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的研究及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师专业成长课题研究报告

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的研究及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师专业成长课题研究报告

2020-11-14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的研究

摘要:

异龄同伴交往活动是幼儿社会学习的有效途径。幼儿的社会学习具有具体形象性、模仿性和无意识性的特点,他们的经验和经验获得的方式都具有“直接性”,不同年龄、不同经验水平的幼儿之间的交往便为这一社会学习的实现提供了有利契机。然而,不同年龄幼儿之间的交往活动又表现出明显的社会性(个体的互动)、情境性(具体性)和建构性(在幼儿间“大带小,小学大”的交互作用中共同发展)等特点。据此可以看出,混龄同伴交往的特点非常符合幼儿社会学习的特点,它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情境和形式。

关键词:异龄同伴,情感交流,交往引发,混龄交往

一.引言

社会性是儿童心理素质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个体与社会环境的交往与互动在其社会性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就幼儿的同伴交往而言,与不同年龄同伴的交往也是其日常生活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必然要发生的,不可回避的现象。幼儿与比自己年长或年幼的同伴一起玩耍,对其社会认知、情绪情感的发展提高,智力技能和个性倾向性的习得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Hattup, 1983 )。它“为幼儿提供了更大的社会便利性和更高的认知竞争力,是一种非常符合幼儿社会学习特点的情境。” 二.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的社会性功能分析 2.1混龄同伴交往为幼儿提供了更多情感体验的机会,有利于其健康人格的形成

在混龄同伴交往中,幼儿除了能感受到自由的交往氛围外,较同龄同伴交往能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情感体验的机会,如年幼幼儿对年长幼儿的尊重、敬畏、

钦佩、嫉妒;年长幼儿对年幼幼儿的关怀、爱护、轻视等。这些复杂的情感体验给幼儿带来更大的冲击,如个别年幼的小朋友原本是很活跃、大胆的,刚来到混龄群体中,由于有了比自己大、更厉害的小朋友,以至于显得有点胆小、畏惧、不敢表现。因此,教师要做好引导,既要支持混龄同伴交往为幼儿提供的情感体验的机会,培养幼儿对各种情感的敏锐性,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又要防止幼儿在年幼时过多地体验不健康的情感,如嫉妒、傲慢、敬畏、轻视等,把幼儿的同伴关系引向关怀、互助的方向,为幼儿善良人格的形成扩充基础。

2.2混龄同伴交往促进了幼儿情感交流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其集体意识的培养

现代社会的分工日益精细,对个体间的合作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这种集体意识的基础是良好的情感交流能力,因为只有具备良好的情感交流能力,个体间才能更好的理解和同情。笔者观察认为,混龄同伴交往呈现立体多向性的特点,交流的方式和难易程度也明显不同于同龄同伴交往,由此,这一活动形式就能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情感交流的锻炼机会,以促进幼儿健康的发展。如在我们的混龄班中,XX是位十

分内向的孩子,活动中很少跟其他小朋友说话。为此,我们就有意识地为她创设交流的机会,使其体验到与同伴交流的快乐,如让她帮助比自己小的孩子做事,或者让她带自己喜欢的玩具或家庭照片为小朋友介绍等。经过两个月的锻炼,她现在会主动照顾比自己小的同伴,也喜欢和其他年龄的孩子一起游戏了。 2.3混龄同伴交往能有效促进幼儿合作、分享、助人、谦让等行为

就幼儿同龄同伴关系而言,由于彼此间年龄的相同,知识经验和活动能力的相当以及成人不断有意识地强化,幼儿在对自己和同伴的心理定位上,都把“自己和同伴当作能力相同,彼此独立,势均力敌的个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竞争心理,使得同龄同伴关系表现出明显的排他性与竞争性。而幼儿混龄同伴间,由于天然的年龄差异,年幼儿童更容易诱发年长儿童的友好意向,年幼儿童的外形特征及对年幼儿童的“宝贝”称呼,都易从年长儿童那里唤起给予行为。在发生矛盾冲突时,他们也表现出明显的忍让、宽容而很少有攻击行为。他们还在指导、帮助年幼同伴的过程中,获得快乐的体验。研究表明,同伴教学中,对扮演教育者的儿童也有重要的正向影响作用,他们由于帮助

了别人,既得到年幼者的认同、羡慕和崇拜,又得到成人的赞扬和鼓励,这样会更加强化他们的亲社会行为的动机。而年幼幼儿在与年长同伴一起游戏与生活的过程中,也获得了学习的机会,得到了照顾和帮助,减少竞争的压力给心理形成的冲击等。 三.教师促成幼儿混龄同伴交往的对策 3.1环境支持策略

环境是生命现象的第二因素,它可以促进或阻碍生命的发展。现在,独生子女问题已经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但必须承认,独生子女所反映出的不会交往、自私、霸道、孤僻、缺乏同情心等不良特征,要想改变独生子女的一系列不良特征,改变其生活环境,在生活环境中强化“合”、“群”的作用,弱化“独”的影响也是一重大有效的举措。幼儿园是幼儿一日生活的主要场所。作为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它有着浓厚的教育氛围,在幼儿的健康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幼儿园可以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生活、学习和游戏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混龄同伴交往的活动。如在生活领域,可以围绕穿衣服、系鞋带、进餐、整理床铺等内容,开展幼儿混龄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在教

育领域,可以通过为不同年龄的幼儿提供一起感知,共同学习的机会,促进幼儿混龄同伴间的交往,如外出感知春天、秋天时,可以让每个姐姐哥哥带一个弟弟妹妹,熟悉幼儿园的墙饰时,可以让年长的幼儿为弟弟妹妹当讲解员等。另外,手工制作、绘画、打击乐、续编故事、诗歌、看图讲述等也都可以成为幼儿混龄同伴间一起活动的重要内容。研究表明,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是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源泉和中介。因此,在游戏领域中,可以把角色游戏、竞赛游戏、表演游戏作为素材,通过创设适宜的、新颖独特的情境,灵活运用榜样示范、竞赛评比等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进行“大帮小,小学大”的活动。而且,在活动中教师如果能积极发挥幼儿间互助合作的精神,引导他们学会判断问题情境中蕴含的规则,并探索问题情境的相应解决办法,幼儿的爱心、责任心、自主性等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如在“摘桃子”的竞赛游戏中,大小幼儿通过合作,想办法战胜了“摘桃子”途中的一个个困难——过小桥,跨河沟,钻山洞,最后从树上摘到了桃子。这一活动让幼儿体验到“兄弟姐妹”间合作取得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大小幼儿间进一步一起玩耍的积极性。

3.2交往引发策略

所谓交往引发策略就是指在幼儿的学习、生活、游戏等情境中,教师采取激发、鼓励等方式引发不同年龄幼儿间发生交往的方法。交往引发策略是幼儿混龄同伴交往展开的前提条件。形成幼儿混龄同伴间交往的基本规范和大家共识的行为标准是引发不同年龄幼儿间交往的重要一环。在幼儿一日的生活中,幼儿混龄同伴间一同游戏、学习的机会实际上很多,教师可利用的活动材料与内容也非常丰富。如在教育活动中,一起拼图、搭积木、作画、看图书等;在体育活动中,一起跳皮筋、踢球、比赛等;在生活中,一起搬运玩具筐、抬桌子、叠被子等;在游戏领域中的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等都是可以直接利用的有效内容。 实例:摘桃子

构成问题与任务的材料:小山、独木桥、小水沟、高高的桃树与桃子

解决问题与完成任务的材料:一把小椅子、一根小木棍

引发大小幼儿合作解决问题的行为:首先是大的幼

儿拿小木棍试着打桃子,没有成功。随后,他们又开始探索新的方法:要么是大的幼儿站在椅子上用小木棍打桃子,小的幼儿扶着梯子;要么大的幼儿抱起小的幼儿。让小伙伴用小木棍打桃子…… 3.3交往疏导策略

教师在介入幼儿混龄同伴交往时,也应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和导向性的问题,以刺激幼儿进行积极地感知、思考和探索,并加以运用。具体讲,教师的介入疏导要具有启发性。即教师在对幼儿混龄同伴交往中的障碍和冲突进行疏导时,不要直接告知答案或方法,而是以暗示性、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幼儿自己去探索。如在一次大小幼儿搭配进行的比赛活动中,其中一组因为年幼的幼儿没有配合好,中途出了错误,年长同伴就责备他,并表示不愿和他一起玩。这时,教师借机把幼儿集合起来,问:“对弟弟妹妹的错误应该怎样?”孩子们各抒己见,教师及时给予反馈。随后,孩子们又回到了快乐的活动中去。其次是任务性。幼儿认识周围的人、事、物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性”,这使得他们在活动时,有可能只按自己的意愿独自活动,而忘记了“大带小,小配合大”的活动任务。为此,教师如能给予及时的提醒和暗示,就有助于他们

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参考文献:

1.喻小琴,. 幼儿同伴关系问题及交往能力培养的思考[J]. 基础教育研究, 2006,(07)

2.陈秀梅,. 浅谈交往与幼儿心理健康[J]. 中国科技信息, 2006,(02)

3.龙红芝,. 对我国幼儿同伴关系干预研究的反思[J]. 甘肃科技, 2006,(05)

4.王任梅,. 试析幼儿同伴交往中协商策略的使用[J]. 上海教育科研, 2006,(12)

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师专业成长

课题研究报告

摘要:陈鹤琴先生说:“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我园地处黄河入海口处的黄河三角洲上,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社区资源。滚滚的黄河水、雄伟的黄河大桥、鲜艳的红须菜、地方戏、风味小吃,构成了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俗文化。为了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教育资源,我园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将这些教育资源融入到园本化主题活动中,引导幼儿主动地去探索、去发现,以此培养幼儿热爱家乡、关心他人的情感。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这充分体现了将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与教育密切结合起来的开放教育思想和幼教生活化的生态教育观念。在教育越来越强调生态化的今天,我们要不断更新教育资源观,正确认识教育资源,并加以有效开发挖掘,立足园本,整合身边多样化教育资源,构建园本化主题教育活动。

社区是幼儿在其中生活、生长的地方,社区的各种物质和文化资源往往可以成为幼儿园主题活动的重要来源,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既能让孩子们到真实的环境中探索学习,开阔他们的眼界,丰富他们的经验,又能发展幼儿的社会意识,拓展幼儿园课程内容。

在实践中,我园逐渐树立了“自然、和谐、快乐”的教育观,在开发和利用社区资源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深入挖掘社区中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物质环境等教育资源,将课堂搬向园外,为幼儿创设了更为开放的学习空间,充分发挥了社区资源在课程园本化中的重要作用。

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应该组织孩子走向社会,接触自然和社会的大课堂,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学校与社会结合起来,以增强教育的活力。在陶行知的心目中,人类历史有多长,教育时间就有多久;社会空间有多广,教育的范围就有多大;生活需要多少种类,教育就有多少专业。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陶行知教育思想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二)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回归自然”。一方面,他认为善良的人性存在于纯洁的自然状态中。另一方面,卢梭还从儿童所受的多方面的影响来论证教育必须“回归自然”。他说每个人都是由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人为的教育三者培养起来的。他在《爱弥儿》一书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他们就成了一些早熟的果实,既长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就会造成一些年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这个言论让我们正确认识到儿童的种种需求就如饮水起居一样是人的天性,我们要尊重他们的需要,为孩子们的自我完善营造一个绿色的环境,给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需要。 1.日常生活目标:

(1)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和感人事件,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结合和利用生活经验,帮助幼儿认识自然环境,初步了解自然与自己生活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2)尊重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行为规则的必要性,帮助他们学习生活自理技能,锻炼自我保护能力。

(3)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扩展幼儿对社会生活环境的认识,引导幼儿适当参与社会生活,丰富其生活经验。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家园联系目标:

(1)家园配合,让家长走进幼儿教育的大课堂,充分发挥家长自身的资源为教育孩子服务。同时,使幼儿在园获得的学习经验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延续、巩固和发展。

三、研究目标

(2)通过亲子活动、家长学校等多种形式,向家长渗透教育新思想、新理念,为家长提供教育方法和技巧的学习机会,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平。

激发幼儿热爱自然界(动物、植物、自然现象等)的情感、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为主要目标。 生态主题 核心题目 小班 中班 大班 春天 春天来大树和小香香的野了 花 菜 秋天 庆丰收 秋天来探小叶子 访 色彩 彩色世红黄蓝七彩世界 界 绿 动物世我喜欢的水中动我和动物做界 小动物 物 朋友 营养大好吃的香香的蔬我是小厨家庭 水果 菜 师 (二)环保篇:以教育幼儿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争做环保小卫士为主要目标。

(一)自然篇:以贴近大自然、融入大自然,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核心题目 盒子 袋子 环境保护 生态主题 小班 中班 大班 好玩的盒子大盒子大变盒子 聚会 身 神奇的袋子变有趣的袋袋子 变变 子 小小垃美丽家环保小卫圾箱 园 士 的感性认知,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为主要目标。

(三)乡土篇:以丰富幼儿对当地风土人情 生态主题 核心题目 小班 中班 石头大凤凰城乡土情 玩家 文化 水 大班 神奇的爱身边人、爱劳动、爱祖国等的情感为主要目标。

(四)社会篇:以培养幼儿爱自己、爱家人、 生态主题 中班 好朋友 人 核心题目 朋友 小班 我自己 大班 快乐一家劳动最可爱的小自己的事情劳动最光光荣 手 自己做 荣 五、课题研究过程

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充分挖掘社区中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物质环境等资源的教育作用,突出了我园“自然、和谐、快乐”的办园特色。 大自然中充满着神奇的自然现象,蕴涵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大自然是孩子们最好的学习课堂,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我们将社区的自然资源,随机引入课程。让幼儿在认识和适应自然的同时,陶冶他们的情操,激发他们对自然、生活和家乡的热爱之情。

我园地处黄河岸边,我们结合地域优势设计了“亲亲母亲河”的主题系列活动。家长和孩子们带着铁铲

(一)让课程回归自然

和小车,在黄河岸边的河床上堆小山、挖地道;脱掉鞋子赤着脚在河床上玩“跳跳床”;用踩软的沙泥捏小人、做小狗;孩子和老师一起手拽着丝线,奔跑在长长的河岸上,让风筝尽情比高竞翔。黄河边,留下了孩子、家长和老师们的串串笑声。当孩子们用稚嫩的小手捧起混浊的黄河水时,惊讶地问:“老师,黄河水为什么是黄色的,和我们喝的黄河水为什么不一样呢?”“黄河水是从哪里来的?”“它要流到哪里去?”……孩子们的质疑从不断的观察和感受中产生,活动又将跟随着孩子们的兴趣和质疑继续进行。

在开展“香香的野菜”主题活动时,活动从孩子们在田野中“挖野菜”拉开帷幕。挖野菜过程中,幼儿通过运用各种感官,对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野菜有了初步的认识,产生了进一步了解野菜的浓厚兴趣。为了寻求答案,孩子们通过各种渠道来搜集信息,有的通过网络查寻野菜的图片和资料;有的在幼儿园的图书室进行查找、搜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进一步了解了野菜的种类、生长环境、成长历程和不同的功用。幼儿园还邀请社区里的老人到园里为孩子们讲述“野菜的故事”,让孩子们亲耳聆听到在六0年野菜为人们充饥,帮助人们维持生命的故事。接着,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动手,经过摘、洗、切、煮,亲手烹调出一顿丰盛的“野菜宴”,孩子们品尝着自己亲手烹制的“野菜宴”,欢乐之情溢于言表。另外,其他创造性的活动也给幼儿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孩子们运用菜叶进行粘贴、用菜叶汁制作棉签画、野菜蒙纸印画、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开展“野菜服装秀”……多种形式的活动对幼儿进行了一次难忘而生动的生态教育。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蕴涵着许多科技知识和人文

(二)使课程贴近生活

现象,其中一些简单的、幼儿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挖掘成为幼儿学习的教育资源。于是,老师和孩子一起走出幼儿园、走向社区,来到超市、购物中心、菜市场,了解、认识多种多样的生活用品,感受浓浓的生活氛围,学习购物的规则和礼仪;来到书店,亲身感受人类知识的丰富,知识的宝贵,图书管理员的生动讲解也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到书籍的种类及不同的功用,当孩子们手捧图书闻着书墨的香味时,他们深深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来到“观赏鱼超市”,孩子们看到了各种神秘而美丽的鱼,他们立即被这些婀娜多姿、五彩斑斓的鱼吸引住了,他们兴奋地瞪大双眼、争先恐后地向服务员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通过耳闻目睹,孩子们享受了一次丰盛的科学大餐。

我们带领幼儿参观环境优美、整洁卫生的街道、小区,激发幼儿热爱小区的情感。在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我园开展了《我是环保小卫士》的主题活动,通过散发倡议书、制作展板、设计“温馨提示牌”、清扫白色垃圾等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幼儿的环保意识。在幼小衔接《我上小学了》的主题活动中,为让幼儿了解小学的环境和学习生活,激发幼儿升小学的愿望,我们组织幼儿到附近的小学参观,观看小学生上课的情景、模拟听讲、欣赏小学生的学习成果、在阅览室体会博览群书的乐趣、来到操场上同小学生一起做体操、踢足球、玩单杠、爬横梯。随着主题活动的进展,我们还带领幼儿来到文具超市,让幼儿认识了解各种学习用品,进一步激发起他们上小学的强烈愿望。

在安全教育活动中,我们带领幼儿走向交通岗,实地观察交警阿姨指挥交通的场景,幼儿还在交警的协助下,进行了按信号灯指示穿越路口的现场训练。同时,我们还邀请县交警大队的交通民警来园执教,利用图片、影视、画册等为幼儿讲解交通安全的重要

性,教幼儿认识各种交通安全标志,掌握交通规则。通过布置场景进行“路口穿行”的模拟训练,学做小交警韵律操,让幼儿更深刻地掌握了各种交通安全知识。

社区拥有着丰富的泥巴、沙石、贝壳、农田、农作物等物质资源;柳编、草编、剪纸等民间的传统工艺;以及地方戏、风味小吃等民俗文化。这些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它的利用赋予园本课程浓浓的乡土气息。

在泥巴区,孩子们用模具制作出形象逼真的造型,摔打出震耳的响声,雕塑出神气活现的形象;沙石区,五彩斑斓的彩沙画、奇形怪状的石头拼盘、悦耳的沙石乐器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粘贴区,孩子们运用种子、贝壳等,粘贴出金鱼、小青蛙、小房子,进行着益智的拼摆和排序;风味小吃区,孩子们用彩面和橡皮泥一本正经地制作“糖葫芦”、“水煎包”、各种海鲜等食品;在变废为宝区,“社区赞助团”提供的各种饮料瓶、纸盒、袋子、布头、绳线等废旧物品,在孩子们手中摇身一变成了坦克、汽车、飞机、卡通人、小动物……孩子们利用丰富的材料中不断进行尝试和创新,能力在自由、自主的操作中得到提高。

在“蚕”的主题活动中,我们来到农家小院的养殖棚,幼儿认真细致地观察不同时期蚕宝宝的外型特征、生活习性以及蚕变成蛹后的变化,主人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幼儿讲解蚕的喂养和护理常识,讲述蚕的生长过程,孩子们随后来到桑田进一步认识了蚕的食物——桑叶,还有幸品尝到甘甜的桑椹,活动就此推向高潮,为幼儿的深入探索作了铺垫。

“只有融入生活,才能学会生活;只有融入群体,

(三)赋予课程乡土气息

(四)增添课程人性色彩

才能学会交往。”我们持着这种观点积极为幼儿创设与周围人群互动交往的空间,让幼儿融入到各行各业的人群,让幼儿与社区婴儿同游戏,带幼儿走进“老年公寓”,使他们了解到不同人群的特点和需求,培养他们终身受益的亲社会行为能力及尊老爱幼、尊重劳动的良好个性品质。

每年的“重阳节”都是孩子和老人齐欢乐的日子,孩子们到“老年公寓”为老人捶背揉腿、送上亲手制作的礼物、奉献精心编排的文艺节目,老人们也唤回了童年的记忆,情不自禁地为孩子们敲起鼓、扭起秧歌、唱起戏曲,老老少少在节日的氛围中一起唱唱跳跳,一片欢歌笑语。“五一劳动节”把纺织女工、建筑工人及医院护士邀请到幼儿园来做客,他们和孩子一起聊天、做游戏、茶话联欢。“母亲节”时孩子们将亲手制作的礼物散发给社区里的妈妈们,为她们送上深深的节日祝福。“建军节”组织幼儿到附近的武装部、派出所与官兵一起庆祝节日,聆听他们的英雄事迹报告。每年的“儿童节”、“圣诞节”等节日都是一个快乐的音符,也是社区婴儿与在园幼儿同游戏、共欢乐的日子,幼儿园为孩子们创设了语言、智能、音乐、美工、体育、亲子等活动区,让他们尽情地参与“袋鼠跳”、“夹球大比拼”、“穿衣比赛”、“故事笑破天”等活动,让幼儿在与不同年龄段人的交往中,增进彼此的合作与关爱,为全园上下增添了绚丽的人性色彩。

例:以“乡土情”为核心题目的主题探究教育活动设计

中班生态主题:凤凰城文化 主题思考网络的预设

黄河的由来 谈话活动 黄河腰鼓

喜洋洋

主题探究活动展开与生成活动一 参观黄河 的由来

活动三 黄河腰鼓 黄河大堤

活动五 黄河大合唱 凤凰广场

活动七 我眼中的广场 我家

活动九 我爱幼儿园 的……

活动十一 我为家乡出把力 庆水煎包

活动十三 制作水煎包 黄河 建造 参观 我爱 家乡 喜 我

活动二 活动四 活动六 活动八 活动十 活动十二 活动十四的美丽家乡

活动十五 利津县歌 活动十六 利津的由来

黄河边 凤凰广场 主题探究活动完成网络 谈话活动 黄河的由来 风凰标志 黄河腰鼓 参观黄河 参观广场 我眼中的广场 黄河、广场文化 黄河大堤 利津一词的由来我爱我家 我爱幼儿园 家乡文化 凤凰城文化 演变文化 家乡的特产 社区文化 利津县歌 饮食文化 我为家乡出我的美丽家乡 把力 晨练 秧歌 制作水煎包 预设并完成 喜洋洋 幼儿生成 预设未完成

预设未完成

黄河大合唱 (一)幼儿园方面:形成了适合本地、本园实际的课程特色

六、研究结果

教师幼儿共同生成

根据地域特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园确立了“将自然、和谐融入其中,让幼儿在自然中快乐成长”的教育理念,恰当可行的理念为我们的工作确立了目标,指明了方向,使本园贴近自然、贴近儿童的环境创设

成为一大亮点。幼儿园在户外开辟了集探险区、田园区、民间游戏区、玩具区为一体活动区域:低矮的木桩小路、训练幼儿力量的诸葛秤、富有浓郁乡土特色的小磨房、锻炼手脚协调能力的浮桩、考验幼儿胆识的木制攀登架以及发展幼儿平衡能力的软桥……让幼儿在进行探险体能训练、乡土田园游戏、自由自主的活动中获得“自然、和谐、快乐”的发展。室内环境的创设更是显示了我园教师的智慧和灵感,走廊、门厅、活动室的墙面布置、空中美化等,集季节化、主题化、趣味化、儿童化、教育化于一体,为孩子营造了一个放眼望世界的自然天地。室内外环境与我们的绿色课程浑然一体,“香香的野菜”、“走进凤凰城”、“石头大玩家”……将课程与本土的、自然的文化相结合,形成了我园独树一帜的课程特色。

(二)教师方面:形成了理念新、素质高的教师队伍

在“自然、和谐、快乐”理念的引领下,教师们摒弃了以往的固守教材、一味灌输的传统教育观。在教材的选择上:采取“集各家所长为我所用”的原则,选取适合园本化研究的素材,结合幼儿兴趣、特点,预设或生成各种活动;在教学方法上:采取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在自由探索、游戏、玩乐中获取知识,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教育评价上:采取管理者、教师、幼儿及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参与者的方法。而这也正反映出了《纲要》中提出的“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和“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丰富、健康的生活和活动环境,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的要求。

教师理念的更新、素质的提高还体现在园本教研中。在园本化研究过程中,我们定期进行的教研活动

为教师们提供了切磋比较、交流反思的机会,搭建了一个相互启迪、共同提高的平台。我们从身边的“教学小现象”和“现实真问题”出发,组织教师进行讨论、观摩,教师们教研热情高涨,勇于发表意见,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自我挑战,勇于自我反思,使“研”字更具实效。根据我们园本教研经验撰写的《在实践中真正体现教研价值》一文,经董旭花教授亲自点评,在东营市首届学前教育论坛上作了典型发言,受到同行们的一致好评。这也正是教师们由“教书匠”向着研究型教师转变的真实写照。

(三)幼儿方面:形成了自由、快乐成长的发展空间

“自然、和谐、快乐”为我们确立了“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发展的空间,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的教育理念,遵循“选取幼儿乐于尝试、乐于感知的教育内容,采用最贴近幼儿生活的、最自然的组织形式”的原则,让幼儿健康成长。主题活动中,幼儿、家长和老师一起收集资料,布置活动室,孩子们可以自由阐述对主题活动的意见和感受,教师与孩子们和谐融洽的关系为幼儿个性的充分发挥提供了发展平台;区域活动中,语言区、益智区、探索区、结构区、角色区,都是孩子们自由、自主活动的天地。他们可以自主选择区域,进行自由操作、任意创作,轻松自由的环境成为孩子快乐成长的乐园;亲子活动中,一年一度的“家庭趣味运动会”;三八期间的“我与老师、妈妈齐欢乐”;六一、元旦期间的“家园同乐大联欢”……让幼儿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获得了快乐,同时也感受到了家庭的温馨和幼儿园大家庭的温暖。

(一)从盲目引入到合理筛选,发挥实

七、启示与反思

效历程中的提升

在对社区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初期,我们对资源突出的特点和教育的价值缺乏冷静而客观的分析,出现了追求花样、盲目引入的现象。如,在活动“参观纺织厂”中,虽然我们费尽周折取得联系、组织派车前往参观,但由于厂房温度太高、危险性大,孩子们只能在监控室做远程的观察和听取讲解,所以没能获取实质性的经验,活动未能实现应有的价值。这样的失误使得某些活动的开展耗费掉大量的人力、物力,孩子却对活动兴致不高、学习情绪低落、活动难以持续,从而造成极大浪费。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及时地制定教育措施,制定出对社区资源进行“分析——筛选——加工三步走”的方案,认真分析某种资源的安全性、潜在价值和幼儿园的承受能力,根据现有的社区资源,筛选出安全有保障、有真正教育价值且低投入高回报的资源,进而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进行加工或重组,如:需要社区人员参与互动的,教师事先对其互动的行为和方式进行必要的指导培训,帮助其较好地处理不同情境中所发生的情况。

(二)从组织零散不合理到组织健全合理化历程的提升

资源利用的组织体系也经历了一个从零散不合理到健全合理化的历程,过程中逐渐组成了两个组织,即:“幼儿园策划团”和“社区赞助团”。他们目标一致、各负其责,“幼儿园策划团”主要承担着制定社区资源利用方案、资源价值分析、活动过程评价等的任务;“社区赞助团”是由社区及幼儿家庭中热心于教育事业、有爱心、有育儿经验或具有某项特殊技能的人员组成,他们参与幼儿园社区资源利用的规划、协调及提供,还承担着相应的助教任务。两团的建设,形成园内外的合力,为社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有

力的保障。

总之,社区资源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资源已逐步渗透到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并给传统的教育模式以极大的冲击,为现代的教育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社区的宝贵资源,极大的拓展了现有的课程内容,为孩子们提供了亲身体验、了解社会的良好条件,为孩子们今后的生活、生存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今后,我们还将不断探索,进一步深入挖掘社区中有价值的教育资源,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为幼儿园的课程实施开辟新的领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