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网络舆情视阈下高校意识形态管理的创新路径

网络舆情视阈下高校意识形态管理的创新路径

2023-10-04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网络舆情视阈下高校意识形态管理的创新路径

作者:涂雪峰 李萍凤

来源:《中国市场》2012年第48期

[摘要]网络舆情作为当前高校开展意识形态管理的有效载体,承载着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网络舆情既给高校意识形态管理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正确分析网络舆情对高校意识形态管理的正负影响的基础上,探索高校意识形态管理的创新路径,对于巩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网络舆情;意识形态管理;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8-0045-03

网络舆情是网民通过互联网对社会现实、热点问题所表达的政治信念、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作为特殊的网络群体,高校网络舆情是指大学生对某些热点事件所持有的各种情绪、态度和意见的总和。高校网络舆情分为正向舆情和负向舆情。正面网络舆情能够比较客观真实地反映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与主流文化,而由于敌对势力的网络渗透、各种有害信息的传播一旦形成负面网络舆情,则会给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网络舆情视阈下的高校意识形态管理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加强网络舆情下的意识形态管理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网络舆情视阈下高校意识形态管理面临的机遇

网络技术的发展及网络舆情的形成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了新的元素和活力,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提供了意识形态管理创新的契机和途径。因此,必须抓住网络舆情下高校意识形态管理面临的机遇,在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中渗透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引导大学生理性思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使高校网络舆情真正成为开展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平台。网络舆情视阈下高校意识形态管理面临的机遇主要表现以下四个方面: 1.1延伸了高校意识形态管理的空间与时间

在网络尚未普及时,高校意识形态管理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讲授、辅导员个别谈话以及社会实践等方式进行的。这使高校意识形态管理在时间和空间方面都受到了明显的限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学生通过BBS论坛、博客、百度贴吧、即时通信工具(QQ/MSN)等方式发表意见、表达舆情。全天候开放的网络环境,使大学生能随时随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态度,这就打破了传统意识形态管理的时空界限,使高校意识形态管理的空间、时间更加开放、立体。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2增强了高校意识形态管理的实效性

传统的高校意识形态管理主要通过强制性灌输,让人感觉枯燥乏味。网络舆情的出现,使大学生乐于在网络空间或校园论坛内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因此,教育者可充分利用网络聊天或论坛发帖、跟帖等网络交流形式,与大学生进行平等、交互式交流,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倾向,将理性的观点通过因势利导的方式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中,从而使意识形态管理更具有实效性。

1.3突出了高校意识形态管理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意识形态管理模式是“发布→传输→接受”型。教育者采用强制灌输的方式发布并传输信息,其特点是单向流动,教育者无法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高校网络舆情改变了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模式,使“发布←→传输←→接受”的过程变成互动、可逆、双向的。大学生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网络双向平等交流,突出了学生在意识形态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有利于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1.4丰富了高校意识形态管理的形式与内容

网络的发展,使意识形态教育方式在原有的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听报告、看报纸、开会、谈心等之外,又增加了网络文化、网络参政等内容。网络文化的发展,大大拓宽了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网络参政是当代大学生进行民主实践的新形式。大学生往往借助网络舆情这一交流平台就各种公共事务,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观点、情绪、态度。网络舆情的参与互动使大学生的民主意识得到不断强化。

2网络舆情视阈下高校意识形态管理面临的挑战

网络舆情的形成不仅为高校的意识形态管理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高校网络舆情内,既有弘扬社会主旋律、宣传主流价值观念的正面舆情信息,也有大量的诸如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网络犯罪,甚至一些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的不利于国家安定、社会和谐、高校稳定的不良舆情信息言论。这给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的大学生带来了迷惘和困惑,也使高校意识形态管理面临的内外环境更加复杂。 2.1网络舆情视阈下高校意识形态管理面临的外在挑战——敌对势力的渗透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网络成为了不同势力竞相争夺的思想和精神文化的阵地。网络舆情隐藏着激烈的意识形态斗争和价值观冲突,网络上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变得非常尖锐。近年来,西方敌对势力逐步把意识形态渗透的重点锁定在我国高校。他们以意识形态为主要手段,企图打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广大学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制造思想混乱甚至政治动乱,达到其和平演变和争夺优秀人才的目的。因此,网络舆情客观上存在着被外部势力利用的危险,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有可能通过网络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弱化他们的价值取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随着网络传播大众化,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加紧了对我国的西化和分化。其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建反动网站、雇用网络写手,制造和利用网络谣言,对社会热点问题和敏感事件进行炒作,激化我国民族矛盾,严重威胁我国的民族团结;二是在一些正常网站大量粘贴带有鲜明政治倾向性的文章,或发起论坛,引诱大学生网民就某种消极社会现象参加讨论,从而抹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成就,放大社会矛盾;三是通过网络推销资产阶级价值观,推销西方式的“民主”、“自由”。

面对这些挑战,高校必须自觉开展网络舆情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管理创新研究,发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识、整合、创新等功能,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自觉抵御和反击西方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与意识形态渗透,赢得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主动权。 2.2网络舆情视阈下高校意识形态管理面临的内在挑战——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面临困境

从国内视野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出现了深刻的变化。社会变革在给社会发展带来活力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给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提出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利益分化的加剧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挑战。当前我国社会改革进入攻坚关键时期,资源的重新分配引起了利益和权力的重新配置,致使权力腐败、贫富差距、政府公信力、就业形势等社会热点问题对当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产生了消极影响。这些都有可能成为诱发高校突发事件的危机因素;其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社会意识不断趋于多元化。在主流意识形态视域之外,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观等西方意识形态严重地冲击和影响着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和教育。这种分化对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了严峻的冲击和挑战;最后,网络淡化了大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爱国主义观念。冲击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给高校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带来了挑战。 3网络舆情视阈下高校意识形态管理的创新路径

随着人们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不断加深,对网络舆情下意识形态管理的创新研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高校意识形态管理虽然在过去的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面对网络舆情的出现,需要在意识形态管理的内容、方法及形式上大胆创新,适应新的变化。 3.1网络舆情视阈下高校意识形态管理内容的创新

在网络舆情环境下,高校意识形态管理的内容应该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进步不断注入一些新鲜的血液。

(1)加强网络伦理道德和网络法制教育。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把传统伦理思想特别是“慎独”的思想纳入“网德”教育的内容,依靠“自律”方式引导健康网络传播,形成正确的网络伦理导向,从而提升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水平; 加强“绿网”建设,占领网络舆论阵地,建设健康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互联网传播环境;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网络法制宣传教育,如新闻报道、动漫、网络论坛、网络直播、网上访谈等,使之在打击网络不良舆情信息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2)发展优秀的网络文化。跨文化的交流空间使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逐步的淡化。为了扭转这一现实困境,提高大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这一载体,用反映中华文化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息资源占领网络阵地,净化网络环境。

(3)建设好一批高校红色网站。红色网站是高校借助网络的优势,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渗透性教育。作为面向大学生群体,引导大学生舆情的主题教育网站,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同时对于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或大学生感兴趣的事件,也要及时发布真实权威信息,宣传正确的价值理念。

3.2网络舆情视阈下高校意识形态管理方法的创新

(1)网络舆情控制方法的创新。为准确把握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内容、导向及发展趋势,高校要及时建立舆情监控机制。舆情监测包括日常监测和重点监测两种类型。日常监测指要把舆情监测作为常态化工作来做,及时了解网络舆情的动态、动向;重点监测指在发生高校突发事件的特殊时期,实行24小时对重点网站、论坛进行监控,及时对相关舆情信息进行分析并尽可能准确地对其发展、走向进行预测分析。

(2)网络舆情引导方法的创新。网络舆情引导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引导,形成积极健康的网络主流舆情体系,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网络舆情引导应遵循主动性原则,及时发表权威信息,公布事情真相,从而掌握舆论的主动权;发挥知名专家的意见领袖作用。邀请知名专家撰写评论性文章,以及采用“专家在线访谈”形式来引导舆论;建立社会矛盾疏导机制,及时解决容易引发学生不满的问题,从而消除负面舆情;加强心理咨询辅导,对具有极端心理和行为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辅导,疏导其心理压力。 3.3网络舆情视阈下高校意识形态管理形式的创新

(1)注重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所谓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是指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内容寓含渗透在优秀的健康有益的文体娱乐活动中,以文娱活动为载体,进行生动活泼、学生乐于接受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和宣传。比如充分利用网络游戏对年轻人的巨大吸引力,将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融入其中,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寓于网络游戏中,让青年学生在娱乐中受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熏陶,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把握高校网络舆情的主旋律。高校网络舆情最主要的是集中在校园 BBS 上,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BBS论坛环境,把握网络舆情主旋律。具体做法包括构建“红色论坛”,在BBS上就一些有关政治意识形态,影响社会稳定发展的问题,旗帜鲜明地发表评论,从而确保BBS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坛的正确政治导向;培养意见领袖,实现BBS网络舆情监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辅导员以及学生党员可以成为BBS论坛的意见领袖,他们通过与学生网络交流,为有关部门提供社会舆情方面的决策支持;注重信息管理,建立BBS网络舆情应对机制。

(3)引导大学生有序参与网络政治。网络政治已成为当下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主要途径之一,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畅通大学生络政治参与渠道;完善学生与教师网络在线交流制度,加大学校信息公开与规范网络监督机制;加强对网上信息节点的控制与管理,净化网络空间。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曾令辉,邓军,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论[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2. 「3]李辽宁.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4]郑永廷.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5]徐海波.中国社会转型与意识形态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6]檀江林.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7]罗家英.网络影响下高校德育模式变革与构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