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芒种节气的民间习俗

芒种节气的民间习俗

2020-05-29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芒种节气的民间习俗

【篇一:二十四节气和传统节日风俗】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已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 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秋分:昼夜平分。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立冬:冬季的开始。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春节

春节代表着新的开始与新的希望,春节是中国民间传统中最为隆重和盛大的节日。历朝历代,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贩夫走卒,所有的中国人都有把春节看作是喜庆团聚的好日子。春节,古称元旦。据民间习俗,从腊月二十四起到新年正月十五闹元宵止都称春节。现在春节的庆祝活动一般从大年三十(二十九)开始。春节期间,家家户户清扫一新,贴春联、贴年画、守岁、放鞭炮、拜年等活动丰富多彩。

扫尘: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每逢春节来临,家家产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办年货:一到腊月,人们都要上街采办过年的物品,买年画,准备过年的春联。

吃团年饭:团年饭意为一家团圆。腊月的最后一天要全家团聚吃一顿丰富的年饭。凡家中在外地工作或学习的家人都会尽可能赶回家团聚。这顿饭要吃得欢欢乐乐,菜肴吃食也具有吉利的象征意义,如鱼(年年有余)、整鸡(大吉大利)、青菜(清洁平安)、年糕(年年高)等。吃饭时,不要说丧气的、不吉利的话,不能失手打破碗碟杯盏,不要碰翻椅凳,因为这些会被视为不吉利的征兆。

守岁:除夕之夜,灯火通明,家人围坐一起畅谈,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除夕之夜,在我国北方家家都要包饺子。

鞭炮迎新:“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古代燃放鞭炮是为了驱鬼祛邪,而如今则表示节庆欢乐,鞭炮越响,来年家庭财源会越兴旺。

拜年:新年伊始,人们走亲访友,登门拜年互致节日祝贺,联络感情。拜年的习俗各地并不相同,但一般初一上午不走亲访友。出去拜年要穿戴整洁。出门遇到熟人、朋友要恭贺新年,说些吉利话,即使是遇见平时与之开惯了玩笑的人也不能随便开玩笑。见到长辈要行拱手礼。走亲访友要携带礼物。

过年时,招待宾客的食物有讲究,通常以谐音讨口彩,比如吃柿子苹果,喻意事事平安;吃年糕则意味着年年高升。

春节期间,人们还经常走上街头,参加舞狮子、耍龙灯、踩高跷、逛花会等娱乐项目。春节期间也要注意喜庆有度。这一期间热闹的时候比较多,不应为了自己开心而打扰了邻居们休息。春节不仅要拜年,有时候也要恭喜人家喜迁新居。看看新房的格局,参谋一下崭新的家具,如果您是访客,也会有这样的“猎奇”心理。但参观前应该征得主人的同意,等待主人的邀请,而不要主动直接提出参观请求,令主人不好拒绝。如果受到主人邀请参观,

也要跟在主人身后,不要自己去打开房间门,尤其是卧室和主卫的门。因为有很多城市都不允许燃放烟花,有的人也没有放鞭炮的喜好,所以过年送礼最好不要送鞭炮。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叫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或“灯节”。自唐朝开始,民间就有元宵之夜观灯的风俗。现在元宵节有很多节俗活动。

吃元宵是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古时候人们把元宵这种食品叫汤圆、汤团或团子。元宵的形状是圆形,又含着一个“圆”字的同音字,象征着团圆、美满、吉祥、和睦的家庭,所以人们多取其意,这一天要吃元宵。

灯会在夜间举行,一般从正月初十开始就行动起来,人人动手,家家户户扎花灯、点花灯,特别是到了元宵节的夜晚时分,更是举烛张灯,结彩为戏,供人观赏,所以元宵节又称“灯节”。在明清时,花灯的样式最为繁多,数不胜数。现在政府、民间都会组织大型灯会。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相传爱国诗人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怀

抱石头投汨罗江自尽,两岸百姓知道后,纷纷划船打捞他的尸体,并向江中投放粽子,使鱼虾饱食后不吃他的尸体。此传说历代沿袭下来,演变成如今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节日的习俗礼仪有:

挂菖蒲、艾叶:民间特别是农村家庭,门窗上要挂菖蒲、艾叶,用以驱鬼辟邪保平安。虽然这是迷信,但因艾叶、菖蒲具有杀虫、驱寒、消毒之用,故这一习俗一直保持下来,城乡许多家庭都在这一日采集艾叶,以备常年家用。 吃大蒜头、喝雄黄酒:

端午节,家庭要备一桌丰盛于平日的饭菜,全家共享。这一餐习惯上要吃大蒜头煮肉,喝雄黄酒。大人会在不能喝酒的孩子额头上沾上雄黄,或画一个“王字”,去病消灾。这种习俗在现代城市已逐渐被人遗忘。

吃粽子:端午节吃粽是我国民间长久盛行的习俗。早在1300多年前的唐朝,吃粽已经流行。在湖南岳阳、益阳一带,端午还兴吃麻花,当地把它称“油绞”,女婿去丈母娘家拜节,也要提一串麻花。据说,吃麻花也是为了纪念屈原。

赛龙舟:当时楚人因合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中秋节

农历八月正好在秋季的中间,古人谓“仲秋”,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恰逢此日又与月有关的“中秋节”就有了许多别称:“八月节”、“八月半”、“月节”、“月夕”,继而引申为以圆月为象征的“团圆节”。人们邀请亲朋好友,夜饮玩月,连回娘家的媳妇这天都必须返还夫家。

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亮的小饼子,即“月饼”。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阖家团圆。

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又名重九节、登高节、菊花节、茱萸节。我国古代把九定为阳数,农历九月九日,月日并阳,两阳相重,两九相叠,故名“重阳”,又名“重九”。

每到这一天,人们出游登高,赏菊花,饮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阳糕。时至今日,一些地区仍保存着这种风俗。政府还把重阳节定为“敬老节”,向老年人表达敬意之情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等。 冬至与腊月

冬至是我国的一个重要节气,时间是12月22日或23日。过了冬至,我国大部分地区将进入最寒冷的时期。俗话说:“冬至大如年。”古代,在这一天有祭天、祭祖、拜贺、食百味馄饨等习俗,今天人们也在这一天祭祀先祖。

腊月为腊月初八,有吃“腊八粥”的风俗。

我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下面按照日期次序,将每个传统节日的日期、相关习俗、相关诗歌名句摘录如下,供楼主参阅。

1.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公历2月2日)。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描写除夕的诗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公历2月3日)。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描写春节的诗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17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 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公历4月5日)。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公历6月6日)。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公历8月6日)。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有: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7.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公历9月12日)。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民间拜月”则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有: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8.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公历10月5日)。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赏菊赋诗、插茱萸、吃重阳糕等风俗。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有: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篇二: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之芒种 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芒”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种”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

左河水的《芒种》诗称其气象和农忙的情况为”艳阳辣辣卸衣装,梅雨潇潇涨柳塘。南岭四邻禾壮日,大江两岸麦收忙。“

芒种时节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常见的天气灾害有龙卷风、冰雹、大风、暴雨、干旱等。 芒种时节沿江多雨,黄淮平原也即将进入雨季。华南东南季风雨带

稳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西南地区从6月份也开始进入了一年中的多雨季节。此时,西南西部的高原地区冰雹天气开始增多。芒种后,中国华南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

对中国大部分地区来说,芒种一到,夏熟作物要收获,夏播秋收作物要下地,春种的庄稼要管理,收、种、管交叉,是一年中最忙的季节。长江流域“栽秧割麦两头忙”,华北地区“收麦种豆不让晌”,真是“芒种“。

芒种,样样都”忙”。小麦成熟期短,收获的时间性强,天气的变化对小麦最终产量的影响极大。这时沿江多雨,黄淮平原也即将进入雨季,芒种前后若遇连阴雨天气及风、雹等,往往使小麦不能及时收割、脱粒和贮藏而导致麦株倒伏、落粒、穗上发芽霉变及“烂麦场”等,使眼看到手的庄稼毁于一旦。

“收麦如救火,龙口把粮夺”的农谚正形象地说明了麦收季节的紧张气氛,必须抓紧一切有利时机,抢割、抢运、抢脱粒。“春争日,夏争时”,一般而言,夏播作物播种期以麦收后越早越好,以保证到秋前有足够的生长期。 节气名俗 送花神

百花开始凋残

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

再次相会。此俗今已不存,但著名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提及。 安苗

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

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打泥巴仗

身上泥巴越多越好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煮梅

青梅煮酒论英雄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

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 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节气养生

防治热伤风 防冬病潜伏

某些冬季常发疾病,其致病因素往往产生于夏季,只是由于夏天炎热没有立即发作而潜伏体内。 药茶解湿热 吃大蒜防蚊

夏天蚊虫多,除了加强清洁以外,吃大蒜也可驱蚊,因为蚊子不喜欢人体的蒜味;口服维生素b排汗后,会产生蚊子不敢接近的气味。 天气异常闷热 注意防暑祛湿

芒种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夏季炎热的气候逐渐开始了。但是也要注意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可是千万要注意,一定要避开太阳直射, 注意防暑。

勤洗澡换衣 勿赤膊贪凉

芒种过后,午时天热,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换。为避免中暑,芒种后要常洗澡,这样可使皮肤疏松,“阳热”易于发泄。 百毒之月至 播种最忙季

古代门楣悬艾草,是为了驱赶蚊虫。又因为此节气正逢端午节前后,家家户户在门楣悬挂菖蒲辟邪驱毒,所以古称五月为“蒲月”。 宜轻清甜淡 鲜藕鸡蛋羹

夏季饮食,孙思邈提倡“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又说:“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老年人因机体功能减退,热天消化液 分泌减少… 饮食原则 芒种饮食宜清淡

夏季一到,炎热的天气让很多人都没了胃口。

夏季的饮食显得更为重要,吃得对,胃口好,能防酷暑;吃不对,则越吃越没劲,不利于健康。

其实,夏天的饮食以清补为主,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到底如何清补?专家指出,夏季饮食养生必备六宝。 第一菜黄瓜

我们常吃的黄瓜就是凉性蔬菜中的代表。夏季也是黄瓜上市的旺季,它含水量高? 第一菌木耳

木耳味甘、性平,归胃、大肠经;具有益气、润肺、补脑、轻身、凉血等功效? 第一谷薏米

薏米性味甘淡微寒,含有维生素b1和多种氨基酸,《本草纲目》中记载:薏米能“健脾益胃? 第一粥绿豆粥

绿豆有“食中佳品,济世之食谷”之美称。在炎炎夏日,绿豆汤更是老百姓最喜欢的消暑饮料。 第一饮酸梅汤

酸梅汤的原料是乌梅、山楂、桂花、甘草、冰糖这几种。《本草纲目》记载:“梅实采半黄者? 养生食谱

养阴生津:“瓜族”当家

宜进食养阴生津食物如白茅根、西瓜、凉瓜、西红柿、绿豆、冬瓜、木耳、丝瓜等。 防湿热困脾:“五叶芦根饮”最佳

应避免暴饮暴食以防损伤脾胃宜进食健脾清热祛湿食物为主如荷叶、荠菜、白茅根、芦根、茯苓、冬瓜、西红柿、西瓜、木瓜等。 清热祛湿:淮山茯苓

宜多吃健脾祛湿之品如淮山、太参、白术、茯苓、绿豆、冬瓜、苋菜、枸杞叶、木瓜、椰、香瓜等。 健脾养肝:百合蜜桃正当时

宜服健脾益气养阴生津食物如蜜桃、西瓜、香瓜、青瓜、绿豆、木耳、玉竹、苡仁、百合等。 健脾益气:首选薏苡仁沙参

宜以健脾、益气、养阴为主食物或药食两用之品如薏苡仁、沙参、百合、苋菜、枸杞叶、木耳、桂圆、木瓜、椰、香瓜等。 芒种养生,芒种如何养生呢?芒种养生吃什么呢?芒种养生的药膳有哪些呢?下面就来了解一下芒种养生药膳大全。

【篇三:二十四节气之芒种】

二十四节气之芒种

芒种时分加糖煮的酸梅汤将是消夏的佳品,此时百花开始凋谢零落,“芒种蝶仔讨无食”即指因花期已过蝴蝶再无花粉可采,旧时民间多在芒种祭祀花神,欢送花神归位并期待来年再会,此习俗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曾有提及:“(大观园中)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千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

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黔东南地区侗族青年男女此时盛行“打泥巴仗”节 ,新婚夫妇要由好友陪同,边插秧边互投泥巴,最后谁身上泥巴最多也就最受欢迎。 起居养生:巧晒太阳

芒种时节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气温升高、天气炎热。应该注意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且一定要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

同时,芒种过后,中午时天气更热,人也容易出汗,所以衣服一定要勤洗勤换,更要常洗澡。芒种时节用五枝汤(桂枝、槐枝、桃枝、柳枝、麻枝)浸浴最能达到健身防病的目的。等量的药物用纱布包好,加十倍的清水,浸泡20分钟,然后煎煮30分钟,再将药液倒入浴水中,即可浸浴。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出汗时不要立即洗澡,中国有句老话,“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容易滋生痤疮。 饮食调养:清淡自然

《吕氏春秋尽数篇》指出:“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古人所言即是让我们注意饮食习惯。芒种节气多食用养阴生津食物,如西瓜、西红柿、绿豆、冬瓜等。另外,我们在强调饮食清补的同时,也一定要注意不能过咸、过甜,可多食用清热去火的食物,比如绿豆汤、菊花茶等,用来以清热解暑。

同时忌食油腻、黏滞、酸腥、麻辣的食品,如糯米饭、油炸食品、海鱼等。老年人因机体功能减退,热天消化液分泌减少,心脑血管会出现不同程度地硬化,此时宜适度服用牛黄清心丸,降体内心火,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广誉远牛黄清心丸,其以牛黄,羚羊角,水牛角,黄芩等寒凉之品清心火,化痰热,清理内外邪气,使气血经络清净畅通,进补之余,健脾除湿,镇静安神,醒神开窍,益气养血。

有关芒种的诗篇

梅霖倾泻九河翻,百渎交流海面宽。 良苦吴农田下湿,年年披絮插秧寒。—— 范成大 芒种后积雨骤冷三绝

乙酉甲申雷雨惊,乘除却贺芒种晴。插秧先插蚤籼稻,少忍数旬蒸米成。——范成大 梅雨五绝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庭木集奇声,架藤发幽香。莺衣湿不去,劝我持一觞。即今幸无事,际海皆农桑;野老固不穷,击壤歌虞唐。—— 陆游 时雨

芒种初过雨及时,纱厨睡起角巾欹。 痴云不散常遮塔,野水无声自入池。 绿树晚凉鸠语闹,画梁昼寂燕归迟。 闲身自喜浑无事,衣覆熏笼独诵诗。—— 陆游 芒种后经旬无日不雨偶得长句

药里关心百不知,可怜笔砚锁蛛丝。倒壶犹有暮春酒,开卷遂无初夏诗。户外逢人惊隔阔,灯前顾影叹支离。痴顽未伏常愁卧,鼓缶长谣乐圣时。—— 陆游 春夏之交衰病相仍过芒种始健戏作

旋黄旋割听声声,芒种田家记得清。几处腰镰朝雾湿,一行肩担夕阳明。——清 王时叙 商周山歌

熟梅天气豆生蛾,一见榴花感慨多。芒种积阴凝雨润,菖蒲修剪莫蹉跎。——吴藕汀(当代诗人画家,浙江嘉兴人) 芒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