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走过云烟氤氲,走过月色ménɡ lónɡ 。听斜风细雨,看山清水秀,赏桃红柳绿,轻舞飞扬。 然。
细数阳光,chén diàn 在心的依然是生命留下的嫣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鲜为人知 鞠躬尽瘁 妇儒皆知 兀兀穷年B.马革裹尸 截然不同 家渝户晓 可歌可泣C.锋芒必露 仰之弥高 气冲斗牛 深恶痛绝D.沥尽心血 心不在焉 慷慨淋漓 当之无愧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天舟一号”像一支离弦之箭,气冲斗牛,直上云天,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B.在新书签售会上,他见到了仰慕已久的老作家,一时间竟激动得语无伦次。C.她那扑朔迷离的眼神使得大家认为她就是始作俑者。
D.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在一片辉煌的淡紫色中,我忍俊不禁地笑了。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个人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并不在于他就读的学校是重点还是普通,而在于他是否具备成功的特质。(在“一个人能”后面加“否”)
B.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不仅引发了人们对“文化认同”和“软实力输出”的思考,而且让人怀念童年时的美味。(将“文化认同”和“软实力输出”互换位置)
C.费洛伊德认为梦的材料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身体;二是白天经历的事情;三是儿童时期的经历。(在“身体”后面加“的状态”)
D.喜欢游泳的人大多有这种体验:不管天气很热,可是刚从水里出来时会感到有点凉,有时甚至还会打一下寒战。(把“不管”改成“尽管”)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它们,如同与大师们携手共游,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②不妨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以便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犹如掌握了打开书的大门的钥匙。
③阅读名著以自读为主,并且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很有必要。
④最后要学会做点读书笔记,可以抄名言,写摘要,列提纲,制卡片,写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
1
“的好习惯。
⑤还要注意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略读全书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精读精彩部分和难点部分有利于不断提高欣赏能力。A.①②③⑤④6.古诗默写。(5分)
(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周敦颐《爱莲说》)
B.①③②⑤④
C.③②⑤④①
D.③②④⑤①
(2)《逢入京使》中,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信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的诗句是: (3) (4)
,
。
,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贾生才调更无伦。(李商隐《贾生》)
7.请你参加以“我与青春有个约定”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6分)
(1)【宣誓言】补全下面的青春誓言,使文字与上下句构成一组排比句。(2分)
我与青春有个约定——我要用阳光的心态拥抱火热的青春;我要用 ;我要用昂扬的斗志创造美好的明天。刻苦学习,勇于担当,不负青春!
(2)【有行动】班级拟组织一次助学活动,请完成下面的活动方案。(4分)活动方案①②③④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8-9题。(4分)
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8.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确定助学对象,捐赠学习用品。 走访困难家庭,商讨帮扶措施。
2
9.请简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的哲理。(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10-13题。(10分)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救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看》)
[乙] 任末①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②不远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④为笔,刻树枝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⑤以自照。观书有会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诚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吕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选自《拾遗记》,有删改)
[注]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庵:茅草小屋。④荆:灌木名。⑤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①不知其旨也 ②负笈不远险阻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②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12.对以上两段选文的分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选自《礼记•学记》。《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
B.甲文开头以“嘉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了学习的重要性,之后推出中心观点。最后又引用《兑命》中的话加以佐证。
C.甲文主要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乙文用了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D.甲文告诉我们教和学的关系,乙文强调学习方法的重要性。13.结合甲、乙两文中的内容,谈谈你在自主互助学习中的启示。(2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14分)
睡在噪音里的母亲
牧徐徐
①母亲是一个特别爱静的人,尤其是在睡觉时,不能受到一点声响的打搅
②以前,母亲一直住在乡下老家,村子里无论白天夜晚都特别安静,所以,不敢在她睡觉时发出喧哗声,更不敢轻易去打搅她。
③母亲睡觉时爱静的这一特性,保持了很多年,直到来到我这儿。
3
④我的新房正好位于城市两条主干道的交叉口,一天到晚都是车流不断,喧嚣不已,窗外的灯光亮得如同白昼。
⑤我知道这样吵闹的环境,母亲自然是受不了,于是便事先给她卧室窗户安了加厚的双层隔音玻璃,这样便能有效地阻隔掉外面的噪音和灯光,让母亲睡得安稳些。
⑥但母亲晚上睡觉时却不愿意关窗户和拉窗帘,理由是:“窗户关起来,一点风都进不来,太闷了。”⑦夏天来临时,晚上卧室里热得很,可母亲却不愿意开空调,她是觉得开空调费电,勤俭、朴素是她一贯的秉性。
⑧“不开会热坏您身体的!”我坚持让她开。
⑨“哪有那么娇贵,我在老家过了几十个三伏天,也从没用过空调呀!”母亲反驳。“可城里比老家热呀,他们的空调将会把热量全都排到我们家。”我摆开事实,想让母亲清楚这个道理。
⑩可母亲到底还是坚持不开空调,再热的夜晚,她也只是拿着那把从老家带来的蒲扇,困乏了,自然就能睡着,睡着也就不知道热了。”
⑪一天晚上,我走到母亲的卧室边,一打开门便是一股热浪,感觉十分不舒服,但我发现母亲居然睡着了,毫不留情地打在她瘦弱、单薄而又苍老的身上。我有一种想流泪的冲动,母亲那么一个睡觉爱静的人,居然改变了一辈子的特性,变得不在乎喧嚣,不在乎嘈杂,更不在乎扑面而来的闷热,就这么慢慢地睡熟了……母亲,她是真累、真乏了。
⑫我想,母亲肯定向往乡下老家的宁静,渴望回到那个没有喧嚣车流,过安安静静的晚年生活。但她却从未开口提起想回去的话题,母亲是明事理的人,自己来这里是有任务要完成的。她的到来和不离开,将能极大地帮衬儿子一把,不必自己动手做饭,一回来就能吃上一顿现成的热腾腾的晚饭。她更知道,儿子早上才能多睡会儿,不必自己早早起来做早饭,更不必去外面迟又贵又不健康的早点。
⑬我想,天下有无数这样的母亲,为了子女,离开生活了一辈子的故土,漂泊在陌生的城市里,并极具坚韧性。如同我的母亲,再热的天,她也能逼着自己忍受住,强迫自己合上眼睛,睡在一片喧嚣吵闹之中。⑭睡在噪音里的母亲,她知道不能为了让自己好过,就撒手不管,她是在为孩子做最后无悔的牺牲啊!14.阅读全文,说一说作者的母亲喜欢安静的乡下生活,为何要坚持生活在噪音这么大的城市里。(3分)15.试分析文中第⑪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16.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4分)
17.文章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4分)(四)阅读《别把我当陌生人》完成18-21题.(16分)
①“记住,路上,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你的一切食物和饮料!只要离开位子,回来时一定要把杯中剩下的水倒掉!”
4
②去年夏天,我坐火车去新疆开会。三千多公里的路途,没有同伴。出发前,家人这样反复叮嘱我。③刚走进包厢时,我心里很忐忑,不知道这一路上要面对些什么人。一个男人进来了,大概是他女儿。随后,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蹦蹦跳跳地过来了,我精神放松了很多。
④晚上10点多,我锁好门,把手提包压在枕头下面,已到深夜。在似睡非睡中,我听到了扭动门锁的声音,“哗啦”一声,门被打开了,紧张不已。一个黑乎乎的脑袋探了进来,借着通道幽暗的灯光,样子凶悍的男人。此时,包厢里其他人还在熟睡,浑身哆嗦。他打探一番后,挤进门来。我不知从哪里来了勇气,大喝一声:“干什么的?”
⑤“我,我上车呀。”那个男人被我的喊声吓了一跳,接着他把行李拖了进来。原来真是上车的。虚惊一场!
⑥早晨醒来,我赶紧摸了摸枕头下面,包在。随便吃了早点,回来后,我都把杯中剩下的水倒掉。在这样的环境里,当心无大碍。
⑦包厢里,两个孩子在嬉闹,大人们都很安静。我拿出零食吃的时候,可担心遭到拒绝,又忍住了。我想,他们的父母一定无数次告诫他们,不要接受陌生人的食物。
⑧“阿姨,你怎么躺了半天也不下来玩儿?”小姑娘仰着脸,忽闪着大眼睛对我说。
⑨我笑了笑,赶快从上铺下来,和孩子们玩了起来。“阿姨,连忙接过荔枝,轻轻地说了声谢谢,手有些颤抖,还有些僵硬。
⑩孩子给每个人都发了一颗荔枝,包厢里的每个人都伸手接着,小姑娘笑了起来,我一直攥在手里,舍不得吃。小小的荔枝,如同两个世界的缩影。 成人的世界如荔枝皮,粉饰,坚硬;孩子的世界如荔枝瓤,莹白,柔软。孩子的心,像一把钥匙,开启了那把坚实的锁,紧闭的门彼此敞开了。
⑪于是,我们的小包厢成了快乐的大家庭。美食共享,格外香甜。我把最好吃的都留给了小姑娘,给她讲故事,把她原来松散的头发编成漂亮的小辫,一会儿看不见我,就到处找。或许是她离开妈妈太久,我身上有妈妈的味道。那天夜里,她是在我怀里睡着的。
⑫第三日清晨,快到终点站了,可我的心里却平添了一丝怅惘。车停了,她爸爸帮我提着大行李箱。孩子紧紧搂着我的脖子,趴在我肩上。就要和他们分别了。我依旧紧紧抱着孩子,她哭着大声喊“阿姨”!我心里好难受,背过身去。
⑬手机响了,收到朋友发来的短信:“出门在外一定要小心,不要轻易和陌生人说话,走进人海中……18.请根据提示,将选文中表现“我”心情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括号里。(4分)刚进包厢时,忐忑→深夜包厢门被打开时, 与小姑娘分手时,
。
→想给孩子零食时,
→快到终点站时,
→
19.文中第⑨自然段写“我”的手有些颤抖,还有些僵硬,原因是什么?(2分)
5
20.结合语境,品析词句。(4分)
①那颗荔枝,我一直攥在手里,舍不得吃。(品味带点的词)
②“成人的世界如荔枝皮,粉饰,坚硬;孩子的世界如荔枝瓤,莹白,柔软。”(赏析句子)21.请说说本文开头段和结尾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3分)
22.文章的题目“别把我当陌生人”你是怎样理解的?读完文章你有何感想?(3分)三、作文
23.人生百态,五味杂陈:酸、甜、苦、辣、咸……每一种味道,既可以是人生的一次经历和体验,只有尝过方可知晓,只有品味过方可明白。
请以《______的味道》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请你把上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文中不
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6
答案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1.【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解答】答案:朦胧 沉淀 2.【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仔细辨析。
【解答】A.有误,“妇儒皆知”的“儒”应为“孺”。B.有误,“家渝户晓”的“渝”应为“喻”。C.有误,“锋芒必露”的“必”应为“毕”。D.正确。故选:D。3.【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解答】A.有误,不能直接形容“天舟一号”;B.正确;
C.有误,不容易看清真相;
D.有误,与后面的“笑”意思重复;故选:B。
4.【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要结合病句的类型来分析,因为有修改方法,难度较小。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悉病句的几种常见类型:句子成分残缺、搭配不当、意思重复、前后矛盾、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句式杂糅、句意不明、顺序颠倒等,然后通过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辨析句子是否存在语病。【解答】A.前后不一致;B.语序颠倒;
7
C.句子成分残缺,修改正确;D.关联词语运用不当。故选:B。5.【答案】B
【分析】本题为无语境排序题,题型为选择题。作答此题主要运用排除法,在通读语段的基础上,了解语段的主要内容,根据结构、语意关系(逻辑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等)以及语段中的一些提示性词语(如:关联词、代词等)判断先后顺序。
【解答】通读语段,本语段主要陈述读名著的重要性以及读名著的方法,应先陈述读名著的重要性,所以①为首句、D;介绍阅读方法时,②⑤④为分说,所以句子的顺序为①③②⑤④。故选:B。6.【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答案: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注意“亵”的书写)(2)马上相逢无纸笔 (3)谁家玉笛暗飞声
(4)宣室求贤访逐臣(注意“宣”的书写)7.【答案】见解答。
【分析】(1)本题考查仿写句子。解答此题,要注意例句的句式特点。例句是“……的……(动词)……的……”的形式,仿写的句子要和例句保持一致,符合语境。
(2)本题考查活动设计。解答时,要围绕“助学”,从经验的交流、互助活动的开展的角度进行分析。要考虑活动的可操作性。【解答】答案:
(1)示例:努力的拼搏谱写奋进的乐章(2)示例:②畅谈读书心得,交流学习经验。③开展联谊活动,成立互助小组。二、阅读理解
8-9【答案】(1)表达了作者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农村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
(2)比喻人们在无路可走的时候,经过一番周折,一番努力,又有了新的出路,新的天地。说明困境中蕴
8
凭君传语报平安(注意“报”的书写)
含着希望。
【分析】《游山西村》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这是一首记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此诗题材比较普通,但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
【解答】(1)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情感的能力。答题时先概括文章内容,抓住关键词句把握作者的情感。这是一首记游诗,记录了诗人罢官归故里后一次到山西村游赏的经历,表现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喜爱和赞美,拄杖无时夜叩门”,客人留恋,就惦记着还要来、闲适的农村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与掌握。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一座座的山,好像前方没有道路,在那柳暗花明的地方出现了一座村庄,又蕴含了哲理,如能锲而不舍,往往会豁然开朗。据此可作答。答案:
(1)表达了作者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农村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
(2)比喻人们在无路可走的时候,经过一番周折,又有了新的出路。说明困境中蕴含着希望。译文: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与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10-13【答案】(1)①味美。②背。
(2)①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的地方。②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3)D
(4)示例:从“故曰:教学相长也”,我懂得了在自主学习中,我克服困难,勤奋学习,发挥自己学习的优势,为小组增光添彩。从“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得到启示:要终身学习。
【分析】参考译文:
【甲】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习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知道自己的不足,这之后能自我反思。知道自己的困惑之处,这之后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兑命》上说:“教导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9
【乙】任末,他十四岁时就背着书箱拜了很多老师,是没有固定的老师,就背着书籍求师,不怕艰难险阻。他常说:“人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凭什么去完成一番事业?”他贫穷无家,有时没有宿处,只在树下搭一个草棚,把荆棘削成笔,用树汁当墨水。夜晚在月光下看书,没有月亮的日子就点燃枯草杂木照明。平日里每当读书有体会时,便把心得写在衣服上。跟他学习的人都佩服他能刻苦勤学,他们经常轮流用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临死时告诫后人说:“一个人如果终身好学习,即使死了还像活着一样;要是不学习,即使活着也只能算行尸走肉罢了。”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古今异义,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①句意:就不知道它的味美。旨:味美。②句意:就背着书籍求师,不怕艰难险阻。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①中重点词语有:是故,所以;困。句意为:所以,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的地方。②中重点词语有:若,如果;则。句意为:人如果不学习?(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ABC.正确;
D.有误,D项中【乙】文谈的是学习态度,而不是“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故选:D。
(4)本题考查得到的启示。本题实际上包含了两个要点:一是结合【甲】【乙】两文中的内容。要结合【甲】【乙】两文去分析(教学相长,还要注意联系自身实际去谈启示。示例:从“故曰:教学相长也”,我克服困难,发挥自己学习的优势。在互助学习中,我们大家互帮互助。从“夫人好学;不学者虽存。答案:(1)①味美。②背。
(2)①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②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3)D
(4)示例:从“故曰:教学相长也”,我懂得了在自主学习中,勤奋学习,为小组增光添彩,虽死犹存,谓之行尸走肉耳”得到启示:要终身学习。
14-17【答案】(1)因为母亲对儿子的爱,希望儿子生活得更舒适些;因为儿子工作太忙,太辛苦,确实需要母亲
10
确实需要母亲的帮助。
(2)居然”一词,强调了爱静的母亲因为“我”改变了自己的特性,表达了母亲的爱子之情。(3)总结全文,照应标题;解释母亲这样做的原因;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4)“我”是一个对母亲很孝顺,懂得关心、体谅母亲的人。如:知道母亲爱静,所以特地给母亲卧室的窗户安了加厚的双层隔音玻璃,还挂上了一层厚厚的隔光窗帘,劝说母亲开着空调睡觉。
【分析】本文讲述了一向喜欢“静”的母亲为了“我”,艰难地适应了喧嚣的城市生活,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也表达了“我”对不能给予母亲安宁的晚年生活的自责与内疚。【解答】(1)本题考查信息筛选。
结合第12段“她深知,自己来这里是有任务要完成的,将能极大地帮衬儿子一把,不必自己动手做饭。她更知道,儿子早上才能多睡会儿,更不必去外面吃又贵又不太健康的早点”。再结合第14段“睡在噪音里的母亲,就撒手不管、舒坦的乡下去,可见深层原因是因为爱孩子。(2)本题考查赏析词语。
解答此类题,首先要读懂文本,根据题干要求。
句中“居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她深知……更不必去外面吃又贵又不太健康的早点”可知母亲是为了“我”而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习性。(3)本题段落作用。
解答此类题,根据段落的位置进行分析、结构。
尾段“睡在噪音里的母亲……”和题目“睡在噪音里的母亲”相呼应,且总结全文,就撒手不管、舒坦的乡下去”;“她是在为孩子做最后无悔的牺牲啊”,升华主题。(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结合第⑤段“我知道这样吵闹的环境,母亲自然是受不了,还挂上了一层厚厚的隔光窗帘,这样便能有效地阻隔掉外面的噪音和灯光,可以看出,孝顺母亲,母亲肯定向往乡下老家的宁静,没有刺眼灯光的乡下。但她却从未开口提起想回去的话题,再结合第14段“她是在为孩子做最后无悔的牺牲啊”,这也能看出“我”体谅母亲。答案:
(1)因为母亲对儿子的爱,希望儿子生活得更舒适些,太辛苦确实需要母亲的帮助。
(2)居然”一词,强调了爱静的母亲因为“我”改变了自己的特性。(3)总结全文,照应标题;点明中心。
(4)“我”是一个对母亲很孝顺,懂得关心。如:知道母亲爱静,还挂上了一层厚厚的隔光窗帘。
11
18-22【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这篇文章以家人的叮嘱“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为线索,描述了“我”在火车上与陌生女孩之间由相识相处到依依不舍分开的过程,表现了“我”对人与人之间应真诚相待关系的渴望。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2),交代去年一次出门前,家长对我的反复叮咛;第二部分(3﹣5),叙述我刚上火车的那天夜里的紧张与戒备;第三部分(6﹣12),叙述坐车中陌生的女孩与我熟识相处的细节,以及我们分别的难舍;第四部分(13),叙述我下车后又收到朋友的短信,对是否能接受陌生人的东西我已有了自己的认识。
【解答】(1)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解答此题根据题目中的提示,从中筛选出表现“我”心情的词语即可,“我猛地打了个激灵,可以提取出“紧张”一词,“可担心遭到拒绝”;快到终点站时,可以提取出“怅惘”一词,“我心里好难受,可以提取出“难受”一词。
(2)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句不离篇”的原则;“僵硬”是因为面对孩子的天真纯洁。
(3)①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句不离篇”的原则,是“握”的意思。
②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比喻形象生动;排比整齐;夸张突出特点;反语增加讽刺意味 ,描写了…,把成人的内心世界比作“荔枝皮”;把孩子的内心世界比作“荔枝瓤”。同时这个句子还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单纯与成年人的缺乏信任,突出了孩子的天真可爱。
(4)本题考查段落在文中的作用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特殊段落在文中的一般作用,开篇点明;中间段的作用一般是承上启下的过渡,篇末点题,深化主旨。具体作用还要根据文章全局去分析,用朋友短信的内容与车上人们的友好相处形成强烈对比,真诚相待”的主旨,首尾呼应。
(5)本题考查理解题目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联系文章内容,最后分别时依依不舍,这也是产生“别把我当陌生人”想法的原因。答案:
(1)紧张、担心、难受。
(2)“颤抖”是因为“我”接受孩子荔枝的激动心情;“僵硬”是因为面对孩子的天真纯洁。
(3)①“攥”:是“握”的意思,但在这里有“紧紧地握着”“爱不释手”的意思。②该句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成人自我设防。或把孩子的内心世界比作“荔枝瓤”、率真的特点,用孩子的真诚、相互戒备进行对比。
(4)内容上:开头段用家人的叮嘱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结尾段用朋友短信的内容与包厢里人们的友好相
12
处形成强烈对比,真诚相待”的主旨。
结构上:开头段引出了下文的故事。结尾段与开头段形成呼应。
(5)一方面仿佛是孩子的声音,告诉成人的世界;另一方面也是“我”对社会的深情呼唤。三、作文
23.【答案】见解答。
【分析】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
的味道”,这个作文题目可写的内容很宽泛。首先应该先定义“味
道”的内容,可以是某样事物具体的味道,也可以是指抽象的味道,如心灵的一种特别的感受等。二者在某些点上会有必然的联系。因此“味道”可以实写,也可以虚写。在构思的时候,思路可以打开,可以写“味道”的特点,可以写“味道”的象征意义,可以由味道写到由此相关的人、事等等。文体最适合写成记叙文。生活中,我们能品味到的味道是很丰富的。感官会感知世界,感官也能保留记忆,当你调动起对往事的回忆时,注意不要只停留在简单的叙事上,要真实地调动起所有的感官,还原事情发生时候的种种记忆细节,运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全方位地感受“味道”,再细致地描绘出来,读者才能从感官的体验中与你获得共鸣,从而更理解你想表达的感受。【解答】
爸爸的味道
我的爸爸有高招,他有香、苦、甜三种味道,为什么说爸爸有这三种味道呢?想知道就接着往下看吧! 香味 这一天,骄阳似火,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差不多被烤熟了。一到家,爸爸就高兴地对我说:“你热坏了吧,快进来,有惊喜等着你呢!”我迫不及待地进入客厅,猛然看见桌上摆着一盒三色杯雪糕,马上狼吞虎咽地吞起雪糕来。
爸爸笑着说:“别急,慢慢吃,吃得快对胃不好。”我慢慢享用着,谁知爸爸又端上来一盆红烧鱼,我连忙把雪糕咽下去,嚼起了红烧鱼。这个下午,真香啊! 苦味 在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我回到家,看到爸爸黑着脸坐在沙发上,看得出来,一定是工作遇到不顺心的事儿了。 我回房间摊开作业做了起来,爸爸走了进来,对我大声吼道:“抬头挺胸,你要闻纸的味道吗?”我皱起眉头,嘟哝着说:“这么急躁干什么?”我说得很轻,爸爸一定没有听清楚,一个箭步冲上来,说:“你还敢骂你老子?”我刚想说没有,爸爸就把我提了起来,用力扔在桌子边上,我痛得“哦”了一声。
我缓过神来以后,鼻子酸极了,心里苦苦的。 甜味 这天我正做作业呢,突然发现桌子上放着台电脑,我没心思做了,手不停地搓来搓去,最后我实在忍不住了,偷偷地拨开了开关,玩了起来。妈妈走了过来,我丝毫没有察觉,妈妈直接把电脑抱了起来,决定把游戏删掉。爸爸走过来,不紧不慢地说:“老婆,不用删,就放回原处,我相信儿子一定会明白自己错在哪儿的。”
我高兴坏了,我的游戏终于没有被删除,爸爸这么信任我,我的心里可甜了,我再也没有在不该玩的时候玩过这个游戏,这就是爸爸的甜味。 其实,这一切的味道,都表达了爸爸对我的爱,爸爸真是有高招!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