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0年七年级历史人教版下册第7-13课知识提纲

2020年七年级历史人教版下册第7-13课知识提纲

2021-05-23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重要说明:1、提纲中的蓝色字体为笔记,要分散标注在课本相应位置。

2、课本知识有主次之分,请对照提纲使用不同颜色笔分别划线:了解的就不划线,一般的知识加括号标示,稍微重要的划黑线,重要的划红线,重点词加红色方框,以便识记。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两宋时期各族政权比较表:(多民族政权并存的时代)(抄在P33空白处) 政权 辽 北宋 西夏 金 南宋 民族 契丹 汉族 党项 女真 汉族 建立时间 10世纪初 960年 建立者 耶律阿保机 赵匡胤 (宋太祖) 阿骨打 都成 上京临潢府 灭亡 1125年被金灭 东京(汴京) 1127年被金灭 今河南开封 兴庆府 会宁 1227年被蒙古灭 1234年被蒙古灭 11世纪前期 元昊 1115年 1127年 赵构(宋高宗) 临安(今杭州) 1276年被元灭 备注:1.①杨家将抗辽(北宋,辽);②岳飞抗金(南宋,金);③文天祥抗元(南宋与元)。2.辽与南宋没有并存。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1.契丹族:

⑴概况:契丹族游牧在北方,9世纪后期已有农耕等生产事业。 ⑵建立政权: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国号辽(有时称契丹)。

⑶统治措施: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2.党项族:

⑴概况:党项族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原属羌族的一支

⑵建立政权:11世纪前期,元昊称大夏后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⑶统治措施: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创制文字。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1.战:

⑴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冲突加剧。

⑵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采取防御政策。 ⑶宋真宗时,辽军打到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澶州之战) 2.和:

⑴宋太祖晚期,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⑵澶渊之盟:

①背景: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澶州之战)之后,辽与宋议和。 ②内容: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③影响:a积极: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B消极:对北宋来说是屈辱的,岁币增加了人民的负担。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战:元昊称帝后多次率军进攻北宋。

2.和:进行和谈,订立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之后,宋夏边境贸易兴旺。

1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一、女真族的崛起

1.简况: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受辽的控制和压迫。

2.崛起: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阿骨打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

3.建立政权: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 4.统治政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 二、金灭辽及北宋 1.金灭辽

⑴背景:女真崛起之时,辽和北宋的统治危机重重,金与北宋订立盟约,相约夹攻辽朝。

⑵经过:北宋出兵伐辽,被辽军打得大败。金军攻占辽的都城,1125年,辽被金灭亡。 2.金灭北宋: ⑴背景:金在北宋联兵攻辽的过程中,看到了北宋政治上的腐败和军事上的无能。 ⑵经过:金发动了对宋的战争,宋徽宗、宋钦宗妥协求和。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也就是岳飞《满江红》里说的“靖康耻”) 三、南宋的偏安

1. 南宋建立:1127年,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宋高宗)称帝,后来定都临安(今杭州),史称南宋。 2.岳飞抗金

⑴背景: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

(2)抗金成果:岳飞等将领率军北伐,收复了许多失地。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迫使金军后撤(郾城大捷)。

(3)岳飞遇害:宋高宗和秦桧向金军求和,以“莫须有”(好像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宋金达成和议。

3.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4南宋偏安: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南宋偏安江南一隅。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一、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 ①引进新品种: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 粮食 农 业 经济 作物 手工业

②培养新品种: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较大推广。 ③粮仓: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丰饶的粮仓(“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 )。 ①宋代,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②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尚限于广东和福建,到南宋后期,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 ①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的丝织生产发达; ②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作物 纺织业 品种类较多。 2

制瓷业 造船①宋朝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 ②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③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④南宋,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①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②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业 ③南宋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指南针。 ①最大的商业都市是开封和杭州;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东京的繁荣景象。) ②商业活动的地点不再限制在“市”,城市街道以及宅巷到处可以开店铺;(打破“坊”和“市”的界限,说明城市商业繁荣) ③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限,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乡镇 ①原因:商贸繁荣、纸币比金属货币便于携带。 纸商业 币出②时间、地区: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出现“交子”。 (北宋前期,交子只在四川地区出现和使用,其他地方使用金属货币) ③地位:“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乡镇出现新的商业区,叫草市;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城市 “会子”)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现 ④发展:南宋时,纸币(⑤作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大大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①地位: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海外贸②贸易港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③贸易范围: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的海关)加以管理; ⑤贸易成果: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易 ④贸易政策: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相当于今天▲二、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抄在课本P46或P41空白处) 时间 含义 过程 过程 完成 表现 原因 唐朝中期开始,到南宋完成 我国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①趋势出现: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②开始南移:唐朝中期(南方的农业生产水平逐渐超过北方) ③完成南移:南宋时期(中央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①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的粮仓(“苏湖熟,天下足”); ②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水平超过北方; ③南方的赋税收入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柱。(“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①经济因素: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根本原因);②政治因素:北方战乱不断,南方战乱较少,相对安定;③政策因素:南宋政治中心南移,政府注意发展生产;④自然因素:南方自然地 3

理条件优越,适宜农作物生长。⑤群众因素: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 因素 启示 劳动力迁移、生产技术引进、社会安定、良好的政策、优越的自然条件 ①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②良好的政策促进发展;③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引进技术和人才;④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观点 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 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和平稳定的环境是经济建设的前提和保障。 【政治稳定(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良好的政策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先进的技术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建立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蒙古族: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善于骑射,过着游牧的生活。

2.统一:铁木真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二、蒙古灭西夏与金

1.灭西夏:成吉思汗率蒙古军队于1227年灭亡西夏。成吉思汗在进军途中去世。 2.灭金: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1234年灭金。 3.对峙:金朝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局面形成。 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1.建立:忽必烈1260年继承了汗位。接受汉族儒臣“行汉法”等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

1271年,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今北京)。

2.灭南宋: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陆秀夫、文天祥等人继续展开抗元斗争。(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气节) 2.统一:

⑴1279年,元灭南宋残部,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⑵意义: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备注: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的是成吉思汗(铁木真),建立元朝,统一全国的是忽必烈。)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一、元朝疆域和民族交融: 1、元朝疆域

(1)元朝地位: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2)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了汉朝和唐朝。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3)元朝疆域的特点: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4

2、民族交融:

(1)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

(2)回族形成: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二、行省制度: 行省制度的意义 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在 中 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 便利了中央对地央 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动全国的军队 方的管理,进一步巩固了辽阔的疆设御史台,掌管监察事务 有利于多民族在 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土,国家的统一和发地 中书省 在历史上影响方 其他地区,除吐蕃、畏兀儿地区外,设置了10个展,深远。 行省。(福建在当时隶属江浙行省) 在行省之下,设置了路、府、州、县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地机构 管辖范围 意义 区 东澎湖巡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南 检司 (今台湾) 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西北庭都管理西域的军政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北 元帅府 事务 西掌管西藏的军民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宣政院 南 各项事务 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大都市 北宋开封、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北宋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进行商品交易和文化表演。 元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特点 因地制宜 原因: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1、 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 瓦2、 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各种艺人在这里卖艺谋市民 子” 生。瓦子里还有许多的摊位,十分热闹。 文化3、 南宋临安的文化娱乐业更为发达。 生活 戏1、 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式是杂剧,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剧技艺在内。 表2、 杂剧形成于宋代。元朝建立后,在北方地区兴盛起来。元朝统一后,元演 杂剧传入南方,遍及城乡,广受喜爱。 传统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就有了。一些节日的习俗,节日 如春节的燃放鞭炮、相互拜年,端午节的吃粽子、赛龙舟等一直流传至今。 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

5

词的特点 词的发展 词的内容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 每首词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叫做词牌。 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词的内容开始大多是描写女性伤离别怨的心境或花前月下的景色,到宋代才有较大的变化,风格多样,内容广泛。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一剪梅》《声声慢》 《醉花阴》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苏轼 北宋 豪放派 著 李清照 两宋之婉约派 名 交 词 人 辛弃疾 南宋 豪放派 2、元曲: (1)元曲的特点:元曲包括散曲、杂曲、南戏等。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2)代表:元代最优秀戏剧家的戏剧家是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3)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三、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史学家 年代 著作 体例 叙事范围 评价 司马迁 西汉 《史记》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黄帝到汉武帝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光 北宋 《资治通鉴》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战国到五代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史学两司马:司马迁、司马光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背景: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但雕版印刷刻版费工费时。 2.经过:

⑴北宋匠人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泥活字),此后,能工巧匠们又发明了木活字。 ⑵元代,王祯在发明了转轮排字法。元朝中期出现了铜活字印刷。 3.意义: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典籍流传、教育发展) 4.外传:13世纪时,传入朝鲜、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经过蒙古人的西征传入欧洲。 ▲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1.指南针

⑴发明:战国时做成指南工具“司南”。宋代制成了罗盘。 ⑵运用: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3)外传: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 (4)影响: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新航路开辟提供客观条件) 2.火药

6

⑴发明:唐朝时,已经发明了火药。

(2)运用:到宋代,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元朝发明了火铳。 (3)外传: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传到了欧洲。

(4)影响: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三、发达的中外交通 1.交通: ⑴陆路: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元代陆路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

驿站制:宋朝驿站比较发达,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制度。

⑵海路:宋代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元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巅峰。(起点:泉州)

2.影响:陆路和海陆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

⑴传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驿站制度等输往西方,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入亚洲各国。

⑵传入: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等也传到中国。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