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 2、 组合字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决定行为努力地方向,
6、 需要:客观的刺激作用于人们的大脑而产生的缺乏
某种东西的状态。
区别他人的个体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的特点:(1)整体性和层次性。(2)独特性和努力地对象形成爱护的对象,努力地行为改变环境,环境决定努力行为的新的方向。(1)二者相互作用,不断进行信息、物质、能量的交换。(2)组织依靠环境获得赖以生存的资源和发展需要,组织的产出、服务为环境所接受的程度是限制组织活动的边界条件。(3)组织也会影响环境,组织的存在本身就是为了增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组织的活力对环境会产生 或大或小的影响,组织要为优化环境尽“社会责任”。
3、 组织行为分析的层次:个体——群体——组织——
环境
在第一分析层次上,可以把组织看成追求组织目标而工作的个人的集合;在第二个分析层次上,可以把重点放在组织成员在群体工作中的相互影响上;最后,可以把组织视为一个整体来分析组织行为。每个层面都表现出独特的观念并产生了对组织本质和功能自身的见解。环境决定行为努力地方向,努力地对象形成爱护的对象,努力地行为改变环境,环境决定努力行为的新的方向。
4、 人性假设理论;a“经济人”假设:人的行为就是为了
获得最大的利益,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报酬。b“社会人”假设:人们最重视的是工作中与周围人友好相处。c“自我实现人”假设:只要人的潜能充分发挥,就能得到满足感。d“复杂人”假设:人是复杂多变的,不能把人归为一类。
5、 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
交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求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7、 动机:引导起个人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满足人们需
要的欲望、愿望、信念等心理因素。
8、 动机与行为的关系:a同一动机可以引起多种不同
的行为。b同一行为可出自不同的动机。c一种行为可能为多种动机所推动d合理的动机可能引起有不合理的甚至错误的行为e错误的动机有时被外表积极的行为所掩盖。
9、 价值观:人们在观念上对于正确与错误、好与坏、
重要与不重要的判断与评估。
10价值观的分类,斯普朗格尔的价值观分类;理性价值观、唯美的价值观、政治性价值观、社会性价值观、经济价值观、宗教性价值观。
11感觉: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12 知觉: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个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德反映。
13社会知觉:就是对人的知觉,就是对人和社会群体的知觉,就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
分类:对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角色知觉。
14 归因理论:即通过改变人们的自我感觉、自我认识、来改变和调整人的行为的理论。
研究的基本问题:一 人们心里活动发生的因素关系。二 社会推论问题。三 行为的期望与预期。 15 态度:指个体对外界事物的一种较为持久而又一致的内在心理和行为倾向。
16 个性:在先天因素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一般性。(3)稳定性和可变性。(4)生物制约性和社会制约性。
17 气质: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是人天生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分类: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18 性格: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19 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分类:一般能力、特殊能力。
20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心理能力、体质能力、实践智力、情绪智力。
21 意志:就是自觉的确定目的,并支配调节自己的行
为,以克服各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22 兴趣:人积极认识客观事物的倾向,这种倾向使人
对该事物给予优先的注意和反映。
分类:一、根据兴趣的倾向性来分,可分为直接兴
趣和间接兴趣。二、根据兴趣维持的持久性来分,可分为暂时兴趣和持久稳定的兴趣。三、根据兴趣的社会意义可分为积极兴趣和消极兴趣。
23 情感都得形态:心境、热情、激情、应激。
24 群体: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两个或以上的人相
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组成的人群集合体。
分类: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
体;开放群体和封闭群体。
25 角色:每一个成员在群体中都表现出自己特定的行
为模式。
分类:自我中心角色、任务角色、维护角色。 26 规范:由群体成员们建立的行为准则。
功能:群体支柱的功能;评价准则的功能;对群体
成员的约束功能;行为矫正功能。
27 凝聚力:成员被群体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 34 对待非正式组织的正确态度:1、接受并理解非正式
组织2、正确影响非正式组织的组织规范3、注重培育合作的非正式组织4、重视非正式组织的核心人物5、加强与非正式组织成员的沟通6、在采取行动时,要注意引导非正式组织发挥积极作用7、在发生冲突时考虑不清,弹性太大9、地里障碍,沟通困难。
42 组织变革的起因:1、外部环境的变化2、内部环境的
变化3、组织成员状态变化
43 组织变革的内容;1、从组织结构着手变革2、从技
术方面着手3、从人事方面着手
44 组织变革的热点问题:1、激励组织创新:创新就是
群体凝聚力: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一种要求
归属于某一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其中一员的愿望,以求得满足、安全、友谊、爱和尊重的需要。
28 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a 态度和目标的一致性b
外部的威胁c与外界的关系d群体规模e群体绩效f班组组合g奖酬体系h领导的作风
29 冒险转移:群体决策与个体决策相比更倾向于冒险 原因:1、责任分摊假设2、领导人物作用假设3、
社会比较作用假设4、效用改变假设5.文化放大假设
30 冲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在目标上互不相
容或互相排斥,从而产生心理上或行为上的矛盾。
来源:1、沟通因素2、个体行为因素3、组织结构
因素
31 正式组织: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建立的组织。 32 非正式组织:一种关于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网络,这种
网络不是由法定的权力机构所建立的,也不是出于权力机构的要求,而是人们在彼此交往的联系中自发形成的。
33非正式组织产生的原因;1、暂时的利益一致2、兴趣
爱好一致3、经历背景一致4、地理位置一致5、亲属关系
非正式组织成员的利益
35 组织文化: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形成的,为
组织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基本理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与企业文化的关系:组织文化包括企业文化,企业
文化是组织文化讨论 的热点问题。
36 组织文化的特征:1.无形性2、软约束性3、相对稳
定性和连续性4、个性
37 结构:观念层 、制度行为层、器物层
38 评价组织文化的标准:1、民族性标准2、时代性标
准3、个异性标准4 制度标准
39 组织形象塑造的层次;1、理念识别2、行为识别3、
视觉识别
40 两种权威观:1、职位权力(来自职位权力,这种权
力是由于领导者在组织中所处的位置由上级和组织赋予的,这样的权力随着职务的变化而变动。)
2、个人权力(由于个人本身的某些特殊条件才具有的。如模范权、专长权)
41 信息沟通的障碍;1、语义障碍,理解差异2、个性差
异造成的选择性知觉3、情绪造成沟通障碍4、地位差异和利害冲突妨碍交流形成过滤5、组织层次的影响6、组织结构设计不当,沟通渠道不畅7、信誉不佳妨碍沟通8、条件
应用于组织的产品、生产过程或服务等的开发和改进的某种新的思想。
2、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
织就是在发展中形成了持续的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他采用的是“双环学习”。
45 组织气氛:组织内部的一般人际环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