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 安监总管三[2013]12号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 安监总管三[2013]12号

2022-03-03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积,围堰与地面作防腐处理。 (3)每天不少于两次对各储罐进行巡检,并做好记录,发现跑、冒、滴、漏等隐患要及时联系处理,重大隐患要及时上报。 【运输安全】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 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2)双光气应用专用槽车运输。用其他包装容器运输时,容器须用盖密封。双光气搬运人员必须注意防护,按规定穿戴必要的 防护用品;搬运时,管理人员,必须到现场监卸监装;夜晚或光线不足时、雨天不宜搬运。若遇特殊情况必须搬运时,必须得到部门负 责人的同意,还应有遮雨等相关措施。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八漱口,禁止催吐。就医。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应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15分钟。就医。 急 处 原 则 【灭火方法l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 【泄漏应急处置l 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 呼吸器,穿防毒、防静电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 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严禁用水处理。小量泄漏:用干燥的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覆盖泄漏物。大 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防爆、耐腐蚀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 置 处。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小量泄漏,初始隔离30m,下风向疏散白天200m、夜晚700m,大量泄漏,初始隔离20Om,下风向疏 散白天1 1OOm、夜晚2600m。 (全文完)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 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 安监总管三【2O1 511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 为进一步做好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在分析国内危险化学品生产情况和近年来国内发生的危险化学品 事故情况、国内外重点监管化学品品种、化学品固有危险特性及国内外重特大化学品事故等因素的基础上,研究确定了《第二批重点监管的 危险化学品名录 (见附件),现予公布,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生产、储存、使用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应当积 极开展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设施自动化监控系统 一、四、请各省级安全监管部门立即将本通知要求(Ⅸ重点监管的危 险化学品名录(2o13年完整版) 可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网站“在线 工企业和其他相关单位。 各单位在执行中如发现问题,请及时反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监 改造提升工作,高度危险和大型装置要依法装备安全仪表系统(紧 办事”栏目中“表格下载”之“危化品”下载)传达至辖区内的化 急停车或安全联锁),并确保于2o14年底前完成。 二、地方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通知的 要求,对生产、储存、使用、经营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实 管三司。 附件:1.第二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 施蓖点监管。 三、各省级安全监管部门可以根据本辖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 状况,补充和确定本辖区内实施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类项及具体 品种。 2.第二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2Ol 3年2月5日 附件 第二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 12 1 2 3 氯酸钠 氯酸钾 过氧化甲乙酮 7775—9—9 3811—4—9 1 338—23—4 9 N.N’一二=-诬硝甚五亚甲甚四脖 101—25—7 10 11 硝基胍 2,2’一偶氮二异丁腈 556—88—7 78—67—1 4 5 B 7 B 过氧化(二)苯甲酰 硝化纤维素 硝酸胍 高氯酸铵 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 94—36—0 9O04—7O一0 5O6—93—4 7790—98—9 61 4—45—9 12 2。2’一偶氮一二一(2,4一二甲基戊腈) (即偶氮二异庚腈) 441 9—11—8 55—63—0 60—29—7 j3 14 硝化甘油 乙醚 附件2 第二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1) 1氯酸钠 风险 提示 理 无色无味结晶,味成而凉,有潮解性。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分子量10644,熔点248oc,沸点300℃(分解),相对密度i水 与易燃物、可燃物混合或急剧加热会发生爆炸。 化 =1)2.5。 特 性 危 主要用途:用于生产二氧化氯、亚氯酸盐、高氯酸盐及其他氯酸盐,还用于印染、冶金、造纸、皮革行业。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l 助燃。与易(可)燃物混合或急剧加热会发生爆炸。如被有机物等污染,对撞击敏感。 害 信 【活性反应】 强氧化剂,与还原剂、强酸、铵盐、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属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韧。 息 【健康危害】 粉尘对呼吸道、眼及皮肤有刺激性。口服急性中毒,表现为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肠胃炎,肝肾损伤,甚至发生窒息。 【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 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戴橡胶手套。作业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远离火种、热源。应与禁配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安 输送装置应有防止固体物料粘结器壁的技术保障措施,并应结合工艺特点和生产情况制定定期清扫的管理制度。严禁轴承设置在 全 粉状危险物料中混药、输送等;输送螺旋和混药设备应有应急消防雨淋装置,输送螺旋和混药设备应选择有利于泄爆、清扫、应急处 理的封闭方式。 措 采用湿法粉碎工艺时,应待物料全部浸湿后方可开机;当采用金属球和金属球磨筒方式进行粉碎时,宜用水或含水溶剂作为介 施 质。粉碎混合 ̄D_T-过程中应设置自动导出静电的装置,出料时应将接料车和出料器用导线可靠连接并整体接地。 生产过程中易引起燃烧爆炸的机械化作业应设置自动报警、自动停机、自动泄爆、自动雨淋等安全自控装置;自动化生产线的单 机设备除有自动控制系统监控外,在现场还应设置应急控制操作装置。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和废品应隔离存放、及时处理;内包装材料应统一回收存放在远离热源的场所,并及时销毁。 【特殊要求l 【操作安全l (1)可能接触粉尘时,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2)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还原剂、强酸、铵盐、有机物、易(可)燃物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 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3)生产过程中需用热媒加热或加工过程中可能引起物料温升的作业点,均应设置温度检测仪器并采取温控措施。 【储存安全l (1】储存于阴凉、通风、干燥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工业氯酸钠保质期为3年;逾期可重新检验,检验结果符合要求时,方 可继续使用。库房温度不超过3OcC,相对湿度不超过8O%。 l3 (2)应与还原剂、强酸、铵盐、有机物、易(可)燃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存放时,应距加热器(包括暖气片)和热力管线 300毫米以上。储存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运输安全l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隹,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 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2)运输过程中应有遮盖物,防止曝晒和雨淋、猛烈撞击、包装破损,不得倒置。严禁与酸类、铵盐、有机物、易(可)燃 物、还原剂、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等同车混运。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 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 (3)拥有齐全的危险化学品运输资质,必须配备押运人员,并随时处于押运人员的监管之下,不得超装、超载,不得进入危险 化学品运输车辆禁止通行的区域,确需进入禁止通行区域的,应当事先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运输时车速不宜过快,不得强行超车。 运输车辆装卸前后,均应彻底清扫、洗净,严禁混入有机物、易燃物等杂质。 【急救措施】 吸入食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休息。就医。 漱口。就医。 跟睛接触皮肤接触立即提起跟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脱去污染的衣着,接着再冲洗,就医。 【灭火方法】 灭火剂:用水灭火。禁止使用砂土、干粉灭火。 应 处 大火时,远距离用大量水灭火。消防人员应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容器移离火 如果在火场中有储罐、槽车或罐车,周围至少隔离800米;同时初始疏散距离也至少为800米。 急 场。用大量水冷却容器,直至火扑灭。切勿开动已处于火场中的货船或车辆。 置 原 【泄漏应急处置】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有机 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泄漏物回收后,用水冲洗泄漏区。 则 物、还原剂、易燃物接触。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且盖子较松的容器中,并将容器移离泄漏区。大 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至少为25米。如果为大量泄漏,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应至少为1O0米。 2氯酸钾 风险 提示 理 无色片状结晶或白色颗粒粉末,味成而凉。溶于水,不溶于醇、甘油。分子量122 55,熔点357℃,沸点400。C(分解),相对 与易燃物、可燃物混合或急剧加热会发生爆炸。 化 密度《水=1)2 34。 特 性 危 主要用途 用于火柴、焰火、 台金、医药行业中的氧化剂及制造其他氯酸盐。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助燃。与易(可)燃物混合或急剧加热会发生爆炸。如被有机物等污染,对撞击敏感。 害 信 【活性反应】 强氧化剂,与还原剂、铵盐、硫化物、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属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息 【健康危害】 粉尘对呼吸道有束1.激性。口服急性中毒,表现为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胃肠炎,肝肾损伤,甚至发生窒息。 【一般要求I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 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戴橡胶手套。工作业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远离火种、热源。应与禁配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安 全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输送装置应有防止固体物料粘结器壁的技术保障措旌,并应结合工艺特点和生产情况制定定期清扫的管理制度。严禁轴承设置在 、措 粉状危险物料中混药输送等;输送螺旋和混药设备应有应急消防雨淋装置,输送螺旋和混药设备应选择有利于泄爆、清扫、应急处 施 理的封闭方式。 采用湿法粉碎工艺时,应待物料全部浸湿后方可开机;当采用金属球和金属球磨筒方式进行粉碎时,宜用水或含水溶剂作为介 质。粉碎混合加工过程中应设置自动导出静电的装置,出料时应将接料车和出料器用导线可靠连接并整体接地。 生产过程中易引起燃烧爆炸的机械化作业应设鼹自动报警、自动停机、自动泄爆、自动雨淋等安全自控装置;自动化生产线的单 机设备除有自动控制系统监控外,在现场还应设置应急控制操作装置。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和废品应隔离存放、及时处理 内包装材料应统一回收存放在远离热源的场所,并及时销毁。 l4 【特殊要求l 【操作安全】 (1)可能接触粉尘时,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2)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还原剂、强酸、铵盐、有机物、易(可)燃物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 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3)生产过程中需用热媒加热或加工过程中可能引起物料温升的作业点,均应设置温度检测仪器并采取温控措施。 【储存安全】 安 全 (1)储存于阴凉、通风、干燥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房温度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 (2)应与还原剂、强酸、铵盐、硫化物、有机物、易(可)燃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存放时,应距加热器(包括暖气片)和 。措 热力管线300毫米以上施 储存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运输安全】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 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2)运输过程中应有遮盖物,防止曝晒和雨淋、猛烈撞击、包装破损,不得倒置。严禁与酸类、铵盐、硫化物、有机物、易 (可)燃物、还原剂、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等同车混运。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时运输 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 (3)拥有齐全的危险化学品运输资质,必须配备押运人员,并随时处于押运人员的监管之下,不得超装、超载,不得进入危险 化学品运输车辆禁止通行的区域;确需进入禁止通行区域的,应当事先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运输时车速不宜过快,不得强行超车。 运输车辆装卸前后,均应彻底清扫、洗净,严禁混入有机物、易燃物等杂质。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休息。就医。 食入:漱口,饮~杯水,催吐。就医。 应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急 处 置 原 皮肤接触:立即用大量水;中洗,然后脱去污染的衣着,接着再冲洗,就医。 【灭火方法l 灭火剂:用水灭火。禁止使用砂土、干粉灭火。 大火时,远距离用大量水灭火。消防人员应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容器移离火 则 场。用大量水冷却容器,直至火扑灭。切勿开动已处于火场中的货船或车辆。 如果在火场中有储罐、槽车或罐车,周围至少隔离800米;同时初始疏散距离也至少为800米。 【泄漏应急处置】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有机 物、还原剂、易燃物接触。小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减少飞散,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且盖子较松的 容器中,并将容器移离泄漏区。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泄漏物回收后,用水冲洗泄漏区。 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至少为25米。如果为大量泄漏,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应至少为1O0米。 3过氧化甲乙酮 风险 提示 理 无色或微黄色液体,带有刺激性气味。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分子量176.21,相对密度(水=1)1.042,闪 遇明火、高热、摩擦、振动、撞击可能引起激烈燃烧或爆炸。可致眼和皮肤灼伤。 化 点82.22℃。 特 性 危 主要用途:用作不饱和聚酯的交联剂和引发剂,硅橡胶硫化剂。 【燃烧和爆炸危险’陛】 可燃。受撞击、摩擦、遇明火或点火源可能引起激烈燃烧或爆炸。 害 【活性反应】 强氧化剂,与还原剂、促进剂、强酸、胺、有机物、可燃物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有燃烧爆炸的危险。被丙酮污染后可产生对 信 振动敏感的过氧化沉积物。 息 【健康危害】 蒸气有强烈刺激性,吸八引起咽痛、咳嗽、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引起迟发性肺水肿。口服灼伤消化道,可有肝肾损伤,可致死。 可致眼和皮肤灼伤。 安 全 【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措 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穿防静电工作服,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施 橡胶防护手套。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防毒面具。作业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15 远离火种、热源。应与禁配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生产过程中易引起燃烧爆炸的机械化作业应设置自动报警、自动停机、自动泄爆、自动雨淋等安全自控装置 自动化生产线的单 机设备除有自动控制系统监控外,在现场还应设置应急控制操作装置。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和废品应隔离存放、及时处理;内包装材料应统一回收存放在远离热源的场所,并及时销毁。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装置内配备防毒面具等防护用品,操作人员在操作、取样、检维修时宜佩戴防毒面具。 【2)避免与还原剂、促进剂、强酸、胺、有机物、易(可)燃物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 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安 (3)不得与促进剂直接接触。如必须使用促进剂,可先/JD2,.促进剂,搅拌均匀后再慢慢地,逐渐/m2,,本品,避免引发剂堆积或 全 局部过热。 措 施 (4)生产过程中需用热媒加热或加工过程中可能引起物料温升的作业点,均应设置温度检测仪器并采取温控措施。 I储存安全】 (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避免阳光直射。库房温度不超过25 ̄C。 f 2)应与还原剂、促进剂、强酸、胺、有机物、易f可)燃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存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禁 止震动、撞击和摩擦。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运输安全l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 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2)运输过程中应有遮盖物,防止曝晒和雨淋、猛烈撞击、包装破损,不得倒置。严禁与还原剂、促进剂、强酸、胺、有机 物、易(可)燃物等同车混运,尤其是促进剂。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 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 (3)拥有齐全的危险化学品运输资质,必须配备押运人员,并随时处于押运人员的监管之下,不得超装、超载,不得进入危险 化学品运输车辆禁止通行的区域 确需进入禁止通行区域的,应当事先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运输时车速不宜过快,不得强行超车。 运输车辆装卸前后,均应彻底清扫、洗净,严禁混入有机物、易燃物等杂质。 【急救措施】 吸八: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休息,采取半卧体位。就医。 食入漱口,饮足量温水,不要催吐。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应 急 处 【灭火方法】 灭火剂小火,首选用雾状水灭火。无水时,可用泡沫、干粉灭火。 大'2.8,1-,远距离用大量水灭火。消防人员应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J:A r ̄灭火。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容器移离火 置 场。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切勿开动已处于火场中的货船或车辆。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 原 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则 如果在火场中有储罐、槽车或罐车,周围至少隔离800米;同时初始疏散距离也至少为800米。 【泄漏应急处置】 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消除所有点火源(泄漏区附近禁止吸 烟、消除所有明火、火花或火焰)。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 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惰性、湿润的不燃材料吸收,使用洁净的非火花工具收集,置于盖子较松的塑料容器中以待处理。大 量泄漏用水湿润,并筑堤收容。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空间。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清除。 作为~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至少为5O米。如果为大量泄漏,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应至少为250米。 4过氧化(二)苯甲酰 风险 提示 理 白色或淡黄色晶体或粉末,微有苦杏仁昧。微溶于水、甲醇,溶于乙醇、乙醚、丙酮、苯、二硫化碳等。分子量242.24,熔点 干燥时极度易燃,急剧加热时可发生爆炸。 化 105℃(分解J,相对密度(水=”1 3,自燃温度8O℃,燃烧热6855.2kJ/mol,蒸气压20℃时O 1 kPa。 特 性 危 主要用途用作塑料催化剂,油脂的精制,蜡的脱色,医药的制造等。 I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干燥时极度易燃,遇热、摩擦、振动、撞击或杂质污染均可能引起爆炸性分解。急剧加热时可发生爆炸。 害 信 【活性反应】 强氧化剂,与强酸、强碱、硫化物、还原剂、促进剂、胺类、金属烷基酸盐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息 【健康危害】 对呼吸道、眼睛和皮肤有刺激。对皮肤有致敏作用。 (禾完待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