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8高二上·平坝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综观近年来国内的影视创作,数量居高不下,质量也日渐提高。然而________中难免出现一些不好的作品。诸如抗日神剧类,其极端的恶搞和戏谑历史,可谓“罪莫大焉”。毫不避讳地说,抗日神剧折射出的就是创作者的“三观”不正,导致其艺术水准的不达标。如此创作,实难引导观众人心向善、志趣向上、精神向高。创作者自毁“三观”,然后再去毁他人“三观”,不但破坏了文艺事业的基本功能,更令文艺工作者被损坏了基本操守。
影视作品特别是军事题材创作只有在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方面实现彻底的突破,方可赢取可观的成绩。( ),它的压力就在于如何在历史原型与现实艺术表达之间架起符合观众共同审美的桥梁,如何处理场面、镜头情节、立意和人物等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带给观众理性价值判断。
影视创作理应在思想性和艺术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________,理应给观众提供正向引导和现实教育。因此,做好必修课,练好基本功,多出有实力、见功底的作品,方是正道。一方面,创作者需要自我修炼,作品也需要反复打磨;另一方面,出版发行部门需要强化审鉴监管,提高准入门槛,把好出入口关。
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在各种类型风云际会、各种作品________的创作活跃期,做好审美甄别和良莠区分,去芜存精,正向引导,这应是________。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光怪陆离 相得益彰 熙熙攘攘 当务之急 B . 琳琅满目 相得益彰 纷至沓来 首当其冲 C . 光怪陆离 相辅相成 熙熙攘攘 首当其冲 D . 琳琅满目 相辅相成 纷至沓来 当务之急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不但令文艺工作者被失却了基本操守,更破坏了文艺事业的基本功能。 B . 不但损坏了文艺工作者的基本操守,更破坏了文艺事业的基本功能。
第 1 页 共 15 页
C . 不但失却了文艺工作者的基本操守,更破坏了文艺事业的基本功能。 D . 不但破坏了文艺事业的基本功能,更失却了文艺工作者的基本操守。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虽然,创作一部好的军事题材作品是需要压力的 B . 当然,创作—部好的军事题材作品也是有压力的 C . 当然,压力是创作一部好的军事题材作品所必需的 D . 虽然,压力是创作一部好的军事题材作品所必需的
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20高三下·江苏月考)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领袖为何缺位 丁东 谢泳
丁:这些年,不断有画家表现出强烈的人文关怀,从中年的陈丹青,到老年的吴冠中,他们的言论非常真诚,其他门类的文学艺术家很少见。巴金去世以后,文艺界很少有人再提“说真话”,我们习惯了做聪明人。由此,我想到一个问题,我们这个时代,为什么没有众望所归的文化领袖出现?
谢:你提到文化领袖,我想起恩格斯在评价欧洲文艺复兴的时候说过,那是一个需要巨人,也产生了巨人的时代。他说的巨人,和我理解的文化领袖,可能比较接近。他们在本身的专业上,都取得了很高成就,同时,保持一贯的社会关怀。他们的声望,不是依赖于体制安排的官职或变相的官职,而是来源于公众对他们文化成就的敬意和人格力量的认同。公众往往把他们当作某种精神的象征。
丁:在传统社会中,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从孔子到朱熹,承担过文化领袖的角色。他们追求仕进,却绝不依附于政治权力。政府行为正确时他可以支持,政府明显的失误,他也敢于批评。在20世纪上半叶结束以前,中国也是出现过一些文化领袖的。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陈独秀、胡适、鲁迅,先后都成为某一时期的文化领袖。他们在重大问题上有独立见解,敢说真话,受到社会各界的尊重,并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
谢:近代中国,往往是政治家的主张左右了社会的文化导向。从孙中山、蒋介石到毛泽东,大体都是这样。胡适是民国时代中国知识界产生的一位文化领袖。政权易手,他已经离开大陆。但20世纪50年代,还是发起了对胡适的批判运动,在学术上、思想上肃清他的影响。这倒说明,我们没有低估他的实际影响力。可以说,到了50 年
第 2 页 共 15 页
代,纯粹的文化领袖已经缺位。
丁: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国出现了又一次思想解放。虽然还没有产生公认的文化领袖,但已经出现了一些具有相当社会感召力的学者、艺术家,为民立言的作家,威望不低。如果假以时日,其中可能产生社会公认的文化领袖。可惜,历史进程不能假设。
谢:文化领袖是自然形成的,不只需要本人的天赋和努力,公众认同还有一个时间过程。路遥知马力。光凭一件事、两件事,不足以积累起文化领袖所需的声望。
丁:我们处在新旧转换的时代。经济飞速发展,政治、文化的脚步相对滞后,恩格斯说的那种巨人还没出现,也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特征。以平庸为荣,小胜则喜,娱乐至上,玩世不恭,精神上其实很空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文化领袖难以产生,也不奇怪。文化领袖的长期缺位,有可能导致民族文化精神的飘移,在复杂多变的格局中失去定力。
谢:当今中国的政治家,已经意识到软实力的重要性,很想在文化建设上有所作为。不谈文化领袖吧,起码也想推出一批国内公众和国际社会认可的大师级人物。然而不论是一流的科学家,还是一流的艺术家,都不是政治权力打造出来的,也不是金钱堆积起来的。政府给杰出的科学家、艺术家以高规格礼遇不是坏事,但政治家应当知道行政力量的有限性。
丁:文化的发展和建设,需要广阔的天地、自由的空间,需要法治和宪政环境的保证。虽然政治权力和金钱的力量不能打造公众认可的文化领袖,但政治宽容却是文化领袖产生和存在的空气和土壤。索尔仁尼琴可以算是俄岁斯的文化领袖吧,在勃列日涅夫时代,不得不背井离乡,到普京时代才受到应有的尊重。
(节选自《文化十日谈》丁东、谢泳著)
(1) 下列对文中“文化领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化领袖有很高的专业成就,在重大问题上有独立见解,敢说真话。 B . 文化领袖的声望来源于公众的敬意和认同,与体制和官职毫无关系。 C . 文化领袖不反对正确的政府行为,也敢于批评政府明显的失误。 D . 文化领袖为民立言,被公众当作某种精神的象征。
(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与其他门类的文学艺术家相比,这些年画家对人文关怀的关注度更为显著。
第 3 页 共 15 页
B . 肃清胡适在学术上、思想上的影响的批判运动,影响了大陆纯粹的文化领袖的诞生。 C . 政府给予的高规格礼遇未必能打造出国内公众和国际社会认可的大师级人物。 D . 索尔仁尼琴的背井离乡造成勃列日涅夫时代俄罗斯文化领袖的缺失。
(3) 请结合全文,概括由于哪些方面的因素致使我们这个时代没有众望所归的文化领袖出现。 3.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仰 望
保罗·詹尼斯(美)
过街天桥上有一个乞丐。他不会弹琴,不会唱歌,甚至不会在地上书写悲惨的遭遇。所以,只是偶尔有人把硬币丢在小盆里,乞丐总算能填饱肚子。另外,还能坚持他唯一的习惯:每天买张彩票。
夜幕降临时,乞丐会回到他的住处——城郊一个废弃的菜园。菜园里有一眼枯井,井边有棵树。
这天,跑来一条瑟瑟发抖的小狗。小狗瘦得可怜,试探着在乞丐的小盆里舔舐着,乞丐昨晚用它盛过食物。乞丐小心地把小狗搂进怀里,两个不被牵挂的生命紧紧地依偎在一起。
小狗很聪明,叼着小盆打转。路人觉得惊奇,纷纷把钱放到小盆里。“富裕”起来的乞丐好运也随之降临,他居然中了大奖。乞丐买下这座菜园,建起了一座豪华的房子。不过,他保留了后院的窝棚、枯井和老树。
乞丐迷上了购物,他喜欢服务小姐迷人的微笑。人们称他先生,乞丐高兴极了,有尊严的生活真好!唯一让乞丐先生感到尴尬的是人们对小狗的态度。尽管小狗已经被梳洗得很干净,但斑驳的毛色还是暴露了它低贱的身份。
乞丐决心让小狗从自己眼前消失,他要忘掉卑贱的过去。
乞丐把小狗关在后院的枯井里。井很深,井底很潮湿,除了井壁渗出的水滴,什么吃的也没有。乞丐找了几块肉投下去。
从此,乞丐一个人潇洒地享受服务小姐热情的目光,去参加那些高级派对。好在他总算没有忘记每天往井里投几块肉。
在井底,无论白天黑夜,小狗一直仰着脑袋向上张望。可是除了每天落下来的一些食物,什么也没有。 转眼一个多月过去了,乞丐过得并不快乐。人们微笑的眼神让乞丐想起了动物园里给人们敬礼的狗熊——它看重的只是你手里的食物,根本不在乎你是谁。这个世界上只有那条小狗才是自己真正的朋友,而自己却把它丢到了
第 4 页 共 15 页
井底。
乞丐跑到井边,救出他的小狗。看着小狗,乞丐痛哭失声——小狗的脑袋一直朝后仰着。因为在井下待的时间过长,小狗的脖子已经无法伸直,只能仰着头在地上打转。
乞丐每天领着小狗游走在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他把钱施舍到其他乞丐手中。在感激涕零中,他感到了满足。于是乞丐有了新打算,他通知乞丐们每天到他这里来领钱。
消息迅速传开,领钱的队伍越来越大。半夜,乞丐被街上传来的吵闹声惊醒。透过窗子他吓了一跳,有人披着毯子,有人支起帐篷,就像排队在买当红歌星的演唱会的门票一样。
天还没亮,电视台的人来了,晚上的新闻播出了这一盛况。
第二天,人们像潮水一样涌来。队伍越排越长,警察不得不赶来维持秩序。 乞丐沉醉在自己的壮举之中,每天奔忙于银行与家之间,钱像水一样流了出去。
直到有一天,银行通知他,他的账户已没有一分钱了,乞丐不得不宣布——他已经没钱可发了!人们开始咒骂,并向他的房子冲去,一块块石头飞向门窗。眼看疯狂的人们要冲进屋里,吓坏了的乞丐带着小狗逃到了后院,他急忙爬下井去,甚至没有来得及把小狗带上。
乞丐快要到达井底的时候,绳梯拴在树上的一端突然断开,乞丐和他的绳梯一起摔到了的井底。疯狂的人们捣毁了房屋,拿走了所有东西。好在没有人发现井里的乞丐。
半夜,乞丐开始喊救命,可除了小狗,没人知道他在井底。
乞丐对着太阳喊,对着月亮喊,没有人能够听见。小狗每天四处寻找食物扔下来,变了味的骨头,发了霉的面包,扔下什么乞丐就吃什么。有一次,小狗扔下一只死猫。
一连几天小狗没有往下扔东西,乞丐不知道出了什么事。他只能靠舔着井壁上渗出的水珠活着。乞丐望着井口的天空,他知道自己快要死了。
一天早晨,井口隐约的说话声惊醒了昏睡中的乞丐,他拼尽全力喊了起来。被人们用绳子吊了上来,阳光刺得他睁不开眼。
“要不是这条小狗死在井口上,没有人能听见你的喊声。” 乞丐看见了枯瘦如柴的小狗,它是被饿死的。
乞丐把小狗埋在后院。人们从此再也没有见到过他。不过有人记得,他走的时候脖子一直朝后弯着,眼睛直盯
第 5 页 共 15 页
盯地仰望着天空。
(选自《保罗·詹尼斯文集》,有删改) (1) 简析小说中乞丐形象的特点。
(2) 小说中“小狗”是怎样推动情节发展的? (3) 小说以“仰望”为题,有何深意?
4. (12分) (2019高三上·长宁模拟)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低语 朱以撒
①我必须穿过几条小巷才能到达老家的门口,拐一个弯的时候,我又见到了很熟悉的场景:两个老妇人倚在门边,头挨得很近,正在交谈。她们注视着过往行人,调整着本来就很低的音量,以致低到只限定在两人的耳听范围内。一方口中的气息笼罩着对方的脸,如果是冬日,随着密谈的节奏,两张脸之间不时升起一片薄薄的雾。
②少年时经常遇到这么一种言说方式——悄悄地、窃窃地,有一种神秘在言说的背后。一有人靠近,话语戛然而止。好几次想逼近言谈的内容,却都徒劳。
③肯定是当时的生活状态使人如此。一种语言不是推到广大空间为人所知,而是有意控制在两人之间——对话的数量降低到最小值,也许就潜藏着戒备和保全的警觉。
④如果轻轻地言说也能传达出内在的意绪,那么,这个世界永在寥廓和清静之中。
⑤敛约、平和、徐徐溜出唇齿的话语,在耳际轻拂时,内心已开始温暖。同样地表明一种含蓄,如微风一般轻柔,听到了,甚至更为明晰。柔情似水,其中就包含了语言的柔软性,还有表达时运用恰当的速度。对于强音的普遍使用,肯定是代表某一种权力,企图压倒倾听的对方。噪音,有一部分就是这类话语的沉渣——那么多人在街市上冲着手机叫嚷,这一段路程就都充满了声浪,人像浪中的泳者,污浊没过头顶,看不到宁静的岸。
⑥一个人一般不会有太多的秘密,也不会有太多的人际关系,以前的人生在这方面趋于简单。找不到适合倾诉的人时,就一个人呆在田野上,直到黄昏才悄然返回——我自己就曾如此,只有面对旷野,才使自己轻快一些。而平日,语言被收藏着,如同储蓄罐中的硬币,不轻易掏一枚出来消费。一个乡村的孩童在前边引路,一路无语,只是在客人询问时答上一句。谈不上热情也不显出怯意,这种朴实得到了外乡人的好感。想想自己城市里的孩童,经常派出去充当迎接客人的小天使,伶牙俐齿地说着套话,好像在戏台上表演一样,却把自己很珍贵的童趣、稚气,蜕皮般地蜕掉了。一个人在她的孩童时期,看多了矫揉造作的表演和放纵张扬的渲染,不知不觉就收不住了。像家
第 6 页 共 15 页
中有耳聋的老人,全家大小的声调都要拔高许多,到了单位也是如此,把人吓了一大跳。
⑦趴在蓬松柔和的草坪上,有窸窸窣窣声传来,土地舒展着气孔,花瓣轻轻绽开,枯枝清脆落地。经过一片主人迟迟不来收拾的豆荚地,已经失去了等待耐性的枝条,借助秋阳的余威,在豆壳打开的同时,豆粒弹射到周围的土壤里。没有哪种拟声可以发出这种生命跃动的轻吟,在轻吟中划出一道优美降落的弧线。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运气好的时候,在古城老宅里走,有隔岸的箫声幽咽,像一条丝线在夜风中起落。更多的时候,我们感到这个生存的自然环境仍然可爱,就是这些低吟浅唱给予的——在人的声调越来越高昂的进化中,那些藏身于瓦砾石缝、田畴篱角的小生物,它们随着季节到来又一次的啁啾、呢喃,依旧是委曲婉转,人坐在石阶上听着,一时不愿起身。
⑧接下来就是碰巧读到几帧弘一的墨迹,从落款处分析,离他圆寂时日已经不远了。几根萧疏的线条带着对于彼岸的眺望,静静地延伸,随心而信手。精神生活发生如此大变故的人的遗留物,我只是十分惊奇,自知进入它的内部毫无希望。从红尘喧嚣中毅然脱身来守候晨钟暮鼓,从李叔同墨痕的尖峭到弘一的清寒枯瘦,调子越来越低,声气越来越平,甚至就是旁人听不清的自言自语了。寂静的修行之路耗尽了朝觐者的体力,此时,笔墨里已经脱离了我们常规的体验。所以,我坦然地说看不懂或者不好看。晚景中的人生大多是在低语中度过的,自说自笑,自问自答,使人以为他正与另一个世界交流,属于现实中的虚幻部分。因此,见到有人临写弘一晚年的墨迹,我就有一种绝望感——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东西是可以欣赏、赞美甚至怀疑它的构成是借助了超然的力量,可就是万万不能效仿——我一直固执地坚守着这种念头。
⑨一个时期过去了,悄悄地带走了低低的语调,还有低低的笔调。 (有删改)
(1) 有人认为第⑥段画线部分可以删去,你认同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2)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⑦段画线部分。
(3) 第⑧段在全文的构思中有重要作用,请加以分析。 (4) 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意义。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20高一下·平桂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第 7 页 共 15 页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韩愈《师说》)
(乙)辱①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②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③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④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⑤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⑥)
注:①辱:谦辞,感到自愧的意思。②自卜:自量。③抗颜:严正认真的态度。④挈挈(qiè):急切貌,一作孤独貌。⑤仓黄:同”仓皇”, 张皇失措的样子。⑥《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给韦中立的一封回信。韦中立曾写信要求拜柳宗元为师,并不辞道远,从长安到永州去拜访求教。后来柳宗元不断地对他进行帮助。
(1) 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皆出于此乎:大概 ②则耻师焉:耻辱
③仆道不笃:谦称,相当于“我(的)” ④未见可师者:学习
⑤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尊称,相当于“您” ⑥邑犬群吠,吠所怪也:责怪
第 8 页 共 15 页
⑦被南越中数州:覆盖 ⑧狂走者累日:奔跑 A . ①⑤ B . ②⑥ C . ③⑦ D . ④⑧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 B .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 C .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 D .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 (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孟子名轲,邹人(今山东邹县),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也曾像他的老师孔子一样周游列国,推行“仁政”和“王道”的思想,被后人尊为“亚圣”。
B . 韩愈,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省孟县)人,世称“韩昌黎”、 “韩文公”,和柳宗元一起发起了“古文运动”,主张“文以明道”、“不平则鸣”和言辞贵新。
C . 南越,先秦时期百越各部落的其中一支部落,先秦时期古籍对长江以南沿海一带的各个部落,每个部落都有各自的名称,常统称为“越”,文献上称之为“百越”。
D . 州,古人将天下分为“九州”,如《过秦论》中的“拥雍州之地”中的“雍州”就是九州之一。后成为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所辖地区的大小历代不同,后多用于地名。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②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
第 9 页 共 15 页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 (2018高一上·泰州月考)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①1080年,苏轼谪居黄州时写下了这首词。②浮生,语出《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一句,意为人生在世,虚浮不定,指短暂虚幻的人生。
(1) 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
(2)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 (3分) (2017高三·枣庄开学考)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即将失败危亡的局面,人们常引用《出师表》中的名言是:“________,________。” (2) 李商隐《锦瑟》一诗中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 苏轼在《赤壁赋》之中写到别人的东西虽然小但是也不能占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8. (1分) 根据下面一则消息,拟一条保护藏羚羊的公益广告。(25字以内)
藏羚羊仅存于中国青藏高原,是生活在海拔最高地区的偶蹄类动物,历经数百万年的优化筛选,淘汰了许多弱者,成为“精选”而成的杰出代表。许多动物在海拔6 000米的高度, 不要说跑,就连挪动一步也要喘息不已,而藏羚羊在这一高度上,可以以60千米的时速连续奔跑20~30千米,使猛兽望尘莫及。藏羚羊具有特别优良的器官功能,它们耐高寒、抗缺氧、食料要求简单,而且对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疾病所表现出的高强抵抗能力也已超出人类对它们的估计。它们身上所包含的优秀动物基因,囊括了陆生哺乳动物的精华。根据目前人类的科技水平,还培育不出如此优秀的动物,然而利用藏羚羊的优良品质做基因转移,将会使许多牲畜得到改良。藏羚羊作为青藏
第 10 页 共 15 页
高原动物区域的典型代表,具有难于估量的 科学价值。藏羚羊种群也是青藏高原自然生态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 分,保护藏羚羊的意义和影响绝不亚于保护国宝大熊猫。任何一个物种都是地球的财富,更是我们人类的伙伴。遗憾的是,当我们的后人需要了解藏羚羊时,却只剩下皮毛、标本和照片。
9. (5分) (2016高三上·资阳月考) 下面是某校“荷韵”文学社活动的框架图,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10个字。
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20高一上·榆树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条又深又宽的峡谷,梅花鹿在这边,大雕在那边。梅花鹿想跳到那边去,可峡谷太宽,她跳不过去。大雕对梅花鹿说,不要用消极的思想打败自己,只要有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就能做成任何事情。于是,梅花鹿一弓腰,一挺胸,向对面的悬崖猛冲过去。结果,梅花鹿并没有跳过峡谷。大雕看着掉入峡谷的梅花鹿,自言自语道:看来,光鼓动她的热情是不够,还得教她如何锻炼腿部肌肉。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第 11 页 共 15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1、
1-2、
1-3、
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1、
2-2、 2-3
、
3-1、3-2
、
第 12 页 共 15 页
3-3、4-1
、
4-2
、
4-3
、
4-4
、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1、
5-2、
5-3、 5-4
、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第 13 页 共 15 页
6-1、
6-2
、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1、
7-2、
7-3、
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8-1
、
9-1
、
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1
、
第 14 页 共 15 页
第 15 页 共 15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