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优秀教师心理素养修炼》读后感

《优秀教师心理素养修炼》读后感

2021-11-23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修炼自身 完善自我

——《优秀教师心理素养修炼》读书心得

《优秀教师心理素养修炼》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育中的情感体现着一种无私伟大的爱,没有爱的教育,没有情感的教育,都是没有灵魂的教育。爱是一名教师必备的美德,也是身为一名教师的天职。教师的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与激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人人在生活中都会需要关爱,也更需要无微不至的关怀,教师不只要将爱局限在课堂之上的笑容以及向学生讲解课程的耐心上,更多的是还要在业余生活中懂得关爱自己的学生 。教学实践也表明,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合力”,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亲其师而信其道”。情感有迁移的功能,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迁移到学习上,可以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教师看到的将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涨,教育工作的事半功倍。

一、课堂内师生关系的平等。

教师要确立“学生是课堂生活的主人”这一观念,要看到学生的潜能,尊重、信任学生,热情地激励、鼓舞和唤醒,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合作、讨论,使课堂学习成为师生心灵彼此敞开、融洽对话的过程,学习才真正能成为学生主动参与、快乐活泼的自主活动。

首先,师生共建“民主”的教学氛围。要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首先要放下“教师”架子,以真实又真诚的态度与学生交流,消除学生心中的疑虑,让他们敢与老师讲真话,乐于和老师讲心理话。我经常在课堂上范读,有时侯舌头会打架,难免会读错一些字音,学生会毫无顾忌地指出来,我也能欣然接受。教然后知困,学而后知不足,老师与学生民主和谐,真诚以待,平等对话,彼此都会有收获。

其次,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我能行”。教师不能总以成人挑剔的眼光去评判学生的劳动结果,任何的轻视和讽刺都可能让学生从此紧闭心灵之门,不再与老师真诚地交流。因此,教师应积极支持并参与学生引发的问题的讨论,满足学生被尊重的需要,用积极性的评价使学生感受到“我能行”,消除自卑,树立自信。我正面看待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各种活动,理解他们可能出现的错误,允许、容忍学生的小错误,做到“让敢于发言的学生不带着遗憾坐下,对每个积极参与的同学都画上满意的句号。”

有一次,我班的学困生秦士梁告诉我:“课上举手发言,一直生怕自己出错,会被其他同学嘲笑,所以不敢举手。”我笑着对他说:“大胆地举起你的手,别害怕,即使错了也没关系,老师和同学都会帮助你的。”以后,只要他怯怯地举起手,我总是请他发言。经过一段时间地锻炼,他再也不怕了,课堂上总能看见他高高举起的小手,回答问题的准确率也明显提高了。我真为他高兴。

教学活动是学生知、情、意的综合体现,融“智慧碰撞、情感交流”于一体的师生对话,会保护和满足学生情感的需要,自主活动、成功展现自己的需要,同时也会带来教育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课堂外师生心灵的交流。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多与学生进行轻松、自然的心灵交流,架起一座师生间心灵的桥梁,才能成为学生信赖的大朋友。如:每天早上学生背着书包高高兴兴来到学校,教师可以观察每个孩子的穿着打扮、精神面貌,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说:“你今天穿得真整齐。”“今天,你精神特别饱满,老师相信你今天的表现会超过昨天。”诸如此类的话,让学生觉得老师和蔼可亲,让他们心情愉快,充满信心地开始新的一天。又如:有时,校外偶遇学生,这是培养师生感情,调节学生心理的好机会。教师可以询问学

生在家的学习或生活情况,鼓励他们不仅在校做好学生,而且在家也要做好孩子,在社会上要做个好少年。比如:“你去哪里呢?星期天过得快乐吗?”、“帮妈妈做事了没有?”、“作业完成了吧?有没有困难?”等等,这样,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如父母般的关怀,内心感到温暖和亲切。再如:教师在批发作业时说上几句话,如“你最近一段时间进步了,继续努力!”、“如果你把字写端正点,那就更棒了!”前者给予肯定的评价,使学生受到鼓舞,增强前进的动力。后者对学生委婉地进行批评,比直截了当地指出毛病效果要好得多。

这样,学生们也从老师给他们的热情的、语重心长的话语中,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友好、关爱、尊重、理解和期望。这一做法,使学生的苦恼和困惑得以消融,帮学生辨明了是非,明确了前进的方向。老师的爱心一定会换来学生进步的信心;老师的热心、诚心一定会赢得孩子们向真、向善、向美的一颗颗纯真的心。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幼小的心灵。在这里,谁有耐心和细心,谁就能取得成功。”让我们通过饱含爱心、耐心和细心的情感去打动学生的心弦,使校园不只是成为学习知识的场所,更是学生精神的家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