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音乐的极境读后感1500字

音乐的极境读后感1500字

2022-06-18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音乐的极境读后感1500字

之前说过,《音乐的极境》这书第一次读。挑着看的,主要因为对于一些歌剧的评论部分,自身没有观看聆听的经验,也就没去看了。没想到第一次阅读爱德华·萨义德的书,竟是从他的乐评开始。

不过萨义德的乐评并不好读,不像我以前所读的乐评那样的轻松,可以用来休息大脑,在分享作者对于音乐感受的同时,也在心里重温着这阙乐曲,或者想像着我未听过乐曲的旋律。那是一种相当美好的时刻,即使乐评写得再坏,毕竟作者也说出了自己赏乐时的感受,也能够唤起我的想像或者记忆。读萨义德的乐评是一种历险,一种智识的历险,一种审美的历险,还是—种个人体验的历险。

这位倡言东方主义的著名学者,作为一位资深的音乐爱好者,在他的《音乐的极境》中,阐述了他对于古典音乐的见解。萨义德作为《The nation》乐评人,为这本杂志撰写着多篇乐评,时间跨度也相当长,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本世纪,乐评的对象则为作者所在纽约市乐团,主要是纽约大都会剧院及纽约市立歌剧院。在此期间两剧院所演出的节目,萨义德都做出了异常犀利的评论。这种犀利你可以不喜欢,(说实在的,我也不能认同他的很多评论,)但你却不能忽视他的声音,不能否认他的苛评有其理由。

在我看来,萨义德在他的乐评中充满了偏见,这种偏见体现在他对于大都会与市立歌剧院的两极评价之中。作为一个开宗立派的学者,萨义德自然不会让自己的观点平和,也不屑于人云亦云地赞美,总是发出自己的声音。

关于古尔德,萨伊德用来大篇幅,开头第一句是,与其他现世所有演奏家,古尔德都是独—无二的。

关于古尔德在舞台演奏的时候,整个人会趴在钢琴上面,底下的观众只看到头跟肩膀。我没有看过关于他演奏时候的视频,这段文字蛮有趣的。

关于古尔德演奏的时候会哼哼,我在他的录音中也听到,萨义德也提出来了。我蛮喜欢这种融入其中的状态,有一种跟随音乐流动的精神状态。在听音的过程中,我也是如此。艾萨克在中国进行音乐交流的时候,也建议小提琴的演奏者,可以做些身体上的动作。我想艾萨克也是这个意思。

回到萨义德在书中提到的一个问题,就是现代古典音乐的失落的问题,虽然有很多技巧上熟练杰出的人,但是还难以有发展。当然他谈到音乐教育欣赏的逐渐小众化,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我也一直有类似的疑问,就是现代人们获取音乐,接受音乐要比18,19世纪容易很多,可为什么失去了伟大的作曲家。之前曾听过意大利佩鲁甲—位巴洛克风格的当代作品。萨义德对它的褒扬恰恰也在于此,就像他对于大都会的批评一样。看来他是烦透了威尔第的意大利声音,认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吟唱,已经充满着一股陈腐之味。对于在大都会指挥台上雄踞了很多年的列文,他也是颇有烦言。对于市立歌剧院非经典的剧目,萨义德认为它们让人眼前一亮,让人耳目一新。特别是剧中的故事,不像意大利歌剧那样狭窄,而具有了广阔的时代背景,有了当前思潮的反映。他认为,这是一种创新。

听下来的感觉是,只是巴洛克而已再无亮点。对于萨义德没有谈到的,我想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宗教音乐深入到了大众,而这宗教音乐包含了古典音乐。举个例子,韩德尔巴赫2位超—流的作曲家。出生的年月相差几个月,出生地为临近的小镇,一个在受到贵族皇室的厚待,一个任职于城市教堂管风琴演奏者。可2个人都开辟了自己作品。而他们所共同的就是写出来大量的宗教音乐,弥散亚。感受基督的热情又激发他们的无限创作,同时代的城镇居民都需花大量的时间来进行这种音乐的熏陶。我想这种古典音乐教育覆盖的广泛程度就是古典音乐发展的黄金时期。虽然那个时期没有留声机,没有MP3.

书中提到古尔德有一次参加电视节目,竟然自己的台词自己写,他人的台词他也要强迫别人念自己的,那个人说梅塔。这是段很有意思关于古尔德的描述。

书中提到莫扎特的疯癫,这与电影莫扎特有这共同的地方。我想真实的莫扎特就是那样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