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快乐练习:课堂达标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快乐练习:课堂达标

2020-10-13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熟读了课文,知道了周恩来为什么而读书?

  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师板书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深入地探讨一下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二、通读全文,自读自悟

  师: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地把课文朗读一遍,边读边思考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精读语段,感悟立志原因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为了帮助大家弄清其真正原因,老师针对8至16自然段,出了几道练习题,请大家默读8至16自然段,边读边完成练习题。(投影出示学案)

  精读8至16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              面对正在哭诉的妇女:

  “中国巡警”的表现是(                           )。

  “大个子洋人”的表现是(                      )。

  “国人”的表现是(                       )。

  2、“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只能”一词突出说明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现状是(            )(用伯父说过的话来回答)

  3、想想周恩来当时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4、 “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联系全文想一想他在沉思什么?

  5、周恩来既不是为(     )而读书,也不是为(      )而读书,更不是为(     )、(     )而读书,而是为(           )而读书。

  6、“崛起”的意思是(      ),想一想他的读书目的与其他同学的读书目的有什么不同?

  学生边读边做题。

  三、全班交流,升华提高

  师:大家做题的时候,我发现第五题大家做得又快又好,那我们就从第五题说起。谁来说说第五题?

  生:周恩来既不是为明理而读书,也不是为做官而读书,更不是为挣钱、吃饭而读书,而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真好,声音也很清晰。周恩来第一次回答魏校长的问题时是用怎样的语调回答的?

  生:清晰而坚定。

  师:对,“坚定”是什么意思?

  生:坚决,肯定。

  师:请同学们用“清晰而坚定”的声音读一读这句话。(投影出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生读。

  师:“崛起”的意思是什么?

  生1:强盛。

  生2:振兴。

  生3:兴起。

  师:“崛起”的意思是兴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为中华的兴起而读书,那么他的读书目的与其他同学的读书目的有什么不同呢?

  生1:其他同学的读书目的都是为自己,而周恩来是为国家。

  生2:其他同学的读书目的都是为了让自己生活的更好,而周恩来是为大家的利益。

  师:是啊,为明理、为做官、为挣钱、为吃饭而读书,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则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这是多么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呀!而那时周恩来只有多大?(生:12岁)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呢,就有了如此远大的抱负,因此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要求周恩来再说一遍,这时,周恩来是用怎样的语调回答的?

  生:铿锵有力的声音。

  师:“铿锵有力”什么意思?

  生:声音有力,很响亮。

  师:还非常有节奏。下面就请大家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再把这句话读一读。(投影出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生读。

  师:究竟什么原因让年仅12、3岁的周恩来立下了如此远大的抱负呢?课文告诉我们,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他和要好的同学闯进了哪里?

  生:租界。

  师:他在租界里看到了什么?

  生:一位妇女正在哭诉她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给轧死了。

  师:面对正在哭诉的妇女,“大个子洋人”是怎样表现的?

  生: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

  师:“中国巡警” 是怎样表现的?

  生: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师:巡警是中国人,为什么不帮自己人,反帮外国人呢?

  生:他害怕洋人。

  师:“国人” 怎样表现的?

  生:都紧握着拳头。

  师:这说明什么?

  生:他们很生气。

  师:仅仅是生气吗?

  生:他们很愤怒。

  师:对,围观的中国人都很愤怒,但他们有能怎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现在谁来说说洋人为什么会轧死了人还得意扬扬?

  生:因为大家都不敢做声,就连巡警都怕洋人,所以大个子洋人得意扬扬。

  师:在外国租界里,谁都不敢怎么样,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只能”一词突出说明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现状是怎样的?

  生:中华不振。

  师:当时中国社会的现状的确是中华不振,下面就请跟随老师一起回到周恩来小时候生活的那个年代,去看看当时中国社会的现状。

  (播放幻灯片:清朝末年入侵北京的图片、八国联军屠杀义和团民的图片、圆明圆原样及被毁后的图片)师边播放边解释说明。

  师:说说你此时的感受?

  生1:我很愤怒。

  生2:如果是我,我会把他们从中国赶出去。

  生3:帝国主义者太可恨了,我要参加八路军把他们消灭掉。

  师:那时还没有八路军。同学们都是爱国者,很好。因为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再加上我们落后的科学技术,人家洋枪洋炮,而我们还用着大刀弓箭和土炮,所以我们的反抗是薄弱的。国家落后了,人民也抬不起头来。租界里那位不幸的妇女不是一个偶然事件,中国人遭受帝国主义者欺凌的事在当时很常见,想想周恩来当时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1:也很愤怒。

  生2:他真正体会到了伯父所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师板书:中华不振)

  师: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他在沉思什么?

  生1:我们国家为什么受人欺凌?

  生2: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

  师:怎样才能振兴中华?(师引导学生看课题)

  生:读书。

  师:对,要想改变中华不振的局面,就要读书,只有读书才能振兴中华。(板书:振兴中华)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他逐渐明晰了自己的读书目的,坚定地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请大家再用铿锵有力的声音读一读这句话。(投影出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生读。

  四、回归整体,朗读9至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9至最后一个自然段,再次感受周恩来那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

  生齐读9至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拓展延伸,立志读书。

  师: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像周恩来一样的革命志士,为了民族的振兴而艰苦奋斗,才有了今天的新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的经济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投影出示:杨利伟与神舟五号图片)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生:杨利伟。

  师:这是杨利伟从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走出时的瞬间,我们中国人也上天了,当时全国人民异常兴奋,全国上下一片欢腾。

  (投影出示:嫦娥一号发射图片)

  师:这是今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成功发射的图片,这是继神舟五号之后我国航天又一件大喜事。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我们中国正受到全世界的瞩目。

  请你想一想,在祖国飞速发展的今天你为什么而读书?

  生1:我要为祖国的发展而读书。

  生2:我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读书。

  生3:我要让全世界没有战争,让人们生活的更美好。

  师:你的理想更远大。

  师:周恩来的读书目的不是出于一时的冲动,而是经过了认真充分地思考才立下了远大的志向。祖国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各个方面的人才,你究竟为什么而读书?请同学们课后也认真地思考以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