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同强度锻炼的心理效应与健康关系的研究
2023-09-05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8・ 第16卷(总第83期) 2006年第1期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实验教学研究 对不同强度锻炼的心理效应与健康关系的研究 云南大理学院体育科学学院(671000) 李云清 研究表明,身体锻炼能够降低应激反应、调节情绪、 人,中学生49人)。对实验组分别用跑的大、中、小强度 增强心理健康,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因此,日常生活中 锻炼策略干预6—8周,受试者每周锻炼3次,每次锻炼 身体锻炼已不仅被人们用来作为增强体质和生理功能的方 时间为20rain。对照组则以上理论课或自习课为主。实验 法,也被人们用来作为调节心理的重要手段,但本文的实 组的强度用心率指标进行控制。实验前用MHT测试受试 验就个体参与不同强度锻炼的心理效应及其与心理健康的 者的心理链康状况[小学F(3,145)=0.179,P= 关系进行研究,该领域这方面的对比研究还较缺乏。 0.911>0.05;中学F(3,199)=0.727,o.537>0.05, 1研究对象与方法 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束后,仍用M/IT测试受 试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且用EFI测量受试者参与不同强 1.1研究对象 度锻炼后的心理感觉和运动愉快感。 大理市小学五年级、初中二年级学生共352人,其中 小学生149人(男生77人,女生72人),中学生203人, 2实验结果与分析 (男生93人,女生110人)。 . 2.I 同年级、不同锻炼强度实验组受试者锻炼感觉的比 1.2研究过程和方法 较 随机整群抽取大理市一所小学五年级中的4个班级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同年级的中小学受试者与大、 (149人)和一所中学初二年级中的4个班级(203人), 中、小强度锻炼后的精神振作感、疲劳感、积极参与感存 随机把4个班级中的3个班级作为实验组(小学生114 在极显著的差异【小学F(2,111)=21.636、37。062、 人,中学生154人),另一班级作为对照组(小学生35 22.387,P均小于0.001;中学F(2,151)=19.146、 — 坐 k 崔,k 坐 鼍薯} ,k—日●}j 导,活动为主线。 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称”,它不属于课程的范畴。数学实 6通过实践活动利用有效的组织形式训练和培养学 践活动课不同于课外活动和数学活动课。它的设计和实施 生的数学创造意识 具有一定的规范,并严格按此规范实施教学过程。它涉及 的领域更为广泛,侧重从数学的角度研究人与自然、人与 心理学家皮亚杰要求学生“高度活动”。他认为“应当 社会的关系,主要以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基础,使学生 放手让学生动手动脑探索事物,通过协调的活动逐步发展 在实践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发展 智力”。通常的数学课堂教学由于受到时间、空问的制约, 数学、掌握数学。 实践操作往往难以充分有效地进行。但实践活动课却给学 生提供了广阔天地,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学习、自我表现、自 8教师妻更新观念。提高对数学实践活动课的认识 我发展、施展才华的机会。例如,通过复习圆这一章内容, 首先,实践活动加强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 引导学生沟通点和圆、直线和圆、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及其判 养。其次,实践活动关注“过程”的教育价值。我们的 定、性质的内在联系。并利用几何画板进行演示,让学生充 教学往往让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然而,实践 分挖掘共性,寻求规律,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在综合练习 活动倡导“让学生去经历”,强调学生活动对学习数学的 中,要求学生联系知识网络对数学题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 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是学生理解数学的 思考,力求一题多解,并对各种解法进行比较、鉴别,较好地 重要条件。再者,实践活动重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独创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 7避免将数学实践活动课上成课外活动课和数学活动课 经验的基础上创设条件,使新的学习材料与学生原有的认 正确处理师生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中的关系 知结构相互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 课外活动是“在教学大纲范围之外由学生自愿参加 收稿日期:2006-Ol一1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6年第1期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第l6卷(总第83期) ・l9・ 8.380、7.582,P均小于0.001),而安静感则不存在显著性差 低于大强度实验组受试者的得分(Me=7.61),中学大强度 异(小学F(2,111)=1.cr7,中学F(2,151)=1.559,P均大于 和中等强度实验组受试者疲劳感的得分(Mc=3.73、3.92) 0.05]。具体表现为:小学中等强度和小强度实验组受试者 明显低于小强度实验组受试者的得分(Mc;5.67);小学中 的精神振作感的得分(Ma=7.62、6.24)明显高于大强度实 等强度实验组受试者的积极参与感的得分(Md=7+81)明显 验组受试者的得分(Ma=4.09),中学中等强度实验组受试 高于大强度和小强度实验组受试者的得分(Md=4.18、 者精神振作感的得分(Ma=8.22)明显高于大强度、小强度 5.54)。而中学大、中强度实验组受试者积极参与感的得分 实验组受试者的得分(Ma=5.94、5.t9);小学中等强度和小 (Md=7.15、7.41)明显高于小强度实验组受试者的得分(Md 强度实验组受试者的疲劳感的得分(Mc=3.68、2.97)明显 =5.24)(表1) 表1 实验组受试者参与不同强度锻炼后EFI的均数、标准差一览表 现有的研究认为,中等强度的身体锻炼能够取得较好 t检验结果显示,小学和中学的中等强度锻炼实验组 的锻炼心理效应,本实验研究支持了这一观点。EFI是直 受试者锻炼后的精神振作感、安静感、疲劳感、积极参与 接反应锻炼参与者锻炼后心理感觉的工具,并从侧面反应 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小学和中学的大强度锻炼实验组受 其运动愉快感的工具。以上结果表明,对于小学生而言, 试者锻炼后的精神振作感、疲劳感、积极参与感存在极显 参与中、小强度锻炼比参与大强度锻炼更能够取得较大的 著的差异,小学和中学的小强度实验组受试者锻炼后的精 锻炼心理效应;对于中学生而言,参与大、中强度锻炼比 神振作感、疲劳感也存在极显著的差异(表2)。研究结 参与小强度锻炼更能够取得较大的心理效应。 果说明,中学生比小学生更适合参与大强度锻炼,而小学 2.2不同年级、相同锻炼强度实验组受试者锻炼感觉的 生参与小强度锻炼所取得的锻炼心理效应较中学生好,中 比较 等强度锻炼是中、小学生皆适宜的锻炼强度。 表2不同年级、相同锻炼强度组受试者EFI的t检验结果一j6芑表 注: P(O.05;一P(O.01;…P(0.001 a 2.3同年级、相同锻炼强度实验组,不同性别受试者锻 别的不同性别受试者参与相同强度锻炼后的精神振作感、安 炼感觉的比较 静感、疲劳感、积极参与感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表3)。精 t检验结果表明,小学生不同性别受试者参与相同强度 神振作感与积极参与感是体现运动愉快感的两个最主要方 锻炼后的精神振作感、安静感、疲劳感、积极参与感皆不存在 面,中学大强度实验组男、女受试者参与大强度锻炼后EF1 显著性差异;中学生除大强度实验组不同性别受试者参与大 的t检验结果说明,参与大强度锻炼的男中学生比女中学生 强度锻炼后的精神振作感和积极参与感存在差异外,其它组 更能够获得运动愉快感,并从中取得更大的锻炼心理效应。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O・ 第l6卷(总第83期) 2O06年第1期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该研究结果进一步说明,不同性别的人群应选择不同的锻炼 强度才能够取得较好的锻炼心理效应。 衰3 中学不同性别、相同锻炼强度实验组受试者EFI的t检验结果一览裹 ‘p<o.05;一p<0.01;…p<n OOl o 2.4实验组、对照受试者实验前、后心理健康状况的比 调节情绪、增强心理健康的研究结论,而且与本实验研究 较 EFI的测量结果相一致。小学生大强度锻炼实验组实验前 t检验结果显示,中、小学实验组受试者实验前、后 后的t=一1.91,P=0.054,表明大强度锻炼对小学生是 的心理健康状况(除小学生大强度实验组外)存在极显 不适合的,大强度锻炼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可能有负面效 著的差异,而对照组受试者则没有显著性变化(表4), 应 这一结果不仅支持了前人的身体锻炼能够降低应激反应、 表4不同锻炼强度实验组受试者实验前、后MHT的t检验结果一鉴褒 ‘‘ p<O.OOl 3结论 4建议 3.1 参与身体锻炼有助于中、小学生调节身心矛盾。增 4.1适当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引导中、小学生 进心理健康。中学生参与大、中强度锻炼更能取得较大的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堵养与激发中、小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锻炼心理效应和获得更大的运动愉快感。小学生适宜参与 的兴趣。 中、小强度锻炼,大强度锻炼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没有益 4.2对大众健身锻炼而言,为了取得较大的锻炼心理效 处。 应和获得更强的运动愉快感,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群 3.2小学生参与不同强度锻炼的心理感觉没有性别差异, 应合理安排和选择运动强度。体育教学与体育活动中,中 但中学男生比女生更喜爱参与大强度锻炼。 学生可选择中等至大强度的锻炼,小学生适宜安排中、小 3.3锻炼感觉量表(EFI)是研究身体锻炼心理效应和 强度锻炼。 运动愉快感的一种有效工具,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 是测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工具。 收稿日期:2006—01一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