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力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本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情景引入,通过探究活动,认识到推和拉都可以使物体发生运动,推和拉都是对物体施加了力,而且知道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同时,对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力的现象有个初步的认识。本课通过几个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操作及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各种和力有关的现象。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情景引入,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几种力的作用,再开展充分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继续发现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力的现象。
学情分析
在这一课学习之前,学生可能通过日常生活已经对力的现象有所了解,他们也可能在成长中体验过某些力的现象,但他们还没有通过比较系统、完整的探究过程来认识、了解有关力的现象。这个单元就是要引导、鼓励学生对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进行探究,让他们主动参与,经历过程,在一个个亲历活动中感受身边的科学,品尝成功的喜悦,发现科学的真谛。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 2.认识推力和拉力。 3.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 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愿意与同学合作与交流。 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知道推和拉都是力,力有大小、方向之分。 评价任务
1.举例说明力有方向和大小。 2.能说出生活中的物体受力情况。 教学准备
大箱子、粗绳;盒装钩码、细绳、乒乓球、水槽和水;视频:生活中各种力的现象。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导入:出示学生看课本图。
提问: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验?为什么骑车上坡那么费力呢?
引导:学生针对用力的问题进行质疑。讲述:生活中与力有关的现象很多,下面我们就来研究。
二、活动一:推和拉 导入:出示一只大箱子。
提问:有什么办法能搬动这个大箱子? 汇报:学生思考、回答。活动:请学生尝试。 提问:为什么推和拉都能让大箱子动起来? 讲述:推和拉都要用力。
讨论: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对箱子的运动情况有没有影响?怎么做实验? 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活动:请学生尝试。
小结:往哪个方向用力,箱子就会朝哪个方向运动;力越大,箱子就越容易运动。
讨论:如果大箱子没动,就说明没用力吗?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这样的例子? 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三、活动二:乒乓球受的力 导入:出示乒乓球、水槽和水。
提问:如果把乒乓球往上抛,或按在水底再松手,会出现什么现象? 汇报:学生先进行猜测。 实验:分组活动。
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交流:汇报实验及讨论结果。
小结:这两种现象和地球引力及水的浮力有关。 提问:你还能举出类似的现象吗?学生交流。 四、活动三:生活中力的现象 导入:出示磁铁玩具。
提问:你知道这个玩具的原理吗?是什么力量的作用?物体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汇报:学生思考、回答。
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受力的现象?分别受到的又是什么力呢? 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媒体:播放《力的现象》视频。
小结:物体受到常见的力主要有重力、磁力、浮力、风力、弹力和摩擦力等。 教学反思
力的现象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力是无形的,根据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效果来感受力又是学生所陌生的。因此本课的设计力求在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力的经验与体验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具有引导性、启发性的问题和活动,使学生对已有经验和信息进行检索与筛选,对力的存在以及力的基本特征进行研究,进一步认识、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激发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兴趣。
重视学生探究活动中的思维训练。教师在学生探究活动前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带着问题去研究,使学生的活动目标明确,提高了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放手让学生用身边的物体感受力的存在,带领学生体验力的发生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体会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本课成功的关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