诽谤造谣毁坏他人名誉的刑罚根据情节轻重而定。一般情况下,违法行为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严重的,可能被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但如果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严重,将受到更严厉的惩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点击、转发达到一定次数、导致严重后果、有先前行政处罚记录等,都会被认定为情节严重。
法律分析
诽谤造谣毁坏他人名誉判刑多久,具体如下:
1、造谣污蔑毁坏他人名声的,是属于违法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的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2、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3、诽谤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4、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1)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2)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3)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
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
1、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
2、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3、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
4、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拓展延伸
诽谤和造谣行为的法律后果及应对措施
诽谤和造谣行为严重侵犯了他人的名誉和声誉,因此在法律上会面临一系列的后果。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这些后果可能包括民事赔偿、刑事处罚、行政处罚等。民事赔偿可能涉及赔偿受害人的经济损失和精神痛苦,而刑事处罚可能导致罚款、拘留甚至监禁。此外,行政处罚可能包括罚款、吊销执照等。
为了应对诽谤和造谣行为,个人应该保护自己的声誉,及时采取法律行动,包括寻求法律援助、向警方报案或者向法院提起诉讼。同时,社会也需要加强法律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于诽谤和造谣行为的认知和警惕性。媒体和互联网平台也应该加强管理,建立有效的举报机制,对于违法行为及时进行处理和惩罚。
总之,诽谤和造谣行为的法律后果严重,个人和社会都应该共同努力,加强法律意识和法律教育,以保护每个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结语
诽谤和造谣行为严重侵犯了他人的名誉和声誉,将面临民事赔偿、刑事处罚和行政处罚等后果。个人应保护自己的声誉,采取法律行动,社会应加强法律宣传和教育,媒体和互联网平台应加强管理,共同维护公平正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一)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二)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
第二条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
(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三)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