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借鉴国际教育理念进行民族学的研究

借鉴国际教育理念进行民族学的研究

2021-07-12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借鉴国际教育理念进行民族学的研究

作者:刀晓勤

来源:《中国·东盟博览》2013年第05期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怎样借鉴国际教育新理念来对民族学进行研究,主要包括文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民族学的意义、研究领域与学科形成的简史,以及民族学的内涵与定义;二是目前国内民族学的研究现状;三是如何借鉴国际教育新理念,以便更好的研究民族学。

【关键词】国际教育新理念;民族学;研究 文章编号:1673-0380(2013)05-0002-02

民族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上世纪20年代传入我国,当时被翻译成人种学或民种学,之后被国民政府列为大学教程,正式开始对民族学进行研究。在新中国解放前,全国包括清华大学、暨南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金陵大学等十余所大学都相继开设了民族学研究,解放后,因为种种原因,民族学的研究没有深入,直到1983年,中央民族大学首先恢复了民族学系。至今,在全国有将近十余所大学建立了民族学系,几十所高校开设相应的课程。在最近二十年,民族学研究进入一个发展迅猛的黄金时期,各种民族学的学术会议陆续在我国召开,在2008年中国召开了第十六届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这也标志着中国民族学研究已成为国际民族学界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民族学的定义 1.1民族学的概念

民族学按照研究方法或者研究角度来说,有很多不同的解释,在现代意义上民族学主要指的是研究人的科学。具体分为研究人类的体质和研究人类的社会行为两部分。在中国民族学研究领域,主要是研究不同民族、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 1.2.民族学文化

从民族学的角度来看,人和动物的主要区别在于人的群体活动中蕴含着文化,而动物群体则没有。一般来讲,文化是包括道德、法律、习惯、知识、信仰以及人所获得的任何其他才能和习性的综合体。文化定义分为两点。 1.2.1文化是由后天学习获得的

除了人类先天具有的天赋外,所有学习获得一切,如习俗、观念、行为和道德规范、生活方式等的各个方面,都可以归纳成文化的范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2.2文化是共享的

文化可以由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群共享。这群人可以定义成一个民族,也可以以地域、年龄、信仰、性别级等界线定义不同的人群。 1.2.3文化具有独特的适应性

不同的文化都是在不同的自然和社会环境而产生的,因此就会有草原民族的游牧文化,沿海居民的渔业农业文化,高山居民的高山文化等。 1.2.4文化是由具有相同要素组成的

构成文化的很多要素或者特质并非是随机拼凑,而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相互适应。在某一环境内,一般都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特质联系的。例如,渔民的文化特质束就包含了打鱼、筛网、风浪等。这些衣食住行的特点,都是为了配合渔民的生活,各种特点之间也是互相适应联系的习俗。

1.2.5文化是不断改变的

文化是社会和自然环境中形成的产物,因此,文化也随着环境的不断改变也要相应的适应环境的需要而做出改变。 1.3 社会与文化

人是具有社会特性的动物,人还具有一定文化素养,但文化不是先天继承,而是靠后天不断学习获得。文化是靠人类的团体性来继承发展延续的,因此人所体现出来的文化,都是在生活环境中不断积累学习的。民族学要研究的对象,就是研究不同的人类群体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文化特征和社会规则等特点,因此人类学研究的对象通常指的是某一群体而非单个人。 1.4 民族学对文化的研究

民族学主要研究某一群体的社会与文化。研究方式包括对历史和文献的研究,也包括对社会人群的研究,在当代中国民族学的研究上,主要是以某一群体为研究对象而不是对群体的文献的研究。

不同人群都有不同的文化的规则。民族学研究对象就是这些群体内共享的行为准则。每一个民族、人群总是有一套独特的模式,但一个人群的实际的文化情况并非与理想的文化准则相一致。民族学研究的是在任何文化中发现文化理想与人们实际的行为方式之间的差异。找出实际要研究的对象。因此,要研究实际的对象,就要到现实生活中去调查。但在调查时并不能直接获得调查的结果,而是需要很长的时间深入研究对象的生活去揣摩、观察和分析研究对象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行为准则,通过所看到听到的大量现象,超越表象去总结,以便真正寻找到研究人群的实际情况和人群特点。

这样的调查,我们就可推导出一套规则,真实地说明该文化内部实际施行的规则。但尽管我们已经了解了研究人群的行为方式准则,但是还需要第二步的分析出为什么研究人群会有特有的文化方式、行为特点。这也是民族学对文化的研究流程和方式。 二、民族学的分支

民族学主要是以乡村和偏远的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但人类社会快速发展,全世界一半人口居住于城镇。1994年第二届城市人类学会议时,专家预言“:新世纪到来时,世界所有地区将不同程度实现城市化,农村生活即使那时还未完全消亡的话,但也会变得微不足道。”专家预言虽然看起来并未变成现实,但随着现代化的加快,城市人口比例增加的这个趋势还在飞速发展着,这时民族学如果继续以乡村主而忽略城市就显然脱离对多数人群的研究,也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在人类学发展过程中,加进了对复杂的都市社会的研究,因此衍伸了很多研究分支。如城市的流动人口、城市环境、文化之间冲突、妇女问题、贫困差异、宗教问题、等。同时,人类学研究也需要借用几乎其他所有学科的知识,既包括社会科学的,人文科学的,也包括自然科学的。它的研究越深入,这种借用的需求就越多。现在,随着人类学的发展,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民族学分支学科陆续涌现,例如,与其他社会科学有关的心理学、教育学、语言学、政治经济学等;与自然科学有关的生态民族学、生物学、医学等;与技术有关的如计算机学、影视学等;与人文科学有关的如文学等,这些学科还会不断增加。因为人的思维方式相比普通动物相比太过复杂,人脑的秘密到现在都没有完全揭开,因此与人有关的方方面面都要涉及和探究。因此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分析,才能准确深入解释和判断。 三、民族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3.1民族学的理论基础

经过长达100多年的钻研,民族学理论目前已经形成理论体系,这些理论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是宏观上的理论。该理论对人类社会以及人类历史进行宏观的思考,并给与解释。例如资本主义的唯物史观;或者用于对人类社会进行宏观解释的人类进化论。

第二个理论是中观层面的研究,比如黑格尔对于人类意识的研究。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的研究等等。

第三个理论是微观层面的研究。主要以很具体的某个人群或者某个现象为研究对象。例如对于某个人群的特点的研究、某个人群的特殊风俗的研究等。 3.2民族学的研究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目前人类学研究分为两个层次,即方法论与研究法。方法论与世界观相联系,受世界观影响,主要指该类研究的基本指导原则。研究法所指的则是从事某种研究所实际采用的手段、方式、流程。不同门类的学科由于研究对象的不同,在研究法上会有不同,但必须符合科学方法论上的若干基本要求,否则其科学性就会受到怀疑。但科学法是在科学研究的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得出的。民族学在方法论和研究法上都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科学研究是实证性的研究。实证性研究的基础是掌握最新的资料。比如民族学家将自己在调查中的发现和体验用一种较为微观的整体描述法进行描述、归纳和分析,就是民族志的撰写,就成为民族学研究最主要的方法和基本的过程。实证的研究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定性研究;另一种定量研究。一般来说,自然科学是以量化研究为基础,社会学也较多进行量化的调查和研究。民族学则以质性的调查和研究为主要特点。定性研究指对单一个案进行独特性和复杂性的探讨,追踪事物产生、演化和发展的全过程。它通过对事物本身的缘由、前因后果和事物内部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的细致描述来揭露事物的性质和意义。厚重细致的描述,是定性研究的重要特点。在定性研究中,人类学家的观点通过事物本身的细节来表达的。为了将人类学家在现场的认真观察与体验直接而真实地表达出来,质性研究就要将能够表达独特关系的情节或者细节,细致地描述出来,加深人们的印象和理解。

目的是要尽量使人能有切身的感受,使人们分享研究者的感受,达到自然的概括,以争取人们对研究者观点的认同。详细的描述,就是要让自己的观点显得合情合理。为此,研究者在现场要认真观察与体验,并在写作中把这种现场的观察和体验直接表达出来。

定性的调查较多通过与被调查者的访谈来进行。这种调查以被调查者的角度来进行。对定性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时,较多使用归纳法。归纳法强调先观察、汇集及记录事例,探求其共同特征或特征间的关系,以求将事物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并对某一种或多种类型的特点进行总结和陈述,从而就可以利用这种总结去观察和认识其它类似的事物。

民族学在调查时需要特别注意克服主观与片面。避免在调查时会对其它民族、人群或文化带有一定的成见,从而使调查和研究由于某些偏见而不够科学。

民族学的调查强调缩小距离和参与观察。即要求调查者在调查之初就注意缩小与被调查者之间情感和文化上的距离,要参与到被调查者的社区和生产、生活场景中去进行较长时间的直接观察。一般来说在一个社区要有一年的实地观察和体验,要能直接与当地人交流,要全面了解情况,并通过学习当地的语言和思考方式,理解当地的文化。民族学的调查具有明显的生活性、平民性与现实性。民族学研究的文化主要是平民的文化。这种调查主要是关于平民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风土民情和价值观念等模式。因为正是被调查民族这种民间的、日常的生产、生活的特点,代表了它的文化模式,文化类型。从时间上,民族学的研究既包括人类的过去,同时也包括现实。而民族学的调查和研究在历史问题上,它的出发点,它的目的也是为了用历史来说明,来解释现实中的现象。 四、国际教育理念对民族学研究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国际教育理念主要是将教育理念分为三个理念,主要是宏观教育理念、一般教育理念和教与学的理念三个层次。

宏观教育理念就是目前教育领域中的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化两种认识。也是其他层次教育理念的基础,是支配其他教育的基础理念。宏观教育理念把环境教育、全民教育等教育理念界定为一般教育理念,充分体现了目前教育特色的教育理念。教与学的理念是教育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教育思想,是直接指导教育实践的理念。国际教育理念对民族学的借鉴主要由一下几方面。

4.1 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在知识爆炸、知识的获取方式不断更新和扩大的今天,民族学的研究应该与时俱进,结合和利用好当今的科技成果的工具,可以更为深入、准确的迅捷的对民族学做更为具体的研究。

4.2国际教育理念的宗旨是,促进教育改革和实现素质教育,传统的民族学教育方式教学方法已经逐渐落后到无力对当前的民族学研究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因此用何种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来更好的研究民族学,国际教育理念为我们在这个问题上开拓了思路。

4.3国际教育理念使我们明白不同的教育方法是以什么教育理念为基础的。方法是理念和行为的根本,一定的教育理念影响着一定的行为。因此民族学的研究中只掌握方法是不够的,还应当领会这种产生方法的教育理念基础,从而使民族学的研究行为更明确更有效。 4.4了解国际教育理念只是手段目的是使这些教育新理念和由此产生的新的教育形式能够尽快地适应民族学研究需要。因此,国际教育理念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积极的信息。知识经济是种全新的经济状态,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创新就得依赖于创新人才,要培养造就创新人才,因此民族学需要培养大量创新型的人才。因此教育的改革成了我们的重中之重。国际教育理念为我们开拓视野,拓展思路。 五、民族学研究的未来

在我国在世界上的作用和地位不断加强的今天,我国的民族学研究也在国际上崭露头角,因此民族学的前景主要从以下方面看。

5.1.基础理论前景。理论认识总是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发展,在民族学研究上

一方面,在今后还需要继续加强与国际民族学与人类学界的学术交流,继续借鉴国外同行的相关研究成果,规范研究的方法;同时需要消化和分析国外的资料,本着洋为中用的原则,将学术研究联系中我国出现的实际问题上,理论联系实际,树立为社会服务的思想,在研究和解决我国社会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民族学、理论和方法,提出更多有创意的,适合于解释我国现实社会的理论,实现民族学的中国化,并以此为国际民族学界的理论发展作出贡献。我们相信在不久的明天,我国民族学研究会对国际民族学人类学的理论发展作出突出的贡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5.2.应用研究的前景。21世纪我国的民族学研究,不仅对理论建设有更大贡献,还应该更多地参与解决民族方面的问题。民族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民族学服务于民族工作实践,是我国民族学研究的优良传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多社会文化问题,特别是很多民族问题的暴露甚至激化,整个社会对民族学有了更多的关注和需要。特别是政府与民族学、人类学工作者联合进行具体问题的调查和研究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多,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民族学的应用性研究的资金投入越来越大。因此,今后这样的发展趋势还会长期继续下去。民族学应用性研究将更深入、更广泛地介入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产生更大影响。 参考文献

[1]费通.21世纪人类学 [J].江西民族学院学报,2000,(5). [2]赵湖.民族学的意义 [J].北方民族学院学报,2004,(3).

[3]彭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价值分析[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4,(11). [4]曾聪.漂泊:东南亚华人族群关系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5]方莉.人类学研究[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04,

[6]韩魁.关于群居人类的比较与评析[J].中国民族大学学报,2004,(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