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义教语文九下教学用书:《孟子》两章

义教语文九下教学用书:《孟子》两章

2021-11-26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读准字音和节奏;辨析疑难字句,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品味文章语言的音乐美。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自主学习,归纳文言词汇。

  3、情感态度与价值:通过对作品的阅读探究,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启迪学生明白“人才是在艰难的环境中磨炼出来”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趣,走近孟子

  请同学们细读材料,并猜猜他是谁?

  材料一:关于他,有个美丽的故事,他的母亲为了让他顺利成才,千方百计寻觅好环境,竟三次搬迁。

  材料二:他生活在战国时代,面对统治者是“疱有肥肉, 厩有肥马”,人民是“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蓄妻子”的现象。他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

  材料三:他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推尊为“亚圣”,提倡“仁政”的治国之道。

  材料四:他的许多精辟言论为人们所传诵,如“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以五十步笑百步”“缘术求鱼”等等。

  二、初读课文,疏通句意

  1、请学生自渎课文《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理解文意。

  老师适当点评:本文语句整齐,富有节奏和气势,读时要注意节奏。

  例:哉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2、学生质疑问难,进行生生对话、师生对话。

  3、学生再有感情地自读、齐读课文。

  4、教师范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请学生模仿老师的停顿方法自读课文一遍,跟读录音一遍,然后请几名学生选择认为自己读得最好的语句试读。

  4、疏通文意。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较难,可在学生自译的基础上,老师进行点拨,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老师点评与归纳:(1)发、举:被任用;(2)苦、劳、饿、空乏、动乱、忍:属使动用法,都可用“使……痛苦”的结构来翻译;(3)入、出:“在国内,在国外”;(4)“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属状语后置的倒装,翻译时要注意语言顺序。

  5、请学生再有节奏地齐读一遍,体会文章的音乐美。

  三、研读课文,理解文意

  1、梳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构。

  提出论点¬——用概括性很强的实例证明,再从理论上论证¬——得出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阐明“人和”的实质。

  2、请学生在通读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后,写出其思路,先小组内交流研究后,各小组推选代表发言。

  讨论后明确:连用六个排比,阐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结论¬——从正反两面论证,说明经受磨炼的好处¬——得出结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请学生根据板书的提示,尝试着背诵课文。

  四、赏读课文,品味语言

  这两篇文章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却仍为人们所赞颂,同学们你又最欣赏它们的哪一方面?

  主要方面:语言上:句式整齐,近似对仗,运用大量排比,读起来不仅琅琅上口,而且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结构上:这两篇文章结构紧凑、严密,浑然一体。

  五、拓展练习

  1、孟子以其酣畅淋漓的论述,阐明了“逆境造就人才”这个道理。请同学们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对这个观点的看法。(学生先思考、交流,后推举代表发言)

  2、请学生找出两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例:畔——叛(背叛)       曾——增(增加)

  衡——横(梗塞,指不顺)   拂——弼(辅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