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中间跨25m远远大于边跨,故仅计算中跨支架。 纵向贝雷主要承受系杆重量、中横梁重量。
各项重量参见下表: 单位KN
全桥 数量 4 4 4 2 4 6 2 15 4 1 1 2 单个 重量(KN) 851.25 493.7 680.1 651.9 499.2 748.8 464.4 127.0 247.0 276 142 87.75 全桥 重量(KN) 3405 1974.9 2720.3 1303.8 1996.8 4492.8 9288 1905 988 250.8 276 142 175.5 桥面板施工时,主桥体系已经形成叠合板 桥面铺装 防撞护栏 并完成吊杆的张拉,已基本承受结构的负荷,故不计支架受力 部分支承于墩帽上、 部分系杆上 全部支承于系杆上(含湿接缝) 全部支承于系杆上(含湿接缝) 全部支承于系杆上(含湿接缝) 全部支承于支架上(含湿接缝) 全部支承于支架上(含湿接缝) 全部支承于支架上(含湿接缝) 全部支承于支架上(含湿接缝) 全部支承于系杆上(含湿接缝) 说明 序号 项目名称 1 2 3 4 5 7 8 桥面系 系 杆 、 拱肋 、 风撑 拱脚 1080.5cm拱肋 1511cm 拱肋 1445.9cm拱肋 10m系杆 15m系杆 端横梁 中横梁 风撑 桥面板 注:拱肋及风撑浇筑时系杆和中横梁强度已达到90%以上且已部分张拉,故该荷载不计入纵、横向贝雷支架中。
10米系杆吊装时有两个支点,其中一个支点落在边跨上,根据上表可得荷载为:499.2*4/2+4492.8+127*13=7142.2KN
纵向支架自身重量:21*12*270kg=68040kg=680KN 边支墩横向支架自身重量:4*5*270kg=5400kg=54KN 中支墩横向支架自身重量:6*5*270kg=8100kg=81KN
纵向贝雷荷载通过横向贝雷传递给钢管桩,中间支架设置三个横向支点,边支墩受力为每个支点受力(7142.2+680)/4=1955KN;中支墩受力为
1955*2=3910KN,
边支墩设置12根钢管桩,每个桩受力为(1955+54)/12=167.4KN 中支墩设置20根钢管桩,每个桩受力为(3910+81)/20=199.6KN 根据以上可得,中支墩的钢管桩为最不利,每根桩桩顶反力F0=199.6KN。 结合工程概况中的地质情况,从而可以计算得出钢管桩的具体打入土体的深度和桩长。
本桥管桩采用钢管桩。
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5.3.3-2,对于沉桩的容许承载力P:
打入、震动下沉的桩的容许承载力:P式中:P——桩的容许承载力(KN); U——桩身截面周长(m); li ——各土层厚度(m); A——桩底支撑面积(m2);
i, ——震动沉桩对各土层桩周摩阻力和桩底承压力的影响系数; 本桥的震动下沉的钢管桩采用Φ529mm、壁厚为8mm。地基承载力按1.5系数考虑,土层参考概况中的土质情况。 根据以上有:PF01.5385.5kN;
Ud0.5290.5133.27m; Ar20.26520.013m2; 查表得:对于打入桩i,为1.0; 根据地勘土层从上到下土层如下:
地层 1 3 4-1 4-2 5 6 地质 素填土 淤泥质粉质粘土 粘土 粉质粘土 粉质粘土 粘土 厚度(m) 沉桩qrk(Kpa) 沉桩qsia(Kpa) 沉桩qsik(Kpa) 2.6 1.4 3.5 5.5 4.5 2.5 500 400 1000 -5 7 21 18 15 30 -10 14 42 36 30 60 1UiqikliAR 2根据地勘报告,桩底持力层作用于4-2土层上,桩身的自重不予考虑。由于表层素填土为施工开挖后回填堆载,实际桩位处均为淤泥质粉质粘土(土层3),
故表层土侧摩阻系数按14考虑。 由P1UiqikliAR得: 213.27m1.0142.6141.4423.536l00.0134002 解得: l00.8m. 385.5kN故每根桩的入土深度为L12.6m1.4m3.5m0.8m8.3m。由于每个桩位处土层厚度有少许差别,施工时结合支架预压情况综合确定桩的入土深度。再结合水深和水面以上的部分,则每根钢管桩的总长为LL15m13.3m。
据图钢管桩的几何尺寸可以计算出钢管柱:
截面面积:A 则可以得出:D42d2130.9cm2;
F0385.5kN29.4MPaw145MPa,满足要求。施2A130.9cm工时,在横桥向同排3根钢管桩之间增设槽钢或角钢联接杆件,增加结构的稳定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