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的形象特征及典型意义
阿Q是鲁迅作品《阿q正传》里的主人公,阿Q的性格中有农民的质朴、愚蠢和狡猾,他主要的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他的性格复杂深刻,在那个年代具有极其典型的形象特征及意义。
一、形象特征
1.妄自尊大
阿Q是一个流浪雇佣,虽是极卑微的人物,但全不把人放在眼里,即便是未庄最有钱的赵家,也总认为自己比别人优秀。后来进了几回城,就更加觉得自负了。
2.见风使舵
阿Q本来痛恨革命,等到辛亥革命大潮流震落到未庄,赵太爷父子都盘起辫子赞成革命时却看得热眼,也想做起革命党来。但阿Q革命的目的,不过是为了他自己的利益,为了扬眉吐气,报复不满的人,于革命意义,实在是丝毫没有了解
3.欺软怕硬
阿Q在赌钱赢了钱明知别人是故意打架赖账却不敢言,与王胡打架打不过时便说君子动口不动手,对没有抵抗力的小尼姑动手动脚语言轻薄,对身形薄弱的小D卷起袖口摆出挑战的态度
4.不敢正视现实
阿Q在出言轻薄吴嫂后被全村人不待见,所有妇人都躲着他,他便离开未庄独自去了城中,后在城中呆不下去了又回到未庄并更加狂妄自大。最后无路可走的时候渴望革命。
5.自欺欺人
每当阿Q遭受到了屈辱和不好的待遇,例如被王胡揍了,就逃避现实,用精神胜利法来安慰自己,说被儿子打了;当他磕头受辱后,又将自己与状元做比较都是第一个;即使到最后被砍头也自欺欺人的说人生天地间本来免不了这样
二、典型意义
阿Q的形象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其典型意义在于小说通过描写阿Q所深受的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再现了旧中国的社会现实,深刻地揭示出了半殖民的半封建社会不妥协的反封建的意义;长期遭受封建地主阶级者压迫和欺凌的阿Q,以“精神胜利法”为突出的心理特征,其典型性格高度的概括了当时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从阿Q对革命的理解及其革命的命运中,彻底地暴露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1.阿Q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中国的真实而高度的缩影
阿Q是未庄社会里无依无靠、孤苦伶仃、生活中充满了屈辱和痛苦的小人物。社会地位极其底下,阿Q姓什么,出生于哪里,都无人知晓,就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从阶级属性而言,阿Q是一个流浪雇农,是受压迫、剥削的广大劳动群众的一员。 然而,地主阶级对他的剥削并不是通过地租这种通常的形式,因为他没有一般农民所拥有的家,他们是像
资本家对工人一样,直接榨取他的劳动力。从而导致阿Q比一般农民更惨苦地呻吟于地主脚下,甚至于还要经常被地主阶级欺压和凌辱。鲁迅从阿Q身上的再现了旧中国的社会现实,高度的概括了几千年来封建地主与农民以及各阶层之间的矛盾,并揭露了旧中国的罪恶本质,阿Q的生活状态是旧中国社会的典型
2.特殊历史背景下的精神胜利法
阿Q的精神胜利法正是所有人的典型思想,具有普遍意义。众多农民被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所剥削和压迫,承受着精神和政治上的欺侮和压迫,经济上的剥削和肉体的奴役。封建统治者们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采取暴力镇压和精神奴役的政策,利用封建迷信、封建礼教和愚民政策。在阿Q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封建精神奴役的“功绩”和被奴役者严重的精神“内伤”。统治者的 “精神胜利法”和对人民进行的封建“麻醉教育”,正是造成劳动人民不觉醒的精神状态的麻醉剂,它使人们不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悲惨命运,即使受尽欺凌,也没有感到真正的不平,真正地做出改变自己境况的反抗行动,而用精神胜利法来自我麻痹、自欺欺人,从而来逃避现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