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考语文炼字练习

高考语文炼字练习

2024-03-07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一、真题

1、2006年高考广东卷: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1)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3分)

(2)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3分)

2、2007年高考广东卷。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二、考题形式

1、某字好在哪里,说明理由

变式提问:A、某字的妙处,B、某字的艺术效果,C、某字用得好不好,D、某字是关键,E文眼,F,最传神的字

2、能否换成某字。

三、切题方法

1、主要词语

A动词,B形容词,C数词,D虚词

2、怎么具体入手分析

A,词类活用角度,B动与静的角度,C通感的角度,D修辞的角度,E有形与无形的角度,F虚与实的角度等。

五、答题模式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应用的什么手法(不是每句都一定有什么手法)

3、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4、点明取得了什么表达效果(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练习

1、过香积寺(题型一 找诗眼)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南浦别(题型二 赏动词)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一肠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3、滁州西涧(题型四 赏虚词)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有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自”“横”二字用得极妙,充满情趣。试分析二字的妙处。

4、金陵酒肆留别(题型三 赏形容词)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有人说,一个“香”字用得极佳。请你说说“佳”在何处?

5、溪上遇雨(题型二 赏动词)崔道融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山前此独睛。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简析诗中“衔”字的妙处。

高考例题参考答案

例题1,(1)晚:归艘 钟声 望:江、青山、远帆、老鹤

(2)“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感。

例题2,(1)清秋 日暮 月初白 落叶 流萤 孤灯

(2)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的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练习题参考答案:

1、“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妙传神地显示出山口幽静孤寂的景象。

2、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3、“自”是自由自在,“横”是船的陈列之态,用“自”“横”二字(第一步),使意象或画面极具动态感,透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情趣(第三步)。

注: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有所欠缺。

4、“香”字所包含的不仅是柳花的香,还包括店外飘来的其它花香,店内横溢的酒香,吴姬身上的幽香。这一切融汇成一阵阵醉人的醇香,这怎能不使李白留恋呢?

5、“衔”字将黑云拟人化了,形象生动地体现出了雨从云生的景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