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破阵子,本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在唐代为舞曲,舞用2000人,皆画衣甲,执旗帜,威武壮观,有军队“破阵”之意。同甫,是陈亮的字,陈亮是辛弃疾的好朋友。赋,写作。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各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宋著名词人,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江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在词作上与苏轼齐名,世称“苏辛”。有《稼轩长短句》。作品特点:境界阔大,感情豪爽〉
人物拓展:辛弃疾出生时,家乡已被金兵占领,北方人民的深重灾难在他童年生活中留下深深的印记。青年时代,词人就积极投身军事斗争,他集结两千余人起义,投奔抗金将领耿京部下,抗击敌人。在他率众投归南宋途中,辛弃疾亲自带领五十轻骑长驱直入金营,生
擒叛徒张安国,立下卓著的功勋。回归南宋后,他历任湖北、江西、浙江等地安抚使,但朝廷没有再让他到抗金的前线。他一生反对和议、盼望早日恢复中原的主张,也未能为南宋小朝廷所采纳,而且两次被弹劾革职。
从42岁至68岁的漫长岁月,词人主要在江西上饶一带的农村中度过,把满腔的忧国忧民的热情,都寄托在所写的词里。
背景:
本词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这是辛弃疾寄给陈亮(陈同甫)的一首词。陈亮是一位志士,一生坚持抗金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陈亮一生不得志,五十多岁才状元及第,但第二年就死了。他与辛弃疾同为南宋统治集团排斥、打击的人物。宋淳熙十五年,陈亮与辛弃疾曾在江西鹅湖商量恢复大计,但是后来他们的计划全都落空了。这首词可能就是这次会面前后的作品。
醉里挑灯看剑,〈“挑灯”点出时间,“看剑”表示雄心,醉里还挑灯看剑是因为念念不忘恢复中原。〉
梦回吹角连营。〈拂晓醒来时听见各个军营接连响起雄壮的号角声。〉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写将士们的娱乐生活。雄壮的塞外之音鼓舞了将士们必胜的斗志。〉
沙场秋点兵。〈仅仅五个字,就把雄壮威武的阅兵场面描绘得栩栩如生,预示着激战即将开始。〉
上阕描述军旅生活。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运用比喻,生动地描绘出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写马、写弓,都是侧面描写,意在衬托人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以上两句,描写战争获胜,大功告成时将军意气昂扬的神情。“天下事”指收复中原。收复中原,不仅是君王的事,也是人们共同关心的大事。〉
可怜白发生!〈末句转折,表达了壮志未酬而人已老的抑郁悲愤之情。〉
下阕描写激烈的战斗场面,抒发壮志未酬的悲愤。 译文:
醉了挑灯观看宝剑的青锋,梦里醒来,听见号角声在各个军营中响起。军营里将士们分吃烤熟的牛肉,各种乐器合奏出悲壮粗犷的战歌,肃杀的深秋我在疆场大阅兵。
战马像的卢那样飞快驰骋,弓箭声像惊雷那样令人心惊。完成收复中原的宏图伟业,能赢得生前身后的一世英名。可惜壮志未酬人已老,空怀一腔报国情!
这首词融理想与现实于一体,富于浪漫色彩。 写雄壮的军营生活的句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写激烈的战争场面的句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表达作者雄心壮志的句子:了却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
表现作者壮志难酬的句子:可怜白发生! 主题归纳
这首词写了军中的生活和战斗的场景,抒发了词人渴望杀敌的雄心壮志,表现了壮志未酬、报效无门的悲愤。
词中表露作者心声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与曹操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相比,相同的是都写久经军旅的老者,英雄之心尚在,不同的是辛弃疾的哀伤较重。
简析“可怜白发生”的表达作用
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跌千丈,吐尽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抒发了报效有心而请缨无路的悲愤,使全词笼罩着浓郁的悲凉色彩。这一句与首句相呼应,都是叙写现实生活的感受,与中间梦境形成强烈对比,有力地表现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与“酒”有关的诗句 1. 浊酒一杯家万里 2. 酒酣胸胆尚开张 3. 醉里挑灯看剑
4.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5.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6.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7.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8.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9.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10.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诗人往往借“酒”抒发一些不易于言表的感情,如欢乐闲适、乡愁乡思、怀念亲人、离愁别绪、壮志难酬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