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期(小乘佛教时期)•二、盛期(大乘佛教时期)•三、晚期(金刚乘密教时期)
印度盛期佛教美术(1世纪——7世纪)
•印度盛期美术以犍陀罗佛像和笈多式佛像为代表。
犍陀罗佛像
•早在公元前4世纪,亚力山大东征时赛留古拥兵自力,势力即曾发展到犍陀罗(巴基斯坦白沙瓦及阿富汗东部一带)。希腊人往那传播了雕刻艺术。1世纪时,大月氏在那里建立贵霜王朝贵霜王朝(约60——241)第三代国王迦腻色迦(约78——144)在位时期,大力提倡佛教,信奉佛教的人把希腊雕刻与印度艺术相结合,创造出了早期的犍陀罗艺术。佛像遂成为佛教徒作功德与施供养的对象,又起到宗教宣传的作用,很快就流行起来。
犍陀罗佛像
犍陀罗佛像
犍陀罗佛像
犍陀罗佛像
贵霜时代北印度马图拉佛像
••
印度马图拉地区是一个著名的制做佛像中心。印度最早的佛像风格粗犷,大有早期无佛像时代药叉造像的风格特点。
造型浑厚粗壮,孔武有力。
•印度秣菟罗考古博物馆藏早期佛坐像
马图拉佛像
贵霜时代南印度阿马拉瓦蒂佛像
•阿马拉瓦蒂的浮雕女性形象,曲线柔美、动态活泼。
笈多王朝
•两大雕刻中心:马图拉和萨尔纳特
•笈多式佛像的共同特征是:印度人的相貌,嘴唇宽厚,眼帘低垂,带有沉思冥想的神情,顶上肉髻覆盖着整齐的螺发,头后光环硕大华丽,身材颀长匀称。
•不同特征是通肩式袈裟的处理:马图拉佛像的袈裟半透明,薄衣贴体,好像被水浸湿,因此被称作“湿衣佛像”;萨尔纳特佛像的袈裟全透明,轻纱透体,乍看恍若裸体,因此被称作“裸体佛像”。
•水点改早平,进期大而,的大变吸秣地得收菟提风了罗高格许造了细多像。腻犍经、陀过内罗笈含造多丰像时富的期,优的
•印度新德里总统府藏后期佛立像
笈多时代马图拉佛像
•馆元灰。五质世砂纪石,雕现像收,藏高于印159度厘萨米拉,那约特创博作物于公
笈多野时苑代说萨法尔的纳佛特陀佛》像《鹿
•
公元四世纪初,笈多王朝征服了北印度全境,建立了印度人统一的大帝国,并在公元四世纪末到公元五世纪中叶国力达到鼎盛。笈多时代印度社会经济发达,海上贸易兴旺,同时也促进了科学、文学和艺术的发展。笈多王朝主要信奉印度教,但并不排斥佛教等其他宗教,所以佛教艺术和印度教艺术都在这一时期走向了鼎盛,并确立了印度古典主义审美思想和艺术规范。这一时代的佛像雕刻是取得了十分卓越的成就,并以马土腊和萨拉纳特两个地方的作品最为出色。这尊《鹿野苑说法的佛陀》就是萨拉纳特式佛像中最著名的代表作。
这尊佛像中,佛陀端坐在台座之上,双手放在胸前作转法轮之势,面部表情静谧、端庄而安祥,眼帘低垂,目光凝视着鼻尖,流露出澄思净虑的内省神情,莲花瓣一样的嘴唇微微翘起,浮现出发自内心的微笑,带出一丝宗教的神秘意味,似乎表示他已经看到了人生的真谛。佛陀打坐的姿势是印度人习惯的坐姿,双腿交叉,足心向上,从头顶沿两肩直到双膝,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体现了佛心的宁静、内向与舒展。佛的头后有一个巨大精美的光环,装饰有极其富丽的花纹,顶部两角还各有一飞天向内飞舞,象征着夫已进入了维识玄想、圆觉无碍的精神境界。佛陀身穿的袈裟薄如蝉翼,晶莹剔透,若有若无,表现了艺术家巧夺天工的绝技。雕像的整体看是静态的,但从纤细相触的手指看,佛的内心又是动态的,这一动一静,交相融合,形成一种“鸟鸣山更幽”的意境。佛像的基座正面浮雕中间刻有法轮,两侧跪拜着两只鹿、五比丘和母子信徒,表现的是佛陀在鹿野苑初次说法的传说。
这尊雕像是笈多王朝最著名的雕塑作品之一,与《马土腊佛陀立像》并称为印度古典主义艺术的双璧。
萨砂公来尔石元自92.9•笈多纳×特考51.1古×博物18.3馆厘藏米世5萨纪尔纳特时代萨尔纳特佛陀立像
•
这尊佛像是萨尔纳特艺术的经典范例之一。佛陀在萨尔纳特进行了第一次说法,后来此地成为学术和艺术的中心,古典传统得以在这里兴起。萨尔纳特佛像以有意强调与超验的极乐相结合的内在精神世界而著称。其石造像光滑,体态修长苗条、优雅生动,对背光、僧衣、面部的刻画也十分精细。所用石料均采自萨尔纳特附近的楚纳尔。
此雕像佛陀右膝微屈站立,仿佛正要移动。面部表情安详,内衣和外袍紧贴在身上,仿佛一层湿衣,显露出平滑的身体轮廓。头顶和肉髻上布满细小的螺发,双眼下垂,双耳耳垂拉长,脖颈处有三道吉祥纹,为佛陀增添了永恒的魅力。左右臂已残,推想可能一手施无畏印,一手牵衣角。膝部刻有圆形皱纹。
三世佛
•“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过去、现在、未来为世;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
•竖三世:以时间为序,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过去佛-燃灯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弥勒佛。
•横三世:以空间为界,即东方净琉璃世界、此方娑婆世界、西方极乐世界。东方佛-药师佛、此方佛-释迦牟尼佛、西方佛-阿弥陀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