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他人隐私的行为将受到治安行政处罚,受害人可提起诉讼要求赔偿损失;侵犯隐私权需具备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和主观过错四个要件;个人隐私权是重要权利,除非经严格审批,否则不得擅自跟踪、监视、拍照或传播他人隐私。
法律分析
一、侵犯他人隐私受到什么处罚
法律保护公民个人的隐私权,因此他人有不得散布的行为。散布他人隐私,损害他人名誉的,是违法侵权行为,应依法受到治安行政处罚。受害人可以向法院提起隐私侵权诉讼,要求侵权人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甚至赔偿损失。
按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规定,有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行为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二、怎么认定侵犯隐私权?
侵害隐私权或者侵害隐私利益的责任构成,必须具备侵权责任构成的一般要件,即须具备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和主观过错四个要件。所适用的归责原则为过错责任原则,不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
1、侵害隐私权的违法行为。首先,侵害隐私权的行为须具违法性。
2、侵害隐私权的损害事实。隐私是一种信息、一种活动、一种空间领域,也是一种秘密状态。隐私的损害,表现为隐私被刺探、被监视、被侵入、被公布、被搅扰。
3、侵害隐私权的因果关系。它是指侵害隐私权的违法行为与隐私损害事实之间的内在的必然的符合规律的联系。
4、侵害隐私权的主观过错。侵害隐私权的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具备主观过错。主要是故意,即预见侵害隐私权的后果却希望或放任该种结果的发生。
《民法典》第一百一十条
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个人隐私权是公民的重要权利,应当得到保护。从法律的角度来说,除非法定的机构和部门经过严格审批,不允许个人擅自使用专业器材对他人进行跟踪、监视、拍照的,更不用说放到网上加以传播了。因此传播个人隐私是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
结语
侵犯他人隐私是一项严重违法行为,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的规定,散布他人隐私的行为将受到治安行政处罚,包括拘留和罚款。受害人有权向法院提起隐私侵权诉讼,要求侵权人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甚至赔偿损失。侵犯隐私权的认定需要满足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和主观过错四个要件。个人隐私权是公民的重要权利,应当得到法律的保护。因此,传播个人隐私是一种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应受到法律的严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2019修订):第七章 法官的职业保障 第五十六条 法官因依法履行职责遭受不实举报、诬告陷害、侮辱诽谤,致使名誉受到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及时澄清事实,消除不良影响,并依法追究相关单位或者个人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五章 其他规定 第一百零一条 本法总则适用于其他有刑罚规定的法律,但是其他法律有特别规定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肖像权 第一千零二十二条 当事人对肖像许可使用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任何一方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肖像许可使用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
当事人对肖像许可使用期限有明确约定,肖像权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解除肖像许可使用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因解除合同造成对方损失的,除不可归责于肖像权人的事由外,应当赔偿损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