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Social Sciences)
Vol. 43 No. 1
Jan. 2017
2017年1月
文化强国战略与构建新的
社会理性、文化发展理念的关系
包桂芹
(内蒙古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43)
〔摘要〕现代性作为现代社会的本质规定性和内在文化精神,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代性批判 作为社会批判实际上同技术理性批判、大众文化批判、现代国家批判等文化批判主题紧密地交融在一起。法 兰克福学派现代性批判引起的思考,尤其是哈贝马斯对现代性批判所作的批判对中国现代性文化建设具有 重要的启示: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既要借鉴西方知识论和价值论文 化建构理念,又要充分发挥中国传统境界论文化建构理念。
〔关键词〕现代性;文化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发展理念
〔中图分类号〕B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 0215(2017)01 — 0001 — 07
诚如黑格尔所言,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是西方 近代的真正起点。西方现代文明的兴起的确归功于 笛卡尔哲学主客二分的世界观,西方现代文明最终陷
入困境也是归咎于笛卡尔哲学主客二分的的世界观 主导所引发的一系列现代性问题。现代性批判在法 兰克福学派文化批判理论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虽然不像意识形态批判、技术理性批判、大众文化 批判等主题那样个性鲜明、问题突出,但是,现代性作 为现代社会的本质规定性和内在文化精神,贯穿于社 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代性批判作为社会批判实际上 同技术理性批判、大众文化批判、现代国家批判等文 化批判主题紧密地交融在一起。法兰克福学派文化 批判理论的核心目标旨在克服科学理性(工具理性) 和人文理性、知识论和价值论、批判的理性与建设的 理性的对立,最终是克服人和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 与人之间的对立。法兰克福学派现代性批判引起的 思考,尤其是哈贝马斯对现代性批判所作的对中国现 代性文化建设和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启 示: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提高国家 文化软实力,要在中西价值观相互借鉴、文化相互融 合中实现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
现代性”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内涵、
特征
(一)“现代性”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内涵现代化是发韧于西方工业革命,以科学技术的
迅猛发展为推动力,具有全球性的运动。“现代性” 一词据以研究现代化著名的美国学者华勒斯坦考 证,在1585年已开始被人使用。“现代的”一词一般 是相对于传统而言。所谓传统是指通过古代和中世 纪沿革而形成的一种文明,并作为古往今来变化结 果的时代意识。哈贝马斯认为,“ ‘现代性’首先是一 种挑战。从实证的观点看,这一时代深深打上了个 人自由的烙印,体现在三个方面:作为科学的自由; 人的自我决定的自由——
任何观点如果不是他自己
的,其规范断难被认同;还有自我实现的自由”。a:m2 哈贝马斯进一步强调,17世纪,人们深信依靠人的 科学理性可以实现社会发展、文明进步®,使文艺复 兴以来人们依据古希腊罗马理性精神定义“现代”含 义的做法发生了改变,人们不必通过古代来定义“现 代”,因为理性已经被看成是现代社会形成的基本标 志和根本力量。福柯则认为,现代性主要指的是一 种与现实相联系的思想态度与行为方式,而不是一
〔基金项目〕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法兰克福学派文化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项目编号:12XKS033)。 〔作者简介〕包桂芹,内蒙古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
个历史时期或时间概念。吉登斯在社会学意义上指 出:“现代性指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大约17世纪出 现在欧洲,并且在后来的岁月里,程度不同地在世界 范围内产生着影响。”®总而言之,为人们普遍接受 的观点是现代社会开始于16世纪,其根本推动力是 16世纪以来的科学理性或技术理性,欧洲中世纪封 建统治结束后延续至今的西方社会形态是典型的现 代社会。
(二)“现代性”观念的核心要义:理性及理性化
后现代理论认为,现代社会是以传统理论理性 为基础,并以现代科学和技术理性为根本推动力,自 身不断追求完全理性化并显现出理性化的特征。这 神,在认识论领域首次确立了理性的权威和地位,主 张以理性来检验一切知识。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 在”,确立了主体性原则。他认为,我们可以怀疑一 切,天地万物,包括我的身体,甚至还有上帝是否存 在,都是可以怀疑的,但惟有我思主体是无可置疑 的,我思是知识首先要确定的逻辑前提。笛卡尔的 认识论哲学看到了思想的主体性和超越性,对康德 和黑格尔的理性主义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康德以其著名的“三大批判”论证了科学与道德 的可能性条件,知性为自然立法,理性为自由立法, 为自然科学和形而上学奠基。由此道德、意志自由 被论证为本质上是一种自律的行为。理性的这种根 种从理性出发构建社会,又使社会本身呈现出理性 化特征的过程就被看作合理化。合理化是现代社会 的本质属性。现代性就是合理性。这里所说的传统 理论理性就是“凭借主观化幻想对一切事物进行解 释,试图提供总体世界观认识体系的理性,用利奥塔 的说法,传统理性就是力求给科学话语提供合法性 的宏伟叙事。” w:1257
一般认为,现代社会的合理化过程肇始于文艺 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是理性的神化过程。人们借助 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试图在基督教外部削弱上帝
Xt人的压抑和束缚,以现实的理性取代上帝的位置,
进而解放人性,追求人应拥有的自由、平等、正义和 公正,形成了与中世纪的盲目信仰、禁欲主义和来世 主义完全不同的自由意识和对世俗生活的要求,产 生了了解、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主体意识。经过追求 内在自由和独立的理性思考,并使上帝世俗化,从而
以上帝的名义赋予现世的生活和幸福以更大的合理 性的宗教改革运动。到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人 以人性否定神性、以理智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以自 由、平等反对封建专制和等级制,人的主体理性精 神、人的价值和尊严、权力和幸福得到了弘扬和彰 显,人从中世纪神权和封建王权的双重压抑中解放 出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推动传统社会的理性 化进程提供了一个广泛的空间。而在理论上推动和 发展理性主义传统的是近代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和笛 卡尔的主体性哲学。法国唯物主义弘扬了古希腊理 性传统中的逻各斯精神,把逻各斯的客体性原则贯 彻到本体论、认识论和人本学中。在本体论领域,他 们把物质看成是世界的本原和代替上帝的终极实 在;在认识论领域,他们主张运用人的理性和理智的 自然科学方法认识客观世界及其必然性规律;在人 本学领域,他们主张以理性反对封建迷信、蒙昧和盲 从。笛卡尔则发扬了古希腊理性主义的“努斯”精
据作用被解释为来源于它的“先验性”。由此思想启 蒙的结果使得理性达到成为类似上帝的程度。启蒙
哲学弘扬人的主体理性精神,意在以人特有的能够 独立思考的理性能力来驱走愚昧、迷信和盲从,但是 理性的工具化使得启蒙理性最终却走向了自身的对 立面,重又变成新的恐惧神话,理性正在走向自我毁 灭,至此,又引发了人们对现代社会及现代性的质 疑、批判。
二、“文化批判理论”的现代性批判维度
应当说,现代社会自形成起就面临着内在的各 种各样的冲突和矛盾,以理性及完全理性化为核心 的现代性也面临着事实与价值、科学与道德、艺术、 普遍意志同个体自由之间的张力、矛盾,因此,对现 代社会及现代性的质疑、批判是在现代化进程中比 较早地出现的话题。从卢卡奇的物化批判、霍克海 默和阿多诺的启蒙理性批判、大众文化批判、意识形 态批判以及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中对同一性哲学 理性批判都体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 的现代性批判维度。但是,正如第二代法兰克福学 派杰出代表哈贝马斯所言,西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 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理论对现代性的批判显示 出过度悲观、极其矛盾的心境:既渴望进步,同时又 否定进步。这一倾向是极其可怕的,因为它牵扯到 现代性的理性基础和规范前提问题,这种对启蒙和 现代性的全面否定预示着批判理论的倒退,理论上 存在着一定的偏颇与局限性,放弃了对现代性病症 学诊断的辩证客观性。因而我们有必要从哈贝马斯 又#现代性批判的思考来重新审视法兰克福学派现代 性批判能否真正阐明现代性矛盾相互作用的机制和 现代社会物化的真正本质。
首先,哈贝马斯在《启蒙与神话的纠缠:霍克海 默与阿多诺》中提出了自己对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 论的现代性评价引起的一些问题的思考:霍克海默
和阿多诺为什么极力以激进极端的方式阐明启蒙; 尼采是主张让意识形态通过总体化实现自我超越的 伟大措模。把尼采同霍克海默和阿多诺进行比较, 能够让我们了解他们的文化批判的不同路径,而且 也可以激起我们对启蒙再次具有反思意识的怀 疑ram。哈贝马斯认为,霍克海默、阿多诺以激进的 方式阐明:“在启蒙的世界历史过程中,人类不断远 离它的源始,但并没有摆脱神话的不断施压。彻底 合理化的现代世界只是在表面上实现了解神秘化; 恶魔般的物化和沉闷的孤立等诅咒还是萦绕不 去。”e]127这说明两位作者都意识到了“这本书中所 讨论的主题和尼采用同样的方法对虚无主义所做的 列政治革命实践当中形成起来的现代意识。因而,
现代就意味着与过去传统的断裂,它标志着人类已 经进入告别过去、展望未来并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 的新时代。在这一时代中,人类坚信自身有能力、有 信心挣脱各种自然历史的束缚,依靠人类的理智力 量决定自身的命运和历史前进的方向和目标,不需 要从过去的传统和历史羁绊中寻找时代合理性的根 据。现代性理想是一种进步的、充满梦想的乌托邦, 人类相信依靠这种以理性、科学、民主等为宗旨的理 想信念可以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历史历程。这 一进步的乌托邦是推动近两个世纪以来人类历史变 革的精神动力和智慧源泉。
诊断一样,具有冒险色彩。”“两位作者都意识到了这 一冒险。但与表面现象相反,他们始终努力为他们 的文化提供论证。”®127哈贝马斯进一步揭示,霍克 海默、阿多诺这样做所要付出的代价就是对启蒙理 性批判的抽象化和简单化,结果导致使他们所讨论 的内容的可信性也成了问题,例如,“早先对实证主 义科学观的批判,发展成为对整个科学的不满,他们 认为科学已经完全被工具理性所同化。”e]128
其次,哈贝马斯认为,对于科学、道德和艺术而 言,霍克海默、阿多诺论证的思路是一致的:文化领 域已经分化,宗教和形而上学所体现的实质理性已 经崩溃,从而使得孤立的理性环节完全失去了意义, 以至只能作为狂热的自我持存服务的合理性^13°。 这意味着,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就 完全被吞没在对科技理性异化的悲观失望情绪之 中。
再次,文化现代性所特有的尊严在于韦伯所说 的价值领域的分化。但是,随着价值领域的分化,否 定力量和在肯定与否定之间亮明立场的能力,不会 受到损害,反而会得到加强。因为,这样我们就可以 按照它们自身的逻辑来处理和阐明真理问题、正义 问题以及趣味问题。不过,和资本主义经济、现代国 家一道,也越来越来显示出这样一种趋势:把一切有 效性问题都纳入到追求自我持存的主体或追求自我 捍e卫m的m系统所具有的有限的目的理性视野之 中。哈贝马斯的上述追问也引当代人对现 代性问题的进一步思考,那就是我们应该如何正确 理解现代性图景呢?这个问题在归根结底的意义上 可以归结为如何正确看待科学技术对现代文明的意 义。
我们如何正确理解现代性图景和科学技术对现 代文明的意义呢?现代性是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以及资产阶级为争取自由民主解放的一系
xt启蒙思想家来说,现代性图景的形成是人类
历史上的一个重大的成就,它是文艺复兴以来西方 社会历史变迁的重要成果,是西方社会从传统转向 现代的历史见证。就如戴维•哈维所言,现代性方 案“相当于一项非凡的智性努力,即发展客观的科 学、普遍的道德和法律、追随内在逻辑的自主性的艺 术。这一观念把知识的积累用于追求人类的解放和 曰常生活的丰富,这种知识的积累来源于许多人自 由和创造性的工作。科学对自然的支配许诺了从匮 乏、需求和自然灾害的横暴中获得自由,社会组织的 合理形式和思想的理性模式的发展许诺从神话、宗 教、迷信中获得解放,从权力的武断运用及自己的人 性的黑暗面中获得解脱。”®在这一现代性图景中, 理性构成其基础,并以知识的形式内化于现代科学 技术、文学艺术以及民主法治等社会生活领域之中, 成为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文化的合理 性促进了理性在知识论路向的发展以及各个知识领 域的合理积累,提高了人们综合运用各种文化知识 处理自然、社会及思维等问题的能力。社会合理化 表现为,由相应的法律制度保障的公民追求自身利 益的合理经济活动、公民普遍的政治及各种社会活 动的参与权利、伦理、道德上的一定的自主权及追求 美好生活的自由;在公共领域中通过文化传播手段 传达公众意志使经济政治法治等制度接受公民监督 和制约。理性和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是现代性 的两个核心要素。两者互为条件。“妨碍自由实现 的因素总是体现为错误观念对人的束缚和不合理的 社会制度对人的强制。因此,在批判意义上,现代性 意识总是表现为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在建设意义 上,总是表现为文化合理性的重建和合理社会的构 想。”批判的同时也是一种建构,其最终目的是发 现和指出人类历史文化在其传承、发展、演变过程中 存在的问题,使社会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和转变。
而建构则是通过批判来探寻人类历史文化未来的发 展方向和设想。但是,在具体的社会历史进程中,文 化合理化和社会合理化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 杂、相互纠葛。对文化现代性的曲解和偏见会引起 社会关系的扭曲和混乱,同样,不合理甚至发生扭曲 的社会关系也会导致文化意识形态的倒退。现代性 的诊断不能仅仅依靠逻辑推理,更需要实践经验。 从黑格尔、尼采、海德格尔到20世纪30年代的法兰 克福学派都试图从人类生存困境和文化危机出发对 现代社会的实质即现代性进行诊断。他们都相继关 注由近代理性主义和启蒙精神所引发的现代性问 题,并希冀通过对启蒙运动的质疑、批判和辩证的扬 自由的欲求,另一方面,社会合理化又只能体现为工 具和目的合理性,这种合理化最终必然导致主体对 客体的奴役及主体的自我奴役。因此,摆脱主体意 识哲学范式的理论困境,引入新的理论范式,又保持 它的批判维度和乌托邦意向,才能释放批判理论的 批判潜能。这是哈贝马斯现代性理论旨在解决的问 题。这种新的理论范式就是由主体意识哲学转向语 言哲学,由工具理性批判转向交往理性研究,由历史
哲学批判转向现代性的社会科学研究。
三、构建新的社会理性、文化发展理念
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和交往行为理论在普遍交 往理性的原则上重新审视了理智理性、政治经济体 弃来解决现代社会的冲突与矛盾。但是,这一现代 性的自我批判传统,在哈贝马斯看来,因为局限在意 识哲学范式中而失败。
哈贝马斯认为,传统现代性理论是囿于主体意 识哲学语境中来思考现代性问题的。它把笛卡尔的 主客二分的哲学思维模式作为其哲学基础。理性被 理解为人的先天的认知功能和意志功能。理性的先 天形式就是理念。人类理性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发 出应该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命令,因而人又具备一 定的实践能力,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认知与行为关系 就体现了理性的认知能力与实践能力。在这个理解 框架中,主体处于支配、统治地位,客体处于被支配、 被宰制的从属地位。哈贝马斯认为,这一理论范式 无法容纳现代性之自由、平等、公正等理想,它必然 会导致必然和自由、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对立与冲 突。主体哲学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只能把主客关系 理解为反映与被反映、认识与被认识的基本的认知 关系和能动与受动、主动与被动的行为关系,在行为 理论中只能证明目的理性、计算理性和工具理性的 合理性,在科学文化知识领域中只能解释科学技术 理性支配自然的合理性。
从主客关系出发,理性的知识论路向的合理性 表现为主体对客体的正确反映以及由此转化而来的 科学技术,而理性的价值论路向的合理性则被忽略。 行动的合理性只能体现为行动主体对客观过程的合 乎规律和合乎主体目的的干预。在这种思维范式 下,得不到理解的是集体性和真正的自我同一性经 验。用哈贝马斯的话来说,它不能解释社会行为规 范和自我表达的合理性,不能说明道德自我决定和 个人自我实现的合理性。主体哲学在概念层面的自 相矛盾和对文化合理性认识的狭隘性,使得它把现 代性理解为相互冲突的两种倾向,一方面,作为理性 的主体,人具有超越自然必然性和掌控自己命运的
系与生活世界的关系,把现代社会的实质看成是一 个生活世界与分离化特殊系统相互斗争的过程。吉 登斯也赞成把现代性视为是相互作用的工业、经济、 政治和军事带来的结果,生活世界的抽象化和多样 化选择是现代社会矛盾的基本内容。因而,现代性 应被视为是一个仍然在继续的、未完成的、开放的过 程。哈贝马斯认为,从工具理性和目的合理行动的 角度出发不能说明现代社会中以权力和金钱为媒介 发展出来的经济和管理系统。工具理性本身就是主 体意识哲学思维范式下的产物。从主体意识哲学主 客二分的思维框架出发,只能把理性作为实现主体 目的的工具或手段,它具体体现为作为主体的人依 据自身的理性欲求对客体自然的认识和合乎主体自 身目的的改造,而对人自身的必须服从自然必然性 的有限的自由超越性和自然环境本身的承载能力却 不予思考,自然成为任人宰割和奴役的对象。的确, 主体哲学产生的初衷是强调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 和自由,但是,主体哲学强调人类的自由和超越性, 却越来越忘记了自身从属于自然,来自于自然,人的 自由超越性和能动创造性是以服从自然必然性为前 提的有限的超越性。因而,主体哲学忽略或搁置的 是认识主体和外界客观事物的各种复杂关系、处于 复杂社会关系中实践主体与其他主体的关系和实践 主体与自身的关系。作为行为实践活动的组织形 式,社会的体系化领域有自己的独立性原则和历史 形成过程,即资本主义的企业和管理体系的合理性 并不直接取决于成员行动的合理性,它只是一种功 能合理性。由此出发,可以看到那种认为现代社会 的物化是工具理性合理化统治的观点,没有能够说 明物化的真正本质。
在与后现代主义的对话中,哈贝马斯指出,霍克 海默、阿多诺、海德格尔、德里达对现代性的批评实 质上具有相同的特征,由于他们都把现代性问题看
成是理性自我指涉的矛盾的结果,是理性自身带来 的灾难性后果,因而对理性自身进行了质疑、批判和 否定,采取了一概否定、完全不顾后果的态度,把理 性置于自相矛盾之上,放弃了为理性和批判理论提 供规范基础的责任。就如尼格尔•多德所言:“我们 能否既对现代社会中理性的扩张进行批评性分析, 又不必求助于同一形式的理性来为我们的批判辩护 呢?”,批判理论“自视为是对现代社会中理性成长后 果的批判,但又拒绝依靠理性来为这一批判提供基 础”3]批判理论在最大程度上陷入了这一自相矛盾 的窘境。阿多诺把现代社会中的极权主义视为是理 性自身狂妄自大演变成理性主义极致造成的,理性 性中寻找,只能从日常交往行为和现实生活世界中 寻找。因为理性不是单纯的、抽象的、脱离现实生活 世界的、空洞的乌托邦,它根置于现实生活世界之
中,是一切相互交往、相互理解行为的前提。在哈贝 马斯看来,霍克海默、阿多诺的现代性批判仍依赖于 一种过时的意识哲学的理性概念,错误地把理性等 同于工具理性,即把理性的形式化因素等同于理性 的类型,理性因而成为凌驾于人们的现实生活世界 之上的无法操控的超验力量。因为霍克海默、阿多 诺认为,现代社会生活完全受制于实证主义意识的 统治,并堕落为对社会现实的辩护,主体中心理性失 去了质疑否定批判的能力。这种思维范式进一步推 在承诺自由、平等、正义、解放,反对封建礼教、神话 的过程中自己重新又成为新的恐惧神话和反自由的 东西。他要求理性承认自身的矛盾性,放弃总体,以 自相矛盾的方式存在。海德格尔和德里达“则从自 相矛盾的理性中逃到深奥的启示性话语中,以修辞 融化逻辑,以形而上学瓦解形而上学,逃避主体概念 的束缚。”w]28e他们的这种文化现代性批判理论延续 了韦伯的现代社会批判传统,“对韦伯来说,现代性 和他所说的‘西方理性主义’的内在的(也就说,不仅 仅是偶然的)关系是不言自明的。他把祛魔化描述 为理性化的过程中,这一过程在欧洲导致了在世俗 文化中宗教世界观的解体。”®1结果,理性的不断扩 张使得理性发展成为类似上帝的东西。韦伯把文化 现代性看成是一个无比糟糕、令人望而生畏的领域, 科学与道德、艺术的分化、科学理性与人文理性的失 衡被认为是理性和统治的合谋的显现。哈贝马斯指 出,实际上“社会合理化的深远矛盾远没有被专门化 和日常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触动”Qffl。文化现代性 批判传统必须与科学的批判传统结合起来才能阐明 现代性社会的实质与矛盾。前人的批判传统虽然无 法选择,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延续传统。“我们的特 性并非某种事先给予的东西,而且同时也是我们自 己的筹划。我们不能选择我们的传统,但我们能够 认识到如何延续传统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a]M
哈贝马斯坚持理性原则。他认为理性是人区别 于动物的先天禀赋,人不仅具有透过自然和社会现 象看本质的理性认识能力,还具有影响自然、社会的 理性的实践行为能力。抛弃以理性作为社会科学理 论建构和合法性的分析框架,退回到对现代社会中 理性扩张后果的批判,对理性和现代性图景进行全 盘否定,以此拒绝为这一批判提供基础,这是哈贝马 斯无法想象和难以接受的。现代性社会的规范基 础,不能从传统宗教形而上学和主体意识哲学的理
进了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他们认为,物化的实质就 在于,工具理性深入人的主体内部,这种工具理性的 根源在于主观理性和主体中心理性,因而摆脱物化 必须放弃自我持存的同一化理性,寻求把握理性在 现代社会的真正要求的新形式。哈贝马斯强调,这 一批判传统没有超出内在意识的文化批判维度,没 有看到社会关系和体系的合理化并不是建立在主体 中心理性之上的,尤其是这一批判传统把形而上学 背景中阐发的客观理性作为批判理性主观化的规范 前提,仅仅停留于个别的内在意识的分析上,完全忽 视了交往理性领域,结果只能由原来对启蒙理性的 积极乐观态度转向对理性自身消极失望的悲观主 义。哈贝马斯一直不赞同对科学技术的悲观看法和
xt形式化理性的资本主义物化绝对支配社会的沮丧
断言,他认为对于现代社会实质的判断,对于文化现 代性体系和社会关系、制度体系合理化的复杂关系 不能从意识哲学或主体理性角度去研究,在现代文 化和社会条件下,交往理性不再局限于传统相互理 解的文化环境,而是致力于“根据抽象的事实陈述的 真理性、道德规范的正当性和自我表达的真诚性要 求进行相互理解的言语行为。”ml1因而,它们有自己 的自主性发展演变的历史。就如交换价值劳动体系 的历史形成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有着不可分 割的联系,劳动已经脱离了传统的自给自足的简单 商品经济的封建社会关系,变成创造商品价值的一 般劳动。质言之,交换价值劳动体系的历史形成是 其目的合理性行为职业制度化的结果。交往理性已 经成为现代社会文化传承与更新、社会关系行为制 度规范和道德伦理规则的形成以及个人融入社会、 适应社会的方式。交往行为的合理性来自交往双方 对言语行为中的有效性达成共识,而不是以交往双 方的行为效果或自我意识来判断的。哈贝马斯把交 往理性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认识主体与事件和
事实世界的关系;第二,在一个行为关系的社会世界 中,处于互动中的实践主体和其他主体的关系;第 三,一个成熟而痛苦的主体(费尔巴哈意义上的)与 其自身的内在本质、自身的主体性、他者的主体性的 关系。从参与者的角度分析交往过程,这三个层面 便呈现出来。” aw这三个层面构成了理论知识、实践 知识和审美知识。理性必须揭示体现在这三种知识 中合理性要求的统一性。通过交往行为理论重建现 代性的理性理想,即理性的知识论路向和理性的价 值论路向得到均衡发展。
相反,一方面,工具理性起作用的体系在生活世 界合理化前提作用下,在目的理性合理化行动干预 的方式来改造自身以适应生存环境的一种生命形 式。因此,文化是一个因人类生存方式随时代和环 境的不断改变而不断演进的过程,那么,这个过程必 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即人类的文化本身 自然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由不完善到逐渐 完善的缓慢发展过程,而且,这样的演变,在人类漫
长的历史长河中,是经常要发生并且无法避免的历 史事件。我们认为,只要人们认同我们的文化本身 在其历史演进过程中,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不 尽如人意的方面,而且我们也无法做到只要好的方 面,而不要不好的一面,我们就可以正视文化自身存 在的问题。我们也才能够理解,文化的演进过程是 下发展起来,并且进一步强化了向目的合理化行动 方向的发展,同时削弱了理性的价值论路向的发展, 加快了科学与道德、艺术的分化;另一方面,行动理 论和主体理性的理论应该被用于说明生活世界的交 往领域,悲观主义没有认识到,作为理性的知识论路 向结果的科学技术领域中知识进步有助于人类的整 体认知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现代性的扩张。他们只是 注意到科学技术知识应用的负面效应,并且把物化 看成知识理性发展的结果,把物化问题的解决看成 是通过重建客观科学来解决的。这完全忽视了体系 本身自主发展及其与生活世界相互影响的关系,不 可能揭示出物化问题的复杂性。
四、现代性批判的困境与解决对中国现代性文
化建设和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启示
现代性批判的困境与哈贝马斯的解决方案对中 国现代性文化建设和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 的启示。现代性批判的困境及问题的解决的确是一 个复杂的问题。人类所面临的各种危机,包括资源 危机、人口危机等都不过是人类各种各样的文化危 机的表现,也即是说,我们经历着的各种危机,在归 根结底的意义上,都是由于人类未能妥善处理好人 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造成的 一系列文化危机的问题。
我们这里需要明确指出的是,人类困境或文化 危机的出现,与人类文明的演进没有直接的或必然 的联系,更与“科学——技术系统”本身的发展没有 关系。它只是与人类本身的不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 有着根本的联系。文化是人作为类存在时的一个符 号,文化包括了人类在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所创造 的从工具、社会组织形式到观念的所有物质文化和 精神文化的总和。从生物进化的观点看,文化是人 类适应生存环境的一种机制,也是人区别于地球上 的所有其他动物的特征。人作为类存在是通过文化
一个需要经常反思、质疑、批判或革命才能逐渐走向 成熟的这样一个过程。人类经历了狩猎和游牧文 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今天已进入后工业社会或 信息社会的文明,并且将来还会经历某种新的文明。 这些不同的文明形式构成了我们人类文化演化的的 历史轨迹。我们可以说,无论是哪一种文明,也无论 它们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差异,一方面,它们都真实 地反映了人类在不同时期里的文化发展特点、发展 成就,但是,另一方面,它们又都无一例外地暴露了 在那个时期中文化所存在的问题,而存在的这些问 题也并不一定为某一文明形式所特有,它可能存在 于每一文明形式之中。例如,战争、贫困、疾病、剥削 等。但可以说,它们从根本上都是由于我们的文化 本身所存在的问题而造成的。因而,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也不能够只期待用一种方法去解决我们所遇到 的一切社会问题。例如,寄希望于科学技术来解决 一切社会问题。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因 为科学技术本身也不是万能的,它也有很多问题无 法解决。当人们发现了科学技术也有很多问题解决 不了,也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的时候,一些人又开始 走向另一个极端:对科学技术本身产生了怀疑,失去 了信心,甚至把人类社会上发生的一些不良后果不 分青红皂白地都归咎于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被贬低 为一切罪恶的根源。
事实上,人们质疑科学技术活动本身就是有失 公允的,缺少辩证的立场。因为从人类历史的发展 进程看,科学技术系统是人类进行生产生活必不可 少的工具系统,是人类器官的延长。人作为类存在, 科学技术系统是构成我们人类有机体的一个不可分 割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区别于动 物的一种特殊的生存方式。因此,这就意味着,科学 技术系统的存在,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它只 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手段。现代社会无论发生哪些危
害人类的后果,都不是科学技术本身造成的后果,而 只能是与不恰当地使用或者说滥用科学技术系统的 人有关系。因此,现代性困境或者说文化危机问题 的解决,根本上还是要解决人的问题,现代科学技术 只是解决人类生存困境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人 才是最终目的。解决人的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对我 们的思想文化本身进行深刻的反思和自我批判,只 有实现了对思想文化自身的自我反思、自我批判的 时候,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科学技术的潜力 才能够被发挥出来,才能够被运用到正确的发展轨 道上,它才能够帮助人类摆脱生存的困境。人类在 地球上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问题,最终将取决于我 们文化本身的进步状况和发展理念是否符合人之为 人的致思方向,而不是只要我们有了越来越发达的 科学技术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一个值得我们深思 的问题就是,科学技术越是发达,它的使用越是盲 目,我们人类的未来命运就越是难以预测。一个失 去了自我反思、自我批评、自我控制的文化,其最终 的结果只能是使自己走向毁灭。人之为人,就在于 我们具有反思能力,能够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并通 过这种批判反思去更加合理和有效地安排我们的生 产生活,使我们的文化致思方向得到合理的调整和 完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需要构建新的社会理
性和文化发展理念,科学辩证地看待现代性图景和 科学技术对人类文明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地平线:哈贝马斯访谈录〔M〕.上
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王岳川,尚水.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M〕.北京:北京
大学出版社,1992:9.
〔3〕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后果〔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0:1.
〔4〕衣俊卿.20世纪的文化批判〔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
社,2003.
〔5〕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4.
〔6〕戴维•哈维.后现代状况〔M〕.布莱克维尔出版社,
1990:12.
〔7〕汪行福.走出时代的困境〔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
版社,2000.
〔8〕尼格尔•多德.社会理论与现代性〔Ml北京:社会科学
文献出版社,2002:63.
〔9〕哈贝马斯.关于现代性的哲学演讲〔Ml剑桥:政治出版
社,1987:1.
〔10〕尹树广.后结构•生活世界•国家〔M〕.哈尔滨:黑龙
江人民出版社,2001:95.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rategy of Cutural Power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Social Rationality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BAO Gui—qin
(School of Marxism,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Tongliao 028043?China)
AbstractThe essence of modernity as a modern society stipulation and the intrinsic cultural spirit,
:
throughout all aspects of social life? the critique of modernity as a social criticism, in fact, with the technical rational criticism, mass culture of the modern state? such as the cultural critique subject closely to blend together. Frankfurt school caused critique of modernity thinking, especially of modernity, habermas criticizes the critical to our Chinese culture construction has the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modernity: carrying out the strategy of the power of socialist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mprove the national cultural soft power, should draw lessons from western epistemology and value theory concept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level theories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al construction.
Key words: Modernity;Cultural critical theory;The Frankfurt school;Concept of cultural development
〔责任编辑王立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