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汗证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汗证

2020-12-30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汗证(制定)

1 范围

本指南提出了小儿汗证的诊断、辨证、治疗、预防和调护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18周岁以下人群汗证的诊断和防治。 本指南适合中医科、儿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小儿汗证 hyperhidrosis in children

小儿汗证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疾病,同时也是许多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临床以安静状态下,全身或局部较正常儿童汗出过多为主要表现。

[1,2]

小儿汗证多见于体质虚弱儿童,又名“多汗”。一般包括“自汗”与“盗汗”两大类。寐则汗出,醒时汗止者称为盗汗;不分寤寐而汗出过多者称为自汗。 3 诊断 3.1 病史

本病多见于2~6岁儿童,发病与体质因素、疾病因素、药物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3.2 临床表现

小儿在安静状态下及正常环境中,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甚则大汗淋漓。排除因环境、活动等客观因素及疾病引起的出汗。 3.3 实验室检查

本病依靠相关临床表现即可诊断,必要时可行血常规、微量元素测定、结核菌素试验、痰涂片找抗酸杆菌、抗链“O”、血沉、甲状腺功能、X线胸部摄片等检查项目以鉴别引起小儿多汗的因素。 3.4 需与小儿汗证鉴别的病种

脱汗,战汗,黄汗。

此外,小儿多汗可作为某些疾病(如结核病、风湿热活动期、佝偻病活动期、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症状出现,应注意原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4 辨证

[1,2,5-9]

[4][1]

[3]

4.1 肺卫不固证

自汗为主,汗出频繁,以头颈、胸背部汗出明显,动则尤甚,或伴盗汗,神疲乏力,面色少华,易患感冒,舌质淡,苔薄白,脉弱,指纹淡。 4.2 营卫失调证

自汗为主,汗出遍身,恶风,或伴盗汗,可伴低热,四肢不温,精神疲倦,胃纳不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指纹淡红。

1

4.3 气阴两虚证

盗汗为主,常伴自汗,形体偏瘦,汗出较多,心烦少寐,寐后汗多,或伴低热,口干,手足心灼热,口唇淡红,舌质淡,苔少,脉细弱或细数,指纹淡。 4.4 阴虚火旺证

盗汗为主,头身汗出较多,甚则淋漓不止,形体消瘦,口渴颧红,烦躁易怒,夜寐不宁,唇燥口干,便秘尿赤,舌尖红起刺,苔少、光或剥苔,脉细数,指纹紫。 4.5 湿热迫蒸证

自汗盗汗并见,以额、心胸为甚,汗出肤热,汗渍色黄,口臭,口渴不欲饮,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膩,脉滑数,指纹紫。 5 治疗 5.1 治疗原则

小儿汗证分虚实论治,但以虚证居多,治疗原则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肺卫不固者益气固表,营卫失调者调和营卫,气阴两虚者益气养阴,阴虚火旺者滋阴降火,湿热迫蒸者清热泻脾。本病还常结合其他治法,如中成药、贴敷疗法、药浴疗法、膳食疗法等。 5.2 分证论治 5.2.1 肺卫不固证

治法:益气固表。

主方:玉屏风散(《究原方》)合牡蛎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推荐级别:D)[常用药:黄芪、防风、白术、煅牡蛎(先煎)、浮小麦、麻黄根。

加减:纳呆便溏者,加山药、白扁豆、砂仁(后下);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者,加桂枝、党参、五味子;畏寒肢冷者,加炮姜、枸杞子。 5.2.2 营卫失调证

治法:调和营卫。

主方: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加减。(推荐级别:D)

[1,2,9]

1,2,8]

常用药:黄芪、桂枝、白芍、生姜、大枣、浮小麦、煅牡蛎(先煎)。

加减:精神倦怠,胃纳不振,面色少华者,加党参、山药;口渴,尿黄,虚烦不眠者,加酸枣仁、石斛、柏子仁;汗出恶风,表证未解者,用桂枝汤。 5.2.3 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

主方:生脉散(《医学启源》)加味。(推荐级别:D)

[1,2,9]

常用药:人参、麦冬、五味子、黄芪、茯苓、北沙参、浮小麦。

加减:低热口干,手足心灼热者,加白芍、地骨皮、牡丹皮;精神困顿,不时汗出,面色无华者,去麦冬,加白术、益智、碧桃干。睡眠汗出,醒则汗止,口干心烦,容易惊醒,口唇淡红者,可用归脾汤合煅龙骨(先煎)、煅牡蛎(先煎)。

2

5.2.4 阴虚火旺证

治法:滋阴降火。

主方:当归六黄汤(《兰室秘藏》)加减。(推荐级别:D)

[1,9]

常用药:当归、黄芪、地黄、熟地黄、黄连、黄芩、黄柏。

加减:食欲不振者,加炒谷芽、砂仁(后下)、焦山楂;自汗者,加白术、防风;舌苔厚腻者,去地黄、熟地黄,加陈皮、茯苓、泽泻。 5.2.5 湿热迫蒸证

治法:清热泻脾。

主方:泻黄散(《小儿药证直诀》)加减。(推荐级别:D)

[2]

常用药:石膏(先煎)、栀子、防风、广藿香(后下)、甘草。

加减:口臭,大便干燥,舌苔黄腻者,加槟榔、枳实、胡黄连;小便短黄者,加滑石(先煎)、车前草;汗渍色黄者,加茵陈、佩兰。 5.3 中成药

玉屏风颗粒(黄芪、白术<炒>、防风):每袋5g。成人用量:每服5g,每日3次。建议用法用量:每服<6岁2.5g、≥6岁5g,每日3次。用于肺卫不固证。(推荐级别:D)

[10]

虚汗停颗粒(黄芪、浮小麦、大枣、糯稻根、牡蛎<炒>):每袋10g。<4岁每服5g,每日2次;≥4岁每服5g,每日3次。用于气阴两虚证。(推荐级别:D)

[11]

生脉饮(人参、麦冬、五味子):每支10ml。成人用量:每服10ml,每日3次。建议用法用量:每服<6岁5ml、≥6岁10ml,每日3次。用于气阴两虚证。(推荐级别:D)

麦味地黄口服液(麦冬、五味子、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每支10ml。成人用量:每服10ml,每日2次。建议用法用量:每服<6岁5ml、≥6岁10ml,每日2次。用于阴虚火旺证。(推荐级别:D)5.4 药物外治 5.4.1 敷贴疗法

以五倍子、煅牡蛎为基本方。偏于自汗者,可加入防风、白术、黄芪、白矾、郁金等;偏于盗汗者,可加入五味子、丁香等。以上诸药各适量,粉碎。用温水或白醋调成糊状,敷于神阙穴或涌泉穴,纱布固定,晚敷晨取。(推荐级别:C)5.4.2 药浴疗法

[12-14]

[1]

[2]

黄芪20g,防风15g,白术15g,麻黄根10g,白矾10g。用于肺卫不固证。 桂枝15g,糯稻根20g,麻黄根10g。用于营卫失调证。

麦冬20g,地骨皮30g,糯稻根50g,陈醋30g。用于气阴两虚证、阴虚火旺证。

苍术30g,滑石(先煎)25g,淡竹叶20g,冬瓜子30g。用于湿热迫蒸证。

用法:将上药入锅,加水煮40分钟,去渣取汁,与42℃左右的温水同入泡足器中,泡足30分钟,每日1次。(推荐级别:D)

[15,16]

3

5.5 推拿疗法

补脾经300次,补肺经300次,补肾经300次,揉肾顶300次,揉中脘300次,推三关300次,摩脐5分钟,捏脊3~5次。每日1次。适用于自汗。(推荐级别:D)

[17]

补肾经300次,揉肾顶300次,揉肾俞50次,揉二人上马50次,揉小天心50次,分阴阳100次,运内劳宫100次,清天河水100次。每日1次。适用于盗汗。(推荐级别:D)6 预防和调护 6.1 预防

(1)适度体育锻炼及户外活动,充足的日照,增强小儿体质。 (2)注意病后护理,避免复感外邪。 (3)做好预防接种。 (4)防治急、慢性疾病。 6.2 调护

(1)患病期间减少剧烈活动。

(2)室内温度要适宜。注意个人卫生,勤换衣被。

(3)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拭汗用柔软干毛巾或纱布,勿用湿冷毛巾,避免受凉。

(4)多饮开水。合理喂养,均衡营养,饮食有节,勿食辛辣、煎炸、炙煿、肥腻之品。慎用或忌用辛散之物。

[17]

参考文献

[1]汪受传,俞景茂,朱锦善,等.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儿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725-732.

[2]汪受传,虞坚尔.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M].9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156-159.

[3]马晶,姜之炎,姜永红,等.上海地区小儿汗病证候影响因素的多中心横断面调查[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5,10(3):222-226.

[4]江载芳,申昆玲,沈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8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98-299.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4个专业104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北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012:416-419. [6]姜之炎,马晶,姜永红,等.400例小儿汗病多中心中医证候特征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5,22(7):21-24.

[7]张志刚.基于古今医案数据分析的汗证证治规律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 [8]沈雅娟,时毓民,曹莲华,等.中药治疗小儿多汗证的对照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1983,(5):17-18.(证据分级:Ⅲ;MINORS条目评价:13分)

[9]董幼祺,董继业.董氏儿科[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131-136.

:118-119.(证[10]沈时鹏,杜江滨,张继成.玉屏风颗粒治疗小儿汗证70例[J].中国药业,2014,23(24)

4

据分级:Ⅲ;MINORS条目评价:13分)

[11]肖会泉,刘安平.虚汗停颗粒治疗自汗盗汗86例疗效观察[C].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第25届全国中医儿科学术研讨会暨中医药高等教育儿科教学研究会会议学术论文集.沈阳: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2008:2.(证据分级:Ⅲ;MINORS条目评价:15分)

[12]柴铁劬,曾伟,张霞芬.中医实用技术丛书·敷脐疗法速成图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151-154.

[13]宾博平,陈贤丽,李明忠,等.止汗散敷脐治疗小儿汗证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2,44(3):67-68.(证据分级:Ⅲ;MINORS条目评价:13分)

[14]田明明.止汗散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汗证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5,33(3):115-117.级:Ⅱ;改良Jadad量表评分:3分)

[15]侯江红,朱珊.小儿药浴疗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120-124. [16]贺艳.糯稻根须煎剂擦浴对小儿虚汗证的效果评价[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 [17]金义成.海派儿科推拿[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84-186.

5

证据分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