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我市遭受了五十年不遇的冰冻雪灾,给电力设施造成毁灭性的破坏。为了解和掌握我市电力设施在这次自然灾害中所遭受的损失情况,建立防灾减灾长效机制,提升电力设施应对今后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根据市政协常委会的统一安排部署,我们调研组采取听取情况介绍、进行专题座谈、现场视察了解等调研方式,先后深入市供电部门、上栗县政府和有关乡村、市直有关单位和大型企业,就我市电力设施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就调研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一、我市电力设施遭受冰冻雪灾和抗灾的基本情况: 这次冰冻雪灾,给萍乡电网造成了毁灭性破坏。从1月21日21:37分开始,我市110千伏五莲线覆冰跳闸,随后萍乡电网两条500千伏线路---罗安Ⅰ、Ⅱ线倒塔27基;11条220千伏线路断线倒杆5条,倒杆(塔)17基,断线23处(含地线);22条110千伏线路断线倒杆15条,倒杆(塔)45基,断线89处(含地线);与此同时萍乡电网三座220千伏变电站之一的泉田变电站出现间断性停运,12座110千伏变电站全部遭受不同时段的停电。1月30日,220千伏跑袁Ⅱ线倒杆跳闸以后,萍乡电网仅靠一条220千伏跑袁Ⅰ线与江西电网连接,各单位用电告急,电厂因无电启动发电机组不能发电,煤气、自来水因停电无法正常供应,企业停产,机
关、学校、医院、铁路等部门也因停电不能正常运转。
农村更为突出。全市农电线路共倒杆(塔)8585基,涉及46个乡镇、636个行政村。其中35千伏变电站22座全部停电(受损),线路受损30条、占94%,计124.3公里、占36%,倒杆(塔)105基;10千伏线路受损149条、占77%,计714.69公里、占17%,倒杆(塔)2335基;低压线路受损11616条,计2736.92公里,倒杆(塔)6145基。农电网络累计停电台区4828个、占77%,停电用户34.98万余户,超过了全市用户的70%。受灾最严重的莲花县、湘东区长时间中断供电。特别是莲花县由于单电源供电,110千伏五莲线1月21日断电停运后,全县停电时间长达6天之久,是当时全国仅有的三个因灾全面停电的重灾县(区)之一,直接引起了国家电网的高度关注。据不完全统计,因冰冻雪灾造成萍乡电网直接损失达15720万元(不含500千伏线路设备)。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电力部门以及社会各界众志成城、迎难而上,把抢修电力设施、尽快恢复电力正常供应作为一场攻坚战来打。1月31日启动了《萍乡供电公司电力突发事件总应急预案》、《萍乡供电公司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在加强电力调度的同时,积极组织萍矿、萍钢、萍铝等自备电厂发电,开展生产自救。市供电公司迅速组织3000多名电力职工组成36支抗灾队伍
日夜奋战一线,以最快的速度抓好设施抢修。国家电网公司紧急派遣了陕西、湖北两支抗冰抢险突击队赴我市抢修电网。南京军区和武警部队及时派遣了5000多名官兵来萍日夜抢险。基层党委政府积极配合,组织党员干部、民兵和民工参与电力抢修,投工投劳5万余人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萍乡受损电力设施于2月23日基本恢复正常供电,比预定计划提前12天。
二、我市电力设施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市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较快,成绩显著。但这次冰冻雪灾给我市电力设施毁灭性破坏所暴露出来的问题确实不容忽视:
一是供电网络构建不够合理。萍乡地处江西最西端,虽拥有500千伏变电站和两条500千伏线路,但电源全靠南昌输送,未实现跨省际跨区域联网,一旦省内电力设施出现故障,整个萍乡就用电告急。再是萍乡至莲花目前唯有一条110千伏的五莲线。上栗作为工业企业发展较快的县,总人口40万,目前也只有一条110千伏和一条35千伏的线路供电,供电能力明显不足。如果出现类似灾害,必将造成全县停电。
二是电网建设标准和抗灾能力较低。当前电力设施的建设标准都是沿用俄罗斯五十年代的标准,加上设计建设时未能考虑南北气候和山区气温差异较大以及冻雨冰雪等因素,
抗御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不强。
三是电力设施布局不够规范。山区线路有的杆(塔)选址不当,有的杆(塔)间距跨度过大,有的长达四、五百米,拉力明显减弱。这也是造成断线倒杆的原因之一。
四是部分农村低压线路设施质量较差。如电杆基础不牢,栽埋深度不够,电杆(塔)质量不优,有的电杆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有的以铁丝替代钢筋,有的甚至连铁丝也没有。这些问题也是今年冰冻雪灾造成电网大面积受损的主要原因。
五是全民抗灾意识明显不强。当灾情来临时,人们大多存有侥幸心理,总以为过两天就没事了,普遍反应迟钝,没有在第一时间引起重视、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气象部门对这次冰冻雪灾预计不足,没有提前预测冰冻雪灾的严重性。政府没有在第一时间引起高度重视,积极组织抢险救灾。应急预案也未能及时到位,部门自救能力明显不强,存有等、看、要、靠、拖等现象。这些问题都必须引起我们深思和改进。
三、加强电力设施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建设的几点建议: 经济发展越快,对电力的需求就越多。同时,社会的和谐稳定,也离不开稳定坚强的电网支撑。特别是我市实施“兴工强市”战略,电力保障尤为重要。今天的冰冻过去了,谁敢说以后不会发生战争、地震、风灾、洪灾?如果灾害再次
来临,我们的电力供应设施是否可以承受得起或不受较大影响?如果灾害降临,各行各业、各单位是否可以不因为电力影响而正常生产、工作?为此,我们就提高电力设施应对自然灾害能力提出以下建议:
1、创新思路,努力建设现代化超强电网。为适应萍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建议:一是要尽快制定和完善萍乡电力事业发展规划;二是要争取国家立项新建两条500千伏以上线路,以缓解我市电力供应紧张状况;三是要加快县区电力设施建设。萍乡至莲花、萍乡至上栗近两年内要新增1—2条110千伏以上线路,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四是要对现有线路进行规范化改造,对存有质量问题和抗灾能力差的线路要限期改造补强,今后新上项目一定要严格建设标准,实行差异化设计,以提高整个电力设施抗灾能力;五是要严格电力设施的质量监管,对电力器材的采购、建筑施工质量要实行责任追究制;六是要加强地区之间的电网合作建设,加强与周边省市单位的联系、沟通和合作,努力争取与湖南省电网联通。
2、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抗灾意识。“天灾”无法避免,但可以通过人的能动性将灾情降低到最低限度,否则“人祸”是不可饶恕的。各行各业、各单位要加强对战争、地震、风灾、洪灾等各种灾害的避灾宣传、教育,采取培训、演练的方式提高全民抗灾能力。要建立和完善各种灾情预警
应急处置机制,把人员、装备、经费、信息、职责、任务等都落到实处。
3、 提高重点单位(行业)应急自救能力。调查中发现,重点电力客户对电力的依赖程度异常明显,没有自己应有的自保措施,一旦停电,就停水、停气、停产、停业,甚至出现发电厂必需依靠外来电源才能发电的笑话。为此,电厂、煤气公司、自来水公司、机关、学校、铁路、医院、邮政通讯、大型厂矿企业等重点单位(行业)都应有自身应急发电设备,同时对这些设备要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确保随时拿得出、用得上,发挥其应有作用。
4、优化供电事业发展环境。电力事业涉及面广,直接影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目前,萍乡地区仍有开工建设数年时间仍未完工的输电线路,如110千伏五丹线、跑上线、芦丹线、五莲线,究其原因,主要是外部环境不够优化,对电力设施施工需求不支持不理解,或漫天要价,或阻工严重。各县(区)和乡(镇)应积极主动配合做好电力设施用地、施工、场所建设等工作,帮助化解工农矛盾,有效推动萍乡电力事业快速发展。
5、设法抓好城区电网改造。据调查了解,目前萍乡城区电网完全是满负荷运行,甚至可以用“小马拉大车”超负荷运行来形容,整个城区供电网络缺乏整体规划,新增变电站所无法规划建设,不仅给市民用电安全带来重大隐患,也
严重制约了萍乡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必须引起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和供电部门的高度重视并认真予以解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