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数学教材的思考与困惑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不断地有困惑、有反思、有感悟、有进步,对数学教材也有了自己的一些认识和思考。一、初中数学教材的优势和特点。二、对数学教材的一些思考。三、对数学教材的困惑。 关键词:数学教材优势思考困惑
我是一名普通的数学教师,从教14年来,用过了老教材和新教材,经历了新课程改革的培训和实施,在数学教学中不断地有困惑、有反思、有感悟、有进步,对数学教材也有了自己的一些认识和思考。
一、初中数学教材的优势和特点 1、图文并茂,趣味性、可读性增强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标教材在编印上,在每一章节内容中,配置了大量的既帖近学生生活实际,又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彩色图案,增强了教材的美感,提高了教材的欣赏价值;教材的阅读材料引用了数学史料,既提高了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又体现了数学的文化和实用价值。
2、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新教材在原来教材的基础上更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教材内容对于概念的引入,知识的形成等均注重从实际问题出发,选择许多富有时代气息的、典型的、学生熟悉的或感兴趣的实际问题。这些都体现数学来源于实际,同时教材又注意将所得数学结论运用
于实际。
3、新教材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更多的探索和交流的机会,提倡学生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并且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交流的空间和思维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个性思维。许多重要的概念、性质、定理的得出,大多是通过设置“观察”“思考”“讨论”“探究”“归纳”等栏目,让学生通过探索活动来发现结论,经历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发展创新思维能力,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 4、重视知识间联系、综合以及学科之间的联系。
数学知识与其他各科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忽视了这种联系,单纯地就数学教数学,就必然导致教学的孤立和片面性。新教材十分注重把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使学科之间互相补充、互相渗透。教科书对分式的概念、基本性质、约分与通分、四则运算法则等内容的教学都是通过分式与分数的类比教学展开的。 5、重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以其丰富的内涵在数学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在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知识这三者中数学思想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可以说只有真正掌握和领悟了数学思想,才能从整体上、本质上认识数学,数学思想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具体的数学知识点。教材特别注重数学思想渗透。例如研究四边形的问题,经常是通过辅助线,把四边形的问题转化为三角
形的问题。反过来,在研究三角形的中位线时,又通过构造出平行四边形,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在解分式方程时,通过去分母,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特别注意转化思想的渗透,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函数和统计的教学中更是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等。 二、对数学教材的一些思考
使用新课标教材以来,让我深刻体会到,新课程改革,不仅是改变了教材知识的框架和部分内容,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教师教学的理念、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更加充分地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才能真正实现新课标的精神。1、教师必须加强对教材内容的研究。2、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相应改变。3、教师必须多注意学生学法的引导。4、教师必需加强现化信息技术的学习。5、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三、对数学教材的困惑
与传统初中数学教材相比。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删减了许多偏繁、偏难的陈旧内容。例如在代数部分,大大降低了数与式的计算、变形的难度要求;取消了一元二次方程中根的判别式的应用,取消了根与系数关系的教学要求;删去了比例及其性质的教学内容;分式方程仅限制在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范围;删去了无理
方程的知识。几何课程删减更多。例如射影定理、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三角函数中仅出现正、余弦、正切,没了余切。新增了许多内容。例如大大强化了统计方面的内容。新增了概率方面的知识。不等式中对不等式(组)应用作出教学要求。函数中引入分段函数并对自变量取值范围提出要求。变化最大的是几何科,增加或强化了图形变换的内容要求,增加了视图等。
新老教材之于教者、学者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的思维能力,而并不在于教会或学会、记住多少知识。有句名言说得好,“数学是思维体操”。学校开设数学课,原因恐怕主要在于这门课适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有条理地说明道理的能力。但是新教材有些安排和处理有些地方却值得商榷。 1、编排不太合理.。
(1)有些知识点介绍前后错位,给教学带来一些麻烦。旧式教材让人感觉较好的一点是对知识的编排严密有序。如初一时为了淡化名称,有意避开“同类项”、“常数项”、“项”等定义的介绍,并仅在“合并同类项”的时候,简单说明性地给出“相同的项”的定义,“合并相同的项”的法则也没做相应说明。而在没有给出“同类项”、“常数项”、“项”的定义和“合并同类项法则”的时候,却在第二章中经常会碰上“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常数项”、“项”等内容。到了第十五章《整式运算》中,以上知识又出现并对它们做明确定义。我认为,这样安排实际上并没有真的起到淡化概念的
作用,反而为前面的教学带来了不便。
(2)传统课程中,至少用一章的篇幅教授因式分解。新教材中仅设为一节;传统教材中列专节讲授什么是推理、证明,不厌其烦、花样百变地用最基本最简单的题目、方式、方法让学生逐渐地、一点一点的学会演绎、推理、论证的书写格式、思想方法,逐步地教会学生独立证明。而新教材中呢,写全了已知、求证、证明全过程的例题太少,对学生的几何入门增加了难度。
(3)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内容在初中没上只是选学,而且高中没有单独编排内容,这样不利于高中的函数的学习。另外我认为简单的十字相乘法,可以安排在初中学习,虽然八年级有这个内容,但是属于观察与猜想的内容,只有四题习题,有的学校没有上这个内容。这样不利于解二次项系数是一的一元二次方程,不利于高中学生学习,有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在学习高中函数及一元二次不等式等内容时不知道用十字相乘法。
梯形的中位线在教材的正文中没有出现,只在习题中出现,我认为不太合适,一是梯形中位线定理比较重要,二是证明梯形中位线的方法也很多,用到的辅助线方法对学生的几何证明思路的开阔很有益处,安排在正文中更好一些!
(4)在初二的习题中经常用到二次根式的化简,但是二次根式一章却安排在初三。在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综合题目中经常会遇到一元二次方程,但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也在初三的教材中。
(5)负指数的内容也应安排在八年级上,因为八年级的物理中涉及到了负指数,物理教师也在埋怨,因为他们除了教物理内容还要教负指数内容。另外反比例函数与实际问题中物理问题是电学问题(八年级下册53页例4),还有习题中也有,学生初三物理才学电学,学生理解很困难,给教学增加难度。
2、有些知识点的配套练习题和习题安排不太好。例如在17章反比例函数的第一课时中,关于反比例函数的待定系数法的基础练习题没有,直接出现一题是:已知y与x2成反比例,当x=3时y=4,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此题对学生来说不太好理解,究竟y与谁是反比例关系,y与x是什么关系?学生出错较多。而且在习题中又没有一道待定系数法的常规题目。在综合运用中5题6题又出的比较难,学生很难独立完成。在17.1.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一课时后也没有合适的配套习题,这节课的知识非常重要,配套习题的缺失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提高。
3、教材中有些内容偏、难。如八年级上册课题学习中问题2:怎样租车,老师做这道题都感觉比较困难,题意不好理解,怎么去教学生,要求学生能探究出来,如果不看分析和提示,很难做出来。即使给学生讲明白了,过不了几天学生就会忘掉,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4、教材及教参中的一些小错误
①、八年级上册p26第2题:在长方形abcd中,af⊥bd于e,
交bc于f,连接df。(1)图中有全等三角形吗?(2)图中有面积相等但不全等的三角形吗?第二问教参给出的答案是:有,△abd和△afd。显然漏掉了两组,还有△abe和△dfe,△abf和△dfb。 ②、八年级下册p9第13题:什么条件下,下列分式的值为0?(2) .教参中给出的答案是5a=b,答案是错的。应该考虑分子为零而分母不能为零两个条件,答案应该是5a=b且a+b≠0.5a=b的条件下有可能出现a+b=0,a=b=0.所以答案必须强调a+b≠0。 ③、八年级下册p33第6题第二问教参给出的答案是 吨这个答案能算最简吗?不需要进行分式的加法运算吗?我认为应该是 .
④、八年级下册p36第2题(4)小题教参的答案也错了,应该改为 。
⑤、八年级数学下册p92第14题:如图abcd中,过对角线bd上一点p作ef∥bc,gh∥ab,图中哪两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为什么?图中aeph与cgpf的面积相等是教师用书上认定的,这毫无疑问。问题是有了它们相等,立马就可知 abgh与bcfe及adfe与hgcd也都分别面积相等。你问的是“哪两个”,显然教科书的答案错了。
我们知道不论什么教材和教法最终的目的还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认为现行的教材要通过在第一战线的教师的使用,对其作出评价,不断的进行讨论修改,让我们的数学
教材不断地完善,更适合我们的学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2、《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改革与创新》[m],四川大学出版社。 3、《对初中数学新课标教材的认识与教学体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