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一】公式:
一、力学部分 物理量(单位) 速度v(m/s) 重力G (N) 公式 V=s/t G=mg 备注 公式的变形 平均速度:v=s总÷t总 m:质量 g:10N/kg ρ水=1g/cm3 (压力差) F浮=G+F/(平衡,受力分析) (漂浮、悬浮) F浮=G排=ρ液gV排 F浮 > G F浮 = G F浮 < G F:压力 S:受力面积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 支点,找力,列等式 S=2h S=n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ρ液>ρ物 ρ液>ρ物 ρ液=ρ物 ρ液<ρ物 密度ρ(kg/m3) ρ=m/V F浮=F-F/ 浮力F浮 (N) F浮=G-F/ F浮=G F浮=G排 浮沉条件 上浮 漂浮 悬浮 下沉 压强p(Pa) 杠杆的平衡 定滑轮 动滑轮 滑轮组 P= F/S F1L1= F2L2 液压强p(Pa) P=ρgh F=G物 S=h FFG物G轮2G物G轮n 机械功W(J) W=Fs 功率P(W) P=W/t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W=Gh P=W/t=Fv η=W有/W总= Gh/ Fs ①η=G/ nF(竖直方向) ②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及绳重) ③η=f / nF (水平方向) ,注意有用功的解答 公式 Q吸=Cm(t-t0)=CmΔt Q放=Cm(t0-t)=CmΔt Q=m q=V q 备注 公式的变形 炉子效率:= Q吸/Q放 机械 效率 二、热学部分 物理量(单位) 吸热:Q吸(J) 放热:Q放(J) 热值:q(J/kg) 热机的效率 三、电学部分 串并规律 串联 并联 I=I1=I2 η=Q有效利用/Q燃料 U=U1+U2 R=R1+R2 1R2R=RR 1+R2 W=W1+W2 W=W1+W2 P=P1+P2 P=P1+P2 U1/U2=R1/R2(分压公式) U=U1=U2 P1/P2=R1/R2(串正) P1/P2=R2/R1(并反) I=I1+I2 I1/I2=R2/R1 欧姆定律:I=U/R
【R与U、I无关,只是U与I的比值。R与物质材料、长度(成正比)、横截面积(成反比)、温度等有关】
22
电功:W=UIt = IRt=U t/R= Pt
22
电功率: P= W/t=UI=IR= U /R
2
焦耳定律即电热:Q= IRt(任何电路)
2
纯电阻电路:Q =W=UIt = U t/R= Pt 【二】实验
1.课本实验探究 (带※为中考的重点,带※※为中考的必考点) 考查内容 平均速度的测量 音调和频率、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考查知识点 刻度尺的使用;停表的读数;平均速度公式的运用 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改变频率和振幅的方法(振动物体的长度和拨动的力度) 光的反射的内容(考查内容为光线是可逆的,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即反射角=入射角)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等大蜡烛的意图(便于比较物体和像的大小) 透明玻璃板的原因(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图纸信息的处理(测量各点到平面镜的距离;连接对应点观察连线与平面镜的关系) 凸透镜成像特点及应用;对焦点、焦距、物距、像距理解 实像和虚像的区分(是否呈现在光屏上) 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和高低(中间放置凸透镜;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 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和条件(中间温度不变,需要继续吸热/放热) 熔点和凝固点 水沸腾的图像和条件(沸腾温度不变,需要继续吸热) 沸点和气压的关系(气压高,沸点高) 密度的计算 天平的使用(放、调、称、记的要点) 量筒的使用 质量和体积测量顺序的处理(注意测量时液体的残留)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匀速拉动物块运动(便于读数、拉力等于摩擦力) 牛顿第一定律;控制变量法;实验加理论推导的实验思路 二力平衡的条件;控制变量法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晶体的熔化和凝固 ※水的沸腾 ※物体质量和密度的测量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牛顿第一定律 二力平衡的条件 ※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液体压强的特点 浮力的影响因素 ※阿基米德原理 杠杆的平衡条件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水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决定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伏安法”测电阻 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压力作用效果的呈现(观察物体的凹陷程度) 压强计的使用(观察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 控制变量法;液体压强的特点 浮力的影响因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浮力的求解 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测力计的读数 浮力的求解(两次测力计的示数差) 实验的步骤(称小桶重力;空中称物重;水中称读数;称小桶和水的重力) 杠杆的平衡条件 力臂的读取(水平位置平衡,便于测量力臂) 机械效率的理解 有用功和总功的求解(有用功——重力做的功;总功——拉力做的功) 拉力与物体重力的关系(F=(G+G动)/n;n——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 匀速直线拉动绳子(便于读出拉力的示数) 影响水吸收热量的因素(质量、比热容和温度变化); 需要的器材(主要是天平、温度计、同样的电加热器); 控制变量法(分析数据、描述实验结论) 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电流表的接法和读数; 实验中多测几组数据的意义(更好地得出结论) 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电压表的接法和读数; 实验中多测几组数据的意义(更好地得出结论) 影响电阻的因素(长度、材料、横截面积和温度); 电路中灯泡或电流表的作用(反映电阻的变化); 控制变量法的运用(选材、分析数据、描述结论); 电流和电压、电阻的关系(I与U成正比;I与R成反比);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及作用(改变电流电压多测几组数据;控制电压不变); 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原理、器材、电路图和实物电路的连接; 电流表量程的选择(由电源电压和被测电阻决定); 电压表量程的选择(由电源电压决定);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和作用(改变I、U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电路故障 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的关系;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 电热与电阻的关系(Q=I2Rt); 电路的连接(保证I相等,采用串联); 温度计的作用(反应产生电热的多少) 原理、器材、电路图和实物电路的连接; 电流表量程的选择(由小灯泡额定电压和电阻决定); 电压表量程的选择(由小灯泡额定电压决定);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和作用(控制小灯泡的电压为U额); 电路故障 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电流的热效应与电阻的关系 ※※“伏安法”侧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2.课本外实验探究
基本都与所学的物理知识有所关联,需要读懂实验探究的目的和实验操作的意图,这种题型综合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但难度不大。 二、实验探究题的解答技巧
1.阅读题目,弄清题目探究的内容; 2.思考实验所需的器材、研究方法和结论;
3.思考特殊器材的使用方法和作用(一般指测量型器材); 4.电学实验探究题中的故障问题
【断路:可能只有电压表有示数(若电压表示数为电源电压或接近电源电压,则与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出现断路情况);
短路:部分器材有示数】
中考物理作图题专题解析
作图题一般指根据题目的要求,完成相应的作图。作图能力是物理学的基础能力之一,各省市每年中考中均有考察,作图题考查以下内容. 一、常见作图题的类型: 考查类型 考查内容 解题指导 (1)根据要求作出入射或反射光线 (1)注意“箭头”方向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2)平面镜成像一定要画成“虚线” 出物体的像或平面镜的位光学作图 (3)根据入射光线与出射光线在光具同侧判定面镜或置 透镜;根据出射光线变得会侧、异聚或发散判定凸透(3)根据给定的入射光线和镜或凹透镜 出射光线,在虚框内填适当光具 (1)注意点:①究竟画哪个物体所受力;②画物体哪个(1)画重力、浮力或;二力平(些)力;③抓住“力的三要素”学,规范的作图; 稳时物体受力的示意图 (2)三部曲:①描出支点;②用虚线描画力的作用线;力学作图 (2)画力臂 ③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 (3)组装滑轮组 (3)关键:①动滑轮承担的重物的绳子股段数;②绳子起点和;③绳子自由端方向 (1)串联简单,并联抓住 “分支点” (1)根据实物图画出电路图 (2)注意“分支点”、“+、-”接线柱、量程以及滑动(2)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变阻器的连线(“一上一下”和“阻值变化”) 电学作图 (3)设计电路图 (3)首先判断用电器串并联,在根据要求把开关装到合(4)家庭简单电路模拟安装适位置 图 (4)类题主要考查\"三眼插座及保险丝\"和\"螺口灯泡及控制开关\"与火线,零线和地线的连接. (1)判断通电螺线管电流方向; 抓住\"右手螺旋定则\"三个要点: 磁学作图 (2)判断通电螺线管磁极 ①伸出右手;②四指与电流方向一致;③大拇指所指(3)画出通电螺线管中线圈为N极方向 绕法. 二、作图方法
(一)光学作图方法点拨:
1、要借助直尺、圆规、量角器等工具作图;
2、实际光线画实线,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虚线,特别是虚像一定要用虚线画; 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
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法线用虚线画),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相应的光线;
5、当光在玻璃与空气或水与空气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
对于透镜的作图要记住几条特殊光线: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会聚于焦点。
(2)从凸透镜焦点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3)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4)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虚焦点; (5)平面镜成像时,所有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 (二)、力学作图方法点拨:
常见的力学作图一般有:1、画力的示意图 2、画杠杆的动力、阻力或力臂 3、画滑轮组的装配(绕法)。
在画力的示意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要确定哪个物体是受力物体?该物体受到几个力?题目要求画出哪个力? (2)确定受力物体后,再进行作图,受力分析先从重力开始分析,接触处分析有无弹力、摩擦力等等,分析力不可无中生有,一定要找到其施力物体。 (3)掌握判断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4)结合“力和运动”的知识判断某个力的有无及力的大小。
(5)要用实线,并且要标出力的方向、作用点和力的名称,如果力有大小则要在箭头旁边标出力的大小。
(6)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在画杠杆的动力、阻力或力臂时,一般分为四步: (1)找准支点的位置;
(2)分析哪个力是动力,哪个力是阻力。(注意:不管是动力还是阻力,都是杠杆本身受到的力,而不是杠杆施加给其他物体的力) (3)画出力的作用线。
(4)从支点开始向动力(或阻力)作用线作垂线,支点与垂足之间的距离就是相应的力臂,力臂可以用虚线表示,也可用实线表示。在画动力和阻力示意图时要注意力的方向,它们分别使杠杆沿顺、逆时针转动。
在画滑轮组的绕法时,先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弄清有几股绳子承担物体和动滑轮的总重,然后按照“偶定奇动”的规律,由内至外画出滑轮组绳子的绕法,另外,在“测量滑轮组效率”的实验中,在画绳子绕法时,当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向上时,拉力的方向一定要画成竖直向上。
(三)、电学作图方法点拨:
(1)在画电路图时,电路符号与实物图要一一对应;电路元件的符号要规范;连接导线要横平竖直,器件布局合理,图形要美观简洁;导线交叉相连处的节点要突出。 (2)家庭中的交流电源用符号“~”表示,区别于电池的符号。 (3)电压表要并联在用电器的两端,电流表与所测电路串联。 (4)严禁任何形式的短路出现。(除非个别题目有要求)
(5)应注意结合安全用电的要求和原则(注意三孔插座、开关的位置,导线交叉相连处的点,火线连在螺口灯泡的中间接线柱(锡块)上。
在连接家庭电路时,要注意按照一定的要求:熔断器接在火线上,开关一端接火线,另一端接用电器,两孔插座的连接要符合“左零右火”的要求,三孔插座的连接要做到“左零右火中接地”;若这个插座是准备接大功率用电器的,则要在插做通火线的那端单独接一个熔断器,另外,对于螺旋式灯座,一定要把灯座的螺旋套接在零线上。 (四)、电与磁作图方法点拔
明确磁体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与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明确安培定则并能够熟练运用。
涉及电磁继电器的电路连接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清楚哪个部分是控制电路?哪个部分是工作电路?(2)弄清控制电路和工作电路的要求。(3)先连接控制电路,再连接工作电路。另外,连接完毕后,可按照题目的要求,检验所连接的电路是否符合,若不符合,再加以修正。
【三】知识点: 一.运动的描述
参照物:在研究一个物体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变化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选择A物体为参照物就假设A为静止的) 参照物是可以任意选择的,同一物体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对运动的描述是不同的,可见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合理选择参照物会给研究物体的运动带来方便。一般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择与地面保持相对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二.速度,平均速度(图像分析)
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的快慢不变、运动路线是直线的机械运动。【包含两个含义:①运动方向不变②快慢不变,即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甲 乙 丙 丁
【针对这类题目,注意坐标系表示的什么】
甲: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5m/s 乙:加速运动
丙: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3m/s 丁: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5m/s 2.速度的单位有米/秒(m/s)、千米/小时(km/h)等,它们间的换算关系为:
1m/s=3.6km/h
速度的计算公式:v =s / t
3.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要求某段路程或时间的平均速度必须用这段路程和这段时间之比。
三.力(力的类型,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等) 1.力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来表示。 1N大小相当于拿起2个鸡蛋的力。一个鸡蛋50g. 弹簧秤的正确使用 :
观察弹簧秤的量程、分度值和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上 读数时,视线、指针和刻度线应在同一水平面 被测力的方向应与弹簧伸长的方向一致 2.力的概念的理解
(1)发生力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存在,也就是说,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力的物质性)
(2)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力,受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施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所以没有施力物体或没有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力的相互性)
(3)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一定没有力“接触与否”不能成为判断是否发生力的依据。
3.力的作用效果——由此可判定是否有力存在 (1)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注: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快慢改变或运动的方向改变。 (2)可使物体的形状与大小发生改变。(形变) 备注:1.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2.有力,物体不一定运动
3.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惯性的原因) 4,示意图与图示,示意图较简单的。
5.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面附近的物体
【一个物体在地球和在月球的质量相同,但是重力不同,原因地球和月球的g不同】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压力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作用点: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故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不在物体上】 G=mg
g是一个比例系数,在国际单位制中,g=9.8N/kg,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注意考试时通常试卷开头有备注g的值】 6.摩擦力 优缺点:摩擦现象与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关系非常密切,摩擦的存在是我们能够顺利地生活和工作的必要条件。摩擦会磨损机件,消耗能量,造成损失。
产生条件:a.相互接触 b.相对运动(趋势) c.相互作用 d.接触面粗糙
种类: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 增大摩擦与减小摩擦:
(1).增大摩擦的方法:a.增大压力;b.增加接触面间的粗糙程度。
(2).减小摩擦的方法:a.减小压力;b.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c.使接触面彼此分离
(添加润滑油)(如磁悬浮列车)d.用滚动代替滑动 四,二力平衡,相互作用力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
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受力分析 受平衡力 合力为0 非平衡力 合力不为0 状态分析 状态不变 状态改变 物体运动情况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五.牛顿第一定律(推理)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1)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
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常考内容】:
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无论静止还是运动时)都具有惯性 ② 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而与物体是否运动、运动的快慢、是否受外力等都没有关系
③ 注意:惯性不是“力”,叙述时,不能说成“物体在惯性的作用下”或“受到惯性的作用”等说法 ,可以说成“具有惯性”;不能说成“减少或防止惯性” ,可以说成“减少或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五.压强(压力) 1.压力:(1)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物体的重力G。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1)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2)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4)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 3、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1)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公式PF/S。单位:①P:帕斯卡(Pa) ②F:牛顿(N) ③S:平方米(m2)。 ①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②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gh。 (4)压强单位Pa的认识:
① 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
②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
(5)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衣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液体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压强计 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3、液体压强的规律:
(1)液体对容器底和器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压强公式:
(1)使用建立理想模型法,推导过程:
① 液柱体积VSh;质量mρVρSh。 ② 液片受到的压力:GmgρVgρShg。 ③ 液片受到的压强:pF/Sρgh。 (2)液体压强公式pρgh说明:
① 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
② 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①P:Pa ② g:N/kg ③ h:m。
③ 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 5、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问题:
(1)一般方法:① 首先确定压强Pρgh。② 其次确定压力FPS。 (2)特殊情况:① 压强:对直柱形容器可先求F用PF/S
② 压力:a. 作图法 b. 对直柱形容器FG。
6、连通器:
(1)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2)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3)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六.浮力
1、浮力定义:
(l)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液体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
(2)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3)浮力=物体重力—物体在液体中时弹簧秤读数。F浮= G- F 2、浮力产生的原因
(l)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就是液体对物体的浮力即F浮=F-F’ (2)物体在气体中也受到浮力。(物体在气体中也受到浮力) 3.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F浮 F浮 G G
F浮F浮
G G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
F浮 < G F浮 = G F浮 > G F浮 = G
ρ液<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4.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
重力。
2、公式表示:F浮 = G排 =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漂浮问题“五规律”:(历年中考频率较高,)
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 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
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
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
1、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
2、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看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3、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虑平衡条件)。 计算浮力方法:
①读数差法:F浮= G-F(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②压力差法:F浮= F向上 - F向下(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 ③漂浮、悬浮时,F浮=G (二力平衡求浮力;)
④F浮=G排 或F浮=ρ液V排g (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
时常用)
⑤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知道物体质量时常用) 六.机械能。功。机械效率
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①能量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②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 如:山上静止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也不一定要做功。 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物体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动能 能就越大 决定其大小的因素:
机 械 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重力
能 物体质量越大、举得越高(高 势能 度),重力势能就越大 决定其大小的因素:
势能
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 弹性
势能
决定其大小的因素:
物体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
就越大
1、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1)理解
①有动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②有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③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2)探究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
a、猜想: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和速度有关;
b、实验研究—研究对象:小钢球 方法:控制变量法 c、如何判断动能大小?看小钢球能推动木快做功的多少;
如何控制速度不变?使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则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大小相同; 如何改变钢球速度?使钢球从不同同高度滚下; d、分析归纳:
保持钢球质量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保持钢球速度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得出结论:物体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质量越大动能也越大。 2、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弹性势能 转化 动能 势能 转化 重力势能 (1)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加速下降,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②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减速上升,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2)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减小,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增大,则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②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大,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减小,则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3、动能与势能转化问题的分析
⑴首先分析决定动能大小、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看动能和重力势能(或
弹性势能)如何变化——质量,速度,高度,弹性形变
⑵机械能守恒:如果除重力和弹力外没有其他外力做功(即:没有其他形式能量补充或没
有能量损失),则动能势能转化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a、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近地点动能(速度)最大,势能最小;远地点势能最大,动能(速度)最小,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动能转化为势能,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势能转化为动能,整个过程机械能守恒。
b、滚摆上升下落过程中,如果不计空气阻力,机械能守恒。上升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下降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最低点速度最大,动能最大,最高点重力势能最大,动能最小,下降过程反之。
考虑空气阻力,滚摆每次上升高度减小,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题目中如果有“在光滑斜面上滑动”,“光滑”表示不计摩擦,没有能量损失,此时机械能守恒。
4、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拦河筑坝 发电 水能 海水潮汐 机械能的水电站的工作原理:利用高处的水落下时把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水的一部分动能转移到水直接做功 天然资源 轮机,利用水轮机带动发电机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风能 水电站修筑拦河大坝的目的是什么? 水电站修筑拦河大坝是为了提高水位,增大水的重力势能,水下落时能转化为更多的动能,通过发电机就能转化为更多的电能。
大坝为什么要设计成上窄下宽?由水压p=ρgh,随水深的增加而加大。 杠杆
一、杠杆: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l1 O l2 F1 F2 1、 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②动力③阻力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2、画力臂方法:⑴ 找支点O;⑵ 画动力和阻力(实线),如果需要延长力的作用线(虚线); ⑶ 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 标力臂(大括号)。 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 4、杠杆应用 名称 结 构特 征 特 点 应用举例 省力杠杆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省力、费距离 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 费力杠杆 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费力、省距离 缝纫机踏板、理发剪刀、钓鱼杆 等臂杠杆 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不省力不费力 天平,定滑轮 【常考内容;1.杠杆类别;2,使用的最小的力,即最大力臂时具有最小的力】
其他简单机械
1、定滑轮: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实质:等臂杠杆。特点: 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 = 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速度vG)
2、动滑轮: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 省力杠杆。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对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F= 1 2G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 l2 则拉力F= 1 2(G物+G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F2 3、滑轮组: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判断滑轮组的用力情况【确定绳子的股数】——“隔离法”: “用虚线把重物和动滑轮从滑轮组隔离,以重物和动滑轮为研究对象”
功
一、功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1)有力无距离:“劳而无功”之一,如搬石头未搬动; (2)有距离无力:(“不劳无功”),如物体在光滑平面上自由滑动,足球踢一脚后运动; (3)有力,也有距离,但力和距离垂直:“劳而无功”之二,如手提水桶在水平面上走动。 3、功的计算:物体上的力与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
公式 W=FS=Pt 各量单位—W:J(焦耳) F:N(牛顿) S:m(米) P:W(瓦特) t:s(秒)
l1 F1
4、国际单位:将N〃m称为焦耳,简称焦,符号J 1J=1 N·m 把一个鸡蛋举高1m ,做的功大约是0.5 J 。
5、公式应用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 ②公式中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与力对应。 ③功的单位“焦”(牛·米 = 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常见的功—克服重力做功:W=Gh 克服阻力(摩擦力)做功:W=fs 二、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1、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 2、说明:①功的原理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④对于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人做的功(FS)= 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的功(Gh)
3、应用:斜面
①理想斜面:斜面光滑(不计摩擦) ②理想斜面遵从功的原理 ③理想斜面公式:FL=Gh
其中—F:沿斜面方向的推力;L:斜面长;G:物重;h:斜面高度
实际斜面:若斜面与物体间的摩擦为f ,则:FL=fL+Gh;这样F做功FL就大于直接对物体做功Gh 。 三、机械效率
1、有用功: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 2、额外功: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W额= W总-W有用=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 3、总功: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总=W有用+W额=FS= W有用/η 4、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1)公式: = W 有用
η W
总
(2)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通常用 百分数 表示。 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
(3)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5、机械效率的测量 ① 原 理: = W有用 Gh
η W = 总 FS ②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③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还需 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④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⑤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A、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B、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 C、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D、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四、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1)斜面 ①W有用=G·h
②W额外=f·S
③W总=F·S=G·h+fS
(2)杠杆 ①W有用=G物·h
②W额外 ③W总=F·S
(3)定滑轮(a)
①W有用=Gh
②W额外:摩擦及绳重 ③W总=F·S=F·h
(4)定滑轮(b)
①W有用=f·S物 ②W额外:滑轮转动摩擦 ③W总=F·SF=F·S物
(5)动滑轮(a)及竖直方向滑轮组
①W有用=G物·h ②W额外
③W总=F·S=F·nh=(G物+G动)·h (n为连接动滑轮绳子段数)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
(6)动滑轮(b)及水平方向滑轮
组
①W有用=fS物 ②W额外:绳重及滑轮转动摩擦
③W总=F·SF=F·nS物 (n为连接动滑轮绳子段数)
注:a、所有机械自身摩擦均是额外功的组成部分,故对机械进行润滑一般都可以提高机械效率.
b、所有的有用功均等于不使用机械时所做的功 c、对于所有机械均有
五、功率:单位时间内做的功—P(单位:W) 1、公式:
2、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W ,常用单位 kW ,MW, 马力 换算:1kW=103W 1MW=106 W 1马力=735W
3、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与机械效率无关)。 某小轿车功率66kW,它表示:小轿车1s 内做功66000J 4、机械中的功率
5、机械效率和功率的区别
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1)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2)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效率,即所做的总功中有多大比例的有用功。 七.电学基础
1.熟记的电压值: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 1.5 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 2 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 220 伏;④安全电压是: 不高于24伏;⑤工业电压 380 伏。 2.电流、电压表比较: 电表 方法 电流表(不能直接接在电源两端)内部电阻较小、电压表(能直接接在电源两端)内部电阻较大相当于短路 路 ㈠读数时应做到“三看清”即 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看清每大格电流值、看清每小格电流值㈡ 使用时规则:① 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 电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被测电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时,不仅测不出电流值,电流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表被烧坏。④ 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A 和0—3A。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流在0.6A—3A可 测量 ,若被测电流小于0.6A则 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流大于3A㈠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值。 ㈡ 使用时规则: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偏。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时,不仅测不出电压值,针还会被打弯甚至烧坏电压表。 量程 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0—3V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压可 测量 ,若被测电压小于3V则 换用小的量压大于15V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压表。 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流表。 3.滑动变阻器: ①原理: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大小。 ②接法:必须“一上一下”(上边接哪个接线柱都行,下面接左还是接右要看题目要求) 若接的是“同上”,则相当于一根导线,在电路中的电阻为0。 若接的是“同下”,则相当于一个定值电阻,在电路中的电阻为它的最大阻值。 ③在电路中的作用 A、保护电路。(所以有要求:闭合开关前,滑片要位于其电阻最大端)
B、在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靠移动滑片来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C、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或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靠移动滑片来改变电 阻两端的电压。
D、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
④滑动变阻器应该和被控制的电路串联。 ⑤滑动变阻器的铭牌:50Ω、2A
50Ω表示: 。 2A表示: 。 八.磁学
1.奥斯特------电流的磁效应(电生磁,是第一个把电和磁联系在一起的实验)
2.法拉第----电磁感应【磁生电】:
3.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产生感应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在电磁感应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1)电路闭合。
(2)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感应电流方向
感应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和导体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有关
3.电动机:
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电动机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4.安培定则
1安培定则(又叫右手螺旋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N极。
5.电磁铁
1构造:内部插有铁芯的通电螺线管叫做电磁铁。
2工作原理:电磁铁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来工作的。铁芯被磁化后的磁场与螺线管的磁场叠加,使电磁铁的磁性增强。
知识点Ⅱ 怎样使电磁铁的磁性强
1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如右图11) 电磁铁的磁性强提出问题 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电流大小有关。 猜想或假设 (1)选一个电磁铁连入电路,移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 的大小,比较电磁铁的磁性强弱; (2)将两个线圈匝数不同的电磁铁串联到电路中,比较电 磁铁磁性的强弱; (3)保持滑片位置不变,对螺线管中有无铁芯时的磁性强 探究方法 弱进行比较。 探究结论 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有:电 流大小,线圈匝数。电流越大,匝数 越多,磁性越强;有铁芯时,磁性 会大大增强。 电磁铁的应用 (1)电磁铁可以直接对铁质物体有力的作用。主要应用在电铃、电磁起重机、电磁刹车装置和许多自动控制装置上。全自动洗衣机的进水、排水阀门,卫生间里感应式冲水器的阀门,也是由电磁铁控制的。
(2电磁铁的另一个应用是产生强磁场。现代技术很多地方需要的强磁场都是由电磁铁提供的,如磁悬浮列车、电动机、发电机、磁疗设备、测量仪器,特别是研究微观粒子用的发电器。
6、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电磁铁通电时,把衔铁吸下来使D和E接触,工作电路闭合。电磁铁断电时失去磁性,弹簧把衔铁拉起来,切断工作电路。
结论:电磁继电器就是利用电磁铁控制工作电路通断的开关。
用电磁继电器控制电路的好处:用低电压控制高电压;远距离控制;自动控制。
A是电磁铁,B是衔铁,C是弹簧,D是动触点,E是静触点。 九.声学与光学 声学:
电磁波在真空传播速度为3x10*8m/s
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注意: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V固>V液>V气】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3x10*8m/s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光学:
定义:用球面的 内 表面作反射面。
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 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
凹面镜
平行光
应 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定义:用球面的 外 表面做反射面。 凸面镜
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应用:汽车后视镜
☆请各举一例说明光的反射作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利与弊。 ⑴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
我们眼睛。
⑵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楼房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反光造成光污染。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发生了漫反射。 ☆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蜡烛进行实验,其中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确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 汽车司机前的玻璃不是竖直的,而是上方向内倾斜,除了可以减小前进时受到的阻力外,从光学角度考虑这样做的好处是:使车内的物体的像成在司机视线上方,不影响司机看路面。汽车头灯安装在车头下部:可以使车前障碍物在路面形成较长的影子,便于司机及早发现。
☆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 浅 是因为光从 水中斜射向 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 光的反射 而形成的 虚像 ,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 虚像
凸透镜成像: 1)成实像时:
物距减小 像距增大 像变大 (增大) (减小) (变小) 2)成虚像时:
物距减小 像距减小 像变小 (增大) (增大) (变大)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物距与焦 距的关系 u>2f f<u<2f u 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区别: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注意区分变化与性质】: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变化的内因,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在汉语表述中常常用“能”“会”“可以”等词加以区别。如“硫在氧气中燃烧”表述的是化学变化;而“硫能在氧气中燃烧”表述的是硫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像距与焦距的关系 f<v<2f v>2f v=2f 像的性质 正倒 倒立 倒立 正立 倒立 大小 缩小 放大 放大 等大 实虚 实像 实像 虚像 实像 应用 照相机 投影仪、 幻灯片 放大镜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区别:在化学变化中,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是否可以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区别:看化学式是不是只有一种元素符号 如:O2是单质,CO2是化合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单位为“1”,省略不写)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质子(+) 17、原子的结构: 原子核 中子(0) 注: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 核外电子(—) 得e 得e 阳离子 原子、离子的关系: 阴离子 原子 失e 失e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针对生成物至少为水、沉淀、气体中的一种) 如:AB + CD = AD + 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三者的关系: 缓慢氧化会引起自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燃,两者都是氧化反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应 【缓慢氧化的案列:动植物呼吸,铁生锈,酒精、醋的发酵,食物的腐败等】 燃烧是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但是发光发热不一定是燃烧,比如灯泡的发光发热。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 MnO2 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催化剂的作用不一定都是提高反应速率,正催化剂提高反应速率,副催化剂减慢反应速率】 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 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常见的溶剂:水,酒精,煤油等,所以水不是唯一的溶剂。☆ 23、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注意: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g,所以此时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136,而不是36%。 24、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 + Cl - HNO3==H+ + NO3- H2SO4==2H+ + SO42-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OH==K+ + OH - NaOH==Na+ + OH - Ba(OH)2==Ba2+ + 2OH -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者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NO3==K+ + NO3- Na2SO4==2Na+ + SO42- BaCl2==Ba2+ + 2Cl - 25、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个为氧元素】 26、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 .10H2O、CuSO4 . 5H2O) 27、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风化是化学变化,潮解是物理变化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 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 28、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氧气为助燃物,而不是可燃物】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基本知识、理论: 1、空气的体积分数:氮气78%, 氧气21%, 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 2、主要的空气污染物:NO2 、CO、SO2、H2S、NO等物质 3、其它常见气体的化学式:NH3(氨气)、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H4(甲烷)、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NO(一氧化氮)、NO2(二氧化氮)、H2S(硫化氢)、HCl(氯化氢) 4、常见的酸根或离子: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ClO3-(氯酸)、 MnO4-(高锰酸根)、MnO42-(锰酸根)、PO43-(磷酸根)、Cl-(氯离子)、 HCO3-(碳酸氢根)、HSO4-(硫酸氢根)、HPO42-(磷酸氢根)、 注意各酸根或 H2PO4-(磷酸二氢根)、OH-(氢氧根)、HS-(硫氢根)、S2-(硫离子)、 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NH4+(铵根或铵离子)、K+(钾离子)、Ca2+(钙离子)、Na+(钠离子)、 Mg2+(镁离子)、Al3+(铝离子)、Zn2+(锌离子)、Fe2+(亚铁离子)、 Fe3+(铁离子)、Cu2+(铜离子)、Ag+(银离子)、Ba2+(钡离子) 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课本P80 一价钾钠氢和银,二价钙镁钡和锌; 一二铜汞二三铁,三价铝来四价硅。(氧-2,氯化物中的氯为 -1,氟-1,溴为-1)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5、化学式和化合价: (1)化学式的意义: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 读:直接读其元素名称 (稀有气体的可加多个 “气”字或不加也可)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 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 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a.金属单质。如:钾K 铜Cu 银Ag 等; b.固态非金属。如:碳C 硫S 磷P 等 直接由原子构成的单质 c.稀有气体。如:氦(气)He 氖(气)Ne 氩(气)Ar等 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O2 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 、H2(氢气) 读:气体单质在其元素 名称后加多个“气” F2(氟气)、Cl2(氯气)、Br2(液态溴) 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3等 (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 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 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 (4)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①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②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 a.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 b.看元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 c.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7、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 8、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值 7 0123456891011121314 酸性增强 中性 碱性增强 说明:(1)PH值=7,溶液呈中性;PH值<7,溶液呈酸性;PH值>7,溶液呈碱性。 (2)PH值越接近0,酸性越强;PH值越接近14,碱性越强;PH值越接近7,溶液 的酸、碱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 9、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说明:(1)越左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 出来 (2)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中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右边的则不能。 (3)钾、钙、钠三种金属比较活泼,它们直接跟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置换出氢气 10、物质的结构: 物质 11、化学符号的意义及书写: (1)化学符号的意义:a.元素符号: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b.化学式:本知识点的第5点第(1)小点 c.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d.化合价符号:表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当符号前面有数字(化合价符号没有数字)时,此时组成符号的意义只表示该种粒子的 :原子 如:3S 只表示3个硫原子 个数。元素符号 符号前有数字时符化学式:分子 如:5CO2 只表示5个二氧化碳分子 号所表示的粒子 2+ 离子符号:离子 如:4Mg 只表示4个镁离子 (2)化学符号的书写: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表示 如: 氢原子:H b.分子的表示方法:用化学式表示 如: 二氧化碳分子:CO2 c.离子的表示方法:用离子符号表示 钙离子:Ca2+ 如: +2 如正二价的镁元素:Mg d.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用化合价符号表示 注:原子、分子、离子三种粒子个数不只“1”时,只能在符号的前面加,不能在其它 2+ 如:两个氧原子:2O(而不是O2, O2是分子); 7个二氧化碳分子:7CO2; 两个钙离子:2Ca 地方加。 先写出粒子的符号,再在符号前面标出粒子的个 12、原子、分子、离子、元素和物质(纯净物和混合物)间的关系: 同种元素组直接结合 单质 成的纯净物 原 物 结合 质 元素 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具有相同核电荷 数的一类原子 子 构成 分子 分化 得或失电子 离子 聚集 元素 宏观组成 表示方法 元素符号 质子(+) 原子核 中子(0) 结构 核外电子(—) 原子 表示方法 元素符号 相对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由原子构成 微 观 构 成 化学式 分子 表示方法 相对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表示方法 离子符号 离子 相对质量—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和 混合物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单质 氧化物 稀有气体 酸 无机化合物 碱 分类 盐 纯净物 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单质 存在状态 化合物 化合物 蒸发溶剂、加入溶质、升高(或降低)温度 13、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加入溶剂、降低(或升高)温度 【具体情况要具体看待】 14、制取气体常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A B C a b c [固(+固)] [固+液] 简易装置 [固+液] 排水法 向上 排空气法 向下 排空气法 15、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以及它们的区别: 气体 氧气(O2) 氢气(H2) 二氧化碳(CO2) 高锰酸钾(KMnO4)或双氧水锌粒(Zn)和盐酸(HCl)石灰石(大理石)(CaCO3)药品 (H2O2)和二氧化锰(MnO2) 或稀硫酸(H2SO4) 和稀盐酸(HCl) [固(+固)]或[固+液] [固+液] [固+液] 反应原理 2KMnO4 == K2MnO4+MnO2 Zn+H2SO4=ZnSO4+H2↑ +O2↑ MnO2 或2H2O2==== 2H2O+O2↑ Zn+2HCl=ZnCl2+H2↑ P111. 图6-10 (如14的B或C) CaCO3+2HCl=CaCl2+H2O+CO2↑ P111. 图6-10 (如14的B或C) P36 图2-17(如14的A) 仪器或P111. 图6-10(14的B或装置 C)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进点燃木条,伸入瓶内,木条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看检验 集气瓶,若木条复燃,上的火焰熄灭,瓶口火焰呈是否变浑浊,若浑浊则是氧气;否则不是氧气 淡蓝色,则该气体是氢气 是CO2。 ①排水法(不易溶于水) ①排水法(难溶于水) ①瓶口向上排空气法 收集②瓶口向上排空气法②瓶口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 方法 (密度比空气大) (密度比空气小) (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用带火星的木条,平放验满 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验纯) 燃,氧气已满,否则没满 放置 正放 <1>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2>靠近火焰,用燃着的木条,平放在移开拇指点火 集气瓶口,若火焰熄若“噗”的一声,氢灭,则已满;否则没满 气已纯;若有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 倒放 正放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当用第一种药品制取时以下要注意) 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凝结在试管口的小水珠倒流入试管注意底部使试管破裂) 事项 ③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④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使试管破裂)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长颈漏斗的管口要插入液面下; ③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空气中,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74.2%点燃会爆炸。)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长颈漏斗的管口要插入液面下; ③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16、一些重要常见气体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物质 化学性质 (通常状况下) 点燃 ①C + O2==CO 2(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用途 氧气 (O2) 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点燃 ②S + O2 ==SO2 (空气中—淡蓝色火 1、 供呼吸 焰;氧气中—紫蓝色火焰) 2、 炼钢 3、 气焊 点燃 ③4P + 5O2 == 2P2O5 (产生白烟,生(注:O2具有成白色固体P2O5) 助燃性,但点燃 ④3Fe + 2O2 == Fe3O4 (剧烈燃烧,火不具有可燃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性,不能燃体) 烧。) ⑤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氢气 (H2) ① 可燃性: 点燃 2H2 + O2 ==== 2H2O 点燃 无色无味的气H2 + Cl2 ==== 2HCl 体,难溶于水,② 还原性: 密度比空气小,H2 + CuO === Cu + H2O 是最轻的气体。 3H2 + WO3 === W + 3H2O 3H2 + Fe2O3 == 2Fe + 3H2O 1、填充气、飞舰(密度比空气小) 2、合成氨、制盐酸 3、气焊、气割(可燃性)4、提炼金属(还原性) 1、用于灭火(应用其不可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2、制饮料、化肥和纯碱 CO2 + H2O ==H2CO3(酸性) 无色无味的气(H2CO3 === H2O + CO2↑)(不稳定) 体,密度大于空CO2 + Ca(OH)2 ==CaCO3↓+H2O(鉴别CO2) 二氧化气,能溶于水,CO2 +2NaOH==Na2CO碳(CO2) 3 + H2O 固体的CO2叫“干高温 氧化性:CO2 + C == 2CO 冰”。 高温 CaCO3 == CaO + CO2↑(工业制CO2) 一氧化无色无味气体,①可燃性:2CO + O2 == 2CO2 1、 作燃料 碳(CO) 密度比空气略(火焰呈蓝色,放出大量的热,可作气体燃料) 2、 冶炼金小,难溶于水,有毒气体 ②还原性: CO + CuO === Cu + CO2 3CO + WO3 === W + 3CO2 3CO + Fe2O3 == 2Fe + 3CO2 (跟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血液输氧的能力) 属 解题技巧和说明: 一、 推断题解题技巧:看其颜色,观其状态,察其变化,初代验之,验而得之。 1、 常见物质的颜色:多数气体为无色,多数固体化合物为白色,多数溶液为无色。 2、 一些特殊物质的颜色: 黑色:MnO2、CuO、Fe3O4、C、FeS(硫化亚铁) 蓝色:CuSO4•5H2O、Cu(OH)2、CuCO3、含Cu溶液、 液态固态O2(淡蓝色) 红色:Cu(亮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暗红色) 黄色:硫磺(单质S)、含Fe 的溶液(棕黄色) 绿色:FeSO4•7H2O、含Fe 的溶液(浅绿色)、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无色气体:N2、CO2、CO、O2、H2、CH4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此气体可使湿润pH试纸变蓝色)、SO2 有臭鸡蛋气味:H2S 2+ 3+ 2+ 3、 常见一些变化的判断: ① 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或酸的物质有:BaSO4、AgCl(就这两种物质) ② 蓝色沉淀:Cu(OH)2、CuCO3 ③ 红褐色沉淀:Fe(OH)3 Fe(OH)2为白色絮状沉淀,但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灰绿色沉淀,再变成Fe(OH)3红褐色沉淀 ④沉淀能溶于酸并且有气体(CO2)放出的:不溶的碳酸盐 ⑤沉淀能溶于酸但没气体放出的:不溶的碱 4、 酸和对应的酸性氧化物的联系: ① 酸性氧化物和酸都可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CO2 + 2NaOH == Na2CO3 + H2O(H2CO3 + 2NaOH == Na2CO3 + 2H2O) SO2 + 2KOH == K2SO3 + H2O H2SO3 + 2KOH == K2SO3 + 2H2O SO3 + 2NaOH == Na2SO4 + H2O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② 酸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O2 + H20 == H2CO3 SO2 + H2O == H2SO3 SO3 + H2O == H2SO4 N205 + H2O == 2HNO3 (说明这些酸性氧化物气体都能使湿润pH试纸变红色) 5、 碱和对应的碱性氧化物的联系: ① 碱性氧化物和碱都可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CuO + 2HCl == CuCl2 + H2O Cu(OH)2 + 2HCl == CuCl2 + 2H2O CaO + 2HCl == CaCl2 + H2O Ca(OH)2 + 2HCl == CaCl2 + 2H2O ②碱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生成的碱一定是可溶于水,否则不能发生此反应) K2O + H2O == 2KOH Na2O +H2O == 2NaOH BaO + H2O == Ba(OH)2 CaO + H2O == Ca(OH)2 ③不溶性碱加热会分解出对应的氧化物和水: Mg(OH)2 == MgO + H2O Cu(OH)2 == CuO + H2O 2Fe(OH)3 == Fe2O3 + 3H2O 2Al(OH)3 == Al2O3 + 3H2O 二、 解实验题:看清题目要求是什么,要做的是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一)、实验用到的气体要求是比较纯净,除去常见杂质具体方法: ① 除水蒸气可用: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 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生石灰等 ② 除CO2可用: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CO2)、NaOH溶液、 KOH溶液、碱石灰等 ③ 除HCl气体可用:AgNO3溶液(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石灰水、 NaOH溶液、KOH溶液 除气体杂质的原则:用某物质吸收杂质或跟杂质反应,但不能吸收或跟有效成份反应, 或者生成新的杂质。 (二)、实验注意的地方: ①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或用CO、H2还原CuO、Fe2O3之前,要 检验气体纯度。 ②防暴沸: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倒入水中,不能把水倒入浓硫酸中。 ③防中毒:进行有关有毒气体(如:CO、SO2、NO2)的性质实验时,在 通风厨中进行;并要注意尾气的处理:CO点燃烧掉; SO2、NO2用碱液吸收。 ④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要注意熄灯顺序。 (三)、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 ①酸流到桌上,用NaHCO3冲洗;碱流到桌上,用稀醋酸冲洗。 ② 沾到皮肤或衣物上: Ⅰ、酸先用水冲洗,再用3 - 5% NaHCO3冲洗; Ⅱ、碱用水冲洗,再涂上硼酸; Ⅲ、浓硫酸应先用抹布擦去,再做第Ⅰ步。 (四)、实验室制取三大气体中常见的要除的杂质: 1、制O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 2、用盐酸和锌粒制H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盐酸酸雾) (用稀硫酸没此杂质) 3、制CO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 除水蒸气的试剂: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主要成份是NaOH和CaO)、生石 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等 除HCl气体的试剂:AgNO3溶液(并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澄清石灰水、NaOH 溶液(或固体)、KOH溶液(或固体) [生石灰、碱石灰也可以跟HCl气体反应] (五)、常用实验方法来验证混合气体里含有某种气体 1、有CO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CO2,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的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黑色CuO变成红色,且澄清石灰水要变浑浊。 2、有H2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水份,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的混合气体通入盛有无水CuSO4中。现象:黑色CuO变成红色,且无水CuSO4变蓝色。 3、有CO2的验证方法:将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六)、自设计实验 1、 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蜡烛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将蜡烛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洁净的烧杯 ②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实验步骤 把两支蜡烛放到具有阶梯的架上,把此架放在烧杯里(如图),点燃蜡烛,再沿烧杯壁倾倒CO2 三、解计算题: 计算题的类型有:①有关质量分数(元素和溶质)的计算 ②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③由①和②两种类型混合在一起计算 (一)、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溶质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 = ╳ 100% 溶液质量 (二)、化合物(纯净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某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 某元素质量分数= ╳ 100% 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三)、混合物中某化合物的质量分数计算 化合物质量 化合物的质量分数= ╳ 100% 混合物质量 烧杯内壁有小水珠生成 结论 证明蜡烛有氢元素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证明蜡烛有碳元素 结论 证明CO2具有 不支持燃烧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图 2、试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CO2具有不支持燃烧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实验现象 阶梯下层的蜡烛先灭,上层的后灭。 (四)、混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元素质量 某元素质量分数= ╳ 100% 混合物质量 或:某元素质量分数= 化合物的质量分数 ╳ 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质量分数 (五)、解题技巧 1、审题:看清题目的要求,已知什么,求什么,有化学方程式的先写出化学方程式。 找出解此题的有关公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 ①设未知量 ②书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③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已知量、未知量 ④列出比例式,求解 ⑤答。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提纲 一、应掌握的知识点 1 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3 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5 在原子中,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6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7 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8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9 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0. 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11. 石油、煤、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12. 溶液都是混合物。例如:稀硫酸、食盐水、石灰水等。 13.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4.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15. 燃烧、铁生锈、食物变质等都是化学变化。 16.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17.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 18. 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H2、C、CO。其中属于单质的是C、H2。属于化合物的是CO。 19. 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 20. 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元素的种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 量。肯定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 21. 2H2表示两个氢分子;2H表示两个氢原子;2H+表示两个氢离子。 22. 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相同。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23. 溶液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的是溶质的质量。 24. 酸的pH<7;如:HCl、H2SO4、CO2通入水中; 碱的pH>7;如:NaOH、Ca(OH)2、CaO溶于水、Na2O溶于水、Na2CO3 中性溶液pH=7。如:水、NaCl 25. 某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2 2 8 2 ,该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2,核电荷数为12, 核外电子数为12,最外层电子数为2,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成为阳离子。 26. 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是(1)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2)温度达到或超过可燃物的 着火点。 27.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8. 酸有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 29. 碱有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等。 30. 化合价口诀: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碳二四,铁二三, 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其他口诀也可) 31. 空气中的污染性气体有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二氧化氮NO2。 32.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对空气没有污染。 33. 空气中按体积分数计算,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占78%,其次是氧气,占21%。 34. 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燃烧的是氧气O2。 35. 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略重,不易溶于水,液态氧和固态氧均为淡蓝色。 36.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37.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在做此实验时,应预先在瓶底放水或细砂, 原因是防止熔融的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38. 磷在氧气中燃烧,呈黄色火焰,生成大量的白烟。烟是固体。 39. 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40. 实验室制取氧气所用的药品是(1)氯酸钾(白)和二氧化锰(黑)的混合物; (2)高锰酸钾;其中在反应中二氧化锰做催化剂。 41.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2. 氢气的用途有(1)冶炼金属(还原性);(2)焊接金属(可燃性);(3)探空气球(比 空气轻)。 43. 实验室制取氢气所选用的药品是锌和稀硫酸。 44.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选用的药品是石灰石和稀盐酸。 45. 在天然物质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可用来切割玻璃。 46. 所学物质中为黑色的是木炭C,氧化铜CuO,二氧化锰MnO2,四氧化三铁Fe3O4。 47. 用墨书写的字画常年不褪色,是因为碳在常温下具有稳定性。 48. 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 49. 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的沉淀是碳酸钙CaCO3。 50. 煤气中毒实际上就是一氧化碳CO中毒。 51. 为了证明某物质中含有碳酸盐,应滴加稀盐酸。 52. 假酒可导致人失明,甚至死亡,假酒中含有甲醇。 53. 天然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CH4。 54. 甲烷(CH4)在空气中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55. 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试剂变成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 56. 碱可以使紫色石蕊试剂变成蓝色;使无色酚酞变成红色。 57. 浓硫酸敞口放置质量会增加,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敞口放置质量会减少,因 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氢氧化钠(NaOH)敞口放置,质量会增加,因为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而且可以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58. 用石灰浆(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抹墙,逐渐变硬的原因是由于石灰浆与空气中的二氧 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 59. 不能用NaOH干燥的是SO2、CO2、HCl。 60. 硫酸铜晶体的俗称是蓝矾或胆矾。固体二氧化碳的俗称是干冰。氢氧化钠的俗称是烧碱、 火碱、苛性钠。碳酸钠的俗称是纯碱。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消石灰 61. 五种白色沉淀是AgCl、BaSO4、CaCO3、BaCO3、Mg(OH)2;一种蓝色沉淀是 Cu(OH)2;一种红褐色沉淀是Fe(OH)3。 其中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的是 AgCl和BaSO4。 62. 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63. 可以用酒精灯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 64. 用滴管往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不应伸入试管中。 65. CO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色。 66. 收集气体应用集气瓶;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需用量筒;溶解较多固体时应用烧杯;取用 粉末状固体药品一般使用药匙;取用块状药品应使用镊子。加热时常用酒精灯。 67. 氧气的收集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氢气的收集方法是向下排空气法和排水法。 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 68. 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在进行操作时,应先通氢气,后加热,原因是排净试管中的 空气,防止混合气体加热时爆炸。实验结束时,应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氢气,原因是防止灼热的铜再次被氧化。 69. 酒精灯火焰温度最高的是外焰。 70. 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71. 氧气的验满方法是带火星的木条在集气瓶口复燃。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燃着木条在集 气瓶口熄灭。 72. 能区别盐酸和硫酸的试剂是氯化钡BaCl2溶液。 73. 能鉴别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水的试剂是石蕊试剂。 74. 在氧气、稀硫酸、熟石灰、干冰四种物质中,可用来金属除锈的是稀硫酸;可用来改良 酸性土壤的是熟石灰;可用于潜水、抢救病人的是氧气;可用作人工降雨的是干冰。 76、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轻,难溶于水。 77、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重,能溶于水。 78、由饱和溶液到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 79、由不饱和溶液到饱和溶液的方法是降低温度、增加溶质或减少溶剂。 80、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种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 81、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就是说在20℃时,100克水中最多可以溶解食盐36克。 82、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和压强。 83、若要分离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的物质,应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84、配制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 85、粗盐提纯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 86、浓硫酸在稀释时,应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不停搅拌。 生物: 【一】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生物的基本特征: 1,(1)生物获取营养、消耗能量、排出废物等活动都是新陈代谢现象 (2)生物都能生长和发育;生物通过繁殖产生新个体。 (3)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做出规律性的反应叫做应激性。 (4)除病毒外,生物体由细胞构成,也是生物体具有的特征。【病毒、细菌等的特点】 【二】显微镜,生物的基本结构 一、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物镜、目镜:放大物象 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调焦距 压片夹:固定玻片标本 转换器:调换物镜 遮光器:调节光线强弱 反光镜:是光线射入镜筒 通光孔:光线通过的孔道,位于载物台中央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 二、显微镜使用步骤: 1、取镜安放: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放在偏左方、距实验台边缘约5cm,从镜 箱里取出目镜和物镜,分别安装在镜筒和转换器上。 2、对光:选最大光圈 和 低倍物镜 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光镜,将光线反射到镜筒里,直 到整个视野呈 雪白色 为止。(即可看到一个白亮的圆形视野) 3、放置玻片标本:玻片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中心。 4、观察:①从侧面注视物镜、双手缓 慢顺时针 方向转动 粗准焦螺旋 使镜筒下降、知 道物镜距离玻片标本2-3mm为止; ②再 逆时针方向 转动 粗准焦螺旋 是镜筒上升直至视野中出现物像; ③再微调 细准焦螺旋 ,使物像更加清晰。 5、收放:观察完毕,先提升镜筒,取下玻片标本。用纱布将显微镜外表是擦拭干净。转 动转换器,使两个物镜伸向前方(即两个物镜偏向两旁),将镜筒降至最低处。 三、注意事项: 1、判断污点: ①旋转目镜、若污点不动,则污点不在目镜;若动则在目镜上。 ②再移动玻片标本,如果污点不动则是在物镜上,若动则在玻片标本上。 2、视野白亮但无物像原因: ①物像没有正对通光孔 ②转动粗准焦螺旋的速度过快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目镜 4、物镜有螺纹,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从低倍物镜转为 高倍物镜,视野变暗 5、高倍镜下物像特点: 细胞体积大,细胞数目少,视野亮度变暗,视野清晰度变模糊 6、 显微镜里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玻片标本移动的方向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要注意三 个方向:物像所在方向、物像移动方向、玻片移动方向) 7、 显微镜用纱布擦拭,目镜和物镜用擦镜纸擦拭。 8、 光线明暗应调节遮光器选择不同的光圈和调节反光镜选择平面镜或凹面镜。 光线调暗应选择小光圈和平面镜 光线调亮应选择大光圈和凹面镜 要使模糊物像变清晰,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物镜。 四、 制作并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① 擦:用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干净 ② 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③ 撕:用镊子撕去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置于载玻片的清水中 ④ 展:用解剖针将表皮展平(防止细胞重叠) ⑤ 盖:用镊子夹取盖玻片,使其一边接触液体、然后缓慢地盖下去(防止产生气泡) ⑥ 染:先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碘液,再用吸水纸从盖玻片对侧引流 五、制作并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①擦:用纱布把载玻片的盖玻片擦干净 ②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 生理盐水 (滴生理盐水目的是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③刮:先用清水漱口(清除口腔中的食物碎屑),用消毒牙签粗的一端在口腔内侧壁上 轻轻刮几下。 ④涂:将牙签上附着的碎屑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中涂抹几下 ⑤盖:用镊子夹取盖玻片,使其一边接触液体、然后缓慢地盖下去(防止气泡产生) ⑦ 染:先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碘液,再用吸水纸从盖玻片对侧引流(先滴后吸) 1、显微镜 是常用的探究器具。 2、显微镜里呈现的是 倒立的虚像 。 3、其它常用的探究器具:根据 功能的不同 分为 ①、观察器具:放大镜 ②、解剖器具:解剖盘、解剖剪、镊子、刀片。 ③、计量器具:量筒、天平。 ④、加热器具: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 ⑤、通用器具:烧杯、试管、试剂瓶、培养皿、硏钵、滴管、药匙。 4、在探究过程中,常常需要制作用于临时观察的玻片标本,这些标本被称为临时玻片标本。 2、 临时玻片标本制作的过程:擦(载玻片)、滴(水)、撕、展(表皮展开)、盖(盖盖玻 片)、染。 3、 用于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生物材料,必须 薄而透明 。 [ 【例题讲解】 1.写出显微镜的相应结构: (1) 转动时,镜筒的升降范围很大的结构是 [ ]_________。 (2) 接近玻片标本的镜头是[ ]_________ (3) 取显微镜时,握镜的部位是[ ]_________。 (4) 把玻片放上[ ]_________后,要用标本夹压住,标 本要正对[ ]_________的中央。 (5)使用显微镜,应先用______倍镜,再用______倍镜观察 (6)在观察物像时发现视野较暗,可采用__________ 或 ______ 的方法使视野变亮。 (7) 若物像在视野的左上角,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将物体(装片) 向__________方向移动。 【三】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即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区别在于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大液泡,细胞质中有液泡、叶绿体。 (1)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结构和控制物质进出的细胞作用。 (2)细胞质:物质合成与分解的场所。 (3)细胞核:近似圆球状,含有遗传物质。 (4)细胞壁:有支持和保护的作用。 2.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叶绿体、线粒体),叶绿体能使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线粒体能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为细胞的生活提供动力。细胞核是控制细胞生命活动的中心。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3.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而DNA可以分成许多片段,每一个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段叫做基因。在细胞核中有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每一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 4.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如下图) AFBCGDEHI 细胞的分裂、分化形成组织 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目;细胞的生长,使体积增大。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 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分裂成 为两个细胞。 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组织:细胞分化以后,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细胞连合在一起的细胞群。 2.器官:不同组织按照一定次序连合起来,共同完成一定功能。 植物器官:⑴营养器官:根、茎、叶;⑵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3.系统:能够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而组成的多个器官总和。 人和多数动物:运动、消化、呼吸、循环、泌尿、内分泌、神经、生殖系统等八个系统构成。 4、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是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2)人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3)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不同的是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中没有系统。 5、单细胞生物: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单细胞生物也能够完成营养、呼吸、排泄、 运动、生殖等生命活动,是一个完整的生物体。如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藻类(如:衣藻);细菌;真菌(如:酵母菌)等。 【四】生物的分类 1.生物的分类 (1)分类的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2)分类等级越高,所含生物种类越多,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就越少。 ⒉生物的主要类群: (1)细菌真菌和病毒 ①细菌: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含有遗传物质的核区组成,膜外有细胞壁,有的还有荚膜和鞭毛,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原核细胞,属原核生物。 ②真菌:酵母菌是单细胞的,其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膜外有细胞壁,质内有液泡。多细胞真菌的基本结构是分枝或不分枝的菌丝,菌丝分地上部分—子实体,地下部分—营养菌丝。没有叶绿体,必须靠吸收现成的有机物获得营养。 ③病毒:仅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的不具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种类多样,形态各异,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2)植物:都具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细胞都有细胞壁。低等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生殖过程中不形成胚。 (3)动物:不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靠摄取现成的有机物获得营养。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形成了一系列不同于植物的特点。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 孢子植物 藻类 苔藓 蕨类 根 √ √ × 茎 √ √ × 叶 √ √ × √ √ 花 √ × × × × 果实 √ × × × × 种子 √ √ × × × ×(假根) √ √ √ 脊椎动物 鱼类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 类别 单子叶植物 特征 双子叶植物 子叶个数 叶脉 根系 茎是否能加粗 花基数 1个 平行脉 须根系 不能 3或其倍数 2个 网状脉 直根系 能 4或5 【四】种群/群落 1、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 2、群落:又叫生物群落,是一定区域内有机生物体的总和。 3、植被: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4、生态系统:一个生物群落和它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了生态系统。 (1)成分:可用下列图来表示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态系统 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 生物群落 消费者:各种动物 分解者:微生物 (2)功能 ①物质循环:通过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②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5、生态因素: (1)概念: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因素。 (2)分类: 生物因素:指同种的其他个别和不同种的生物 非生物因素:指阳光、温度、空气、水、土壤等。 6、生态平衡: (1)标志: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具有比较稳定的食物 链和食物网;在各组成成分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保持相对平衡。 (2)保持平衡的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 类越繁多,自动调节平衡的能力就越强,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来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被破坏。 (3)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 ①自然因素 ②人为因素 7、 生物圈: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非生物因素。 8、 生物的适应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具体表现为: (1)形态和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植物根尖结构、小肠结构等。 (2)形态和结构与生活方式(环境)的适应:如鱼与水生活、鸟与飞翔生活等。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1、天竺葵的实验 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 染色:用碘液染色 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3、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4、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5、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用来构建之物体;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6、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7、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 【六】消化系统(同化作用,异化作用) 一.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水:约占体重60%-70% 无机盐:钙——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鸡胸、X形或O形腿), 牛奶 中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 磷——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 铁——缺铁性贫血(乏力、头晕) 动物肝脏、菠菜 碘——地方性甲状腺肿、儿童的智力和体格发育障碍 海带、紫菜、碘盐 锌——生长发育不良、味沉发生障碍 维生素A——皮肤干燥,夜盲症,干眼症 鱼肝油、动物肝脏 维生素B1——神经炎,脚气病,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维生素C——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牙龈出血 桔子 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牛奶等 二.消化系统: 1.组成:消化道: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唾液腺 肝脏 胰腺 胃腺 肠腺 ↓ (人体中最大消化腺 分泌胆汁 胆汁中不含消化酶)2.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①淀粉 口腔 胃 小肠 唾液淀粉酶 麦芽糖 肠液、胰液 葡萄糖 ②蛋白质 小肠 直口腔 胃 多肽肠液、胰液 氨基酸 接③脂肪口腔 胃 胃蛋白酶 小肠 吸胆汁(乳化脂肪小颗粒) 甘油+脂肪酸收 ④水、无机盐、维生素 3.营养物质的吸收部位 。 4.注意:①肝脏是人体中最大的消化腺,其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 ②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其功能有:暂时贮存食物 和初步消化蛋白质 ③小肠是“人体食品加工厂”中的成品车间, a.肝脏、胰腺、肠腺等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均进入小肠,有利于食物在小肠里消化。 b.小肠长约5-6米。食物在小肠中停留的时间较长,有利于消化和吸收。 C.小肠内壁有褶皱,褶皱上有许多小肠绒毛密布着,这样能增大小肠的内表面积,有利于消化和吸收。 d.小肠绒毛薄,里面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光,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而口腔和胃则是半成品车间 ④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⑤食物的消化分两道工序: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消化道的起始部位,内有牙齿.舌和唾液腺.口腔食物的通道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唾液腺粉酶能够初步消化淀粉分泌唾液,其内含有淀咽食道食物的通道,通过蠕动将食物推入胃中肝脏胃消化道中最膨大部分,有暂时贮存食物和初步消化蛋白质的作用十二指肠小肠的起始部位,内有胆管和胰管的开口.大肠的起始部位,在腹腔的右下部.胰分泌胰液小肠的主要场所大肠暂时贮存粪便肛门消化和吸收盲肠阑尾 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 呼吸系统中的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做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使进入肺的气体变得温暖、湿润、清洁。 鼻是呼吸道的起始位置,喉是呼吸的通道,也是发声的器官。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吸气时膈肌收缩,胸腔上下径增大,肋间肌收缩,胸腔前后径、左右径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气体由外界进入。呼气则相反。 吸气和呼气末时肺内气压等于外界气压。 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 (1)血浆(形态):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透明液体。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2)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A.红细胞:(形态)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 (特性)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功能):有运输氧的功能。 B.白细胞:(形态):有细胞核,成圆球状。功能:防御和保护作用 特性: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 C.血小板:形态: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 功能: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血管种类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有左心房、右心房和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主动脉连左心室,肺动脉连右心室,上下腔静脉连右心房,肺静脉连左心房,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作用保证血液只能沿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 51人体的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左心室 主动脉 各级动脉 全身毛细血管网 各级静脉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使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肺循环:右心室 肺动脉 肺部毛细血管网 肺静脉 左心房(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52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 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 53输血、血型和无偿献血 输血时候,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O型血是万能输血者,AB型血是万能受血者。 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 54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产生尿液)、输尿管、膀胱(暂存尿液)、尿道 55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尿液形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连续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150升。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 尿的排出: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人就会产生尿意,进行排尿,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概念和功能 送血离心 送血回心 管壁 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 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液流慢 连通于最少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管,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 液流速最慢 排尿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还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作用。 如果尿液中有蛋白质、血细胞,是肾小球出现问题,尿液中有葡萄糖则可能是肾小管出现病变。 一、植物的感应现象:如向光性、向地性、向化性、向水性等。 二、动物的行为 1.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本能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2)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 的行为,又称后天行为。 2.社会行为:是指同一种群动物相互作用所表现的各种行为方式。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 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内还形成等级。 三、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史 1.达尔文实验说明在单侧光的照射下,胚芽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会对胚芽生长产生影响;温特实验说明胚芽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能够控制胚芽的生长。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从植物中分离出了这种物质,因为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所以命名为生长素。 2.向光性实质:植物受但测光照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植物生长快,所以植物的茎会向有光照的方向生长。 57.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神经元的功能:包括信息的接受和传导。 2.脑——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部分。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 大脑:分别具有管理人体不同部位的功能。 小脑:主要负责人体运动的协调性,协调肌肉的活动,如步行、奔跑等,并保持身体平衡。 脑干:主要控制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运动,如呼吸、心跳、咳嗽等。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是生物对各种刺激做出的应答性反应,包括对信息的接受、传导、处理。) 图3-7-2 反射弧结构图 反射包括:非条件反射(是低级的反射活动,神经中枢——脊髓) 条件反射(是高级的反射活动,神经中枢——大脑)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反射弧(如图3-7-2)是产生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 任何反射活动都要通过反射弧才能实现。 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功能 1.内分泌腺:内分泌腺是没有导管的腺体,其分泌物(激素)会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 管,通过循环系统运送到某个部位或各个器官,与神经系统一起调节人的生理活动。 2.激素及其作用 内分泌腺类型 分泌的激素 激素的作用 分泌异常表现的病症 幼年分泌过少:侏儒症 幼年分泌过多:巨人症 成人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症 成人分泌过多:甲亢 幼年分泌过少:呆小症 地方性食盐缺碘时,患地方性甲状腺肿(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 缺乏导致:糖尿病 过多造成低血糖症 脑垂体 生长激素 控制人体的生长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促进体内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降低血糖浓度,调节糖代谢 促进生殖器官生长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并维持人的第二性征 胰岛 女性 卵巢 胰岛素 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性腺 产生精子,分泌男性 睾丸 雄性激素 3.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过程: 血糖含量上升时,胰岛素分泌增多,促进血糖含量降低,恢复正常水平。(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含量是90毫克/100毫升) 六、体温调节---产热和散热的平衡 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保持稳定的温度,是因为体内的产热散热到达了平衡。 产热的主要器官是内脏、肌肉和皮肤。 安静状态下以内脏产热为主;运动时以肌肉和皮肤产热为主,尤其是骨骼肌,能使热量成倍增加。 散热的方式主要有皮肤直接散热和汗液蒸发散热两种。人体有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直接散发出取得,皮肤直接散热的多少决定于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当外界温度下降时,皮肤内的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随之减少;相反,当外界温度上升时,则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上升,散热也随之增加。但在炎热的夏天,主要的散热方式是汗液蒸发散热,此时皮肤的直接散热已远远不能达到满足。 【1】植物的生殖方式 1.有性生殖: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例: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 。【例如:月季-扦插,石榴-压条,椒草-叶, 3.嫁接分为芽接和枝接,接上去的枝条或芽体称为接穗,被接的植物体称为砧木。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2】识别花的结构(组成) 【3】开花、传粉、受精过程,果实的形成(组成等) 【4】种子萌发过程和萌发条件 萌发的外部条件:水分,温度,空气 萌发的内部条件:完整而活的胚 【5】人类的生殖受精、胚胎发育场所、分娩 受精场所:输卵管 胚胎发育场所:子宫 分娩:由阴道排出 【5】第一性征、第二性征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完全变态: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 卵→幼虫→蛹→成虫。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 2.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变态发育: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点:卵生,体外受精。 鸟的生殖和发育 1.过程: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 2.特点:卵生 体内受精 3.鸟卵的结构:一个卵黄就是一个卵细胞。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卵壳和壳膜——保护作用,卵白——营养和保护作用,卵黄——营养作用。胚盘——胚胎发育的场所。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 变异: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因此有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太空育种(基因突变) 免疫,传染病 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的途径。 易感人群: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该病的人。 3、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 防止传染病蔓延。 切断传播途径: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除各种媒介生物。 保护易感人群: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接种疫苗。 4、人体的二道防线。 构成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人生来就有的,不是只针对某一类特当抗原刺激机体时,由机体产生抗体,通过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抗体和抗原的相互作用来消灭病原体,这种特点 防御作用,是非特异性免疫 免疫功能是后天才建立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是特异性免疫 5、免疫的概念和功能:它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已”成分,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维持人体的健康。它有三方面的功能:抵抗抗原的入侵,防止疾病的产生;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6、抗体和抗原及相互关系: (1)抗体:当病原体(如病毒、病菌)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产生 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 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叫做。 (2)一定的抗体和相应的抗原结合后,可以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而将抗原消除,使 抗原失去致病作用。有的抗原被清除后,相应的抗体仍留在人体内,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就会被体内存留的抗体按同样的方式加以清除。 7、计划免疫; 疫苗:用杀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将它接种于人体后,可以使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计划免疫: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使人获得特异性免疫。 图形分析 植物细胞膜式图 动物细胞模式图 1.植物细胞有但是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2.细胞膜的作用:控制物质尽出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 3.西瓜之所以甘甜可口,是因为液泡中有细胞质。 4.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5.叶绿体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6.无论植物还是动物细胞中都有线粒体。 7.根主要吸水部分是成熟区,因为有大量的根毛。 8.根尖的分生区属于分生组织。 9.根生长最快的部分是伸长区。 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示意图 10.种子的表面的一层皮是种皮。 11.胚实际上是一个生命体,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有的种子还有胚乳。 12.玉米种子实际上是一个果实。 2 桃花的基本结构 13.一朵花是由花托,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组成的。 14.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子房。 15.对于植物繁衍后代来说,花的雄蕊和雌蕊是最重要的。 受精的过程 16.花粉落到柱头上后,在柱头黏液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达到胚珠。 17.胚珠里有卵细胞,它跟来自花粉管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18.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受精卵发育成胚,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 子宫内的胎儿,胎盘,和脐带 19.胎盘成扁圆形,是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 20.胎儿和母体通过胎盘上的绒毛进行物质交换。 21.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这个过程叫分娩。 4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2.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23.胆汁也是一种消化液,但是不含消化食物的酶。但只对脂肪的消化其乳化作用。 24.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25.消化腺中大的有导管的是:唾液腺(消化淀粉),肝脏(最大),胰腺(糖类,蛋白质,脂肪);小的位于消化道壁的有:胃腺(消化蛋白质),肠腺(糖类,蛋白质,脂肪)。 26.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 5 呼吸系统的组成 27.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28.呼吸系统具有适合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和功能。 29.呼吸系统中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呼吸道。 30.纤毛向咽喉方向不停地摆动,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这就是痰。 模拟膈肌的运动 31.第一幅图是呼气,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 32.第二幅图是吸气,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 33.吸气时膈肌位置下降,是胸廓容积扩大,肺随着扩大,肺内气压下降,气体被吸入。 34.呼气时膈肌位置上升,是胸廓容积缩小,肺随着缩小,肺内气压上升,气体被呼出。 35.动脉的管壁较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静脉的管壁较薄,弹性小,管内血流速度慢。 36.心脏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而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 6 37.血液将氧气和养料给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将二氧化碳和废物给血液。 心脏解剖图 38.心脏壁由肌肉组织构成,具有收缩,舒张的功能。 39.左心室的壁最厚,心房和心室相通,左右不相通。 40.左心房与肺静脉相通,左心室和和主动脉相通,右心房和肺静脉相通,右心室与肺动脉相通 54.体循环途径: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 →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右心室。 55.肺循环途径: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56.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是动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是静脉血。 57.经过了体循环,动脉血成静脉血。经过了肺循环,静脉血成动脉血。 58.体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左侧出发回到右侧,肺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右侧出发回到左侧,于是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 59.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了泌尿系统。 60.肾脏是形成尿的主要器官。每个肾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 61.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组成。 62.尿的形成与肾单位有关。 63.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壁起过滤作用。 64.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都被过滤。 65.肾小囊中的液体叫做原尿。 66.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无机盐被肾小管重吸收。 67.排尿的意义:1—其排出废物的作用; 2—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3—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68.我们从外界所获得的信息中,大多来自视觉。 69.晶状体相当于镜头,瞳孔相当于光圈,视网膜相当于胶卷。 70.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的折射,最终落到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 71.近视眼成因:眼球前后经过长或晶状体凸度过大,物象落在视网膜前方。 72.远视眼成因:眼球前后经过短或晶状体凸度过小,物象落在视网膜后方。 73.近视眼配凹透镜,远视眼配凸透镜。 74.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震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 神经元及其模失图 75.神经元也叫神经细胞。神经细胞跟其他细胞明显不同,它的细胞体生有许多突起。有的突起很长,有些突起则较短。长的突起外表大部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未端的细小分支叫做神经末梢。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构成一条神经。 76.人体内有数以亿计的神经元。各个神经元的突起未端都与多个神经元的突起相连接,形成非常复杂的网络。这个复杂的网络就是人体内的信息传递和处理系统。 构成内分泌系统的主要内分泌腺 77.睾丸、卵巢等都是内分泌腺。它们与唾液腺、汗腺不同,这些腺体没有导管,它们的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 78.不同的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不同,不同的激素具有各自的生理功能。人体的内分泌腺构成了人体的内分泌系统。 79.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能够分别促进男女性器官的发育,并促使人体出现其他性别特征 90.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 个完整的植物体。 91.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 92.嫁接属于无性生殖. 鸡卵的结构 93.卵黄是卵细胞的主要营养成分,外面裹着卵黄膜. 94.卵黄表面中央有一盘状的小白点,称为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 95.卵黄外面的卵白,也含有营养物质和水分,供胚胎发育的需要. 96.卵细胞包括卵黄膜,胚盘,卵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