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
一、积累运用
1.
比拟阅读苏轼两篇作品,完成小题。
【甲】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保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 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 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记承天寺夜游
(1) .解释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 ②
把酒问青天—
念无与为乐者—
(2) .以下句子中的7〃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不知/天上宫阙 D.相与/步于中庭
B.我/欲乘风归去
〔3).按要求答复以下问题。
① ②
请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想对应的作品原句。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笔下柏影也。
(4)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时,【甲】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 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
【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用 形
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 D.
【甲】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闲人〃指无所事事之人。
【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浪漫洒脱如行云流水,
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5) .仔细体会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意,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 一句
的 认识。
2.
阅读?短文两篇?,完成下面小题。
【甲】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顶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
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记承天寺夜游
(1)
.解释划线词的词义。
① ② ③ ④
晓雾将歇—
月色入户—
庭下如积水空明—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何世
之:山川之美 甚矣,汝之不惠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问今是
C.与:念无与为乐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寻:寻张怀民 寻病终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 ②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水中藻、蓿交横,盖竹柏影也。
⑷.简答。
① ②
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_。
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
轼是 受到贬谪的〃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那么堪称隐居的〃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3.
填空
① ②
4.
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苦闷心情。
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
翻译以下句子。
〔1)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若交横,盖竹柏影也。
5.
下面对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o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6. A. B. C. D. 7. 8. 9.
一活泼。
以下关于?记承天寺夜游?的说法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的心境。
〃月色入户〃意思是— ,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记承天寺夜游?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它与〃—〃 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 闷,
10. 11.
记承天寺夜游?〃寻张怀民〃 一句中的“寻〃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
记承天寺夜游? 一文的构思角度是1 )
A.托物言志
B.即景生情 D.以物喻人
C.类比象征
12.
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中庭。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
C.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 D.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
13.
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理解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 D.
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答案解析局部
一、积累运用
1.
【解析】【分析】(1)①句意为: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念:想到。
②句意为: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把:端起。
〔2) B有误,按主谓划分开,朗读节奏应为〃我欲/乘风归去〃。
〔3)①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可知对应的作品原句是〃起舞弄清影,何似 在人间。〃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 〃藻、若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 似幻的美妙境界。可翻译为“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 藻净〃
〔4) ABD:正确;
C:有误,甲文中的〃婵娟〃指月亮,乙文中的〃闲人〃指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 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 情尽在其中。
应选:Co
〔5)下阕〃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园缺,此事古难全〃 一句蕴含深刻的哲理:世上难有十全十美的 事,不必为暂时的不完美感到忧伤,表现了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故答案为:
〔1)①端起②\"考虑〃或着“想到〃
⑵B
〔3)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②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若。
⑷C
〔5)例: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为;•■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 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
【点评】⑴此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 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⑵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节奏的能力。诗歌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 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儿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 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⑶此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 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⑷此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词句,分析理 解相关词句,分析其含义及在文中的作用;
⑸此题考查赏析重点词句的能力。必须在理解文句,分析文章内容,准确把握文意的根底上,层层筛 选,剥离出有效信息。
2.
【解析】【分析】〔1)①句意为: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歇:消散(或〃消歇〃 〃散去〃)。
② ③ ④
句意为: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户:门。
句意为: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庭下:院子(或“庭院〃)
句意为: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但:只是〔或\"只〃)
(2)A的/到;B是/是;C和/能;D找/塔名;应选B。
〔3)句中重点词语有交横:交错纵横。;句意为:水中藻、苻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表 达与此相近即可)盖〃是发语词,可译为\"原来是〃,也可以不译出,直接翻译出\"也〃字判断句也可)
〔4)①?答谢中书书?“顶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是描写;〃实是欲界之仙都。〃是议论。?记承天寺夜游?〔第四句)描 写: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庭院皎洁的月光。
〔第五句)议论:两个反问句引人深思。作者抒发面对月光产生的感触,表达了作者安闲的心情。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 受到贬谪的〃闲〃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那么堪称隐居的〃仙〃人。由''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 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可知。
故答案为:(1)消散〔或\"消歇〃〃散去〃);门;院子〔或\"庭院〃);只是(或\"只〃);
⑵B;
(3)①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②水中藻、苻交错,原来是竹了和柏树的影 子;
⑷描写;议论〔抒情);闲;仙。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词语在句子 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⑵此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一词多义的问题。要注意平时区别记忆。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 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
(3)此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 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⑷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按要求作答即可。
3.
【解析】【分析】①?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
〔1083 年),当时,作者正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任职,文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若交横,盖竹柏影 也。〃描绘的月下景色,“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壮志难酬。
②作者月夜到承天寺寻张怀民共赏庭中月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若交横,盖竹柏影也。〃
故答案为:月下美景;壮志难酬;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
【点评】文言短文中,有许多写景的句子,描绘的景色美丽怡人,平时应多让学生赏析。
4.
【解析】【分析】①句重点词语有:亦:也。相与,一同。句意为: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
庭院 中散步。
②如:像;交横:交错纵横;盖:原来是。句子翻译为: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藻苻交 错,原来是竹叶和柏树的影子。
故答案为:(1)怀民也还没有睡觉,就和我一起走到院中;
⑵庭院里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各种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竹柏的影子啊。
【点评】此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 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5.
【解析】【分析】A念:考虑,想到。
【点评】解释文言实词,学习要要注意归纳记忆,考试时要根据句意判断字词的含义和作用。
6.
【解析】【分析】A:错误;?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
环境景 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而?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 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 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那么所有 意味尽含其中。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虽感慨身微,而又 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胸怀。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根底上,根据 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7.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理解作者的心境。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根底上来分
析作 者的心境即可。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中可知:主要表现了作者乐观、旷达的心境。
故答案为:乐观、豁达。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章重点词语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在理解词语本意的根底上,结合词语的具 体语境即可解答。
8.
【解析】【分析】细读文章可知:\"月色入户〃的句意为:月光进入了屋子。从句子的关键词〃入〃
可以看 出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月光进入屋内的情境。
故答案为:月光进入了屋子;拟人。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赏析句子时,能指出写 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 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9.
【解析】【分析】阅读全文,了解内容可知,表现作者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欣然起行;与〃解衣
欲睡〃 一句相照应。
故答案为:欣然起行;解衣欲睡。
【点评】此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根底上,找出相关的语句 即可。
10.
【解析】【分析】〃寻〃字包含着作者的一种揣想:面对如此好天良夜,张怀民一定不会蒙头大睡
把? 他大概也在赏月,只是不知他是在庭中玩月还是出门步月呢,古需要寻他一寻;寻与访不同,寻有一种 急欲找到失物的迫切感,写出了作者渴望与知心好友一同赏月的迫切心情
故答案为:作者要寻的这个人,面对如此月夜,不会蒙头大睡,肯定也在赏月,但在何处赏月呢?因此 要〃寻〃,其次,“寻〃字有一种急欲找到东西的失落感,写出了作者渴望和知心友人共同赏月的急迫心 情。、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对重点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结合具体句子以及上 下文来分析。
11 .【解析】【分析】?记承天寺夜游?这篇短文,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极其生动形象的描绘,真实 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他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应选:B
故答案为:Bo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写作手法的辨析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一些常见的写作手法,注意 结合相关文章进行记忆。
12.
【解析】【分析】A:错误。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错误。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错误。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D:正确。
故答案为:Do
【点评】此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 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①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要停 顿;②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是要分开;③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④ 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⑤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⑥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 ⑦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做停顿。
13.
【解析】【分析】ACD:正确;
B:错误,〃异常欣喜的心情〃无中生有。〃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包含着作者 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乂得到某些抚慰。
故答案为:Bo
【点评】此题考查句子内涵理解。首先要熟读课文,找到句子所在的位置,然后联系上下文具体分析其 内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