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以生活中有关“轻重”的真实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运用“轻重”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认识“轻重”的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二)课前准备
天平、弹簧秤、每组两个苹果、两瓶饮料、两个口袋、两本书、两袋小食品、两种水果
(三)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课件展示——“儿童乐园”全景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看看我们班的两名同学他们在做什么游戏?(电脑出示两个学生玩跷跷板的情景图)
生:他们在玩跷跷板。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轻重)
生1:我发现了他们一个同学在上面,一个同学在下面。
生2:我发现他们一个轻,一个重。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我看见一个同学被跷了起来,而另一个同学在下面,所以我知道小男孩重,小女孩轻。
师:你真棒!通过看一看就知道谁轻谁重。
2.揭题。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比大小,比高矮之外,还有比轻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轻和重。2.揭题: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比大小,比高矮之外,还有比轻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轻和重。
二、探究新知,经历、体验“轻重”。
(1)出示生活中熟悉的六组物品:学生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对物品进行比较,互相讨论、交流意见,教师参与共同研究。
师: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物品,看看都有什么?
生:两个苹果、两瓶饮料、两个口袋、数学书、语文书、一袋巴巴脆、一袋果冻、一个香蕉、一个橘子
师:请你们试着选择喜欢的方法比一比每组两个物品中谁轻谁重,把比的结果按要求写在答题卡上,看看那名同学选择的方法又快又准确,同时我们还要赛一赛,哪个小组的同学能互相团结合作。
当你遇到困难时,可以问问老师和同学,也可以借助老师为你提供的工具,听清楚了吗?
学生活动,老师适时指导。
(2)学生交流、反馈(得出以下几种答案)
师:谁愿意把你比较的结果和方法介绍给大家?
生1:我介绍第一组,我发现大苹果重,小苹果轻。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大苹果汁多,小苹果的汁少,我就知道大苹果重,小苹果轻。
师:你结合生活实际判断出谁轻谁重,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
生2:我用眼睛一看就知道了。
师:你用看一看的方法一眼就比较出谁轻谁重,这种方法真快。(板书:看一看)
还有哪一组可以用看一看的方法比较出谁轻谁重呢?
生3:第四组冰红茶,一个冰红茶是满的,而另一个冰红茶被人喝了,所以我知道,满的那瓶重,不满的那瓶轻。
生4:我看他们都是冰红茶,一个水多,一个水少,所以我知道这个水多的就重,这个水少的就轻。
师:你们观察的很仔细。
生5:第三组我也是用看一看的方法,我看数学书薄,语文书厚,我知道了数学书轻,语文书重。
生6:第三组我是这样看的,我直接看页数,数学书109页,语文书111页,所以语文书重,数学书轻。
师:你通过看页数比较出了谁轻谁重,真棒!
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本书(32开薄纸的作文书),看它也有109页,那它和数学书一样重吗?为什么?
生7:它们不一样重,因为它们一个大,一个小。
生8:它们不一样大,因为它们的纸,一个薄,一个厚。
师:你们真是善于观察的孩子,看来我们在看页数时,要注意纸的大小和每一页的薄厚,如果它们都相同时,我们才能用看页数的方法。
刚才第一组苹果,第三组书,第四组冰红茶,当我们用眼睛一看就知道谁轻谁重时,我们都是用看一看的方法。
那其它组的物品你是用什么方法比较的呢?
生9:我在比较两个口袋的时候,用手来试一试的,我把一个口袋放在左手,把另一个口袋放在右手,我发现红色口袋重,黄色的口袋轻。
师:你用手来试一试这种方法,就叫做掂一掂。当你不能看出谁轻谁重的方法,我们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
生10:我在比较口袋的轻重时,我用手一捻,发现红色口袋里放的是大豆,而黄色口袋里放的是棉花,所以我知道红色口袋重,黄色的口袋轻。
师:你的生活经验真丰富!其他组你们是怎样比较出来的?
生11:我在比较两袋小食品时,也用的掂一掂的方法。
生12:我是用老师提供的用具比较出来的。
师:(随机介绍天平)这个工具叫做天平,中间的叫指针(课件指针闪动),两边的叫托盘。它能帮助我们比较出谁轻谁重。
(结合课件演示)它通常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出示相等重量时),你发现了什么?
生13:我发现了它们两个一样重。
师:你是怎样发现的?
生13:我看托盘,两个托盘一样高,所以我知道它们一样重。
生14:我看指针,指针指向中间,我知道它们一样重。
师:你们真是细心的孩子,通过观察托盘和指针知道了他们一样重。
出示第二种情况(香蕉重,橘子轻)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15:我发现了香蕉重,橘子轻。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15:我发现香蕉的托盘比橘子的托盘低,所以我知道香蕉重,橘子轻。
生16:我发现指针偏向香蕉,所以我知道香蕉重,橘子轻。
师:看来我们在使用天平时,要注意看托盘和指针,这样能帮助我们比较谁轻谁重。
在比较香蕉和橘子谁轻谁重时,还有用其他方法的吗?
生17:我是用弹簧秤来比较的。
师:你是怎样做的?能不能到前面来介绍一下你的方法?
生17:我先把香蕉放在弹簧秤下面的袋子里,看看弹簧伸长了多少,再把橘子放进袋子里,看看伸长了多少,谁伸长的多,谁就重,所以我发现香蕉重,橘子轻。
师:你真是个善于观察和积累的孩子!
小结:在比较两种物品时,我们用眼睛一下就能判断出谁轻谁重时,我们用看一看的方法,当我们用眼看,不能准确地比较谁轻谁重,我们用掂一掂的方法能够比出谁轻谁重。从刚才比较香蕉和橘子谁轻谁重,我们发现想准确地知道谁轻谁重,称一称是最好的方法。
师:拿出你们身边的物品,选择其中的两样,先看一看,再掂一掂,最后称一称,说说谁轻谁重。
师总结:比较物体的轻重,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看一看,想一想,也可以动手试一试,还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只要能做到认真观察,动脑思考,就一定会想出最好的办法。
三、巩固练习
1.淘气在水果市场发现了轻和重的问题,让我们帮助他来解决吧。
(1)学生独立完成,说说怎样判断的。
生18:从第一幅图,我知道了两个菠萝和一个西瓜一样重,所以一个菠萝比一个西瓜轻
(2)集体订正,电脑演示整个过程。
2.笑笑在蔬菜市场也发现了轻和重的问题,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1)学生独立完成,与同伴说说怎样想的。
(2)反馈(教师演示课件)
3.机灵狗到了海鲜市场,看看遇到了什么问题?
(1)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想法。
(2)反馈(教师演示课件)
4.今天你们比较了老师带来的物品每一组中谁轻谁重,那这些物品中谁最轻,谁最重呢?请小组同学合作,看看哪组能选择最合适、最快速的方法准确地进行比较?
四、总结延伸
同学们这节课学得愉快吗?都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课后到学校和家里观察观察,看看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比较轻重,用你喜欢的方法比一比。
评析
传统的教学是“老师牵着学生走”,课堂是在老师的控制下有序地运行;而在新型的探究性学习课堂中,是“老师围着学生转”,课堂上发生的许多情况都是老师无法事先预料的,老师的主要工作就是选择适当的时机和方式“介入”。如果“介入”得过早或者“介入”的方式不对,就会打破学生已经形成的探究氛围;但如果“介入”得太迟,则容易使探究活动因为无序而无效。整节课,张老师较好的把握了“介入”的时机和方式。
课堂伊始,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学习材料,让学生探究比较轻重的方法,引导学生对这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去思考、解答,并得出怎样选择方法能又对又快地比较轻重。变“教师讲授”为“研究交流”,很好地处理了“教”与“不教”的关系,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一环节,教师基本上处于“幕后”状态,没有过多的“介入”到学生中间,只“介入”到个别小组,对“学困生”给予了个别指导。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适当地“介入”。当很多学生使用生活当中比轻重的方法和经验,来解决数学当中的问题时,张老师及时进行了处理,而且还巧妙地把学生交流的内容全部转化成了宝贵的数学资源。当学生提到称一称的全新方法时,教师又和学生共同研究了怎样用天平比轻重的方法。可以看到,新形势下的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张老师在不断地历炼中,已经逐渐走向了成熟。 (评价者:沈阳市沈河区教师进修学校孙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