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持续胃肠减压可减轻胃内气液体潴留,防止胃过度膨胀,减轻吻合口张力,促进吻合口愈合。
2. 妥善固定胃管,防止松动和脱出,如管道脱出,应严密观察病情,不应再盲目插入.
3. 保持胃管通畅,使之持续处于负压引流状态.可用少量生理盐水冲洗胃管.防止胃管堵塞。
4. 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量、性质、颜色并准确记录.术后6-12小时可从胃管内吸出少量血性或暗红色的胃液,以后逐渐变浅,若引流出大量的鲜血,病人出现烦躁、血压下降、脉搏增快、尿量减少,应考虑出血.应配合医生紧急处理.
5. 注意口腔护理.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每日2次.减轻病人咽喉疼痛并使痰液易于咳出。
6. 术后3-4天.胃肠引流液减少.肠蠕动恢复后即可拔除胃管。
7. 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蠕动.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增强病人信心。注意循序渐进。
8. 禁食到肠蠕动恢复后拔除胃管.先进少量开水.无不适后开始进半量流食.3天后进半流质.10天进软食。
负压球的护理
. .
1保持引流管通畅
负压引流管保持负压状态.保持引流管通畅.维持有效的引流.负压太大易引起引流管吸附于组织上.造成软组织损伤、引流不畅而引起切口内积血.增加感染发生率。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堵塞.若引流管漏气.及时处理.预防并发症发生。 2 做好引流管的固定
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其脱落.在搬运和翻身过程中.不应予别针固定.可在床边两侧固定一段绷带再将引流管固定在绷带上.这可增加患者的活动度.固定的高度均要低于引流口20-30 cm.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放置引流管的目的、重要性.强化医疗安全意识.防止高龄患者及麻醉未清醒患者将引流管拔除.若发现引流管脱落及时与医生联系.给予处理。 3观察引流液及性质
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认真记录并做好交班。(在临床中负压引流袋的刻度有误.记录时要将引流液置入量杯中测量再记录.以保证出入量的准确性).引流物为浓稠的血性液体;24小时后引流液一般在50 ml以下.引流物为稀薄的淡红色液体。若引流量过多.颜色鲜红.可能有出血征象;若引流量过少可能是管道堵塞或有受压、扭曲、漏气发生.应仔细观察并及时处理。 4 拔管指征
拔管时间一般视引流量而定.一般24小时内引流量少于50 ml即可拔管.置管时间最长不超过1周.拔管时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防止逆行感染.引流管拔出后适当按压引流管周围的皮肤.以排除皮下积血。
. .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
1、 保持管道的密闭
(1) 随时检查引流装置是否密闭及引流管有无脱落.水封瓶长玻璃管插入水中3-4cm.
并始终保持直立。
(2) 用凡士林纱布严密包盖胸腔引流管周围。
(3) 搬动患者或更换引流瓶时.需用2把血管钳夹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
(4) 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应立即用2把血管钳相向夹闭胸壁引流管.并更
换引流装置。
(5) 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处理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
口.并协助医生做进一步处理。
2、 严格无菌.防止逆行感染 (1) 引流装置应保持无菌。
(2) 保持胸壁引流口处敷料清洁干燥.一旦渗湿.及时更换。
(3) 引流瓶应低于胸壁引流口平面60-100cm.以防瓶内液体逆流入胸膜腔。 (4) 按规定时间更换引流瓶.更换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 保持引流管通畅 (1) 患者取半坐卧位。
(2) 定时挤压胸腔引流管.防止引流管阻塞、扭曲、受压。
(3) 鼓励患者作咳嗽、深呼吸运动及变换体位.以利胸腔内液体、气体排出.促进肺扩
张。
4、 观察和记录
(1) 注意观察长玻璃管中的水柱波动。一般情况下水柱波动上下约4-6cm。若水柱波
动过高.可能存在肺不张;若无波动.则表示引流管不畅或肺已完全扩张;但若患者出现胸闷气促、气管向健侧偏移等肺受压的症状.应疑为引流管被血块堵塞.需设法捏挤或使用负压间断抽吸引流瓶的短玻璃管.促使其流畅.并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2) 观察引流液的量、性质、颜色.并准确记录。
5、 拔管:一般置引流管48-72小时后.临床观察无气体溢出.或引流量明显减少且颜
色变浅.24小时引流液少于50ml.脓液少于10ml.X线胸片示肺膨胀良好无漏气.患者无呼吸困难.即可拔管。护士协助医生拔管.在拔管时嘱咐患者先深吸一口气.在吸气末迅速拔管.并立即用凡士林纱布和厚敷料封闭胸壁伤口.外加包扎固定。拔管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胸闷、呼吸困难、切口漏气、渗液、出血、皮下气肿等.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 .
腹腔引流管护理
1 详细了解引流管的作用.表明引流管的名称.正确连接。 2 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有利于腹腔引流液的引流。
3 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观察引流管周围敷料.有渗液时应按无菌技术换药.每日更换引流袋。 4 每30-60分钟挤压引流管一次.避免堵塞。
5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松动、脱出、打折.如管道脱出.应严密观察病情.不应再盲目插入.并通知医生。 6 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7掌握腹腔引流管的拔管指征、拔管时间及拔管方法。
. .
胃肠营养管的护理
1心理护理
操作前.向患者及家属耐心解释肠内营养的目的、意义、操作方法及其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使其配合治疗。治疗中经常与患者沟通.给予心理支持。 2 置管
术前将营养管末端插入胃管侧孔.按常规将胃管.营养管一同经鼻腔插入胃内。术中将糖球缝于营养管末端推入空肠.并分别将营养管及胃管妥善固定好,以防脱落。 3 肠内营养输注时机
术后第2天开始输注生理盐水250 ml、10%葡萄糖250 ml.患者无不适反应.次日开始输注肠内营养液安素、瑞素等.或富含优质蛋白、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的食物.如:鸡汤、牛奶、新鲜果汁、菜汁等。输注营养液的同时.继续行胃肠减压.等肠蠕动恢复后.拔除胃肠减压管。
.4 输注液温度、速度
肠内营养液温度一般调至38℃为宜。为避免高渗营养液导致腹泻.可以应用专用营养泵控制滴速。瑞素等肠内营养液.第一日以15 ml/h速度输入,逐日递增15 ml/h.最多不超过60 ml/h。普通食物.第一日以15 ml/h~30 ml/h速度输入,次日以40 ml/h~60 ml/h速度输入.定时检查患者耐受程度.调整滴速.如患者耐受良好.则可以15 ml/h~30 ml/h递增.3 d或4 d逐渐达到100 ml/h~150 ml/h.最多不超过180 ml/h。 .5 体位
患者取半卧位或床头高度≥30°~35°进行肠内营养输注.输注后保持半卧位30 min~60 min,以防返流、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6 管道护理
妥善固定营养管.每班检查营养管的位置.测量外漏部分的长度.并记录。防止滑脱、移位、扭曲。保持营养管通畅.每次输注营养液前后均用温开水20 ml冲洗营养管,防止管腔堵塞。 7 病情监测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皮肤弹性等.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监测血糖、电解质.肝、肾功能等。
8 预防并发症
口腔护理2次/d.或咀嚼木糖醇口香糖15 min,早、中、晚各1次.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腔感染。营养液应现配现用.食物应保持新鲜.输注时应严格控制速度、温度和浓度.以预防腹泻。 9 拔管时间
营养管一般留置1周~2周.经口进食无不适后拔除。
. .
T形管的护理
1 妥善固定.防止滑脱.避免引起胆汁性腹膜炎 患者回病房后.立即将T型管接无菌引流袋.并用曲别针固定床旁.保持引流管通畅.勿将引流管扭曲、受压。如有泥沙样结石或蛔虫阻塞时.应用无菌盐水缓慢冲洗.勿加压冲洗。
2 保持无菌.防止逆行感染 每天更换引流袋.并检查有无破损.注意无菌操作.平卧时引流袋应低于腋中线.防止胆汁逆流造成逆行性感染。
3 观察与记录 观察记录胆汁引流液颜色、性质、量、有无鲜血或碎石等沉淀物.同时注意观察体温及腹痛情况、大小便颜色及黄疸消退情况。一般术后24h内T型管引流量约300~500ml.呈黄色或黄绿色、清亮.胆汁引流量逐渐减少。
4 T型管周围皮肤的护理 每日清洁消毒T型管周围皮肤1次.并覆盖无菌纱布.如有胆汁渗漏.应及时更换纱布.并局部涂氧化锌软膏保护。应严格按医嘱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5 拔管的护理 一般术后2-3周拔除T型引流管.其拔管指征为:黄疸消退、无腹痛、无发热、大小便正常、胆汁引流量逐渐减少.颜色呈透明黄色或黄绿色.无脓液、结石、无沉渣及絮状物.可考虑拔管。拔管前在X线下经T管行胆道造影.了解胆道下端是否通畅.若胆道通畅.可夹管3天;若无发热、腹痛、黄疸.即可拔除T型管。拔管后1周内.应警惕胆汁外漏.甚至发生腹膜炎.观察体温有无黄疸和腹痛发作.以及时处理。
6 观察患者全身情况 胆道疾病术后患者的营养支持.早期以胃肠外营养为主.静脉输入水电解质、氨基酸等改善全身营养状况.鼓励患者早期活动.促进胃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胃肠功能恢复有肛门排便、排气后.指导患者采用少量多餐的方式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低脂饮食。
注意事项
1、注意病人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的变化.如有发热、腹痛.提示有感染或胆汁渗漏可能.应及时报告医生。 2、保持引流管通畅.经常挤压引流管.检查有无扭曲或受压.有无血块.泥沙样结石填塞.如有应及时妥当处理.必须立即接好引流管.继续引流2-3天.以减少继发感染.如无造影条件.在拔管前通常先将引流管夹闭2-3天.病人无不适症状.体温正常.一般T管引流两周可拔除。
. .
导尿管护理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误插阴道或脱出立即更换。
2、控制尿潴留患者放尿速度和量:勿快.放600-800ml夹管。 3、观察记录尿颜色量性质
(1)正常:1500-2000ml /24h 多尿>2500ml/24h 少尿<400ml/24h 无<50ml/24h
(2)色 :正常无色透明或淡黄色.异常:血尿、血红蛋白尿、胆红素尿、乳糜尿 。
(3)妥善固定尿管.保持管道通畅. 堵塞时及时检查并调整尿管位置 .用呋喃西林反复冲洗必要时更换
(4)预防泌尿道感染:.不必要每天行膀胱冲洗.每日需尿道口擦洗二次;病情稳定早拔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每日更换尿袋;长期留管者 每周更换导尿管一次;.留管期间鼓励患者多饮水。
(5)膀胱功能锻炼: 每日夹管.每3-4h松管一次(用脱水药例外)。 (6)预防尿道出血渗尿:插入过浅.部分气囊紧贴后尿道易引起尿道出血.所以上尿管见尿再进4-5cm后充气或注水然后将尿管向外轻拉至不动即可 ;此时使气囊正好在尿道内口.可有效预防尿道出血或渗液
(7)前列腺术后、外伤性尿道断裂:应持续冲洗2~3 天 术后早期注意冲洗速度, 过快可使创面大出血, 过慢内出血凝固易形成血块使引流不畅。引流液鲜红时应加快滴速, 及时冲出血液, 同时观察血压变化。如有血块或组织碎片阻塞管道时, 可用手指挤压管子, 如仍不通畅加用一定压力冲洗, 使血块冲碎而排出。膀胱手术者每次注入量不宜超过50m l, 冲洗液注入后, 应全部抽出后再注入, 反复冲洗。
. .
深静脉置管护理
1 固定与消毒 用无菌透明贴膜或用BD无菌贴膜外固定.可有效防止导管移位.扭曲、受压及脱出.使患者活动感到便利.同时要避免因患者翻身或不自主动作导致管道接头脱落。注意观察穿刺点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热、痛、渗血及脓性分泌物等炎性反应.穿刺点定时消毒.无菌敷料隔日更换一次.夏季或高热多汗患者需每日更换.若被污染立即更换.同时用碘伏或75%酒精消毒穿刺点周围皮肤.要注意局部保护。
.2 预防气栓 空气栓塞是一种严重并发症.可以立即引起死亡.常发生于静脉压较低、输液时液体输完或导管接头脱落时。因此.一定要及时更换液体.并仔细检查输液系统的各个连接点.进行必要的妥善固定.使其不漏气、不易脱落。在更换输液导管时应先关闭静脉留置管.确保导管各连接完善并无漏气现象后.再打开导管的阻断阀。
.3 导管的护理 对静脉输液管道.24 h要更换.观察液体滴注是否通畅.导管有否扭曲、受压.连接有无漏液现象.进针部有无皮下水肿、疼痛。对接头处使用的三通阀或肝素帽.发现松动或脱落.立即去除.严格消毒后更换新的三通阀或肝素帽。对接头处的各项操作如进行输液、给药及输液泵衔接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发生。对输注静脉高营养液患者.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输注完毕后.用生理盐水冲洗管腔或重新更换新的输液管后.再输入其他液体。
. .
.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