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区域产业合作研究
作者:魏国楠 张广收
来源:《北方经济》2013年第23期
一、我国区域产业合作趋势及经验
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出台了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和政策,为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重点区域合作,沿海地区有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中部地区有中原经济区、皖江城市带、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等;东北地区有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长吉图先导区、哈大齐工业走廊等;西部地区有呼包银榆经济带、成渝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等。
我国区域合作经验:一是统筹区域规划。坚持规划先行,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是推进区域合作的重要手段。比如,安徽省制定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提出构建皖江地区“一轴双核两翼”的产业空间格局。又如,陕西省西咸新区按照“核心板块支撑、快捷交通连接、优美小镇点缀、都市农业衬托”的新型城市理念,制定了《西咸新区总体规划》,规划五个新城、布局十大产业园区。
二是建立高效管理和利益共享机制。核心是设置上一层级的实体或临时组织管理机构,实施利益统筹分配。比如陕西西咸新区,成立省级层面的西咸新区管委会,省委常委、副省长兼任园区党工委书记和管委会主任,建立省市共建、开发建设以省为主的机制,打破原有行政区划,实行统分结合、利益兼顾的新体制,新区建设用地指标在西安、咸阳乃至全省范围调剂,对重大项目投资企业可用陕北的资源开发权进行鼓励补偿。又如宁夏宁东工业园区,成立了自治区层面管委会,由常务副主席兼任党工委书记和管委会主任,建立了自治区、园区、市(县)统分结合、利益分享机制,核心区域由自治区统一规划建设,税收分成以2011年为基数,新增税收自治区本级留成部分全部留给园区,市(县)留成部分80%留给园区;外围区域在自治区统筹规划、确定产业定位的前提下,由各市(县)负责建设。 二、内蒙古区域产业合作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内蒙古从不同层面积极推进区域产业合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从自治区层面看,重点推进蒙西和蒙东两大区域产业合作,制定了《内蒙古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和《内蒙古东部盟市重点产业发展规划》,成立了沿黄沿线规划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和东部盟市重点产业规划协调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区域资源配置,推进各盟市分工合作和错位发展。蒙西重点推动建设23个工业园区、集中区建设,蒙东重点推动建设13个工业集中区建设。
从盟市层面看,局部区域产业合作有序推进。呼伦贝尔市将呼伦贝尔工业园区、呼伦贝尔经济开发区、陈旗工业园区、海拉尔产业基地进行了整合,设立了呼伦贝尔经济技术开发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呼伦贝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建了呼伦贝尔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管委会主任由市领导兼任,建立了呼伦贝尔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海拉尔区、陈巴尔虎旗利益共享机制,打造煤电化、有色金属加工、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制药等“千亿元”级产业集中区。通辽市将霍林郭勒工业园和扎哈淖尔工业园进行整合,设立了霍林河—扎鲁特工业园区,在通辽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建了园区管委会,管委会主任由市领导兼任,建立了工业园区与霍林河市、扎鲁特旗利益分享机制,打造煤、电、铝、铝后加工“千亿元”级循环产业集中区。兴安盟和锡林郭勒盟发挥水煤组合优势,通过“飞地经济”合作模式,建立利益分配机制,打造煤化工产业集中区。此外,包头市也在积极探索整合资源,集中打造以稀土产业为主导,煤化工、有色金属、高端装备等为支撑的产业体系,形成自治区最大、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千亿元”级高新产业集中区。
总的看,自治区层面的蒙西、蒙东两大区域产业合作,在对上做出概念、争取资金,对下统一思想、战略引导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盟市、园区之间的实质性合作难以实施。盟市层面的区域合作,凡建立高效管理和利益共享机制的合作效果较好,未建立的仍难以实质性推进。当前,内蒙古区域产业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受行政区划、利益分配、考核体制等因素影响,各地区主要立足于本地区的发展,思想认识和行动不能完全统一到自治区全局利益上来,地区间主动合作的愿望不强烈,积极性不高,造成产业布局分散、同质同构,整体竞争优势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二是区域合作机制不健全。自治区鼓励和支持通过资源互补、园区共建等方式开展跨区域合作,但目前尚未建立统一的区域合作机制和资源、要素、GDP、税收等利益分配办法,地区间合作缺乏机制保障。三是配套政策不完善。自治区资源配置及财税、投资、用地、用水、环保等政策主要针对产业发展制定,对区域合作的导向作用不强,区域产业合作缺乏政策保障。四是组织领导有待加强。自治区成立了蒙西和蒙东区域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从战略层面推进两大区域协调发展。但在局部区域合作,特别是跨盟市合作方面由于缺乏超越盟市利益之上的管理统筹,盟市各行其事、企业逐利布局、园区同质竞争的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乌海周边地区(以下称“小三角”)和托清准(托县、清水河县和准格尔大路工业园区,下同)区域表现得尤为突出。 三、内蒙古区域产业合作建议
内蒙古重点区域产业合作,建议分三个层面推进。第一个层面为蒙西、蒙东两大区域,整合自治区沿黄沿线和东部盟市重点产业规划协调领导小组为自治区区域产业合作协调领导小组,统筹蒙西、蒙东两大区域产业发展,积极争取上升为国家战略或纳入国家区域发展规划,享受国家政策支持;第二个层面为跨盟市产业合作,主要包括“小三角”、托清准、锡林郭勒盟和赤峰市(以下简称锡赤)、锡林郭勒盟和兴安盟、呼伦贝尔市和兴安盟等,针对不同区域合作实际情况,实事求是设置自治区层面的组织管理机构,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统筹区域规划和资源配置,协调利益分配,发挥互补优势,打造一批 “千亿元”级产业合作示范区,成为自治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第三个层面为盟市内部产业合作,主要包括包头高新产业合作区、呼伦贝尔岭西产业合作区、通辽霍扎产业合作区等,由盟市统筹规划建设,培育一批盟市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推进区域产业合作,总的是要立足现有基础,坚持市场主导、资源互补、互利共赢原则,采取互换资源、共建园区、飞地经济等多种方式,建立产业共育、设施共建、环境共治和利益共享机制。核心是建立有针对性的组织管理机构、机制,资源互补和产业分工明确的区域合作可以通过上一层级的临时协调机构推进,如锡赤合作、托清准合作;同质同构、环境影响型合作需通过实体性管理机构推进,如“小三角”。合作的方式为统筹规划、分层推进、先行试点,近期建议重点开展“小三角”、托清准和锡赤产业基地合作试点。 (一) “小三角”区域产业合作试点
1. 合作的必要性。“小三角”包括乌海市及周边鄂尔多斯棋盘井工业园区、蒙西工业园区和阿拉善经济开发区,区域面积1931.9平方公里,2012年末总人口68.4万人,地区生产总值为1048.7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826.9亿元。该区域是自治区北开南联、向西合作的桥头堡,北邻策克和甘其毛都口岸,是蒙古国矿产资源进入我国的重要枢纽,是联通华北与西北的重要节点;区域内煤炭、石灰石、高岭土等矿产资源丰富,氯碱化工、煤焦化工、精细化工、能源、建材、特色冶金等特色优势产业初具规模,其中焦化、氯碱化工产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该区域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资源型产业比重大,产品初级化、低端化明显,环境相互污染较为严重;产业布局分散,产业链条分割,形成产业围城现象,与乌海城市发展不协调;产业雷同,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激烈;区域发展缺乏统筹,整体竞争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产业在省际协调发展的处于劣势。
统筹“小三角”区域发展,开展区域产业合作试点,从战略层面看,有利于集中区域要素资源,形成发展合力,尽快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打造环乌海湖区域性中心城市。从现实层面看,有利于共享基础设施,统筹布局产业,改变目前同质化竞争局面,构建区域性循环产业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形成产城协调发展格局。
2. 合作机制。突破行政区划界限,统筹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突出乌海市中心城市地位,加快城市扩展与人口集聚,建设环乌海湖百万人口区域性中心城市;统筹乌海及周边六个工业园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构建“一核三极”的产业格局(以乌海中心城区为重点的服务业核心区,以乌海及周边的乌斯太—乌达、千里山—蒙西和西来峰—棋盘井三大工业集中区);建立区域共建共享机制,共同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自治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组织保障方面,参照宁东工业园区模式,组建自治区层级园区管委会,统筹六个园区规划和建设,形成由自治区统一管理的大型工业园区,争取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资源要素分配方面,根据现有基数,确定园区及乌海、鄂尔多斯、阿拉善盟GDP、税收等分成比例,节能减排任务按比例分担,土地指标由自治区切块安排,矿产资源、水资源由自治区统筹配置。
(二)托清准区域产业合作试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 合作的必要性。托清准三个园区相邻,规划面积近300平方公里,已形成电力、煤化工、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生物制药、建材等主导产业,2012年工业总产值达到339.2亿元,目前自治区规划的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甲醇制油、甲醇制烯烃、煤电灰铝一体化等一批重大项目将落地建设。该区域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项目布局缺乏统筹,园区间相互竞争,上下游产业不衔接,形不成整体竞争优势,环境影响严重。
开展托清准区域产业合作试点,有利于集中该区域水煤等要素资源,统筹产业布局,形成发展合力,构建区域性循环产业体系,尽快做大做强现代煤化工、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等特色产业。同时,可以统筹推进该区域产业与城镇协调发展,有效减少环境互相污染。
2. 合作机制。统筹三个园区资源配置、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构建上下游一体化循环产业链,集中打造现代煤化工、煤电灰铝一体化、生物制药、陶瓷等产业集群,建成全国领先的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和煤电灰铝循环产业示范基地。
组织保障方面,通过规划和统筹利益分配保障实施。在自治区区域产业合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编制规划,明确产业布局,规范实施。形成的利益,根据现有基数,确定园区及托克托县、清水河县、准格尔旗GDP、税收等分成比例,节能减排任务按比例分担,土地指标由自治区切块安排,矿产资源、水资源由自治区统筹配置。 (三)锡赤区域产业合作试点
1. 合作的必要性。锡林郭勒盟和赤峰市国土总面积为29.26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24.7%。2012年,锡赤地区总人口535.36万人,占全区的21.6%;地区生产总值2389.6亿元,占全区的13.1%;地方财政收入270.3亿元,占全区的8%。锡赤两地地理人文相近,资源优势互补,对外开放同一,合作基础广泛。
开展锡赤区域产业合作试点,有利于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和主体功能区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建设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新型产业基地、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和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培育自治区新的增长极。 2. 合作机制。发挥锡林郭勒盟、赤峰两地比较优势,积极探索多层次、宽领域合作途径,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合作共建园区、推进企业重组等多种方式,以具有一定合作基础、互补性较强的领域为突破口,重点推动现代煤化工、有色金属生产加工、清洁能源、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等六个领域的合作,构建锡赤经济合作示范区,为锡赤经济发展带、省际区域合作和北接俄蒙、南通海港的欧亚大陆经济发展新通道建设奠定基础。近期重点推进煤水组合、共建园区合作。
组织保障方面,通过统筹利益分配机制保障实施。在自治区区域产业合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统筹规划、属地管理、利益共享的原则,园区GDP、税收等利益由自治区划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到锡赤共同分享,矿产资源、水资源、建设用地由自治区统筹配置,节能减排指标按利益分享比例分别核算到两地。 责任编辑:杨再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