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医学理论在呼吸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循症医学是传统教育的补充,其医学方法将有利于开发学生严谨性、对医疗诊断的灵活性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兴趣。本文将循症医学在呼吸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综述循证医学在呼吸内科临床教学中的运用和效果,为更灵活地应对将来复杂多变的临床诊断与治疗采取相应措施。
标签: 循症医学 呼吸内科 临床教学
长期以来,临床护理教学尤其是实习带教过程,都是以“教师为主、课堂教学为主或是教材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我国的护理教育中培养了大量的护理学人才。这是一种基于教师的经验的教学模式,临床教学老师根据个人的经验和技能指导实习学生,这种模式带有浓厚的主观的个人判断的倾向,而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味地将书本知识进行按部就班的学习不进行有效地操作会降低教学效果,使学者缺乏经验,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因此引入循症医学理论对学者在临床医学诊断与治疗中学习操作的动手方式,为临床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培养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规范其医疗行为,多利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解决临床实际问题,避免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培养医学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高效终身学习的良好临床医学模式。
一呼吸内科在临床中的教学模式的缺陷
所谓临床医学,就是以“病人为中心”的需要丰富的专业技能、实践经验和相关知识且跟随迅速发展的新医疗手段步伐的学科。而长期以来,临床护理教学尤其是实习带教过程,都是以“教师为主、课堂教学为主或是教材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我国对护理学人才进行培养。这样的教学模式明显滞后于迅猛发展的新医疗手段,再加上对呼吸内科治疗存在的不足,如对呼吸内科教材更新周期较长,使得学者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无法将新手段运用其中,导致知识的滞后、残缺、遗漏,只能在其今后的诊断与治疗中吸取经验,又如此循环走个人主义教学,对医学的进步造成巨大影响,导致医疗水平不断地滞后。再如,学者对获取知识的途径太过单调,仅仅停留在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笔记以理论为主,填鸭式的学习方式,偏重于理论成绩忽略了实践的重要和对学生自身思维能力的培养与独立思考发现、研究的基本学习方式。从大的方面来说,就是束缚了学者在临床医学上的发挥与提升,导致一个医院中各科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仅靠某一名或少数资深医生能应对较为复杂的临床诊治的现状。其次,我国教学模式过分偏重知识和技术的“师徒传授方式”,凭经验或局限于上级医师或年长医师的专家诊治进行诊治,最终,在临床实践中表现出一些无效甚至有害的方法。基于流行病学、现代信息学及应用医学互相交叉的新兴边缘学科——循症医学及其教育模式是解决以上传统医学教育缺陷模式的有效手段,它的出现影响了呼吸内科诊断的发展趋势。
二循症医学的介绍
1991年加拿大学者Guyatt最先使用循证医学(Evigence-Based medicine,
EBM)这一术语,1992年加拿大Lsackett等对循症医学的概念进行了整理和完善,其核心思想是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应用当代最佳证据,对个体病人医疗做出决策。循证医学的产生既发扬了西方自然科学实验与理性的传统,又体现了现代医学对患者个人价值观和期待的重视。循证护理就是随着循证医学的产生与发展而出现的。循证护理,即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运用实证,并对病人实施最佳的护理。它包含了3个要素:(1)可利用的最适宜的护理研究依据;(2)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3)病人的实际情况、价值观和愿望。只有将这3个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树立以研究指导实践、以研究带动实践的观念,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分析解决诊断与诊治中的问题护理学科才能有所进步。同时,专业护理人员的经验积累也是护理实践不可缺少的财富。
三循症医学在呼吸内科中的引入与运用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地发展,临床实践也日新月异的在不断进步。作为医师或带教,需要及时更新医学知识,以便从新的护理学角度对学者进行解析及临床诊断的帮助。而护理的中心理念就是要以病人为中心,从病人的实际情况出发。尤其是带教医师在针对呼吸内科的临床诊断时,需要结合循症医学,在平时的带教过程中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理念,从观念上杜绝个人主观决策对正确诊断的影响,鼓励学者在实践中独立思考,以患者为中心,把疾病与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悉心指导学者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分析患者病状,并对学生讲解各种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症状,及诊治机制与病理原因,不要太过执著于经验,不断接收外界新医疗手段的知识并运用,养成以研究指导实践、以研究带动实践为观念的习惯。在传统的医学教育中,探索知识方面,大多学者存在着弊端,如思维不活跃,眼界不开阔,创新能力不足,自学能力低等问题。这时需要带教医师督促学者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料及互联网收集有关的最新资料,并让学生自主学习新的医疗手段,发挥其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另外传统教育的手段仅仅局限于理论,而呼吸疾病患者的机制与病状情况千差万别,学者仅对课本了解而不从病人的实际情况考虑会对诊治结果造成影响,因此就要求学者有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将患者实际症状和病情发展趋势进行观测分析。而采用循症医学对呼吸内科的教学,就是将传统受教的缺陷弥补过来,加强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诊治观念,在不断的求新中进步。总而言之,循症医学将成为现代医学研究诊断治疗的有效手段,将循症医学贯穿于呼吸内科的临床教学中,有效的弥补了呼吸内科本身由于治疗手段更新速度慢的不足,为今后呼吸内科的诊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将循症医学贯穿于呼吸内科的临床教学被认为是培养更多创新型护理人才的最有效地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蔡青,徐晓路.从医学模式看医师素质.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J],2008,15(6):595-596.
[2]赖雁,甘涛,任佳等.从我国医学教育和医疗体制看如何加速年轻医生的培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3(2),13-14
[3]曹梅,徐米清,陶怡等.内科学教学引入循症医学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3):62-63
[4]李丹,米粲,赵勇. 循症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J].医学教育探索,2006.5(3):204-205
[5]张鸣平,李幼平.将科研结果用于实践:临床研究证据在临床决策中的作用[J].华西医学,1998,13(4):390-39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