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备课行为的“有效性”
南京市江宁区秣陵初级中学 魏应兵
摘 要:有效,是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包括若干要素,其中之一便是教师行为的有效性,本文就教师备课行为中“设计提问问题”、“选择教学方法”和“驾驭教材”等方面的有效性来谈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 备课行为 有效性
有效,是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是深化学校教学改革的基本任务,也是课程改革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包括若干要素,其中之一便是教师行为的有效性,教师是课堂教育教学有效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是否有效对课堂教学的效益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现今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为保证课堂的高效,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为了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教师需要在“上课”之前作好准备。这种准备活动最初称为“备课”,后来发展成系统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只是教学行为的一种备择的教学方案,它首先需要借助于一系列的教师备课行为来实现教学方案的理想和价值。比如有效备课行为中的“有效设计教学问题”、“有效选择教学方法”和“熟练驾驭教材、师生意识行动的转化”等,下面笔者就从这几方面来作一番论述。
一、精心设计教学问题,激活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无论“讲授”多么有效,教师若想有效地激发学生“投入”学习,则需要有效地“提问”并“倾听”学生的声音,使教学保持某种“互动”的、“对话”的状态。因此在教学中加入适当有效的提问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有效地设问,然后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有这样的意识:老师在等待他们的回答,在倾听他们的思维活动,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而在教学中,我往往会担心学生对问题的把握,担心课堂占用时间过长,往往会在学生思考或回答的过程中,加以提点,或者很明显的引导,这对教学任务与时间的把握是及时的,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并不充分,长期以往甚至让个别学生养成依赖性。有效教学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在这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授,但不能总是只有一个声音。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而“提问”能否有效关键在于“设计的教学问题”是否有效。
1、教学问题设计要“趣”,激发思维的积极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初中生物的教学内容,适当地引入直观材料或轶闻趣事或谜语来设计新颖有趣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状态,这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就能充分调动起来,并进一步主动地去探索寻求答案。
例如:在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植物的有性生殖》一节里,子房的各组成部分发育成果实的各组成部分的问题看似简单,但是不注意观察和不善于联系的同学往往一时半会儿记不清楚,教师可在上课时先让学生猜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描述的是什么?然后提问:“麻屋子、红帐子、白胖子”分别指的是其中的哪一部分?是由什么发育来的?由于问题的趣味性很强,容易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听课的效果。教师还可把准备好的花生果实发于学生,让他们直接真切地去感受果实和种子的结构关系,再要求学生手拿花生运用想象,把它们的发育过程回忆一遍,这样知识的掌握就轻松愉快。
2、 教学问题设计要“悬”,激发思维的探索性
好奇心是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源泉。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认真分析教材,寻找最佳处创设悬念情境,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对所讲内容产生一种急于追下去的心理,因而注意力倍加集中,求知欲倍加旺盛,例如:在学习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植物根的结构》时,为了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一开
始就进入积极思考的状态,教师可从生产生活实际出发设计问题:农民在移栽庄稼时为什么要选阴天或傍晚,还要带土移栽?为什么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仙人掌为什么可以治疗无名肿毒?为什么施肥过多出现“烧苗”?施肥前为什么要先松土?俗谚“冷水田低产水稻”、“烂泥田低产水稻”有何科学根据?这些现象或者俗谚都是学生所熟知的,如何用生物学知识来解释呢?这时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急盼、渴知的心理状态,有效地激活了思维的探索性。
3、教学问题设计要“巧”,激发思维的灵活性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寻找最佳时机,在学生思维容易堵塞的地方巧妙设疑,创设“愤”“悱”情境,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然后开通思路,释疑解惑。
例如:在复习生物的发育一节时,先引导学生回顾概念“受精卵是一个细胞。这个细胞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和器官形成,直到发育成性成熟的个体,这就是生物的个体发育。”然后提问:植物和动物个体发育都是从受精卵开始的,这种说法对吗?学生多数都不假思索地答“对”。此时教师进一步设疑:“雄蜂个体发育的起点是什么?月季在进行营养生殖直接产生新个体时,个体发育的起点又是什么呢?”
这样,教师于无疑处生疑,在学生最容易忽视的地方因势利导,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从而使先入为主的错误得以纠正。教师对教学总结是相当重要的。一年年下来,学生什么地方易出错,应该心中有数,我们要在上新课时,分析清楚,而不因在练习错误后再来补救。
4、教学问题设计要“精”,激发思维的层次性
教学问题设计的“精”,是指教师在设疑时围绕中心、总体设计,在“关键”(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处设疑,决不随心所欲、在不重要的地方胡乱设疑。创设的问题要小而具体,讲求过程、不重结论,具有可思性。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思考探索中理解知识,把握重点,体味思路,突破难点,激发学生思维的层次性。
“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没有疑问,就不会思考,就没有收获。问题对于学习动机的激发,意义的建构、知识的生成和创新以及应用技能的培养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在课堂教学中有系统地创设一些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分析矛盾、揭示规律、答疑解惑是启发思维的有效手段,而思维则是在感知的基础上,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的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学生要理解教材,必须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这就必须通过思维来完成。在课堂教学中只有优化问题设计,渲染情境交融、形式多样、别具一格的教学气氛,讲究布疑技巧,才能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沿着一串串疑问拾级而上,从而跨入知识的殿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 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注意疏导结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教师在备课中不仅要准备好教学内容,更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课堂通畅有序,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挖掘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从而创造出高效率的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中教师可以尝试着采用疏堵结合的方法。
1、“疏”即疏导、引导
初中生物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是对生物现象的本质探索。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如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知识,教师在备课中可以选择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不断地启发、点拔,引领学生探索新知。
2、“堵”即为学生创设一种“问题”情境,促使其主动探究
“堵”实质上就是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自主去探究;或是给学生一个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去探索。前者即为探究式教学,后者为任务驱动式教学。这两种方法都相当于给学生创设一些“问题”,学生必须通过自主地探索、不断地分析最终才能自己解决问题。由于这两种方法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参与,所以这一策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一节中,教师可以先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和一些基本的生物学规律,然后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验证光合作用需要的各种原料以及相关产物。
3、选择教学方法要掌握的原则 (1)选择教学方法的总体把握原则
不同的教学目的和任务,要求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选用教学方法时,首先要把握教学目的和任务,要选择和运用与教学目的和任务相适应的能够实现教学目的和任务的教学方法。例如:传授新知识时,要充分发挥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的效用;培养技能技巧时;则要选用练习法、实验法等。其次,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把握好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的性质和特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例如:重在概念理论性总结的知识内容多采用讲授法,而重在过程探索性的知识内容则采用实验、演示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2)选择教学方法的最佳效果原则
最佳效果,是指教师选用的教学方法必须在一节课内取得最好的效果,达到方法和效果的统一。有的教学方法虽好,但有的教师选用未必能取得最佳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发挥自身优势,把握好自身对各种教学方法驾驭的能力,选用那些能取得最佳效果的教学方法。例如:善言者可选用讲授法为主进行教学,善书善绘者可利用板书纲要、图表来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
(3)选择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原则
各种教学方法都是在一定的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服务的,因而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局限性。例如:讲授法能在短时间内传递信息,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但片面使用这种方法,就会妨碍学生直观记忆能力的发展,不能充分形成学生的技能技巧。每种方法都有长处和短处,因此,教师在运用教学方法时不能单一化,必须在正确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从教材的需要出发,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组合,以长克短,灵活地设计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创造性,以取得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将意图转化为行动,熟练驾驭教材,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1、在备课中要把教师的意图转化为学生的行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向导。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能够精力集中、思路活跃、独立思考并且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就要看教师能否把教学意图转变成学生的行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精心思考:思考是否吃透教材?思考学生的知识基础?思考学习这部分教材时还可能存在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突破?然后再精心设计:怎样开头?怎样指导学生读书自学?怎样启发?怎样设计检测题?最后还要精心组织:组织课前预习,组织课中听讲、问答、思考、讨论、练习,组织课后巩固、补差、实践活动等。在课堂教学中,只有通过师生互动,才能真正体现“两主”和谐及教学的启发性,建构起有活力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学而快乐着。
2、在备课中要熟练地驾驭教材。
驾驭教材要经过一个过程。一要认真钻研教材,抓住重点、难点和疑点。二要知己知彼,掌握应学教材与已学、待学教材的联系,熟悉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所教班级的群体特点和所教学生的个性特点、思维能力差异、思维特点等,做到有的放矢。
如何有效教学?这是一个永远不会结题的课题。这个课题的结论不会是唯一的,无论结论有多丰富,无论结论如何表述,总会有人有机会在“几”的基础上加“1”,直到永远。这个课题的结论也不会是一维的,有效是个切入点,由这一点生发开去,探究的方向是无穷的,可以探究教学本身,也可以探究诸如社会、历史、科技等等因素与有效教学的关系,也可以从人的心理这个层面进行探究。任何一个维度的探究,又会有无数的新的点被发现、被进一步探究,又生发出多维度,以致无穷。课程改革在发展中,教育在发展中,科技在发展中,社会在发展中,有效教学的标准和内涵也会处于辩证的发展中。有效教学将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永远的牵挂。
参考书目:
1、生物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尼克.帕卡德 费尔.雷斯著.美国中小学教学技巧2000则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