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生物的进化》教案

《生物的进化》教案

2022-07-02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篇一: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教案

  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

  (2)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3)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 能力目标:

  (1)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2)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1)种群、物种、基因频率、隔离等概念。

  (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

  (1)基因频率的概念。

  (2)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3)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讲授法、直观法 四、教学时数:3节 五、教学过程:

  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什么叫做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

  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

  练一练,以下属于种群范畴的是: 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 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C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植物; D一块草地上所有的昆虫

  2、基因库: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 每一个种群都有它的基因库,种群的个体一代一代地死亡,但基因库却在代代相传过程中保持和发展。

  3、基因频率: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例

  4.基因频率的计算:某昆虫种群中,绿色翅的基因为A, 褐色翅的基因位a,调查发现AA、Aa、aa的个体分别占30、60、10,那么A、a的基因频率是多少?

  (1)某种基因的基因频率=此种基因的个数/种群中该对等位基因的总数 此种基因的个数=纯合子个体数 X 2+杂合子个体数/ 种群中该对等位基因的总数=个体总数 X 2

  (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 A=AA + ? Aa a=aa + ? Aa

  5、基因型频率:是指某种特定基因型的个体占群体内全部个体的比例。 AA=AA/(AA+Aa+aa) Aa=Aa/(AA+Aa+aa) aa=aa/(AA+Aa+aa)

  练习:1、从某种生物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4%,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2%,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基因A和基因a的频率分别是(D )

  A.24% 72% B.36% 64% C.57% 43% D.60% 40%

  2、已知人眼的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在一个有30000人的人群中,蓝眼的人3600人;褐眼的有26400人,其中纯合体有12000人。那么,在这一个人群中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A

  A 0.64和0.36 B 0.36和0.64 C 0.50和0.50 D 0.82和0.18

  3、对某校学生进行色盲遗传病调查研究后发现:780名女生中有患者23人、携带者52人;820名男生中有患者65人,那么该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是( C ) A.4.4% B.5.1% C.6.8% D.10.2% 思考与讨论: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改变 假设讨论题2中的群体满足以下五个条件: ①昆虫群体数量足够大,

  ②全部的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能产生后代, ③没有迁入与迁出,

  ④AA、Aa、aa三种基因型昆虫的生存能力完全相同(也就是说自然选择对A、a控制的翅型性状没有作用)

  ⑤也没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3)上述计算结果是在满足五个假设条件的基础上计算的,对自然界的种群来说,这五个条件都能成立吗?特别是如果第⑤点假设成立这与前面我们所学的基因突变的哪个特性相违背?

  遗传平衡定律:p+q = 1 (p+q )2=p2+2pq+q2= 1 AA= p2 Aa= 2pq aa=q2

  思考:如果该种群随机交配,子代的基因频率又会如何变化呢?

  练习:

  1、在某一个种群中,已调查得知,隐性性状者(等位基因用A、a表示)占16%,那么该种群的AA、Aa基因型个体出现的概率分别为:(A) A.0.36、0.48 B.0.36、0.24 C.0.16、0.48 D.0.48、0.36

  2、某种群中,AA的个体占25%,Aa的个体占50%,aa的个体占25%。若种群中的个体自由交配,且aa的个体无繁殖能力,则子代中AA:Aa:aa的比值是(B) A.3:2:1 B.4:4:1 C.1:1:0 D.1:2:1 3、(09广东 20)某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A) A.10/19 B.9/19 C.1/19 D.1/2

  解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丈夫正常,为隐性纯合子,假设基因型为aa,妻子患病,基因型为AA 或Aa,发病率为19%,可知正常概率为81%,a基因频率为9/10,可推出妻子为AA的概率为1%/19%=1/19,Aa的概率为2×9/10×1/10/19%=18%/19%=18/19。与正常男性婚配,子女患病的几率为1/19+18/19×1/2=10/19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桦尺蠖形成了不同的体色。

  某海岛上的昆虫出现残翅和无翅类型

  可遗传的变异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突变

  自然界中生物的自然突变频率很低,而且一般对生物体是有害的。为什么还能够改变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呢?

  例如:果蝇约有104对基因,假定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若有一个中等数量的果蝇种群(约有108个个体),那么每一代出现基因突变数是多少呢?

  2× 104 × 105× 108=2 ×107

  个体 种群

  “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自然选择可以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现在我们用数学方法来讨论一下桦尺蠖基因频率变化的原因。1870年桦尺蠖的基因型频率为SS 10% ; Ss 20%; ss 70%,在树干变黑这一环境条件下假如树干变黑不利于桦尺蠖的生存,使得种群中浅色个体每年减少10%,黑色个体每年增加10%,以后的几年内,桦尺蠖种群每年的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是多少呢?

  (3)在这个探究实验中根据上面的数据分析,变黑的环境对桦尺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变黑的环境对桦尺蠖浅色个体的出生率有影响吗?

  变黑的环境使控制浅色的s基因频率减少,S基因频率增加 许多浅色个体可能在没有交配、产卵前就已被天敌捕食

  (4)在自然选择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还是表现型?

  天敌看到的是桦尺蠖得体色(表现型)而不是控制体色的基因 (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1、从宏观(性状)上来看进化过程:性状与环境色彩相似,较能适应环境而大量生存;性状与环境色彩差异很大,易被捕食者捕食而大量被淘汰。表现为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2、从微观(基因)来看进化过程为:淘汰不利变异的基因,保留了有利变异基因,通过遗传逐渐积累。

  原因 :淘汰不利变异基因、积累有利变异基因。 结果: 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结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练习:1.现在许多学者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 C ) A.生物个体 B.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C.种群 D.生活在一起的全部生物

  2.下列有关种群基因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C ) A. 一个种群的基因库包括这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B. 生物的个体总是要死亡的,但基因库却因种群个体的繁殖而 代代相传

  C. 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 D. 基因突变可改变基因库的组成 3.以下属于种群范畴的是:(A)

  A.一座山上所有的马尾松 B.一块草地上所有的昆虫 C.一个池塘内所有的鱼类 D.一个公园内所有的树木 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一)物种的概念

  1、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 2.不同物种特点:一般不能交配,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生殖 隔离) 3、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不能相互交配或交配后产生不可育的后代。

  4、地理隔离: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二)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1、隔离: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 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雀形成例子 原始地雀 各地雀种群出现不同突变和基因重组 不同种群间无基因交流 不同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不同变化 各岛屿环境不同,自然选择导致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有所差异 长此以往,不同种群基因库形成明显差异 最终产生生殖隔离,物种形成

  2、物种的形成:物种形成的方式有多种,地理隔离在物种形成中起着促进性状分歧的作用,经过长期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是比较常见的方式。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生殖隔离

  因此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由地理隔离发展到生殖隔离是大多数物种形成的基本因素,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一个物种的就形成了不同的物种。 3、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是:

  1)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篇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教学设计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教学设计

  福建师大附中 陈丽芳 教学目标:

  1、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 2、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3、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4、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5、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 种群、物种、基因频率、隔离等概念。

  2、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1、 基因频率的概念。

  2、 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3、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1 / 7

  篇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说课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自己对这一节课的认识。 一、说教材

  本章课程的核心就是是介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和其他科学理论的发展一样,不是简单的新理论对旧理论的否定和排斥,而是新理论对旧理论的修正、深入和扩展。上一节课我们所学习的从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及现代进化理论的由来,大体都走过了这样的轨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由于历史和当时科技条件的限制,而体现出来三个方面的不足,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从这几个方面对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的修正和完善。本节内容包括: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以及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其中重点和难点是自然选择通过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论不仅是生物学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基础理论,也是对人们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有着重要影响的理论。 二、说学情:

  学生在上节课学习过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认识了拉马克的用进废退以及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对拉马克进化论,达尔文进化论的贡献及其局限性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上节课介绍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分析了拉马克和达尔文的进化理论的重要贡献和历史局限性,从而进一步探究修正发展了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不是一个静态的体系,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

  2、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1、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2、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情感目标: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 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认识生物进化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⑴种群、物种、基因频率、隔离等概念。

  ⑵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解决方法]

  ⑴通过具体的实例和计算来理解相关的概念。

  ⑵通过探究活动的教学理解综合因素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⑴基因频率的概念。

  ⑵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⑶隔离在物种形成的作用。 [解决方法]

  ⑴通过练习计算基因频率掌握此概念。

  ⑵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16—117的资料,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探究方案。 ⑶以桦尺蠖为例讲隔离的作用。 五、教学策略

  第1课时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观点,下面请同学们依据该学说的基本观点,分析下面的情境:

  “如果在灰色翅(基因型为aa)昆虫的群体中偶然出现一只绿色翅(基因型为Aa)的变异个体,且绿色比灰色更不易被捕食。那么,昆虫的翅色将怎样变化?”

  结合学生的讨论,提出质疑:

  该绿色个体能很好生活下来,它体内的.A 基因怎样才能传递给子代呢? 如果Aa与其他个体交配生殖,后代还会是绿色的吗?

  讨论发现,出现有利变异个体的有利基因只有在群体中,通过有性生殖才能世代延续,另外有利变异个体的后代不一定能真实遗传。因此,研究生物的进化,仅仅研究个体的表现型是否与环境相适应是不够的,还需要研究群体的基因组成的变化,这个群体就是种群。

  怎样的一群生物个体可以称为种群呢?

  一个生物“种”或“物种”与种群有何区别呢? 人们为什么要提出“种群”这个概念呢? 归纳出:自然界的物种实际上是以一个个种群存在的,种群是物种繁衍、进化的基本单位。它为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和物种的变化带来了方便。

  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研究生物的进化必须研究种群的基因组成和变化。如何分析种群的基因组成和变化呢?由此人们提出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的概念。什么是基因库?基因频率的含义是什么?请学生计算下面假设的种群的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

  某昆虫种群中,绿色翅的基因为A,褐色翅的基因为a,调查发现,AA、Aa、aa的个体分别占20、60、20,那么A和a的基因频率各是多少?

  计算得知,该种群基因A的频率为50%,基因a的频率为50%,如果让该种群随机交配,依据孟德尔遗传定律,子一代、子二代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又会怎样呢?

  从后代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的计算结果中,发现了什么现象?

  如果种群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世代稳定不变,生物将无法进化,显然与事实不符。自然界种群的基因频率能世代不变吗?为什么?

  显然,同时满足以上5个条件是不可能的,即使前4个条件可以满足,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总会发生的。为什么?以上5种因素中哪些因素是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根本原因?

  (三)总结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的概念及相关计算。 (四)作业布置

  教材P118练习一1、2。 (五)板书设计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种群 2、基因库

  概念 3 计算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第2课时

  导入: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虽然基因频率发生了很大变化,那么这一地区的两种颜色的桦尺蠖是同一物种还是两个物种呢?我们怎样判断两个种群是否属于一个物种呢?

  一、物种的概念

  以生活在一个草原上的全部驴、马为例,设问:

  1、驴种群个体间、马种群个体间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吗? 2、马和驴能相互交配吗? 3、骡子可育吗? 4、什么是物种?

  5、为什么马和驴不属于同一物种? 学生阅读教材P119相关内容回答之。 教师: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虽然基因频率发生很大的定向变化,但并没有形成新物种。只要物种的种群之间和种群内部个体之间,没有阻止基因交流,遗传组成的差异就不会拉大,新物种就难以形成。什么因素可以阻止种群间基因交流呢?

  隔离常见的类型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叫做地理隔离。例如,东北虎和华南虎分别生活在我国的东北地区和华南地区,这两个地区之间的辽阔地带就起到了地理隔离的作用。

  二、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多媒体显示教材P119两幅假想情境图。提问:

  1、在一个山谷中,有一个鼠种群在“快乐”地生活着。雌鼠和雄鼠之间可以自由交配,繁衍后代。这说明了什么?

  2、当这群鼠被大河分开后它们是一个种群还是两个种群?

  3、几千年后河流干涸了,两个鼠种群又会合在一起,它们之间还能自由交配吗? 4、是什么原因造成它们分化的? 教师总结归纳。

  课件显示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雀。提问: 教材P120[资料分析]中的4个问题。 教师总结归纳:

  三、种群与物种的区别与联系

  (三)总结

  物种的概念,地理隔离、生殖隔离的概念及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四)作业布置

  教材P121练习,P122技能训练 (五)板书设计

  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一、物种的概念 1、物种的概念

  地理隔离 2、隔离 生殖隔离

  二、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篇四:高中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5 新人教版必修2

  1

  2

  3

  4

  5

  篇五:生物: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 (2)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3)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 能力目标

  (1)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2)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种群、物种、基因频率、隔离等概念。

  (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1)基因频率的概念。

  (2)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3)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讲授法、直观法 四、教学课时:4

  - 1 -

  - 2 -

  - 3 -

  - 4 -

  - 5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