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第二册《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

第二册《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

2022-08-26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教学前言: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尤其关注学生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并对此作了丰富的阐述。而日本清冈卓行写的《米洛斯的维纳斯》则是一篇审美内涵丰富而且富有争议的美学感想文章,因而,在新课改背景下,《米洛斯的维纳斯》这堂课的教学就显得更加重要,无疑,它对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和启迪学生的审美悟性具有非常现实的启蒙意义。

  但是,对于审美认知能力还不够成熟和审美素养还比较欠缺的高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他们完全理解这篇文章或者接受作者的美学主张是一件并不切实际的事,更何况,不知道是否因为是经过了翻译,这篇文章的部分评论语言显得非常抽象隐晦,不易读懂。因此,在设计这堂课的教学时,我们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审美水平和文本阅读的难易度,把这堂课只是处理成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入门课,并不需要学生对文本字斟句酌,也并不需要学生彻底地了解文本提出的“残缺美”这个美学命题,我们只是想通过这堂课的教学,能够唤起学生一定的审美欲望,丰富学生一定的审美体验。

  同时需要做到的是,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审美选择,鼓励他们对文本观点进行质疑和争鸣。也就是说,在这堂课上,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未必要像传统教学一样强求达成共识,而是能够在民主、开放的以文本为情境的师生、生生多边对话交流中,展现各自的想法,这样做,不仅仅因为是审美是没有标准的,更因为这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一种信任。

  这堂课我们在布置作业 部分还设计了“课外阅读书目推荐”这个内容,这些课外阅读书目的选择充分考虑了学生的阅读认知水平,我们希望短短45分钟这堂课所不能承担的目标能够在我们的引导推动下,通过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得到最终的实现。同时还设计了以“美的随想”为话题的作文,促进和深化学生对于美的感知和思考,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独到的想法。

  教学目标 :

  一、基本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

  二、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对文本观点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

  教学设计:

  一、课堂导入  

  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来阅读日本当代诗人、小说家清冈卓行的《米洛斯的维纳斯》,并进行相关的讨论。

  (请学生来讲述关于维纳斯的有关故事或对于维纳斯的审美感受,教师作适当补充。)

  附谈话背景资料:

  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的爱与美神,也是象征丰饶多产的女神。古希腊神话中称为阿佛洛狄忒。传说她在大海的泡沫中诞生,在三位时光女神和三位美惠女神的陪伴下,来到奥林匹斯山,众神被其美丽容貌所吸引,纷纷向她求爱。宙斯在遭其拒绝后,遂把她嫁给了丑陋而瘸腿的火神赫斐斯塔司,但她却爱上了战神阿瑞斯,并生下小爱神厄洛斯。后曾帮助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的妻子、全希腊最美的女人海伦。引起希腊人远征特洛伊的十年战争。

  “米洛斯的维纳斯”则是举世闻名的古希腊雕塑杰作,现收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罗浮宫的世界“三宝”:爱神“维纳斯”雕像、“胜利女神”雕像、《蒙娜丽莎》画像。

  1820年发现于希腊米洛斯岛。从雕像被发现的第一天起,就被公认为是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不论观赏者从何种角度看,都会获得同样的感受:庄重的妩媚。多少年来,人们对她倾注了不计其数的赞颂。圆润的肌肤,平坦的前额、挺直的鼻梁,丰满的下巴、平静而美丽的面容,给观赏者以巨大的视觉冲击、美的强烈震撼。她的表情和身姿庄严而端庄,象一座纪念碑;她又是那样优美,流露出女性特有柔美和妩媚,没有半点的张扬和羞涩,只有纯洁与典雅。

  二、感知文本

  在感受美的同时,女神失去的两臂,又让人感到巨大的疑惑。她的断臂原来是什么姿势?是一手拿着金苹果,一手轻扯着下身的披布?还是一手扶着战神的盾,一手伸向站在面前的“爱的使者”丘比特?……带着这种疑问,很多后世的艺术家提出了种种复原方案。可是本文的作者清冈卓行却对这种复原的做法非常反感,他提出了一个非常惊人的观点……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的观点,并从文本中找出你容易理解或者是你比较喜欢的作者相关评论来说明这个观点,最好还能说说自己的体会。

  附课文部分关键语句:

  观点: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

  评论:1、我既感到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也认为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2、人们会突然觉察到,那失去了的双臂正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或者可以说,正深深地孕育着具有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3、米洛斯的维纳斯虽然失去了两条由大理石雕刻而成的美丽臂膊,却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

  对于上述关键语句的理解可以本着不求甚解的原则,但是教师在上课前必须作好自己充分的理解准备,以应对学生有可能作出的种种疑问和形形色色的理解。譬如,关于“从特殊转向普遍”,我认为,双臂完整的维纳斯也许不会引起人们这么普遍的关注,她会是美的,但她未必引起轰动,而只能仅仅成为一个个例的或是特殊的艺术作品;然而,双臂残缺的维纳斯却产生了独特的艺术效果,让人们产生了对于美尤其是残缺美的更多的想象和探究,可以这么说,现在只要一说到“残缺美”这个话题,几乎无人不会提到维纳斯,因而说,维纳斯已经成为了残缺美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典范,亦如课文所说,“漂向更远更远的国度”,“超越更久更久的时代”。至于失去双臂而散发着的“神秘气氛”,我也有着我自己的生活体会,我非常喜欢一些画报上经常展现的江南古镇,没去之前,经常在梦里来到那儿,但是去了其中的四大古镇之后,这种对于古镇的神往之情消淡了不少,也许就是原本神秘的感受不再存在了而已。

  三、对话争鸣

  问题:你是否赞成作者的观点?

  问题:假如去商店买维纳斯石膏像,商店里有两种,一种是双臂残缺的,一种是复原的,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独立思考2分钟,相互讨论3分钟)

  然后,学生和老师各自陈述自己的观点,鉴于学生艺术欣赏的阅历有限,学生的观点有可能相当不成熟,甚至也会闹出笑话,教师应该充分地估计到,应该耐心地倾听,更应鼓励和肯定他们的想法。

  生1:……

  生2:……

  生3:……

  ……

  师:说实在的,要我来作出选择,我会觉得两难。有的时候,当我面对断臂的维纳斯,我确实会产生无限神秘的遐想,为之迷醉;同样是作为法国卢浮宫珍宝的胜利女神,虽然缺失了头颅,但依然从她的羽翼飞张的英姿上可以尽情想象她脸部高傲神圣的神情;还有我1994年到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去,拜谒了那里的卢舍那大佛,大佛的手部与腿部均已残缺,但这却使我读懂了历史沧桑;但有的时候,当我看到原本残缺的秦兵马俑被修复后完整地站列在一起,我也觉得重又感受到秦帝国一统天下的气势和历史曾有的辉煌;又如同样作为古希腊作品的掷铁饼者,它的完整,使我感到了力量与健美的震撼。其实,不仅仅是雕塑,建筑也是如此,我去过北京,也有过类似的感受,在圆明园的残柱前,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一部中国近代史所流淌着的耻辱,有人提出要修复圆明园,我觉得这是对圆明园历史深度的解构;但是当我来到紫禁城,也就是故宫,我却庆幸它是保存得如此完整,让我充分领略了中国皇家建筑的精华;音乐也是这样,我有一位朋友,他是音乐发烧友,有一天,我到他家里去,他特意让我听一段古筝曲,这段曲子演奏得不完整,因为刚弹奏了几十秒,一根弦断了,琴马也飞了出去,掉在地上,发出很清脆的声音,录音师都把它录了下来,确实,我听的时候,也感觉到了一种美,至今那弦断的激越的声响和琴马落地的声音一直留在我的心中;但是,完整的音乐作品也常常令人消魂,譬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结构就相当完整,小提琴和乐队的倾情演绎就让我更深地领悟这个美丽凄婉的悲剧背后的爱情魅力……所以,我在欣赏艺术的时候,常常想到古希腊智者苏格拉底的那句名言:美是难的。(根据发言,同步展示相关幻灯图片)

  附师生、生生对话相关背景补充材料:

  残缺美方面

  1、雕塑:法国罗丹的雕塑作品《巴尔扎克》和《思》。

  2、绘画:人但知有画处是画,不知无画处皆画,画之空处全局所关,即虚实相生法。这虚实相生法的关键即“无画处皆画”。例:马远的《寒江独钓》,不画山,不画水,只画垂钓的孤舟蓑笠翁,就是了为了突出超脱尘世、不向世俗低头的隐士形象;齐白石的虾;古代的没有马缰绳的牵马图。

  3、建筑:已经残破不堪古罗马的大角斗场;修复的长城与残缺的长城。

  4、书法篆刻:书法中的飞白;许多篆刻者在成章后,会用刀将四周石边敲去少许,盖出的印就不再是规则的几何体,而变得残缺不全。这也是追求美的一种方式。太整齐完好反而显得呆板,稍有残缺反而使人觉得自然、生动,给这传统古朴之物增添了生机。

  5、文学:莫泊桑的《项链》,当真相大白之后,玛蒂尔德和佛来思节夫人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小说结尾戛然而止,意味深长;唐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动人之处在于留下的遗憾和悬念。

  6、戏曲:开门;骑马;

  7、人物:李白;苏轼;阿炳;贝多芬;

  完整美方面:

  1、同是古希腊的不少雕刻作品如《掷铁饼者》等都是很完美的,它们缺失了手或其它什么,则会使人难以接受的。

  2、米开朗基罗的所有雕塑作品,都可以说是无比完整的,如《大卫》,他雄浑的体魄,健壮结实的肌肉,深邃迷人的眼睛无不令我们身心一悦,惊叹这令人赞不绝口的绝世之作,可以说这也是美的。

  ……

  四、课堂总结

  经过刚才的探讨我们可以发现有些同学欣赏完整的美,有些同学欣赏残缺之美。苏格拉底之所以说“美是难的”,是因为美的标准是无法确定的,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在一千个人的心中可能就有一千种不同的美。其实,今天,我们面对这断臂的维纳斯,她究竟是断臂更美还是完整更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感受到了哪种美,欣赏到了哪种美。今天这节课,我并不要求我们之间非要达成共识,我只是诚挚地希望我们通过这节课有了自己对于美的初步认识和欣赏美的兴趣。这节课快要结束了,但是关于“美”这个话题远远没有终结,最后,希望同学们能够拓展自己的阅读和生活视野,多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关于雕塑、建筑、音乐、文学等等,从而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学识修养,这样就能在美的王国里自由漫步了。

  五、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谈残缺美》、《残缺也是一种美》两篇文章及部分推荐书目。

  推荐书目:《中国音乐名作欣赏》上海人民出版社

  《外国美术名作欣赏》上海人民出版社

  《大地之灵----东西方经典建筑艺术的魅力》史建著山东画报出版社

  《建筑是首哲理诗》赵鑫珊著百花文艺出版社

  2、以“美的随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有自己独到的体验和思考,字数不限。

  教学后记

  上了这堂课后,感觉还比较满意,由此,我深深地感受到真诚的对话交流是语文课堂教学顺利或者成功开展的重要保证。作为语文教师,不能任意以自己的理解取代学生的个性化的想法,不能任意抬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不然的话,语文课堂教学充斥的往往便是灌输,便是沉闷,便是虚假的师生合作,我们更需要的是对学生的信任和尊重,通过真诚的对话,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启迪学生的学习悟性。这堂课刚开始的时候,气氛并不是很活跃,当我先请学生谈谈自己对于维纳斯的审美感受的时候,一位女学生站起来说,她觉得维纳斯不美。面对这按惯例看上去并不是很“配合”老师的回答,我并没有回避,因为我觉得她说得是真话,这跟学生自身艺术欣赏阅历的限制和东西方文化审美的差异有关。那么怎么化解这个难题呢?我从我自己实际的艺术欣赏经历出发,谈了自己的一些感受。譬如欣赏音乐,其实我读中学的时候,一开始听书上经常称道的西方古典音乐,总是提不起兴趣,也难以听出其中味道,当时喜欢的都是流行歌曲,但后来慢慢喜欢听中国的古典民乐,有了一定的阅历后,再去慢慢接触西方的音乐作品,觉得自己现在也喜欢上了很多作品,如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和第九交响曲、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舒曼的《梦幻曲》和圣桑的《天鹅》等。所以,我就赞赏这个同学能够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同时也鼓励她以后能尝试着多去欣赏一些优秀的艺术作品,不仅仅是雕塑,还有音乐、建筑、绘画以及书法等,慢慢走近艺术欣赏的殿堂。

  同时,上好一堂语文课,我觉得教师还需要以文本为情境,充分投入自己来自阅读、来自生活的切身体会,这样就才有激情,这样就更能使对话得以真诚、流畅地进行。在这堂课上,我的不少例子都直接来自于自己平时点点滴滴的积累,如北京圆明园、长城,河南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古筝的断弦等,我本身就很喜欢艺术,因而,我觉得我在谈自己想法的时候,我就充满了一种激情,一种交流的真诚渴望,也因此,我觉得这堂公开评比课上下来,虽然开始有点紧张,但后来就很放松,而且一点也不累。

  当然,我对于这堂课的把握和处理肯定存在着自己的一厢情愿之处,也一定有疏漏之处,我非常渴望听到来自评课老师和听课学生的意见。课堂教学艺术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我真的愿意为之付出努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