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停工留薪期内雇主应按原工资待遇发放工资。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但伤情严重或特殊情况下可适当延长,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2个月。
法律分析
1、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停工留薪期(工伤治疗、康复期间)内由用人单位按原工资待遇发放停工留薪期工资。伤情严重的,可申请延长停工留薪期,但超出停工留薪期仍不能上班的,应按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发放工资。
2、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之规定,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拓展延伸
因公受伤工资补偿政策与程序
因公受伤工资补偿政策与程序是指在员工因公受伤而无法正常工作期间,雇主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规定向员工提供的经济补偿和福利保障措施。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规定,因公受伤工资补偿政策和程序可能会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员工需要及时向雇主报告受伤情况,并提供相关医疗证明和报销凭证。雇主会根据员工的受伤程度、工作能力损失程度以及工伤保险制度等因素来确定工资补偿的具体金额和期限。同时,雇主也会配合相关部门进行工伤认定和评估,确保员工能够获得合理的工资补偿和医疗保障。
结语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停工留薪期内,用人单位应按原工资待遇发放工资。伤情严重的可申请延长停工留薪期,但超出期限仍无法上班的,应按单位规定发放工资。根据条例,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但不得超过12个月。因公受伤工资补偿政策和程序因地区不同而异。员工需及时向雇主报告受伤情况,并提供相关医疗证明和报销凭证。雇主会根据多种因素确定具体补偿金额和期限,并配合工伤认定和评估,确保员工获得合理的工资补偿和医疗保障。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