主题作为材料取舍和详略尺度的标准。简言之,所写一切为主旨服务,这是记叙文写作的重中之重。
那么如何选材呢?
选材是个比较的过程,生活中经历的事件有千个万个,所阅的人物也不在少数,那么写哪一个呢?我觉得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1)在确定写什么时,一定要写自己最熟悉或比较熟悉的,某个题材很新颖,但自己所知不深,最好不写。比如,写现在正流行的“萨斯”传染病,如果没有亲身经历抗击非典的战役,不可能真实的记录那时那刻的感动。2)尽量做到“选材角度”新,有句话叫“横看成岭侧成峰”都是一座山,站在不同角度可能会有不同的视觉效果。同样的,作为学生生活阅历较浅,生活经验较少,哪里有那么多动人心魄的例子呢?因此学生选材很容易撞车。只有用心去开掘,学会换位思考,才能化腐朽为神奇,化平淡为新颖。这时最需要观察细致、心思缜密。一般来讲,选材角度小巧别致,最易获得收效。以小见大的手法用的好,就可以从生活中的一滴水折射出整个世界。例如,写亲情,这是记叙文体常见的题材,但越是常见就越是难写,《难忘的一件事》、《感动》这类的作文不知写过多少次,不知有多少优秀的创意在你前面陈列,如何绕开它们,写出自己的心声就显得弥足珍贵了。如这篇文章就是一个范例。
我最想做的
小时侯,是在父亲的呵护下长大的。那时我最想做的,是送给父亲一个甜甜的笑。 长大后,是父亲手把手教我写字,更教我做人的道理。那时,我最想做的,是回报给父亲一个闪亮的“100”分或做一个品学兼优的三好生。
可现在,父亲老了,父亲似乎没有那么轰轰烈烈了。清晨,父亲早起为我准备早饭;傍晚,父亲迎着万家灯火等我回家。日复一日,一切那么平淡,甚至有些无聊,可直到那一天——
初二的暑假,我有幸参加小记者夏令营,要到蓟县盘山接受为期四十天的培训,当然,这其中包括艰苦的军训。
临行前,父亲特意为我做了一桌饭菜“送行”。席间,我只顾埋头狂吃,要知道,再不吃,可要等到四十天。猛然间,我一抬头,发现父亲不住地往我碗里夹菜夹肉,可是他的碗里呢,却只有一点肉末和我挑剩下的葱姜等……父亲发现我一直看着他的碗,笑笑,“没什么,我最爱吃这些,它们才最有营养呢。”我的心头猛然一震。是吗,父亲,为何我没有看出来呢。
转天,带着父亲“一周写一封信”的嘱咐,我上路了。到了基地,我开始了正式的训练。信却因我的懒惰和应付只写了一封,极短的一封,甚至字也是歪歪扭扭的。而父亲的信,却足足来了五封,每一封信的右上角都标着数字,从“1”排到了“5”。信的内容很丰富,再加上父亲、特有的书法字体,倒成了一味调节我枯燥生活的“兴奋剂”。每一封家书,都包含了父亲一颗火热的心。可美中不足的是,信封上都有一个小洞。
四十天后,带着信,我回到了家,满面愧疚地望着父亲。可父亲什么也没说,只给了我一束理解的目光。
后来,母亲给了我一叠用绸子包着的东西。打开看时,我不觉吃了一惊。里面竟是厚厚一叠用线穿起的信封,每个信封上都写有我的名字。我的眼睛模糊了。是啊,无论我走得多远,长得多大,却永远走不出父亲爱的广场,父亲用这穿了线的信封把我“系”了起来。我就象一只风筝,永远飞不出父亲的牵挂。
现在,我最想做的,是给父亲做一桌菜肴,并且同样买很多信封,写上父亲的名字。告诉他,女儿永远最爱您。
简评:
这篇文章是写亲情的互动,主要还是歌颂父爱的无私和伟大。这种永恒的主题在作者笔下却百看不厌。父亲一周一封信的嘱咐,与我疏懒无序的应付,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这对比中,让我们见到父爱的光辉,在这对比中,小作者也获得了理性的升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山川也载不动的亲情又一次找到了共鸣。作者选材角度新巧,一详一略,小小信封成了亲情互动的媒介,是以小见大的佳作。
3)要选有时代气息能反映当前社会风貌的事件,不要总抱着几本作文选,不思进取。须知社会是发展的,时代是前进的,观念是更新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一篇作文用几年前的观点来看是好的,未必到现在依旧如是。一定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作文。
剪裁的关键在于详略的处理,败于剪裁的大有其文,同学们切忌顾此失彼,必须注重文题统一,从整体把握记叙文,找准文眼是难点,例如这篇习作。
【模拟试题】
以《一想起那事我就……》为题,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思路点拨:
这是一篇记事为主的记叙文。要注意两点:1. 所记叙的那件事要有意义,切忌平淡。2. 要好好利用补题的权利,使题目有亮点,在前文记叙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议论抒情。
【试题答案】
[例文]
一想起那事我就兴奋不已
书架上一直安静地立着那本《数学奥林匹克题解》的书。说实话,虽然我几乎没怎么看过里面的内容,但每当把它拿在手里,一种幸福的感觉总会涌上心头,令我兴奋不已。
那还是初二的时候,班里来了位新老师。他姓金,是个须发微白,面容憨实可爱的老爷爷,大家都在背后喊他金老头。现在想起来实在是无礼至极,而且金老师年岁也不过四十七八,只是长相显老而已。班里的同学认为他脑筋糊涂,上句不接下句。所以在他的课上,大家总是很随便,要么说两句闲话,要么就干脆倒头大睡。
我呢,对金老头也没什么好感,但终归是个学习够用功的孩子,对老师说的话总会认真听。可能没人“支持”金老头了,他特别喜欢我。总是对我说,或是对同学们,其他老师们说:XXX真是个好孩子啊!现在每当我回忆起这句话时,总会联想到金老师当时的神态和他十分肯定的口气。在我受到的太多夸奖的话中,这是最让我珍惜的了。也许是因为金老头特别看中我,我对他的印象渐渐好了起来,才发现他讲课有他的特点。那些我们看来不接上句的废话,正是我们需要积累的扩展知识。他更是个脾气很好的老师,面对同学们常有的无礼,他总是说:“我知道你们还小,不了解世事,而且学习这么累,所以我不说你们。”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该上初三了,金老头终究没有跟随我们升级。在妈妈的建议下,我送给他一幅艺术挂画,背面还写了几句话。记得他当时感到很意外,但还是快乐地收下了。我们搬到了总校上课。在大家早已忘记还有个脑筋糊涂,笑容可掬的金老头时,他叫学生送给我了这本数学书,还叫那同学转告我要“好好学习”。哦!你知道我当时兴奋的心情吗!那可是第一本老师送给我的书,那仅四个字的赠言是多么的 纯朴亲切。金老师那张可爱的笑脸再次浮现在我面前。
望着那金色的封面,回忆起金老师当初的一句句教诲,我才发现不是他脑筋糊涂,而是我们太小,不谙世事,才难以理解。原来每个老师都有着他们自己的特点。他们都如此热爱着这份崇高的职业,在为一个个美丽的理想而辛勤耕耘;他们都如此热爱着他们的学生,精心呵护他们的成长。哦,金老师,我会学好数学的。
我眼前似乎浮现了那苍遒有力的四个字,我笑了。 简评:
这篇作文有以下几个特点:① 一开头巧设回忆,娓娓而谈,文笔简练却不干枯,情义绵长。② 人物的细节描写,真实生动地表现了师生之间的亲密无间,让我们感到了老师的爱心和学生的诚挚。③ 作者遣词造句的能力较好,能达到“写出真情实感”的要求。 但明显不足的是文章在叙事结构的详略安排不当,也就是详略分界不很清晰,题目是《一想起那事我就┅┅》,体现在文中是金老师赠书寄语,这原应该是浓墨重彩的部分,可是作者并未在此大书特写,没有紧紧抓住“那一刻”来深入展开,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分数。 不难见出,虽然这样的文章与写人的文章有一定的区别,但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写出人物与人物之间的一种美好的感受,因此,要善于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等手法,展示人物的情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