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体育教学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体育教学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2023-05-01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体育教学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新课程提出了三维目标的概念,是对我们多年教育教学实践的总结和升华,是对国内外教育教学理论的借鉴和创新,但从当前的新课程实施五年来看,有些教师对三维目标本身含义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清晰。重点了解一下: 三维目标是指什么? 为什么要确立三维目标?

如何处理“知识和技能”与“过程和方法”的关系? 如何在教学中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如何确立三维目标教学?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

今天,我把收集的、整理的有关资料及个人对三维目标的理解与大家一起交流。

应用三维目标,如果是对一个人(或学生)来理解,可能我们不

需要去深究这些所谓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但是,要是2亿中小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这些目标,2000万老师要用这些概念、理念去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就有必要把这些概念理清晰。

如何在实践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是当前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也是这次培训(模块五)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了解一下三维目标的历史背景?也就是说; 三维目标是怎么提出来的?

三维目标的内容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标准”中提到这样一段话:“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

评价建议。”这应该是“三维目标的发源地,只是当时它没有直接用“三维目标”这个词语。

一、三维目标是指什么?

指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方面的目标。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者有各自的内涵和特性,它们又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者统一为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为什么要确立三维目标?

反思我国的教育,长期存在着追求知识与技能的唯一目标,(双基)教师单纯地传授知识,传授给学生一定技能以求得评价学生绝对量化的结果--分数,这必然带来教育的诸多缺憾,不利于人格的健全发展。

众所周知,认识、体验和感悟是人的精神生活的基本方式,体验和感悟也是学习活动的基本方式。一个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必然会在过程中获得体验产生感悟;而且体验、感悟是知识后面更有价值的东西,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可能是挫折、失败,也可能学生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但这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样,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学习态度和责任对个人价值、人类价值、科学价值等的认识,都与学生认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关注“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关注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成长必然要求。

新课程目标对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强调,突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层次的革命。追求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协调统一是教育本质的真正回归,无疑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维目标的每一维度目标都具体详细解释一下: 知识与技能;

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教与学,都是通过知识与技能来体现。知识与技能是传统教学核心,是我们应该从传统教学中继承的东西。

知识;是人对客观事物认识和经验的总和;

技能;是掌握和运用某种专门技术的才能,它是由知识经过实践和训练转化而成的。 过程和方法:

既是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又是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过程的体验、方法的选择,是在知识与技能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开发。

过程;事情进行或事物变化发展的经过。

方法;解决问题的门路、程序。

情感态度价值观;

既是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是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

情感;“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情感可分为道德情感、理智情感和美的情感。

态度;是在一定情景下个体对人、事或事件,以一定方式进行反应的一种心理倾向。

价值观;是人们对某事物价值的基本看法,一方面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成为主体判断客体价值大小,进行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思想根据。

情感态度价值观怎么教?(态度与价值观可是没法“教”的!)那么我们体育老师在这方面就困惑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本质上,态度与与价值观都是一种主观选择,是行为主体(学生)对人生、对他人或社会的一种主观认识和主动反应;进行态度和价值

观的教育活动,最重要的是教师用自己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选择去影响学生,是教师通过身体力行示范活动来证实言教的真实性与可行性,并积极创造有利于学生尝试选择、参与和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这种尝试的实践行动中,形成个性化的态度与价值认知,形成个人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怎么教?

1、是教师真心实意的身教。

2、是创造机会让学生尝试从教师身教中体会到的认识。 三维目标“三者关系”又是如何呢?;

知识与技能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它通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过程而最终实现;过程与方法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它渗透在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实现中而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它伴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而实现。三维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只能作为一个整体来达成,不能分割。 名词解释:

目 的;是做一件事的结果。

目 标;是在完成一件事的过程所要涉及的各个具体内容,是个体

的体现。 教学任务;是教师所要完成的工作;

教学目的;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所提出的要求;

教学目标:教师对教学的期望值,是教师期望通过教学达到的结果; 学习目标: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每个人奋斗的目标,是学生个人的期

望值; 目标与目的区别?

“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针对的是教师的工作,而“教学目标”则包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尤其是定位在后者上。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上的主体地位,关注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而且,“教学目标”

不像“教学任务”或“教学目的”那样提出的是概括性的指向和要求,而是带有策略性和条件性的,是具体的,是可操作、可观察、可评价的。

三维课程目标是三种目标吗?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种类型。三个维度指的是同一事物的三个方面,如同一个立方体都有长、宽、高三个维度一样(侧面),课程目标也有三个维度:学生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要运用一定的方法,不管是好方法还是不好的方法;都要经历一个过程,不管是主动探究还是消极接受。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总会伴随一定的情感和态度,不管是积极的情感还是消极的情感,不管是敷衍的态度还是认真的态度;总会有一定的价值取向,不管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所以说; 三维目标不是三种目标。

体育教师怎么认识三维目标呢?

我觉得要认识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三维目标描述的主体是学生,也就是说,“知识与技能”是学生学习的内容,“过程与方法”是学生经历的学习过程以及在学习过程和运用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的认识和发展。

教师教学设计注意:?

1、教师在备课中应结合教学目标确定重点、难点,对什么地方应该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引导学生讨论、归纳、总结等。

2、如何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情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引发思考、导入体验。这些是教师教学设计时最用心的地方。教师对教材的钻研是首要的.

3、对运动项目的疑问、对问题的提出以及归纳的结论,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4、学生在活动中教师要进行引导,发现学生的理解有偏差,动作上不正确等,你就可以做一些引导.

5、提供一个思考角度,组织学生进一步讨论解决问题。 三、如何处理“知识和技能”与“过程和方法”的关系?

“知识和技能”与“过程和方法”的关系实际上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结论与过程的关系,

从学科本身讲,无论体育学科还是别的学科,学科的探究过程和方法论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只有和相应的探究过程及方法论结合起来,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既有肌体又有灵魂的活的学科认知结构,才能使学生的理智过程和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

从教学的角度讲,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所以必须重结论。

从学习角度讲,重结论即重学会,重过程即重会学。学会,重在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适应性学习;会学,重在掌握方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新信息以及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是一种创新型学习。当然,强调探索过程,意味着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这同时也意味着学生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表面上却一无所获。但是,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而眼前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应该说是值得付出的代价。

四、如何在教学中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教学中的体现,其实质就是关注人,而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应该具体表现为: 1、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

2、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3、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要特别强调以下两点:

第一教师要:有“育人”的意识,要充分挖掘体育学科所特有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素,同时要注重体育老师自身的示范作用,把教学生学会做人作为自己的头等使命。

第二教师要:掌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规律和特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有主观性、体验性、内隐性等特点,它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两个维度不一样,一般是难以明确、显性地表述出来的,更不可能一节课一节课具体地罗列出来。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既要有机地结合课程教材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又要把握课堂教学活动的情境和氛围,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五、如何确立三维目标教学呢?

(1).辩证地认识三维目标的关系

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仍然是新课程的重要三维目标之一,是体育教学的基石,同时,它又是载体,学生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而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必须依托教学活动的过程来实现,没有过程,就没有体验和感悟,也不可能形成技能。两大领域的目标,既各有内涵,又相辅相成。

(2).三维目标必须明确具体

教师必须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教学目标,切忌泛泛而谈、好高务远。制订的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可行,是可以检查、可以观察和可以评价的。如果课堂教学目标过于抽象和宽泛,教师则不明确这堂课要教成什么样子,学生则不知道这堂课要完成哪些任务,其结果必然是课堂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达成到什么程

度,均难以进行检查和评价。这种教与学的盲目性与随意性,是必须改变的。

课时教学目标应该怎样来表述呢?

按照教学理论的说法,具体的教学目标是可操作、可检测的行为目标,应包含ABCD四个要素.

A、是学习的主体,在目标表述的语句中学生应是主语. B、是行为,说明学生应能做什么.

C、是条件,说明B行为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是指对影响学习结果所规定的限制);

D、是程度,表明B行为的标准。(由行为的速度、准确性和质量三个方面确定)。

这四个要素,构成了教学目标表述中的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以体现学习者通过教学所要达到的行为上的变化。这么讲比较抽象。

例如1;学习篮球双手胸前传球技术

1、理解双手胸前传球动作要点 学生 正确 体会(掌握)传球的技术

条件 对象 程度 行为

2、通过练习 学生 迅速无误 地掌握双手胸前传球技术

条件 对象 程度 行为

“条件”属于过程方法方面,“对象”指学生,“行为” 属于知识技能方面,“程度”完成标准。 例如2;学习跨越式跳高技术 1、 通过练习 让学生 正确 掌握跨越式跳高技术,初步 掌握跨越 条件 对象 程度 行为 程度 行为 式跳高助跑与起跳结合 2、 在练习中 培养 学生 克服障碍的勇气和信心,提高学生自信心 条件 对象 程度 程度 和竞争意识,体验成功的乐趣,掌握跳跃技术。 行为 3、 在学习跨越式跳高过程中,让学生 充分 感受跨越式跳高与生 条件 对象 程度 活的密切联系,培养 他们学习跨越式跳高的热情与独立思考能力。及乐于交流的习惯。 行为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 博士生导师,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毛振明 3;例如毛振明院长文章中的一段目标设计

1、通过对排球垫球的移动和夹臂、送臂动作的学习, (条件)提高(程度)学生(对象)的垫球准确率,使2/3的学生可以把60--70%来自不同方向的球垫到目标的范围内(行为)(目标:4米外,将球垫至墙壁上3米高处直径2米的圆圈内) 2、让学生(对象)知道几种与垫球有关的战术, (条件)并在尝试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掌握(程度)配合战术. (行为)

目标清楚具体,如\"通过对垫球的移动、夹臂、送臂动作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垫球准确率\同时还提出了如何判断垫球\"准确率\"的标准,即\"使2/3的学生可以把60~70%来自不同方向的球垫到目标的范围内\最后还规定了这个目标的条件,即\"4米外,将球垫至墙壁上3米高处直径2米的圆圈内\这就是具体和行为化的教学目标。

六、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评价,是师生对话、交流的方式之一。我认为,通过注重课堂评价的科学、明确、注重激励、注重导向、注重课堂评价的指导,是有效落实三维目标的手段之一。

(一).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注重课堂评价的科学与明确 1、注重科学。

科学是教学的生命线,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正确的,对于学生的课堂评价更应该如此。 2、注重明确

现在的教育存在这么一种现象,为了尊重学生,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有些教师对于学生回答中的一些知识错误,盲目地给予表杨。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恰当的,明显地违背了“知识与技能”目标。我

认为:教师的课堂评价要注重明确,就是对于学生的进步,要明确地提出表杨;对于学生的不足,要明确地指出应努力的方向。

(二)、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注重课堂评价的激励、导向。

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于教学过程中。要在体育学科中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就应该注重课堂评价的激励、导向。

1、注重激励;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认知水平的提高,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多运用一些激励性评价语言。多年听课与教学观察发现,体育教师经常使用的激励性评价语言有“很好”、“漂亮”、“完成得不错”、“反应挺快的”、“真厉害”、“你真棒”、“你这次明显比上一次做得好”等等。然而,什么样的评价语言才是恰当的激励性评价语言呢?这不仅取决于教师对自身角色的重新认识,还取决于对学生心理需要的分析,更重要的是教师要认识到所用的激励性评价语言应有助于学生建立独立完整的人格,是发自内心的激励性语言。教师只有加强对自身激励性评价语言的反思、体会、探索和实践,才能获得有效的评价语言艺术。 2、注重导向

如于中学生年龄特征,是非观念还不强,出现不良的思想倾向也是比较正常现象。这时,教师不应该做放任自流的旁观者或毫无价值倾向的中立者,必须有珍视学生自由感悟的同时,或启发争论思辨,或进行富有人情味、说服力的耐心引导,促成思想自由的交汇、碰撞、升华,以平等的对话,将注意价值取向和尊重独特体验统一到“学生全面发展上。

(三)、注重课堂评价的指导,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激励学生自信、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离不开集体合作的力量,任何孤单作战的人在一些任务的达成程度上远远没有集体合作的进步来得快而又圆满。因此。“过程”学习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关键。 1 .感激性表扬

感激性表扬往往是指教师通过感谢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表扬,使学生从这种感谢中体会自己任务完成的好坏,从内心体验完成任务所带来的快乐。

表一: 体育教师的感激性表扬与学生的自我评价 体育体育教师的感激性表扬 谢谢你的动作展示,为我省去了不少时间 非常高兴你帮我做课前准备 学生的自我评价 我能帮助老师解决困难 我抓住机会,锻炼了自己 你能坚持完成任务,老师认为你这种迎头赶上面对眼前的困难,尽力自我解决 的品格很直和赞赏 你的想法提醒了老师和同学,我们不仅在课堂我有自己的想法,独特的见解 上学运动技能,而要积极运用于运动实践. 2 .描绘性表扬

描绘性表扬是指教师用描述的方式评价学生的成就或表现,而不是直接评价所做的事情。教师只是对当时的情形作描述,而学生能从这种描述中形成对自我的评价。

表二: 体育教师的描绘性表扬与学生的自我评价

体育教师的描绘性表扬 学生的自我评价 你的的动作百分之八十是对的,而且反应迅速. 你的动作一下子就吸引了我 你的练习步骤遵循了规律 总体不错,还需再练习练习. 我的动作与从不同 我掌握学习的规律和方法 3 .诊断性表扬

学生动作的完成并不总是非常正确或完美的,因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就少不了诊断性表扬。也就是说,教师既要肯定学生的成功点,又要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表三: 体育教师的诊断性表扬与学生的自我评价

体育体育教师的诊断性表扬 如果你多注意动作细节,效果会更好. 学生的自我评价 我的动作还可以,但也许我更要注意动作细节的比较. 若你能在这个动作上有突破,那就比较完美了. 你如果跑得再快一点更好了. 动作基本正确,但还可以再提高. 我的速度还可以,但再快一点可以获得更好成绩. 4 .暗示性表扬

暗示性表扬是指教师没有直接给出评价,而是通过从情感、语言上体现出对学生的表现感兴趣,让学生体会自己的优点所在。

表四: 体育教师的暗示情表扬与学生的自我评价 体育教师的暗示情表扬 你可不可以到前面来展示一下? 学生的自我评价 我做得不错,所以老师才让我展示.要不就是我出现了大家都可以会遇到的错误,老师觉得我胆大,才让我把大家共同的错误展示出来. 我们能不能分享一下你的运动实践中大家对我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很感遇到的问题以及你的解决措施? 但愿我也有你这样的想象力? 兴趣,而且是我独立解决的,我很不错. 我有丰富的想象力,连老师都不具备. 通过上述这些激励性评价语言的运用,能够避免体育教学中激励性语言运用的单调、乏味,可以丰富体育教师的口头表达,也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心理互动,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

四、注重课堂评价的整合。

1、注重整合。

前面三点,是从理论上来讲的,事实上,在平时的实践中,是不可能将三者分开的。如大胖子周福生的故事中还注意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这样的评价不也具有情感性吗?同时用激励导向方法指导学生,以及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如“远撑前滚翻做的挺好,但如果把两腿在夹紧就更好了”这样的评价既教给了技能知识,同时又有过程与方法的指导,而且还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所以,我们在评价的过程中,就要注重有效整合。需要指出的是《课程标准》强调定性评价并非否认定量评价,强调过程性评价并非忽视终结性评价,强调相对性评价也并非抛弃绝对性评价。

2、各有侧重。

确实,在实践中,要真正将三维目标有效地整合是存在很大的难度的。正如有的老师说,从课堂的效果看,三维目标很难一起落实,不是这个体现不足,就是那个有所忽略。我倒认为,允许存在“这个体现不足,那个有所忽略”的情况,因为受教学内容、教师教学风格等因素的影响,我们不可能对三维目标的三个方面平均用力,应该是各有侧重的。

虽然不能肯定地说每节体育课都能达到既定的目标,特别是能力的要求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不可能靠一节课或短时间完成。但在教学中,教师要尽最大努力去落实和实现教学目标。那种不注重过程与方法而专注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获取是不可取的;同样,如果只追求课堂教学中热热闹闹、华而不实的外在形式,弱化知识技能,或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从教学中剥离出来,企望通过讲授来实现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初中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二级

标准讲议 李宪廷

模块二、学科知识与技能

第一章 身体健康

一、人体运动

本节重点研究人体是如何运动的?骨骼、关节、肌肉与运动是怎样的一种关

系?三者的各自作用是什么?研究上述问题,这与我们体育教学息息相关。新课程、新理念,要求教学中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让学生掌握相应的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技能.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然而当前还有个别教师体育教学忽视体育知识.与运动兴趣的培养.教学中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机械的模仿学练。不知所学动作与技术涉及到哪些关节,哪些肌肉作功,所学动作对增进健康和发展身体有哪些作用。因此,学生不知其然的反复学练,失去了学练的积极性与运动兴趣。为此,我们有必要去研究人体结构概况,掌握运动系统及人体结构的运动规律,了解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骨骼、关节、肌肉三者关系与作用,从而为正确的组织体育教学,指导运动实践,落实新的理念,提供理论依据。 人体的运动系统是如何作为一个整体使人能够运动,运动解剖学告诉我们人的运动是通过骨骼、关节、肌肉互相作用而产生的。那么,骨骼、关节、肌肉各自的相互起着什么作用?人体的运动中骨骼起着杠杆作用,关节是运动的枢纽,肌肉收缩产生运动的动力。从三者的相互作用中我们同时了解到三者与运动的相互关系。

我们掌握与了解骨骼、关节、肌肉与运动的关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指导体

育教学实践。教学中指导学生明确做任何一种技术动作都蕴含着这种关系。 如:足球的射门动作;首先是大腿的股骨以髋关节为轴转动,同时带动小腿转动;当转到一定程度时髋关节运动幅度已经达到极限;就由股四头肌带动小腿的胫骨和腓骨以膝关节为轴转动,带动脚去踢球以完成射门动作。

通过上述案例教学,使学生明确了完成任何一种技术动作,都需要不同关节为轴运动,带动各关节转动的动力是有关参与运动的肌肉收缩提供的。

为更明确完成不同类型的体育动作都需要哪些肌肉与肌肉群参与动作收缩提供动力。我们依据运动解剖生理导论对几种类型的动作进行分析:

1.快速跑动作:(原动肌分析)

快速跑动作可分四个阶段-蹬地、摆动、准备落地、落地缓冲。

(1) 蹬地动作:蹬地开始时,髋关节处的原动肌为伸肌(臀大肌、骨骺肌群)股四

头肌,小腹三头肌、拇长屈肌、胫骨后肌参与做功。它们做克制工作;

(2) 摆动:摆动时髋关节处的原动肌为屈肌(股直肌),膝关节屈肌(腓肠肌)、踝

关节伸肌(胫骨前肌)同时参与做功。

(3) 准备落地:髋、膝、踝关节与蹬地时原动肌相同。

(4) 落地缓冲:准备落地:髋、膝、踝关节的原动肌与蹬地时相同,但做退让工作。

通过上述对快速跑动作原动肌的分析,它主要是发展下肢肌肉力量,尤其是伸肌力量。如:臀大肌、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等。

2.引体向上(原动肌分析)

根据关节的运动方向变化、引体向上可分为准备阶段,引体阶段和下落阶段。

(1) 准备阶段:双手为屈腕屈指肌群(掌长肌、尺侧腕屈肌、指浅屈肌、指深屈肌)。肘、

肩关节和肩胛骨分别由周围的肌肉加固,头、躯干和下肢基本保持伸直.

(2) 引体阶段:肘关节为额状轴前方的屈肌群(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旋前园肌)

作克制工作。肩关节为额状轴后方的伸肌和矢状轴下方的内收肌群(背阔肌、胸大肌)。肩胛骨为矢状轴下方的回旋肌和垂直轴后方的后缩肌群(胸小肌、斜方肌)等参加做功。

(3) 下落阶段:双手、肘、肩关节和肩胛骨原动肌同上,但做退让工作。

通过上述分析,引体向上动作主要增强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胸大肌和臂阔肌。

3.立定跳远(原动肌分析)

立定跳远分为下蹲、起跳、腾空、落地缓冲四个阶段。

(1) 起跳阶段原动肌:上肢以肩关节屈肌群(三角肌、胸大肌),躯干以竖背肌为

原动肌。下肢髋关节原动肌是臀大肌,骨骺肌群。膝关节原动肌为伸肌群(股四头肌)。

(2) 腾空阶段原动肌:三角肌,背阔肌等。躯干以腹肌为原动肌,下肢原动肌为骼

腰肌、股直肌、缝匠肌、腓肠肌、股四头肌等。

(3) 落地阶段原动肌主要为下肢的退让性工作肌肉,与起跳时相同,只是工作性质

相反。

综上看出立定跳远发展下肢力量主要发展髋、膝、踝三关节伸肌力量。

4.推实心球或铅球。(主要分析推球动作原动肌)

握手时,肩胛骨的原动肌为前伸肌群(前锯肌、肱小肌)做克制工作,肩关

节为屈肌群(三角肌、胸大肌、肱二头肌),肘关节为伸肌群(肱三头肌、肘肌),前臂为旋内肌群(旋前圆肌、前方肌)。腕、手、指关节屈肌群(曲腕屈指肌群)。以上肌肉均在近固定下完成克制工作,躯干的原动肌为左回旋肌群(股内斜肌、骨外斜肌等)。在下固定下做克制工作。

通过对投球动作原动肌分析,该动作主要是发展上肢与躯干肌肉力量。

我们对上述不同类型的体育动作,通过运用解剖学分析。得知,不同性质的体育运动,都有不同的原动肌参与做功。进而使有机体得到发展。同时对指导体育教学实践,激发学生学习体育运动兴趣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发展体能的要素

什么是体能,是指足以胜任日常生活和学习而又不易疲劳的身体适应能力。如何科学的指导学生发展自己的体能,首先应了解有关体能的类型与相关要素。

(一)与健康有关的体能

它包括五大要素: (1).心肺耐力

它是一个人持续身体活动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心肺功能越强学习和工作就会越轻松,进行各种活动保持的时间也会越长。因此,应指导学生发展心肺功能,科学的参加耐久跑,越野跑、登山等体育运动。 (2).柔韧性

柔韧性是指关节或一组关节能顺畅无阻的在其动作范围内的活动。该项要素通过经常性的伸展练习而得到提高。 (3).肌肉力量

肌肉力量是一块肌肉或一组肌肉群,一次全力对抗阻力的活动能力。指导学生发展肌肉力量要素时应全面发展各类肌肉群的力量,不要长时间单一从事一种体育运动,不影响身体的技能和形态。 (4).肌肉耐力

肌肉耐力是指一块肌肉或肌肉群在阶段时间内重复进行肌肉收缩的能力。一个肌力和肌耐力好的人,能够自如的控制自己的身体活动,维持良好的姿态及应付日常生活需要力的工作而不感到疲劳。因此,应指导学生科学地发展肌肉耐力素质

(5).身体成分

身体成分是指肌肉,骨骼,脂肪及其他成分的相对组合比例。

体能与体内脂肪比例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脂肪过多是不利于健康的。脂肪过高者在活动时比其他人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心肺功能的负担也更重。因此,指导学生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控制身体脂肪含量的增加。 (二)与运动有关的体能 它包括六大要素:

(1).速度:速度是指快速移动的能力,即在最短时间内移动一定的距离。

(2).力量:力量是指短时间内克服阻力的能力。如:举重、推实心球,投标枪都能显示一个人的力量的大小。 (3).灵敏:灵敏是指在活动过程中,既过速又准确地改变身体移动方向的能力。

(4).神经肌肉协调性:反映一个人的视觉、听觉和平衡觉与熟练的动作技能相结合的能力。

(5) .平衡性:是指当运动或静止站立时保持身体稳定性的能力。因此,指导 学生经常参加滑冰、滑雪、体操、舞蹈等体育活动,提高平衡能力。

(6).反映时:是指对某些外部刺激作出生理应答。反映的快慢用反映时表示。教师应以有氧运动为重的发展学生的速度素质。

(三) 体育与机能发展

重点:体育锻炼对身体机能的影响 ① 对肺机能的影响

体育锻炼可以使呼吸肌力量增强,胸廓运动幅度加大,从而改善呼吸机能 ② 对心血管的影响

体育锻炼使心肌力量增强,血管壁弹性增大、从而改善心血管的肌能

要求:在实践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其中原理。如:让学生作运动前与运动后脉博次数比较,来说明体育锻炼的作用,加深学生对其理解。 4、 营养、体育锻炼与体重控制

重点:体育锻炼减肥的原理

体育运动减肥的原理:只要摄入的热量少于消耗的热量就可以达到减肥的目的。

为什么适当体育锻炼能减肥?

因为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以直接动员脂肪供能,达到消耗脂肪的目的。并且只有运动时间超过30分钟,运动强度不大的情况下才能达到消耗脂肪的目的。 为什么运动时间要长,运动强度不宜过大?

这一点必须要向学生说明,使其达到知其然、所以然的目的。 因为:这是脂肪代谢的规律决定的。

脂肪供能的速度太慢,只有运动30分钟以后才能达到供能的最大值。因此,消耗的脂肪量最大。

为什么运动强度不宜过大?

因为运动强度大,机体需要能量越大,而脂肪供能太小,为满足机体所需能量,只有动员糖供能系统。糖供能的起动就抑制了脂肪供能,使脂肪消耗过少,起不到减肥之目的。 (二) 第二章:运动参与

本章的知识重点应放在学生在体育运动参与时为什么要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与

运动负荷的自我控测方法

一、 为什么要在体育运动时要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1、 运动负荷过大与过小都不利于健康

2、 结合“超量恢复”概念说明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什么是超量恢复?

超量恢复是一种生理现象,人体在运动时承受一定的负荷,体内异化作用加强,消耗大量的物质与能量,这时产生疲劳,但经过休息与调整,消耗的能量物质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疲劳消失,从疲劳到疲劳消失这一过程叫恢复过程。经过恢复,机体的能量物质贮备及体能等方面超过了原来水平,这种现象叫做“超量恢复”

3、让学生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方法 ① 运动前如何测定自己的脉博

② 同伴如何测定运动中学生脉博次数 ③ 如何计算平均脉博方法

④ 什么样的脉博均值为合理运动负荷 建议

上述平均心率运动负荷测定法的教学应在教学实践中结合理论同时进行。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三) 第三章 心理健康

本章的知识重点应让学生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及其自尊、自强、自信心的培养。

(一) 情绪调节的四种方法

有氧运动法、呼吸调节法、肌肉放松法、自我暗示法

上述四种调节法重点强调有氧运动法与呼吸法的重要作用与原理 1、 有氧运动法

① 概念:机体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进行较长的肌肉活动 ② 原理:有氧运动能改善人的心理状态。大强度的无氧活动能使人产生疲劳、抑制精神、情绪低落 2、 吸呼法

① 概念:在情绪低落时采用长吸气与有力呼气练习提升情绪的兴奋水平 ② 原理:情绪紧张时,呼吸快而浅,由于快呼吸,使体内吸入大量氧气,呼出大量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呼出过多,会导致血液中二氧化碳失去平衡,时间一长,中枢神经迅速作出抑制性保护反应。 因此,加深或放松慢呼吸频率,消除紧张。 (四) 第四章 田径

根据田径教材分布与知识结构,本章重点是快速跑、耐久跑、跳高与跳远的知识与技能。 (一) 快速跑 1、 知识点

① 快速跑的技术结构

起跑、疾跑、途中跑、冲刺跑

② 决定跑的快的因素(步频与步长) 2、技能

① 动作方法

途中跑自然,腿后蹬时快速有力,前摆高抬,摆臂积极,两腿蹬与摆配合

协调

② 动作要点

后蹬充分,快速积极,步幅大,步频快,重心平稳,摆臂配合 (二) 耐久性 1、 知识点

① 呼吸方法:两步一吸,二步一呼 ② 极点与第二次呼吸现象生理机制 2、技能

① 动作方法

放松,上体正直,重心平稳,步幅较小,跑速均匀,摆臂自然 ② 动作要点

动作自然,两腿蹬摆协调配合,步频较快、步法均匀、节奏良好,合理分配体力 (三) 跳远 1、 知识点

① 跳远的技术结构 助跑、踏跳、腾空、落地 ② 决定远度的因素

水平速度与垂直速度的有机结合 2、技能

动作要点:快速助跑、步点准确、重心平稳、上板积极、蹬伸充分、姿势平衡、小腿前伸、落地平稳 (五)第五章 体操 (一) 技巧 鱼跃前滚翻

1、 知识点:向前上方跃起的动力原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 技能 1、 动作要点

双脚用力蹬地,同时两臂前摆,两手向下持地,顺势屈臂、低头、含胸依次前向滚动,团身,抱腿成蹲立 头手侧立

1、 知识点:支撑的原理(头手等边三角形) 2、 动作要点

头、手成等边三角形,两肘内夹腿上伸、配髋后移、立腰、夹臀、稍含胸、重心在支撑面内 组合动作技能:前滚翻——交叉转体180度——后滚翻——肩肘倒立——燕式平衡——鱼跃前滚翻——挺身跳 (二) 双杠(技能) 1、 跳上成分腿骑座前进

方法及要点:两腿前摆过杠面再分腿,以大腿后部触杠后滑,上体立直,两腿伸直压杠。

2、 支撑后摆转体180度成分腿登坐

动作方法:支撑摆动,当腿后摆高于杠面时,含胸顶肩前移,以腿带动转髋180度,同时分腿成剪铰动作,两手依次推杠换握于体后撑杠成分腿坐。

组合第三套动作技能:

杠端跳上支撑前摆成分腿坐——前进一次成分腿坐——弹杠举腿进杠支撑后摆转体180度成分腿坐——向后、腿进杠前摆、后摆——前摆挺身下。 (六)第六章 球类

球类教材由篮球、足球、排球组成。该章技能以传、运、抢、断、射等基本技术和进攻战术和防守战术为重点。 (一) 足球技能

1、 脚背正面和脚背内侧踢球

动作方法及要点:支撑脚以脚跟着地,踏在球后侧后方15——20厘米处,屈膝,足尖正对出球方向;摆动腿以膝为轴,大腿带动小腿向前摆动,用脚背正面(侧面)击球的后中部。 2、 运球技能:

脚内外侧与脚内侧运球二种 动作方法:书148页,略 3、 射门技能:(略) 4、 进攻战术

二过一配合战术包括:

① 斜传直插二过一 ② 直传斜插二过一 ③ 回传反切二过一 ④ 踢墙二过一

以上四项动作方法见教材155页(略) (二) 篮球技能 1、 双手胸前传接球 动作要点:

① 传球:两腿蹬地,两臂前伸,拔指翻腕 ② 接球:伸臂迎球指放松,接球后引腰缓冲 2、 运球(体前变向换手)

动作要点:变向运球动作快,运球高度突降低,换手、蹬跨、转身探肩要迅速。 3、 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 动作方法及要点:

持球手型正,蹬地、跳地、抬肘、伸臂、屈腕、拨指动作协调连贯 4、 进攻战术传切配合

动作要点:在防守者前侧身看球切入,传球者用假动作将球准确传出。 重点:把握传切的时机 (三) 排球技能

1、 下手发球(动作要点见教材) 2、 正面双手垫球

动作要领:插、夹、提。 3、 正面双手传球:

动作要点:手成半球型,上下肢配合成合力,蹬地伸臂手弹击。 4、 进攻战术:“中一二”,(动作要点见教材) (七)第七章 武术

1、 健身拳:动作要点,见教材

2、 对练:共九式,见教材

建议:武术每招每式要体现“内外合一、形神兼备”,更要体现“眼以传神,手领眼随,手眼配合,身法灵活,步法敏捷,身步合一”等韵味的美感要素。 。

模块六: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虹螺岘中学 杨 宏 忱

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教师都在积极探索新型教法,更好的实践新课程。目前,在各级各类教学展示课中,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得到了运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到了体育的知识、技术,提高了自己的运动技能,很多教师也在尝试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指导。但是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科学、合理地采用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指导,避免形式主义和表演化,是广大理论工作者和一线教师一直关注研讨的问题。

教学模式是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针对教学实际情况和要求,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选择的教学活动结构。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科学合理地选择最为合适的教学模式组织课堂教学,是每一位体育教师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新一轮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积极倡导的三种现代教学方式,针对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种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有关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是指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教师的帮助,最终实现学习目标。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自我导向——明确学习的目标,自我激励——有感情的投入,自我监控——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思考策略。对于体育学科而言,所谓自主学习是指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步骤,以完成学习目标的体育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的特点

自主学习模式最大的优势是学习者可以享有充分的自由,体现学习者的充分自治。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自主学习,给学生创造一定的自主学习时空,使学生在教师

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实际,自主选择学习目标,自主选择练习方法,自主选择练习难度,自主进行练习,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发挥学生体育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有利于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

1.指导思想

根据终身体育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发展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满足学生对体育的需求。

2.教学程序

学习目标和学习过程的认同→自主选择学习途径和手段→总结学习规律→自我与师生评价→体验成功的喜悦。

3.教学条件

教师要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对教材进行结构化、情境化和多样化处理,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

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自主学习? 一、运用激励性学习建构自主创新教学模式 1、培养兴趣,激发创新的欲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获得知识的开端,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引入情感因素,将学生的学习从传统的认识活动,变为由操作的认知心理系统和动力的情意心理系统协同进行的全面心理活动。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使自主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迫切需要。而激活课堂是教师追求的理想形态。例如,在障碍跑教学时我设计了“勇敢者的道路”为主题的、不同的情景来刺激学生活动欲望,让学生既“想动”又“爱动”。当学生完成了难度较高或平时完成不了的活动时,要及时让他们展示,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维持学生的兴趣。又如耐久跑教学,由于耐久跑的生理负荷量大,加上动作单调枯燥,练习中有的学生易产生畏难情绪,不能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如果把耐久跑的教学变成游戏与情景相结合的方法,便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如:设计“接龙跑”。让排头的学生手拿一面红旗,按顺序轮流下去,让学生争当红旗手,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练习任务,既达到了练习效果又增添了学生的学习乐趣。再如:上实心球课,实心球课主要是为了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以及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前提条件下,我以打保龄球小组赛的形式组织了这节课。首先,我在课前准备好了大量的矿泉水瓶,里面装上少量的水或沙子,放在规定的地方,让学生手拿实心球以打保龄球的形式投准矿泉水瓶,将矿泉水瓶打

倒多的一组为胜队,并给予该组一定的奖励。这样,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一下子就给激发出来,学习热情也很高涨,这样学习效果自然也很高。

2、激励质疑,开辟创新的通道。

敢于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灵魂与核心,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想问、敢问、善问,进而有解决问题的欲望和能力,才能使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要巧妙地引导学生把教学要求转化为认知目标,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热情鼓励他们的创造精神,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探索中。在一次鱼跃前滚翻教学中,为了解决跃起腾空技术,教师用呼啦圈和跨栏架组成的器材提供给学生。学生练习了几次后提出,老师,我们非得用你的器材吗?这个器材练习时比较害怕,我们可不可以自己想办法?我觉得他们的想法不错,鼓励引导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结果,学生们经过讨论有的小组由两名学生手拉手并有一定高度,代替了看着害怕的呼啦圈;有的小组由两名学生拉起一根细线绳代替了看着害怕的呼啦圈;有的小组将原来的器材进行改变,将皮筋系在栏架上,经过改变器材的形式,学生的恐惧心理消除了,练习的情绪一下高涨起来,练习的效果自然会好。在一次看七年级的游戏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根据以往学习过的游戏进行改编。一组学生选择了“丢手帕”,他们说小时候玩的时候,都要告诉对方手帕在哪里。他们想改一下游戏方法,让每个人都能遵守游戏规则。教师觉得他们的想法不错,鼓励引导他们进行改编。学生们想到了好几种办法并逐个进行了尝试,发现:闭着眼睛做游戏会偷看,不好;背对圆心做游戏,学生思想不集中,看别的班级做游戏,也不好;让丢手帕者和被丢中者可以随意跑动虽然较有趣,但是有的学生跑得离围圆圈的学生太远了……学生们不断思考着、探索着。教师还运用“除了……还有……”“如果……那么……”等假设性,启发性的语言,来引导学生有效地活动。我就想学生们尝试、体验、实践、运用的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学习能力的提高。这个环节教师把发现问题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建造成功,培养创新的能力。

只要教师乐导,善导,创新,就必定会促进学生乐学,会学,创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教师非常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成为创新主体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成功的体验不但来自教师、集体、学校、社会的承认与接纳,还来自对自我价值、自我力量的认识、发现和肯定。这是一种内

驱的激励力量,它鼓舞学生满怀着对自己价值的能力的信心,对学习更深层的兴趣和动机,去迎接新的挑战,进行新的学习,夺取更多更大的成功。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将在愉快创新学习中体验到其它活动中没有的愉快,一种高层次的愉快——创造的愉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特点,把动作要领让学生编成顺口溜或口诀,学生可能编的不准确,但却是学生自己创作的,是他们所喜欢的,并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但经过教师的指导,效果很好。因此他们学得愉快,完全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这不正是创新能力的体现吗?

二、运用差异性学习建构自主体验教学模式 1、针对基础差异,采用分层教学

根据学生能力和身体基本素质的不同,可分为三种不同层次: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基础差异,保护自尊心,树立自信心,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让全体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在教学七年级立定跳远时,我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供学生选择,来实现有效性的学习,实现学生的共同发展。在课前的场地布置中,我设置了两根长绳和几根短绳,将两绳间的距离由近至远地固定住。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自主选择力所能及的距离。在练习中,学生跃跃欲试,课堂的教学气氛非常活跃。有的学生一开始就选择了远的距离进行练习,结果跑过来告诉我:“老师,我跳不过去。”我微笑着提示他:“你可以再选择一下你能跳过去的距离进行练习啊。”还有一些学生在能跳过某个距离后还在原地练习,这个时候老师的启发起到了作用,我走过去对他们说:“你们跳得不错,但为什么不试一试再远一些的距离呢?看看自己是不是也能跳过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能积极地投入学习,在完成与自己基础相适合的学习目标的同时逐步向更高的目标努力着。

2、尊重兴趣差异,采用自选学法

学生在学习兴趣上也显示出不同的差异,有的喜欢跑步,有的喜欢做操,有的喜欢跳跃,有的喜欢攀爬,有的喜欢模仿等等。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也各有差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一堂“往返接力跑”的教学中,我在接力跑的途中设置了一些障碍和器械(拍皮球、踢毽子、呼啦圈、短绳、仰卧起坐),接力跑前我先引导学生:“6人各自选择不同的内容练习5次后绕过小红旗返回,比哪组最快。”在比赛前各小组都会让能力较弱的同学先选择,然后再根据个人情况作出第二次选择。选择性学习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学

生在主动学习中学会了合作学习。教师让学生各尽所能,各施其长,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3、开发课程资源,运用体验机制

课程标准的学科教学目标包括三个方面,因此加强学习体验,是对知识形成过程的体验、学习方法的体验和情感体验等等。为了强化情感体验,教师设计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双重目的。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体育教学是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动机和兴趣。如,给学生一个球,学生会这样动:(1)胯下、旋转等方式的花样拍球;(2)自主或合作进行对地反弹球练习;(3)向上自抛自接球或两人、三人、四人、甚至更多人同时交换抛接球;(4)不同方法形式的叫号接球;(5)用两只球做“打野鸭”“打龙尾”的游戏等。又如,给学生一张报纸,学生会这样动:(1)铺在地上进行各种单双脚跳跃;(2)几张报纸拼起来立定跳远,按能力决定报纸的张数;(3)团起来进行持轻物掷远或一人手持单层报纸,另一人对其投准;(4)单层放在胸前跑,可以跑快也可以跑慢,体验为何不落下来等。学生们不仅课内进行活动,在课外也经常锻炼,他们的健身活动能力不断提高。 案例:学生自主学习在体操课中的运用

记得在一节体操新授课上,由于上节课学生们学习的辅助动作前滚翻成蹲立--挺身跳的情况较好,因此在课的最后我简要讲解并示范了这节课前滚翻交叉转体180°——挺身跳的动作。所以这节课的开始我首先问大家:“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上节课最后做的那个动作吗?谁能给我们表演一下。”“你会不会,就是老师做的前滚翻交叉转体180°——挺身跳的动作……”学生们一个个七嘴八舌的议论开来。“我来试试。”只见我们班的“调皮鬼”跑了出来,他打开垫子,迅速做了个完整动作。“做得真不错!大家给他鼓鼓掌。”我高兴的说,并结合他的动作仔细的讲解了动作要领,接着我要求同学们在本组的垫上自己练习。没过多久,部分学生已经开始不耐烦了,有的开始做自己的事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说:“同学们,老师来和大家比一比,大家都来帮我打打分,好吗?”同学们都有些吃惊,但也很赞同。

可由于我在学生们做准备活动时,只是口令指挥了一下,并没有和他们一起做,所以当前滚翻做好之后我就一阵头晕,接下来的交叉转体180°加挺身跳的动作做的有些勉强。刚做完,学生们就叽叽喳喳讨论起来,我微笑着说:“没关系,大家可以随便发表意见。”可没有一个敢站出来说的。我只好点名说:“体育委员带个头。”体育委员站出来说:“老师第一个前滚翻做得很漂亮,接下来的动作虽然质量不高,可是连

贯性很好。”她刚一说完大家都点头赞同,于是我说:“非常感谢你对我的鼓励。还有其他的意见吗?”学生们互相看了看,都不说话。“某某同学,你说说。”他先是支支吾吾的不肯说,后来在我的鼓励下他评议道:“总的来说老师做得不错,就是做交叉转体180°时转体不够充分,使得后面的挺身跳有些歪。” 听完后我说:“评价的很不错,我能看的出刚才每位同学都很仔细的观看了我的动作,并且动了脑筋,对我的动作进行了这么细致的分析。下面老师根据你们的建议再做一个,你们再来帮我打打分,好吗?”学生们都说:“好!”我活动了一下头部,深吸了一口气,做了个优美的示范,学生们纷纷打出了满分,并鼓起掌来。我也高兴的对大家说:“我有这么大的进步,看来你们的意见提的还真不错!同时我也想告诉大家在平时的学习中你们要多用眼睛去看,头脑去思考,去探究,你们就会学得更好。老师相信只要你们努力,所有的同学都能做到满分,对不对?”“对!”学生们大声的回答,并一个个跃跃欲试,在本组的垫上开始展示起来,我巡视了一下,大家的动作果然有了明显的提高,而且在练习中学生们还互相帮助,互相纠正动作,互相评分呢!快下课了,我鼓励大家说:“你们表现的真棒!你们的动作及讲解,也可以当一回老师了,希望你们今后多多给老师提出保贵意见,发现问题我们一起解决好不好?同学们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结束了本节课。 分析:

通过这个案例,教师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为能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但也不能忽视学生的需要和情感的体验,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潜移默化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也使我深刻的体会到教育改革的今天,我们教师要改变以往只注重知识技能传授的思想,在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法和手段,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多的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学会探究与分析,从小传授他们“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方法。并且多让学生谈感受,对教师的教法及示范动作及时提出意见,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让我们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新课堂中的小主人。

通过自主学习实践的体会 1、解放了学生的眼睛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积极思维参与的比较持久的感知活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条件,让学生学会观察。尊重他们的兴趣先让他们随意看,再提出观察目的和任务,使他们在观察中、主动支配自己的感知觉,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定的现象上,学会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去寻找身边的知识。

2、解放了学生的嘴巴

对于熟悉和感兴趣的内容,学生是乐于表达的。通过学生独立小声说,同组互说,四人小组互相说等形式,每个学生都有口头表达的机会,说出自己感受和想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能说出"我认为,我发现,我还有补充"这些语言,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课上学生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教师也参与到学生的交流讨论中去,用自己准确,标准的语言影响学生,使他们语言有条理、有逻辑性、表达更充分。

3、解放了学生的头脑

只有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放手让学生练习。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体验、经过自身积极地去思考,去探究,让学生体会体育的魅力和活力。

4、解放了学生的身心

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通过让学生自主活动、解放身心,不但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掌握新知,更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自主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自主学习对学习者个人能力要求较高,学习者必须具备应对分离能力、批评性思维能力、自主决定和独立行动能力,实行自我管理、自我负责。

第二、自主学习是有别于“放羊式”教学的,当前在体育教学中出现的一些形式主义做法与“放羊式”现象,是值得我们特别要关注的,也是我们要认真地去加以克服的。

第三、自主学习只是对传统的接受式教学的补充,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知识、技能的获得主要还是依靠教师的传授,而自主学习往往是用于教师传授知识技能之后的消化、理解、巩固和提高。

第四、自主学习由于交互性相对差,学习效果有时候不理想。 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中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和谐互动,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达到某一预期教学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对于体育学科而言,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特定的群体中,为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明确的责任分工下,通过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评价,达到提高学习效果和培养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为目的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是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

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

合作学习的特点

合作学习模式由于学习情境的合作性,小组成员感受到自己对他人和小组的独特价值,学生不仅学习上互相促进而共同进步,并且其集体责任感、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得到提升,从而获得社会性品质,更具亲社会性。而且,它注重学生的认知学习和情感体验的全面发展,注重学习交往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通过合作交流、自我反思和同伴间的反馈评价,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而不断发扬所长,克服缺点,走向自我完善。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效果,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探究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1.指导思想

根据“小群体”的社会学特征,遵循生活行为规范,发展规律,培养学生互助互动的情感和行为规范,形成健康的人格。

2.教学程序

创设情境→分组确定学习伙伴→互助互动学习→满足心理和运动需求。 3.教学条件

教师既是学习的组织者也是学习的参与者,掌握教学情境的创设和灵活运用。学生要相互尊重、互动、互助。

4.教学步骤

第一,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将教学目标具体化,建立学习小组,设计学习步骤,分配角色。

第二,落实学习责任。教师就学习任务进行学术解释,强调小组目标和个体责任。 第三,合作活动与监控。组员互帮互学,就学习任务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教师适时调控和帮助,使学习活动顺利有效进行。

第四,活动评价。师生对合作学习成绩和活动过程进行评价,对学生学习质量和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合作学习的分类

在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一般分为三种类型:

(一)、两人之间的互助合作学习(又称同伴之间的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两个好朋友搭配是这种典型形式的合作学习,这种合作学习形式易于组织,

且教学效果比较理想。好朋友关系无论从时间还是从空间上讲,都是同学关系中最密切的,也是最容易交流的。比如,广播体操、武术教材的复习课,让学生自由配对,互相学习、纠错,最后两人共同进行学习成果展示,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小组合作学习。目前,体育教师用得最多的最熟悉的就是小组合作学习,它可以直接有效地解决教师面临大班班级授课制的问题,同时,也符合新课程学习方式的要求。关键是怎样进行分组,指导他们在小组内进行分工,怎样选择小组长,及其小组长如何开展小组活动。下面把常用的分组模式介绍一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分组模式,一般有以下三种分组方案:

1、稳定分组。即分组后保持较长时间,按照学生的健康、性别、体能状况、体育成绩等因素,划分为较为稳定的小组,可作为一个学期或学年的学习单位。这种分组的特点是体能基本相同,爱好和技能可能不同,但便于对同一组采用相同的计划,又便于对不同小组的区别对待。

2、阶段分组。阶段性的小组持续的时间比较短,一般只在一个教学单元教学中采用,一旦单元教学结束,小组也随之解散,有三种分组方式:

(1)、按技能水平分组,其特点是技能相同而爱好不近不同。例如在篮球教学单元中,把技术较好者和初学者分为两个小组,教师用不同的要求对他们上课,能使技术较好者水平提得更高用时却短,用更多的教学时间来教初学者,使初学者的能力提高更快。

(2)、按爱好相同分组,其特点爱好相同技能却不近相同。例如在球类教学单元中,同时出现篮球、足球和排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球类项目,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技能和体质都会有教大幅度的提高,这也是《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的真正体现。

(3)、按技能水平好坏搭配分组,其特点是体育技能、爱好均不同。这种分组的目的是扩大组内差别,让技能好的帮助技能差的,让兴趣浓的培养兴趣淡的,发挥同学们之间的帮带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加强了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改善了人际关系。

3、灵活分组。灵活分组与阶段分组相似,效果相同,不同的是持续时间更短,仅在一节课中出现,随之即被解散,主要有三种分组方式:

(1)、按技能水平分组,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竞争性。例如跳高教学中,在四个

跳高区域设四个不同高度:90厘米、100厘米、110厘米、120厘米,由低到高。教师提出要求凡能跳过90厘米高度的,才能去跳下一个高度,以此类推,连续三次跳不过去的,回去跳低一级别的高度。这种临时性的分组可以培养学生积极进取、敢于拼搏的精神,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在使用这种分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学会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2)、按技能水平好坏搭配分组,可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一节广播体操教学中,教师有意把已经掌握的同学和尚未熟练者编成一组,让会的教不会的,使小组内的学生间互帮互学互评,能缩短教学时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随机分组,这种小组也是在一节课中出现,一般采取随机报数或自由组合,通过报数随机分组可以达到各组间实力基本相同局面,便于开展组间的教学比赛或竞争游戏;而自由组合可以使爱好相同、关系要好的同学分在一组,他们之间的配合更默契。例如球类的教学比赛、跳长绳活动等。

(三)、全员合作教学。它是指教师与全班同学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开展教学活动,它以教学班全体成员为合作对象,强调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师师合作,形成了课堂全体成员参与并合作的教学过程。一般在教材难度较大的新授课的教学中采用。

体育教学如何运用合作学习? 1.教学目标的确定与教学组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同样合作学习也必须先创设一种民主化、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前应根据教材、教学目标并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案,合理组织,灵活运用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法把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乐于参与,乐意接受的过程,真 正做到愿意学习、乐于学习,学有所好,学有所得。

通常我会根据教学目标及要求和学生的不同情况,把课设计为情景教学,通过设置一些教学情景,情境中流连忘返,通过简单的语言和一些器械,把教学目标分为若干小目标具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看的见,练的实,也容易成功。例如鱼跃前滚翻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器械布置和语言引导,把学生引导到本课的重点是跃起腾空,各个小组纷纷利用海绵包进行跃起腾空练习,这时教师捉住时机,利用学生的兴奋点,把技术动作近一步规范。随后通过“穿越障碍”──教师在场地上布置的小障碍(呼啦圈、皮筋)来提高跃起的高度,因为器材布置的合理,学生

没有恐惧感,所以练习的积极性高涨,玩的十分高兴,我的教学目标──激情活跃,也达到了。借助情景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得到了欢乐,激发了兴趣。

随着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体育课堂,给了学生一种新异、真切的感觉。例如在足球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多种玩球方法的课件,有普通的传球、顶球也有好玩的颠球等等,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情况下,集思广义创编出了更多的玩法,有夹球跑、绕球等等,整节课学生的创作欲望,愈演愈烈,直到下课铃声响起,学生才停下他们的演出。

可见,只有在课前精心的组织,充分运用各种教学的形式,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激励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强调学生个体的能动性,凸显学生个体在课堂上的地位、作用,就能使课堂变的更具有效性。

2.把握住合与分的尺度

合作学习并不等同于教师撒手不管。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有了合作的形式并不等于就是合作学习,决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学习和锻炼就可以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同样的道理,若教师一步一随,满场包办,就和过去的教学没两样。在这里就有一个“合”与“分”的尺度问题?

“合”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统一、集中的一种教学形式,“分”即是化为小的团体,是“合作”学习的表现。 (1)分与合的应用

在实际教学中,“分”与“合”是两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宣布本课学习内容、确定目标、讲解示范、保护与帮助,组织分工、整理恢复等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的,最好运用“合”的形式。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学生学习的效率。而在学生自主协作探究过程中,则需要教师将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和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和同伴合作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一节新授课掷实心球的教学过程中,我先组织学生集中,介绍了本节课的目标和要求,并给学生交代了投掷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再让学生分成小组到我指定的地点,自主合作练习。事后证明,整节课次序清楚,教学目标得到了较好的完成。说明只有良好的“合”的保证,才能使“分”这一“合作”学习的重要形式得以顺利完成。 (2)把握分与合的尺度

“分”与“和”是互相矛盾的,但又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中既要多给学生“分”

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但若是完全放弃“合”的时间,就容易形成“放羊式”的教学,从而背离我们的初衷,把“分”的意义和目的变相抛弃。所以,在这里我提出一个我自己的方法:精讲多引。在合作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一个主题,课堂是学生的。我们教师的话要讲,示范要做,不然还要我们体育教师干吗?重要的是应该强调对学生的引导,“精讲多引”。我认为教师应该下到学生中去,通过个别辅导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下,通过小群体的协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之一:学会学习。例如在上面所说的投掷课教学,在课堂上我集合的次数不多,在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后,我就下到学生中间,参与学生的小组合作活动。在学生合作讨论时,通过适当的语言,例如:“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我们大家一起来想一想这位同学的动作好在哪?我还有没有比这更棒的办法?”引导他们到我的教学目标上来。 有了好的措施和方法,这只是成功的第一步,我们还需要学生的热情参与。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习小组合作不顺或者貌合神离,无话可说,甚至相互埋怨,导致合作学习的失败。因此,教师应善于发现、研究问题,正确引导。 (1)首先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交流欲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面观察分析每个学生,善于发现和利用学生的潜在优势和特点,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使他们的思维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挥。并允许学生在发展程度和素质结构上存在差别,让学生感到自我价值的体现与发展。在教学中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用丰富多采的集体活动来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如:组织一些集体的小游戏、让学生到前面来发言,请学生示范。此外,我们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基本的社交性语言的引导和要求,让学生学会沟通。彼此之间传达知识、态度和感情,活跃小组活动的气氛,积极提建议与应答,“询问原因和提供原因,有礼貌地表示不赞同或不赞同的应答,学会说服他人”“学会微笑与倾听,做会说话的人”等。教师应在语言表达上给予积极地引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运用,形成习惯。这些常见的语言和动作是组成合作的重要开端,在体育教学与活动中很容易做到,但又常常被我们教师和学生所忽略。 (2)重视学生情感意识

情感态度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内容之一,积极的情感态度能促使人奋发,

调整人的内在动力系统,促进人的成功。我们应善于发现和利用学生潜在的优势、特点,多用正面鼓励和表扬,使学生在体育课上感到成功。只有学生有了兴趣,才有进一步开展活动的可能。“教学的本质是信息交互,是认识交换,是学生人际交往”。这些都与个体的参与息息相关,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就难以体现教学的本质。在《课标》中把“运动参与”作为重要的学习领域之一,而且它在其他学习领域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具有参与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注重兴趣、习惯和意识的形成;一方面是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强调理性参与。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的“情感意识”上下功夫,让学生有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并带动别人参与学习,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精神。 (3)重视学生合作精神

合作是手段,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才是价值所在,它是民主精神、团队精神和力量的表现,是成功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一是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感到自己的成功与小组分不开,小组的成功离不开个人的努力,具有荣辱与共之感;二是要把合作精神渗透到整个学校体育中,课间操、课外活动、竞赛活动等应是教学的延伸与验证,这样,学生的自主与合作意识和行为习惯、团队精神、民主精神、科学精神才能在更大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得到发展。合作学习是新《课标》下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它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使学生由被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它不仅仅局限于身体锻炼,同时合作学习还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和成功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

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与人相处、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品质,健康地发展,才是我们体育教师育人的宗旨,我们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案例:学生合作学习在耐久跑教学中的运用

在一节耐久跑的课中,我将定向运动引入到教学中,将学生男、女混合编为人数相等、男女生比例相同的四组(8人一组),然后选出组长。我给每组组长分发五张任务卡,布置好各组的任务后,组长根据任务再将队员分为4人一小组,组长安排好队员的任务后,学生们正在组长的带领下斗志昂扬地准备比赛。比赛开始了,在一个40米×30米的场地的四周分布了10个标志点,听到信号后,各组第一小组先出发,按照各自任务卡上的任务依次跑向5个标志点,到达各个点后并打卡(用彩色笔在任务卡上相应的标志点上画一斜线)。“加油、加油……”,助威声此起彼

伏,学生们个个争先,我也加入到学生的呐喊声中,为各组队员加油助威,还不断地提醒学生:“注意看清标志点在哪个位置,别跑错了”。各组未跑的四人也开始讨论等一下应该怎样跑才好。有几个组已经有两、三位同学完成任务回到起终点了,并把任务卡交给第二小组的同学,他们在边上还介绍经验和技巧。各组第一小组全部回来后,各组第二小组立即出发,“加油、加油”,刚完成任务的第一小组的同学好像忘记疲劳了,也加入到这呐喊声中。

第一轮比赛结束,有的为取得胜利手舞足蹈,有的为失败而沮丧不已,学生个个都满头大汗。我抓住这一时机,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跑得快并花的时间又最少,完成任务的效率又最高。学生们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始讨论。有的认为没先找好标志点,而多跑距离了;有的认为前面速度太快,后程就没力气跑了;有的认为……。学生讨论的气氛很热烈,教学效果非常好。讨论完后,学生们都发表自己的意见。有一位同学说:“跑的时候先不要太快,不然的话,最后就没力气了,最好是匀速跑,这样用时应该最短”。我对这位同学微笑的点点头说:“对的,就像我们以前所学的耐久跑一样,要匀速跑,还要注意耐久跑的方法和技巧,这在我们以前的耐久跑的练习中学过的,但也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控制好速度”,我说完后,另一位同学便说:“还应该跑前先看清标志点在哪个位置,事先在脑子里要有一个路线,这样就不会多跑没必要的路了”。这个时候,很多同学又开始讨论,有的说:“要团结合作”,有的说:“打卡速度要快”。接着,我说:“同学们说的都很对,同学们都很聪明,能去思考,这个练习实际是耐久跑,在跑的过程中,又要不断地去思考,去判断方向和方位,要自己先完成任务才能完成全组的任务,所以又要你们团结合作,而且打卡的时候又要你速度快”。然后,我对学生们提了几个见意,让学生再去思考一下准备第二轮比赛。

第二轮比赛开始了,比赛气氛比第一轮更加激烈,各组也重新布置了同学们跑的顺序,学生们都有自己跑的方法和技巧,各组的实力相当,不像第一轮实力相差那么大,学生们个个都在体验跑的乐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第二轮比赛结束,“同学们,老师最后还想让大家思考两个问题,到底要怎样跑好耐久跑?如果在现实中遇到相似的任务如何去完成?”比赛结束后,我又给学生出了两个问题。这时候,学生开始讨论起来。最后,我微笑着说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耐久跑,运用新兴的运动项目——定向运动形式进行练习,通过练习,同学们也掌握了耐久跑的方法和技巧,同学们的热情也非常高,我们应该感谢

那些提出好的意见的同学,让我们掌握了耐久跑的方法和技巧。所以,老师希望同学们以后在学习上敢于创新、敢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此时,同学们都露出了洋洋自得的神情,最后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本次课。 反思与分析:

本案例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通过充分利用场地、器材的变化,采用情境教学模式、比赛手段和合作学习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以情入境、以境乐练,真正体验了运动的乐趣,又激活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提高了耐久跑教学的效果。本教学案例教法新颖,简便实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了良好的意志品质,发展了学生的耐力素质。教师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但也要重视学生的需要和情感的体验,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培养合作学习意识,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通过合作学习实践的体会 1、轻松

由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仅仅是“指导+参与”的角色,摆脱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消除了因苦口婆心而引起的疲劳和乏味。学生在讨论和良好的互帮互助的氛围下接受知识,并可发表自已的意见,在练习中没有精神负担,成功时,同伴为他鼓掌,失败时,同伴给他安慰。

2、注重激励,面向全体,教学高效化。

实践中发现开始实施时总有一些学生尤其是身体素质较差的女学生,因不善言辞、性格内向而不敢提出其他合作同伴的错误,也不给予他人帮助与合作,而且遇到一点挫折就产生自卑。对于这些学生,教师要多加激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做到有针对性的及时辅导。并要求合作组同伴平等待之,“疏则远,密则亲”。通过耐心的个别辅导,这些学生往往也能积极参与合作甚至成为群体活动的骨干。另外,在进行成绩评定时,也要把“合作”作为一种激励因素、健康标准,从而使合作教学高效化。

3、培养学生参与合作、竞争交往的现代意识。

合作学习体现合作竞争的对立统一,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大大激励学生的内驱力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和现代交往意识。

合作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传统的合作学习过于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有一种重知识学习而忽视学习探究能力发展的嫌疑。

第二、合作学习只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方式,存在不便于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和发展学生个性等缺点,因此,要根据体育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或综合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以利于取长补短,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

三、探究学习

对于体育学科而言,所谓探究学习是指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科领域或体育活动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创设类似于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体育知识、运动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体育学习内容中的原理和规律性的东西。

探究学习的特点

探究学习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在体育教学中,通过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初步掌握科学研究方法;通过探究增加学生的亲身体验,获得对生活和社会的了解;通过探究培养其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通过探究可以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养成尊重科学、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1.指导思想

根据问题解决学习理论,遵循学生认知发现问题过程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程序

设置问题情境→提出假设→思考探究→操作验证→问题解决→回顾反思。 3.教学条件

教师能够设计“问题化”学习程序,并灵活运用,学生有独立分析探究的能力。

4.教学步骤

第一,展示问题。教师给学生提供问题情境并讲解探究的程序和步骤。

第二,提出假设。学生搜集与课堂所研究问题有关的信息,然后确认探究对象及其问题的性质,提出可能解释,即形成假设。

第三,进行验证。学生将新条件引入问题情境,以观察事物是否发生变化,检验理论或假设是否正确。

第四,推测问题结症。学生对问题分析和推测,抓住问题的结症和关键。 第五,解决问题。学生通过思考形成解决问题的方式,教师帮助学生回顾其探究活动过程,促使得出结论。

第六,回顾反思。师生共同就探究模式、探究类型和探究中的表现进行回顾反思,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探究学习的分类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题自学探究。

激趣引题这一环节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要求体育与健康教师在课的开头就应像一块无形的\"磁铁\",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都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切人口。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提倡创设适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新型教学环境。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教学中,只有创设条件,提供他们主动参与的空间,体育学习的探究效果才能得到增强。我常常有目的地调整、补充、改造教材,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问题情境,让他们带着好奇进行学习探究。

1、借助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如,在《前滚翻》教学中,我先用球和方块做演示,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比较是球还是方块滚得快,滚得圆。

2、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如,在《蹲踞式跳远》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想象当你遇到一条不太宽的小河,你应该怎样跳过去?并让学生观察挂图上的跳跃方法,通过观察模仿,然后,学生带着问题练习,很快便理解和掌握了蹲踞式跳远的动作要领。

3、联系原有知识经验,利用演绎推理创设问题情境。如,在学习《投掷实心球》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联系以往学习过的投掷轻物、沙包、纸飞机等动作,从中找出投掷方法的共同点,进而总结出投掷实心球的方法。

二、解疑导拨合作探究。

学生自学探究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均可以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

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集中在这一阶段解决,这一步开始给学生3-5分钟时间,简要表述各自探究中的难点,要求学生不重复、不提与主题无关的问题。合作探究的形式有三种。

1、生生合作探究:即让前后或左右或根据兴趣爱好、生活经验等组成一组,就相关疑难问题发挥各自的学探优势,相互启发,相互研讨,然后再交流一下相互探讨的结果。如在组织双手胸前投蓝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同学们观看一下课件,使学生对双手胸前投蓝有了初步印象后对学生说:同学门,刚才看了课件,相信对双手胸前投蓝有了个了解, 教师开始先不教怎么投,而是提出问题请同学前后或左右一组说说你认为该怎么投,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比较,最终找出答案,使学生能积级思考,自已主动投入到课中来。

2、小组合作探究:合作小组可以是四个、六个人。最多不超过八人,合作探究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如在生生合作探究后,同学对如何双手胸前投蓝有了初步认识后,可8人一组.对学生说:你们觉得要投进筐,应该怎么投,该注意些什么,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自己去总结答案。

3、全班集体合作探究:即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切不可搞成问答或对话形式,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答辩、争论、教师只需在关键处加以指点,要避免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干什么?回答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做巡视指导工作,不断点拨强化学生的合作探究。

三、明理强化实践探究。

这一步既是对探究成绩的巩固,又是对探究效果的检验,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学会方法。首先,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掌握什么方法,理清什么概念,明白什么道理,几句画龙点睛的话,就给学生以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交待。然后,要求学生运用自学和讨论探究获得的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如学生了解双手胸前投篮技能后,教师及时对各小组探究的内容进行如要增加投蓝命中率手脚配合是基础、眼看蓝筐是保证之类的总结,同时对学生提问你们还可以总结哪些?这样学生在教师总结之后兴趣不减的又去练习投蓝了。

总之,实践探究是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有利时机,方法形式一定要灵活多样,

只要有利于学生扩大知识和发展能力,怎么有利就怎么做。

四、激励评价引深探究。

这一阶段既要总结前三步探究活动的基本收获,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这是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继往开来的一步,其作用在于进一步让学生牢记探究的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把学习探究变成自己生活的第一乐趣。这一步激励评价可由教师进行,也可以让学生自评、互评,大家总结,教师补充。当学生掌握双手胸前投篮技能后,教师及时对个小组合作探究的内容进行评价、激励。如教师可说同学们刚才好几个小伙伴一起探讨了如何双手胸前投篮,各小组讨论的很积极,也得出了许多经验,老师相信同学们都了解了。这里要表扬的是第几小组他们能结合电视中看到的录像片段进行探究,掌握的速度不仅较快,而且较好。

体育教学如何运用探究教学 一、以问题激活兴趣与探索欲望

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从事某种活动的主要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滞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体育教学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外在表现,结合观察和思维活动参与的一种心理体验的活动过程。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善于设置问题,并将其隐藏在情境之中。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在观察中领悟知识、学习知识。如:练习30米加速跑,先提问“什么是加速跑?请各组带着问题先练一练,然后我们一起探讨交流。”各组同学根据教师的问题,认真观察、理解、分析、想象每一个动作,通过学生观察、对比、思考和想象动作技术,使学生对要学习的动作初步建立起动作的表象。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这一特性在基本部分尤为明显,为了增加练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以及可探索性。在进行投掷教学时,让学生根据投掷动作自己制定练习器械,学生通过摸索,自己动手制作了“响炮”、“纸球”、“纸飞机”、“纸飞镖”等。练习快速挥臂时,学生拿着“响炮”随着“啪、啪、啪”声响,学生的挥臂速度加快了。练习出手角度时,“纸飞机”在空中盘旋的长短告诉学生角度的高低、“飞镖”练掷准、“纸球”练投远,安全又方便,练习的效果更佳。又如,在学习排球正面上手传球时提出:什么是击球部位和击球点(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明确触球部位与时机对传球技术的作用)?完整动作的完成有哪些因素所决定(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明确技术要点与各技术环节的相互关系)?怎样才能很好地将球传出(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明

确课题,在体验中寻找、设计完成技术动作的有利途径)?这样,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丰富了课堂教学的练习,提高了体育课练习的密度,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创新和实践能力。

二、通过实践探究知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改革实质是教与学的转变,是教师由舞台上的主角变为幕后的导演。在体育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探究创新精神的最有效途径是在练习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尝试自编练习内容。比如“定向越野跑”的游戏中,我充分地放,不再告诉学生要怎么做,而是帮助他们靠自己去发现。在整个探究过程的大部分时间里,实施非指导性教学,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思考、去练习、去尝试、去反思、去总结,学生作定向越野跑的自主性很强,自主权很大。在由学生组成的学习共同体中,同伴知识发挥了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了学生之间平等对话与交往,凸现并强调了主体性。又如接力跑教学中,平常我们都为了方便就按学生排队的次序进行比赛,很难调动到学生的主体意识。只要我们多花一点心思,把学生放开一点,在比赛时,让各组学生根据对方的排列,进行针对性的调动位置,相互想方法克制对方。这样充分地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去。教学中的问题主要是教师根据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构建的,探究方案的设计、探究过程的开展、探究结论的得出,在较大程度上是学生自主完成的。没有学生的主体参与,没有学生的亲历性行为,那么探究学习是不存在的。

上述定向越野跑游戏的整个过程,学生掌握各种途径到达终点成为关注的焦点,在最初的任务中,教师承担的环节多一些(定向越野跑行走路线的一种方法),而且将自己完成任务时的内部思维过程外化出来,让学生观察、思考。在后面的环节中,逐渐放手让学生承担,教师提供支持和帮助,对学生探究方法进行指导,探究内容(本节课的难点)的点拨,给学生解释他们探究知识的过程、思维过程和方法的机会,鼓励学生去进行个人意义的建构。这样,使得学生的整个探究学习的内容是围绕问题生发开来的。从学生的情绪与精神表现看,他们的思维张力,专注投入程度,探究定向越野跑的兴趣与热情都很高,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抓住了探究学习的精髓。

三、运用知识探究,发展能力,培养探究精神

通过上述“定向越野跑”的游戏,学生明白到从起点到达终点的途径有多种,实践也证明,学生的活动能力很强,思维也很活跃,成功的喜悦让学生们保持着一种积

极、乐观的态度参与到学习中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俗语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例如,在七年级跳高教学中,我提出“跳高的方式有几种”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根据“定向越野跑”游戏取得的经验和成功,引导学生多向思考。学生表现欲浓厚,都乐于自己的能力得到表现,让别人了解自己的长处,从而得到赞同、认可和尊重。所以,他们积极、热情地参与讨论,非常专注,有的学生说出了“俯式”跳高姿势;有的学生说出了“背越式”跳高的姿势等等,有效地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完整性和探究精神。而在复习课中,当学生做练习时,针对学生的动作错误提出问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较好地互换了,作为“学生”的教师站在学生思维角度上发问,所问的问题要使学生通过他们的听觉、视觉及大脑所得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的反馈信息,并被其他学生一致认同。例如:“在学习武术时,可让一名或几名学生在前面领做,充当教师,完成后教师向这几名学生发问:“弓步与马步有什么区别?做做示范动作。第二阶段的最后一个动作名称是什么?”很简单的发问却使学生有较深刻的印象,对动作技术的认识会进一步加深,更重要一点是:师生双方角色发生转换,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发展,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进行探究的欲望。 课例:探究学习在挺身式跳远教学中的运用

课的开始,首先提前让学生观看了一段录像,是一些优秀运动员采用挺身式跳远的技术和蹲踞式跳远技术的比赛场景,优美而有力的动作姿态,竞技体育的独特美很快吸引了学生的目光,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致,在课中接着我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挺身式跳远的腾空技术动作和蹲踞式跳远的腾空过程有什么异同”?于是学生结合对录像的回忆,进行讨论、总结。通过这第一过程的实施,每个学生心里都有强烈的对问题的答案的渴望。激发了学习动机,使学生顺利进入下一时段的学习中。接着,我没有马上进行总结,也没有立即将答案告诉学生,而是向学生介绍我准备好的一些资料,包括:挺身式跳远的腾空技术动作示范图例和蹲踞式跳远腾空技术动作示范图例、两种技术腾空空中动作的完成办法、制作的两种技术动作的完成过程、两种技术动作的解析图示,启发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资料,再思考我前面的问题,总结答案。经过学生的主动学习之后,小组间进行交流总结,最后我才归纳总结结论。这样,通过我的精心设计,使学生通过主动积极的学习,对挺身式跳远的空中动作技术理论上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为下一步实践的学习打好基础。

运动技术理论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实践,它终究是为实践服务的。接下来,我设计了两个空中动作的模仿练习:一、起跳后,下放摆动腿,展身挺髋,两腿自然下

垂,身体以较直的姿势自然落地;二、从高处跳下,模仿完成空中动作。学生在第一个练习基本掌握的基础上,可以进入第二个练习。但同时要求学生在无论哪种练习的过程中,不仅要身体力行实践动作,更要实践对同伴的动作进行分析,同学间、组间要相互交流。这样,学生在练习、交流中不断地提高认识,领会技术要领,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懂。在最后的总结中,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我将挺身式跳远空中动作的完成要领,归纳为简单明了、朗朗上口的八字口诀“一放、二展、三收、四落”,至于这八个字的内涵,留给学生去思考。

通过探究学习的实践体会 1、学生兴趣得到了激发

传统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学生处于被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体育与健康教学知识,严重的剥夺了学生思维、尝试的权利。采用探究性教学后学生兴趣得到了很大激发,实现了在学中乐、乐中学、乐中探。

2、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

由于采用探究性教学时,很重要一点就是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根据自己能力去尝试,探究一些与此相关的方法,这样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情境中,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

3、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由于采用探究性教学,教师只起到了点拨、指导作用,把体育与健康课堂的学习权利交给了学生,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中,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个性得到了张扬。

4、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得到了扩大,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对于学生来说在体育与健康课中教师采用探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展现个体发展、展现自己运动技能、展现其问题解决能力的舞台,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思路,选择自己探究的主题和探究的方式。

探究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探究学习模式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不太注重知识的巩固和掌握,使学生难以获得比较系统的学科基础知识。这种模式更适合于小班授课和开展小组讨论,目前的班级教学规模难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探究学习的全部过程。

第二、探究学习必须要有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问题是探究的发端,没有值得探究的问题,就无须探究。

第三、探究学习所探究的问题难易要适度,所探究的问题应从学生的认知出发,知趣相融,富有思考价值,既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又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经历思维挫折的磨练,从而体验到获取成功的快乐。

第四、探究学习所探究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梯度和层次,要尽可能的多角度设问,设问梯度由易到难,由表及里,以便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第五、探究学习所探究的问题之间要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和逻辑性,以保证所学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问题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步步拓展,使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去思考和探索,教学难点也会迎刃而解。

比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三种教学方式,各有优点,也各有不足。在体育教学中只有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将这几种教学方式进行合理组合、灵活运用,才能够吸纳其优点,而避免各自单独使用的不足。学生们希望通过体育活动张扬自我,发展个性,发挥在体育与健身学习中的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体育学习方式。 给学生创设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与时间,让学生拥有思维遐想的余地,这也是课改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