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一语文试题

高一语文试题

2021-02-26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模块检测

高一语文试题

2017年4月

上述种种学术疑问并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正如一位绝世佳人,她吸引我们的是她的美丽和风韵,而不是她的身份和背景。

据《世说新语》载,东晋谢安曾问子弟《诗经》中何句最佳。他的侄子谢玄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小雅〃采薇》末章的几句,确实很美,但如果谢太傅问我,我一定回答《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忄刘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月亮出来明晃晃啊,那个美人真漂亮啊。步履款款身苗条啊,我的心儿扑扑跳啊。)

我曾用‚天堂的三个元素‛来评述这首诗。美是一种没有峭壁的高度,她不压迫我们,但仍让我们仰望;她不刺戮我们,但我们仍然受伤。她如此接近我们,却又如此远离我们;如此垂顾我们,却又如此弃绝我们。这个美丽的女子,是月夜的一部分,或者说,月夜是她的一部分,她与月已经构成了圆满,我们已无缘参与其间,但她如皎月泻辉般辐射出来的美,还是灼伤了我们的心。对这澄澈圆融的境界,我们能介入其中的,不,能奉献与之的,也只是这颗怦然而动的心……明月、美人和我们的心,是这首诗的三个主要意象。要知道,自然、美人和我们:天堂只要这三个元素就够了。

《诗经》305首,美丽的诗篇触目皆是,我只是举了一例。《诗经》毕竟是‚诗‛,我们要把它当‚诗‛来读。只有这样,才能挽救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的古代诗歌的清誉。

1.作者认为,“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

A.朱东润先生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了质疑,并且理据充分。

B.《诗经》的作者是个大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作问题,大家一致得过且过了。 C.司马迁虽然说到孔子是《诗经》的主编者,但没有提供证据。

D.司马迁和《左传》都没有提到“采诗”说,大、小雅中的讽刺之作应该不是“献诗”。 2.文中用了比较多的笔墨写《陈风·月出》,对其作用的表述最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为了解说作者对诗歌的评价标准,美丽的诗篇必须符合“天堂的三个元素”。 B.是为了说明对《诗经》的学术研究无关紧要,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 C.是为了说明《诗经》的美丽,《诗经》毕竟是“诗”,我们要把它当“诗”来读。 D.是为了说明《小雅·采薇》末章的几句不是《诗经》中最美的,《诗经》最美的诗篇应该是《陈风·月出》。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仅仅是《诗经》,古代诗歌由于史料很少,普遍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了。 B.《诗经》毕竟是“诗”,只有抛开充满疑问的学术研究,才能真正走进《诗经》美丽的境界。

C.自古以来人们总是殚精竭虑不胜疲惫通过读“诗”来解《诗经》的“谜”,这种不把《诗经》当“诗”来读的现象现在依然十分严重。

注意事项:

1、认真审题,规范答题,会做的题一题不错,该拿的分一分不丢。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图,答卷纸用黑色中性笔书写。

第I卷

一、社科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美丽《诗经》

《诗经》是一个谜,它有太多的秘密没有揭开。可是,它实在太美了,使我们在殚精竭虑不胜疲惫的解谜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

《诗经》与我们的距离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它的无知上。我可以稍微武断一点地说,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对很多问题我们都各持见解而互不相让。即便有些问题看来已被‚公认‛,但那也正是全体的无能为力。我举几个例子。

正如大凡神圣人物总有一个神秘出身一样,《诗经》的出身也颇扑朔迷离。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便有了‚采诗说‛和‚献诗说‛。班固和何休都有‚采诗‛之说,且都说得极有诗意。但仔细推敲他们的说法,却并无任何历史根据。司马迁就没有这种说法,《左传》中也无这种说法。但我们却又无力驳斥班固和何休,因为他们的说法虽然缺乏证据,却是一个合理的推断。更重要的是,否定这个说法,我们并不能提供一个更合理的说法。

与国风‚采诗‛说相配合的,便是大、小雅的来自‚公卿至于列士‛的‚献诗‛。这种说法也只有《国语》‚召公谏厉王‛中的一个孤证,且这‚公卿至于列士献诗‛之‚诗‛是否为公卿列士自作也成问题。况且,就一些尖锐的讽刺之作看,像《小雅〃十月之交》中对皇父等七个用事大臣的点名揭批,大约也不是‚献诗‛的好材料。

《诗经》的搜集固然是一个问题,然而集中起来的诗,要把它按一定的规则编排成书,又是哪些人?最后毕其功的人是谁?司马迁说此人是孔子,这当然是最好的人选,但司马迁并没说明他这么说的证据。这个说法也受到后人的质疑。

就《诗经》本身,它的作者是一个更大的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作问题,大家一致得过且过了。抗战前,朱东润先生在武汉大学《文哲季刊》上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理据充分的质疑,却不见有什么反响。1981年朱先生又出版《诗三百篇探故》,仍没见什么回应。我私下认为这种尴尬其实很好理解:大家都不愿再惹事,得过且过。

1

D.学术界对《诗经》很多问题的研究仍然莫衷一是,主要是年代久远,史料鲜有记载造成的。 ①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随赵王敖至长安。 ②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之哉! ③今梁王不伏诛,是废汉法也! ④王长者,不倍德。

⑤孟舒岂故驱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

⑥如其伏诛,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

A.②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①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田叔由于为人廉直,喜任侠,而被举荐给赵王张敖,担任了郎中官职,赵王很欣赏他的才能。

B.孟舒主动率疲惫的士兵抵御匈奴冒顿的进攻,虽然失败了,部下死了数百人,田叔认为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廉直,喜任侠。游诸公,赵人举之赵相赵午,午言之赵王张敖,以为郎中。数岁,赵王贤之,未及迁。

会陈豨反,汉七年,高祖往诛之,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①。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②,称王家奴,随赵王敖至长安。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

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责任不在他。 孝文帝初立,召叔问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对曰:‚臣何足以知之!‛上曰:‚公长者,C.刘邦无礼谩骂赵王张敖,张敖的臣子赵午贯高等私下密谋刺杀刘邦,事情被发现,赵王宜知之。‛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臵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无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叔叩头曰:‚夫贯高等谋反,天子下明诏:‘赵有敢随张王者,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张王,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而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寇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战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于是上曰:‚贤哉孟舒!‛复召以为云中守。

后数岁,叔坐法失官。梁孝王使人杀故吴相袁盎,景帝召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上曰:‚梁有之乎?‛对曰:‚有之。‛‚事安在?‛叔曰:‚上无以梁事为问也。今梁王不伏诛,是废汉法也;如其伏诛,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于是上大贤之,以为鲁相。 (节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注释:①虫出:这里用齐桓公死不能下葬以至尸体生蛆的典故表达死而不能下葬意。

②髡kūn:剃掉头发;钳:颈上带着刑具。

4. 下列对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 微:如果没有 .B. 王长者,不倍德。 倍:违背,背叛 .

C. 而匈奴冒顿新服北夷 服:使„臣服,收服 .D. 后数岁,叔坐法失官 坐:因为 .

5、下列各组语句中,能体现田叔“廉直”的一项是( )(3分)

受到牵连,田叔等人自愿陪赵王到长安。

D.田叔认为孟舒是真正的长者,一是因为孟舒对赵王的忠诚;二是因为孟舒体恤下情,爱护士卒。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

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6分)

(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题目。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8.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9. 请指出诗歌的颈联?试指出颈联所运用的手法并分析。(6分)

2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离骚》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代表作,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情感与积极的主张,其内容是“ , ,靡不毕见” 。 《屈原列传》

(2)《诗经·氓》用比兴手法写流年带走了青春、女子容颜憔悴的诗句是“ , ”。 (3)李密深情苦诉家境的不幸与凄苦,令人动容,其中,写到家庭的时候这样写“外无期

少年凭着刻苦学习的一股韧劲考上县重点高中,那是他实现自己人生之梦的关键一步。拮据的家庭负担不起住校费用,为了圆梦,他想买辆旧自行车骑车上学,尽管每天要走几十里的路有些辛苦。可他靠卖废品才存下二十元,要拥有旧货店中那辆状况还算好的自行车,得先卖掉这部《康熙字典》。父亲病故了,母亲已去南方打工,他清楚妈妈挣钱的辛苦,不忍向妈妈要。并且他也清楚,妈妈正省吃俭用地攒钱,以备他将来考上大学的花费。

集市渐渐冷清,卖肉的和炸油条的,在他的巴望之下先后离去。他和那页旧挂历纸的存在,总算是比较显眼了。炸油条的摊位那儿,留下了几块烧过的炭,他捡起一块,在纸上写出一个大大的 天已傍晚。

终于有四个人围住了少年。其中一人三十六七岁,是隔街走过来的,左腿一瘸一拐,看上去较有文化,他对字典的兴趣挺大,拿在手中翻看良久,少年将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不料他说:‚这字典其实没什么收藏价值,是1949年以前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学生字典而已,至今民间仍多的是。而且,显然做了手脚,把最后一页撕掉了,最后一页肯定印着出版年份什么的……‛

‚没做手脚!‛

少年愤怒了。他确实撕掉了最后一页,但不是为了骗人,而是由于最后一页太破了…… 少年的辩解已无济于事。他用半页挂历纸包起字典离开小镇时,天已黑下来。 ‚那孩子,过来,帮帮我!‛

他听出是那个坏了他事的男人的声音。原来那人的左腿有半截是假肢。他因为躲一辆卡车而摔倒,假肢的关节处摔坏了,站都站不起来。他的处境无疑很危险,路那么窄,不被压到才怪呢! 少年尽管恨他,但还是站住了。

他是县重点中学的一位数学老师。开学后,任班主任的他手持点名册点名时,意外地看到那卖《康熙字典》的少年应声站在他面前,他愕然了……

下课后,老师将他引到无人处,表示感谢,问:‚字典卖掉了吗? ‛ 学生摇头。

‚我收回我的话,因为老师说的不对,那字典其实很有收藏价值……‛ 学生将目光望向别处,不言语。 ‚卖给我吧,我出两百元。 ‛

‚我不能和老师做交易! ‛ 学生说罢,转身跑了。 过了几天,老师旧话重提,学生还是说不能和老师做交易。

‚老师都和你说过几次了,你都不给老师一点儿面子吗?你本来就是想卖的,不是吗?有收藏价值的东西应该由知道它价值的人来收藏,对不对? ‛

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让人潸然泪下。 ‚卖‛字,那是他上学以来写得最大的字。

三、小说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康熙字典 梁晓声

集市,即便在小镇,也还是热闹的。

少年面前的地上铺一张白纸,特白,闪着好纸的光芒。那是旧挂历的一页,是在集市上花一角钱买的——他自然舍不得花一角钱买,但馄饨铺的老板娘无论如何不肯白给他。 ‚都是去年的挂历了,你就扯给我一张,也不是什么损失。‛

‚不是什么损失?损失大了!你看那明星,结婚了,息影了。息影,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就是再也看不到她演的影视剧了!一册挂历上全是她一个人,有收藏价值的。扯一张给你,就不完整了。不完整了还有屁价值!‛老板娘从挂历上扯下那一页时,表现得十分不情愿, 仿佛真吃了极大的亏。

午后三点多,集市的热闹像戏剧的高潮过去一般退去了。少年仍蹲在那页白纸旁。白纸正中,摆着一部纸页破损、颜色像陈谷子似的字典。1949 年后,全中国再没有任何一家出版社出版过那种字典。它已没了原先的封皮,后贴上去的封皮上写着‚康熙字典‛。笔迹工整又拘束,是少年写上去的。

他的左边,是卖肉的摊位,从上午到此刻,买肉的人络绎不绝,卖肉的汉子忙得不亦乐乎。右边,是卖油条的,生意也不错。农村人一年四季自家是炸不了几次的,跟着大人们赶集的小孩子,十之八九要央求大人给买了吃。城乡差别,至今仍明明白白地体现在细微处。而且,越是体现在细微处, 越使农村的少男少女们做梦都想成为城里人。

这少年也有那样的梦。

真的梦是无逻辑的,人生的梦却须循着某种规律。

3

最后一次,老师有些生气了。

于是,老师得到了《康熙字典》,学生得到了一辆自行车,新的。

三年弹指一挥间,少年考上了上海交大。临行,送给老师一张字条,上面写着:‚老师,我明白您为什么非要买我那本《康熙字典》,也明白了某些东西的真正价值是什么。 ‛ 每每看到它,老师心里就漾起一股暖意。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中关于赶集孩子和农村少男少女城市梦的描写,使少年的生活境遇和人生梦想超越了个例而成为一种典型,成为农村少年生活的一个缩影。

B.这篇小说以“康熙字典”为线索,运用插叙和倒叙的手法,描写了留守少年卖《康熙字典》的曲折经历,避免了平铺直叙,使行文曲折有致。

C.小说强调少年用炭写下的“卖”字“是他上学以来写得最大的字”,意蕴丰富,表明少年要成为城里人,缩小城乡差距的决心巨大。

D.买肉和油条的人络绎不绝,而少年的《康熙字典》却无人问津,这种鲜明的对比说明当地人的物质生活虽已富足,但精神追求严重缺失。

E.少年撕去字典最后一页的行为被“老师”误会后,他很愤怒,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他极力地向围观的人解释,想澄清事实。

(2)小说中的少年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多处写到“白纸”“旧挂历纸”,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中的“老师”先说“这字典其实没什么收藏价值”,后来又高价收藏了《康熙字典》。小说这样写,有人认为很巧妙,有人认为不太好。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气象专家分析,目前山东省大部分地区气温偏低,主要原因是由最近一段时间阴雨天气多、光照不足所引起的。

B.“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的“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是对当今世界格局、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准确把握。

C.通过这起网上消费纠纷引起的官司,使消费者认识到在购买贵重物品时要注意保留消费凭据。

D. 大观园旅游纪念品商场里摆放着名人字画、根雕作品、导游地图、古玩、佩饰等多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1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铁路客车动车组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 , , , , 。列车防火系统也很先进,重要设施都附有防火装臵。

①并与地面通讯,实现地面对列车的监控 ②能实现对动车组各个系统的控制 ③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动车组即可自动减速或停车 ④同时对系统进行监视和故障诊断 ⑤无需人为干预

A.②①⑤④③ B.⑤④③②① C.②④①③⑤ D.⑤④①③② 15.主观描述题,二选一(5分)

(一)须臾,献头帐下,操方省悟日:‚吾中计矣!‛众将见杀了张、蔡二人,入问其故。操虽心知中计,却不肯认错。乃谓众将日:‚二人怠慢军法,吾故斩之。‛

上述文段表现了曹操怎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二)《红楼梦》中的两大女主角王熙凤和林黛玉都是在第三回正式出场的。有人说,二人的出场瞬间有着极大不同,而这也直接反映了两者不同的形象特征。请对此说法做简要分析。

16.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人在低处,抬腿就是登高;人在高处,伸脚就是低就。做人与处事, ① ,既不能得意忘形,也不要妄自菲薄。孔子看过仓库、养过马、当过宰相,最后去办学、周游列国。好像他止于低处,其实那正是他的高处——因为凡人着眼于世俗的功业,看重的是成功;而孔子着眼于心灵的修业,立足于成人。凡人因为功利而速朽,孔子因养心而被后人追为千秋至圣。凡人与‚至圣‛的距离,弥补之途,还是修炼内心, ② 。因为,一个人内心的宽度,是他读过的书一本一本摊开来的;一个人内心的高度, ③ 。 17.作文:

请以“那一刻,我的眼中含满泪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写人记事,有真情实感,至

4

第Ⅱ卷

1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1)他本来很一般,但由于双方都争取他,他便成 的人物了。 (2)公听视机警,受大任 。上爱其才敏,倚若股肱。

(3)导演把《集结号》中最重要的角色给了谷志鑫,其他演员几乎成了 的人物。 A.举足轻重 举重若轻 无足轻重 B.无足轻重 举重若轻 举足轻重 C.举足轻重 无足轻重 举重若轻 D.举重若轻 举足轻重 无足轻重

少800字。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